醫療崩壞時代已來臨?生病隻能自求多福?
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應是社會精英的醫師們,個個如楚囚相對?
是哪個癥結讓以往寄望醫療的不幸病人們,産生懷疑不信任?
當醫病關係緊綳、人心惶惶時,
仍有許多醫師除瞭貢獻自己的醫療專業,也透過反思與同理,
試著打開醫師與病人及其傢屬之間那道逐漸關上的溝通之門,
希望藉由故事分享,提升醫師素養,也讓醫界同儕正嚮交流、
提醒莫忘學醫初衷,讓醫療專業更精進,讓醫病溝通更良好。
白袍醫師的真實臨床故事☆反思分享
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不斷地在各個醫療場域中重演著,
感人之處在於講故事的人打開瞭一道門,
讓我們得以窺見故事人物與說故事者的內心,
終於大傢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高牆傾頹瞭,
同理心變得沒有那麼睏難,
情緒的分享也拉近瞭彼此間的距離,
透過反思與彆人的迴饋更加深對自己的瞭解。
本書將醫師的內心世界剖開,讓大眾看見醫師的情緒與想法,
也許可以拉近大眾與醫師的距離。
過去也許白袍把醫師包得太緊瞭,讓大傢隻看到醫師錶麵擁有醫療科技的能力,
卻看不到白袍裏麵與一般人相同的人性。
這些故事的公開,是希望大眾也能認識醫師人性的那一麵。
作者簡介
梁繼權 醫師(總策畫)
國立颱灣大學傢庭醫學科教授
國立颱大醫院傢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作者群】
醫師素養反思小組
Lisa H. 小草 小寶 王樹聲 池岸軒 李小牙 李雅萍 吳秉倫
豆腐心 佩 霖 周怡君 林詠青 林智偉 林義傑 施韋州 洪毓謙
陳有仁 陳承勤 陳宥伶 陳冠儒 張傢蕓 郭明傑 郭嘉昇 黃匡偉
黃淑群 黃煒霖 鄭泰伊 盧佳文 謝孟蕓
〔專文推薦〕恢復瞭做為人的喜悅 ◎吳英璋
〔專文推薦〕病人和醫師,交會在美好的意念間 ◎張苙雲
〔專文推薦〕分享、傾聽,拓寬臨床醫師的視野 ◎賴其萬
〔專文推薦〕重建醫病互信與人性化醫療環境◎謝博生
〔總策畫序〕醫療始終來自於人性 ◎梁繼權
〔前 言〕反思與反思小組
Part 1 醫師的真情告白
無聲的眼淚
住院醫師生涯最難忘的一件事
稱贊
醫師這條路
Part 2 醫師的睏難考題
阿桃阿姨的營養液
無效醫療的省思
迴避
兒科急診的幾分鍾
最好的選擇
Part 3 同理心不簡單
理解
「乖寶寶章」攻略首部麯
飛不到你的天
九月的內科病房
慢性病患傢庭動力學─愛的力量
Part 4 白色巨塔的夢魘
一個矛盾的時刻
偶有風雨也有晴
Part 5 白衣藥丸
陪伴
憂鬱的婆婆
焦慮的林阿姨
有時成功治癒、經常緩解痛苦、總要給予寬慰
Part 6 病人與醫師
醫病關係的界綫在哪裏
音樂班的女孩
生命中的貴人
惘
診間如戰場
惜福
Part 7 病人與醫師間的第三者
狼來瞭
我要投書
Part 8 病人的選擇
給他們一個希望
提供病人另一個選擇
病房中經常上演的戲碼
迴傢
〔後 記〕對醫學人文教育的思考
〔附 錄〕反思小組成員介紹及心得分享
專文推薦
重建醫病互信與人性化醫療環境
梁繼權教授是我心目中最擅長並熱心於指導醫學生及年輕醫師進行「體驗學習」的醫學教育傢。二十年前颱大醫學院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實施新課程,推展「問題導嚮體驗學習」(小組討論教學計畫),梁教授就是改革工作團隊中負責執行這項教學計畫的重要一員。當年颱大的醫學教改計畫能夠順利執行並得到良好的成效,梁教授做瞭很大的貢獻。
四年前颱大醫學院成立醫學人文博物館,我請梁教授擔任教育計畫主持人,協助推展「醫學人文體驗學習」。在梁教授的領導下,博物館設立「體驗學習中心」,引導醫學院學生組織「學習群」,以體驗學習方式讓學習者透過人文學作品與其創作者産生交融,鼓勵學生進行反思活動,從反思的過程中培養審慎的思考能力及開闊的理解力,獲得學生很好的迴應。
在體驗學習過程中,反思是最關鍵的環節,它讓學習者在學習曆程的對話中,透過重新考量原初知識、自我感知與生活經驗,重新檢視自己的學習方法,體驗知識的産生過程,發展齣批判思考的能力,養成自我探索、自我瞭解的習慣,産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減少自己的錯誤,改進自己的錶現。在醫學領域,反思不但是一種學習工具,也是一種專業態度,更是個人終身專業發展的技巧。
有鑑於反思在醫師培育的重要性,梁繼權教授兩年前開始在颱大醫院傢庭醫學科進行「反思小組」教學活動,此一創新的教學模式將優良品質的臨床經驗與有意義的反思加以結閤,讓參與的住院醫師彼此分享醫病互動的故事與對醫療事件的反思,透過情感、心智上的體驗,以及心靈、精神上的對話,對自身的感受進行探索,對臨床經驗賦予自己的意義,對「自我的內在」以及「療癒的本質」産生更清楚的概念。這樣的學習活動能夠啓發齣關懷、同理的態度,激發齣行醫的使命感及認同感,也使個人獲得專業上的成長。
近年來,由於科技迅速發展,醫療復雜化,發生醫療傷害的風險增加,醫療訴訟不斷增多,導緻醫病互信降低,醫病關係緊張。不友善的醫療環境讓醫師執業失去安全感,許多年輕醫師不願從事內、外、婦、兒、急診等救命專科,而醫療趨嚮商業化及工作量不斷增多,則造成醫師壓力增加、心力耗竭。在颱灣麵臨嚴峻的醫療睏境之際,梁教授將反思小組教學討論的內容加上他的分析評論,整理齣版,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本書中,住院醫師的反思內容呈現齣他們的感性世界、欣喜感動、遺憾挫摺與煎熬掙紮,年輕醫師的學習熱誠與服務熱忱,讓我們對醫學的未來充滿信心;梁教授的分析評論讓我們體認到:無論科學如何進步,醫學隻是以科學為工具,全人關懷纔是它的核心,醫學教育必須在科學與人文之間尋求均衡,現在及未來的醫師必須努力捍衛醫療的專業倫理與核心價值。
本書內容對於醫學院學生深具啓發性,也能夠讓社會民眾瞭解現今醫療情境下醫師的處境。我相信,本書將能藉由醫師與病人互動的故事,讓民眾對醫師的行為及想法獲得更深入的瞭解,從而減少醫病之間的猜疑,促進醫病之間的互信,不但有助於化解我們麵臨的醫療睏境,也有助於重建人性化的醫療環境。
謝博生
(本文作者為颱大醫學院前院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