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收錄甲骨學權威.殷墟考古第一人 董作賓先生的手稿及發現!
這是一本從甲骨文開始的書,甲骨學權威董作賓的兒子──董敏,為瞭追尋父親身影,一路收集著父親的手稿研究和甲骨文詩畫真跡,並從重整和父親同輩的學者和後進的文字中,拼湊著父親的身影。
在書中可以看到當年第一綫參與殷墟考古工作的學者董作賓,對甲骨文熱愛和研究,從他的文字和發堀齣土的甲骨文實物、拓片中,圖文並茂的帶領讀者深入淺齣地認識甲骨文字。包括甲骨文的發現和正名、文字的意義到字形演變,也從而見到漢字是如何成為今天的樣貌。
董作賓先生除瞭研究甲骨文,更從甲骨文書法中發揚甲骨文之美,作者董敏除收集瞭董作賓的甲骨文詩畫楹聯,還加入瞭自己的攝影作品,在欣賞甲骨文書法的同時,也從圖片中看見意境之美。
本書分為四大章節,分彆為:
.大我永生:從董作賓寫給他人甲骨文楹聯和其人事蹟,看見傅斯年、鬍適那一輩南渡北歸的知識份子之風骨情懷。
.夫子不朽:從同輩和後進的文章中認識董作賓,也完整呈現董作賓的甲骨文研究和講義。
.甲骨文詩影:將董作賓的甲骨文書法加入董敏的攝影,發現甲骨文新美學。
.多黍多稌:在董作賓對孩子的期許中,找到父子情感和曆史文化的傳承。
作者簡介
董敏
董作賓(1895-1963),本名作仁,六歲入塾後,改名作賓,字彥堂,號平廬。曾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第一屆院士,為中外知名的甲骨學權威,也是殷墟考古的第一人,曾數度親身參與民初的殷墟發掘,發現大龜四版與貞人、將甲骨文分為五期、提齣十個斷代標準、建構殷曆,以科學方法研究殷代的製度與地理,學術貢獻卓著。與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閤稱為「甲骨四堂」。
董敏,1936年生於南京,董作賓先生三子,畢業於中興大學森林係,為知名攝影傢。
相關著作
《甲骨文的故事》
《萬象:甲骨文詩畫集》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衝擊和藝術啓迪。我一直對那些古老的文字充滿好奇,但苦於缺乏專業的引導,總是難以窺其門徑。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詩歌部分,作者以一種極其富有創造力的方式,將甲骨文的字形、字義與現代的詩歌語言相結閤,創作齣一係列充滿意境和哲思的篇章。這些詩歌如同在曆史的長河中激起的漣漪,將我帶入一個遙遠的時代,感受先民們的生活、情感和思考。我驚喜地發現,那些古老的符號,在作者的筆下,能夠衍生齣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含義,讓我對文字的演變和文化的傳承有瞭全新的認識。畫作部分,更是讓我驚嘆不已。畫傢們以甲骨文的元素為靈感,創作齣一幅幅充滿藝術張力的作品。有的畫作將甲骨文的形態巧妙地融入畫麵構圖,形成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有的畫作則以寫意的手法,勾勒齣甲骨文所象徵的意境和場景。這些畫作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對甲骨文背後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的一次生動解讀,讓我得以從視覺上更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文明的魅力。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學術性、藝術性和普及性融為一體,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珍貴之作。
评分初見《萬象:甲骨文詩畫集》,我以為它會是一本嚴肅到難以接近的學術著作,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以一種極其巧妙且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將晦澀的甲骨文解讀與富有感染力的詩畫相結閤,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窗戶。詩歌部分,作者並非生硬地解釋甲骨文的字義,而是以文字的意象為引,創作齣一係列或抒情、或敘事、或哲思的詩篇。這些詩歌仿佛是一首首古老的歌謠,在現代的筆觸下重新被演繹,每一句都飽含深情,每一段都蘊含著對生命、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深刻體悟。而畫作則與詩歌相得益彰,它們並非簡單地配圖,而是用視覺語言對詩意進行瞭二次創作,將文字的空靈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畫麵,無論是描繪祭祀的莊嚴,還是描繪農耕的辛勞,抑或是描繪動物的生動,都充滿瞭濃鬱的時代氣息和藝術張力。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畫作,它們將甲骨文的形態巧妙地融入畫麵構圖之中,使得文字與圖像之間産生瞭奇妙的呼應,仿佛古老的符號在畫中活瞭過來。這種將學術性與藝術性、古老與現代完美融閤的嘗試,賦予瞭這本書獨特的收藏價值和閱讀體驗。
评分《萬象:甲骨文詩畫集》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與沉思。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信息洪流裹挾,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去審視那些流傳韆年的智慧。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契機。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浮誇的渲染,隻是以最樸素、最真誠的方式,將甲骨文的古老魅力呈現在讀者麵前。詩歌部分,那些凝練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浸潤心靈,讓我得以從日常的喧囂中抽離,進入一個更加純粹的精神世界。作者對甲骨文意象的解讀,並非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基因和民族情感,讓我對祖先的生存狀態、精神信仰有瞭更深切的理解。而畫作,則將這種精神意境進行瞭更加具象化的錶達。我喜歡那些描繪日常生活的畫作,它們用簡練的筆觸,勾勒齣先民們樸實的生活畫麵,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時代,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同時,我也欣賞那些描繪自然景象的畫作,它們以一種充滿敬畏的姿態,展現瞭古人對天地萬物的感悟,讓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在字裏行間,在圖畫之中,傳遞著穿越時空的智慧與感動,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每次翻開《萬象:甲骨文詩畫集》,都像是一次重新發現的旅程。我並非甲骨文的專業研究者,但這本書以其獨特的編排方式,讓我對這些古老的文字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詩歌部分,作者巧妙地運用現代詩歌的語言,將甲骨文的意象轉化為富有畫麵感和情感張力的詩句,讓那些原本冰冷的符號煥發齣勃勃生機。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詩篇,它們以甲骨文的“日”、“月”、“山”、“水”等字為綫索,串聯起古人的生活場景和情感世界,讀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現代的詩意。而畫作部分,更是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它們並非是對甲骨文的簡單圖解,而是畫傢以甲骨文的精神內核為靈感,進行的一次藝術再創作。我看到瞭將甲骨文字形巧妙融入山水畫的意境,也看到瞭以寫意手法錶現古代祭祀場景的宏大。這些畫作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們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瞭甲骨文所蘊含的豐富文化信息。這本書打破瞭傳統學術著作的呆闆,用一種更加生動、更加富有吸引力的方式,拉近瞭現代讀者與甲骨文的距離,讓我深刻體會到瞭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评分翻開《萬象:甲骨文詩畫集》,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妙旅行。最先吸引我的,是那充滿古樸韻味的紙張觸感,仿佛指尖能感受到數韆年前的呼吸。而當目光被那些精心編排的甲骨文所吸引時,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油然而生。這些被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符號,在現代的排版和設計下,展現齣瞭一種彆樣的生命力。它們不僅僅是記錄曆史的文字,更是凝固瞭古人情感、思想和審美的藝術品。詩歌部分,那些藉由甲骨文意象所構建的篇章,時而婉約,時而磅礴,帶領讀者一同迴溯那些遙遠的先秦歲月,感受先民們對於自然、對於生活、對於宇宙的樸素認知和深邃思考。而畫作部分,更是將這些古老的文字轉化為具象的視覺體驗,每一幅畫都仿佛訴說著一個隱藏在甲骨文背後的故事,將抽象的符號與鮮活的生命場景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也對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嘆為觀止。這本書並非簡單地堆砌古物,而是用一種充滿敬意和創新的方式,重新激活瞭這些沉睡的文化瑰寶,讓現代人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感受甲骨文的魅力,真切地體會到“萬象”所蘊含的豐富意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