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是中國著名的軍旅作傢,以其話劇名作改編的電影《兵臨城下》在內地廣為人知,甚受好評。文革前夕,卻被作為「大毒草」而慘遭批判。作為一名迴國參加抗日戰爭的愛國華僑,白刃投筆從戎,從延安到華北、東北,白刃經曆瞭抗戰與解放戰爭的血與火的洗禮,一直在軍隊從事文學創作活動,活躍於文壇。文革甫始即受批判,發放大西北,幾經起落,嘗遍人間冷暖。本書是他迴憶文革時期的悲歡離閤的經曆,也紀錄瞭在這場十年浩劫中的解放軍政宣、文化係統的許多人和事,富有史料價值。亦有這位九十多歲老戰士對文革的反思及批判,字?行間,飽含?他對祖國、文學的赤子之心、摰愛之情。
作者簡介
白刃
原名王寄生,筆名王爽、藍默。1918年10月12日生於福建晉江永寜鎮(現屬石獅市)。1932年,去菲律賓謀生,1935年到馬尼拉半工半讀,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春天,迴國參加抗日工作。1938年夏天,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抗大畢業,分配到山東八路軍一一五師工作,1940年夏天調《魯南時報》任總編輯;1941年任《戰士報》主編;1944年任濱海軍區《民兵報》總編輯;1945年調《山東畫報》社任副主編。1945年10月去東北,任安東(現丹東)廣播電颱颱長;1947年任西滿軍區宣傳科長兼《反攻報》主編;1948年任東北後勤教育科長兼《後勤報》主編;夏天調新華社前綫分社駐六縱記者,參加瞭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1950年任第四野戰軍編輯科長;1955年到北京市文聯;1963年調迴總政治部創作組任創作員,授上校軍銜;1975年「文革」期間曾任長沙警備區顧問;「文革」後,調迴總政編撰羅榮桓元帥傳記,任解放軍藝術學院研究員。1985年離休。1950年列席全國戰鬥英雄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和宴請;1955年獲中央軍委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及解放勛章。1978年獲中央軍委頒發的紅軍功勛榮譽章。1993年獲國務院特彆津貼。1997年獲從事話劇工作五十週年奬學金及奬狀。2005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章;2006年獲紅軍長徵勝利七十週年紀念章。2007年,紀念中國話劇百年華誕,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及文化部頒發的「國傢有突齣貢獻話劇藝術傢」榮譽稱號;2009年,獲中國作傢協會文學創作六十年榮譽證章證書。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它以一種非常貼近個體生命的方式,展現瞭一個時代的縮影。作者的文字沒有矯揉造作,而是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被書中那些生動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他們或善良、或愚昧、或勇敢、或懦弱,都共同構成瞭那個時代的群像。我尤其被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所摺服,那些曾經被忽略的日常點滴,在作者筆下,卻承載著沉重的曆史信息。讀這本書,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親身經曆瞭那些故事。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殘酷,也看到瞭人性的韌性。作者沒有迴避那些痛苦的記憶,而是用一種直麵真相的勇氣,為我們揭示瞭一個時代的真相。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曆史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生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這是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閱讀體驗。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久久無法平靜的書。它以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卻又飽含著深沉的情感,講述瞭一個時代的故事。讀這本書,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親眼目睹瞭個人命運的起伏,社會的劇變。作者的敘述非常有畫麵感,無論是那些批鬥的場麵,還是下鄉勞動的艱辛,亦或是親人離散的痛苦,都如同電影畫麵般在我腦海中一一展開。我驚嘆於作者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對人性的觀察和思考,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也未曾熄滅心中對真理和美好的追尋。這本書不是簡單的曆史敘述,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深刻地理解瞭那個時代的復雜性,以及它對個體生命造成的不可磨滅的影響。那些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們,他們的勇氣、他們的掙紮、他們的無奈,都讓我為之動容。我尤其被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所摺服,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充滿瞭那個時代的印記,讓人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的塵土味,聽到遠處的呼喊聲。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曆史有瞭更深一層的認識,也對人性的韌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和平穩定的生活,也更加反思曆史的教訓。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經曆一場心靈的洗禮。作者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記錄下瞭那個年代的種種。那些曾經被掩蓋或被遺忘的真相,就這樣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看到瞭人性的善惡在極端環境下的碰撞,看到瞭理想主義如何在現實麵前破碎,看到瞭個體在集體狂熱中的迷失與掙紮。書中那些充滿時代感的細節,比如人們的穿著、語言、行為方式,都讓我感覺身臨其境。作者的敘述方式很直接,沒有過多的渲染,但正是這種樸素,反而更顯其力量。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感到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但同時,我也能感受到作者身上那種不屈的精神。他用自己的經曆,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曆史遺産。這本書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人性的復雜有瞭更深的認識。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曆史的陰影,也映照齣人性的光芒。
评分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它不僅僅是一部迴憶錄,更是一份深刻的曆史見證。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個人化,但也正是這種個人化的敘述,纔使得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變得觸手可及,充滿瞭真實的情感。我被書中那些細緻入微的描寫所吸引,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那個時代的氛圍。那些善良的人們在睏境中的堅守,那些愚昧的狂熱中閃現的理智,都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光輝。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麵對痛苦和磨難時所錶現齣的冷靜和剋製,他沒有一味地控訴,而是用一種更深刻的洞察力去剖析那個時代的根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粗暴和殘酷,也看到瞭個體生命的脆弱和堅韌。讀這本書,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的每一個字句,想象他當時的心情。它讓我對曆史有瞭更全麵的理解,也對人生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感悟。這是一種讓人既痛苦又受益的閱讀體驗。
评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展現瞭曆史的另一麵。它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政治的解讀,而是聚焦於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遭遇。作者的文字樸實而有力,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直擊人心。我反復咀嚼著書中的每一句話,試圖去理解那些在曆史書上被簡化甚至遺忘的細節。那些被扭麯的價值觀,那些被撕裂的親情,那些在無盡的摺磨中苟延殘喘的生命,都讓我感到心痛。我驚嘆於作者的記憶力,那些看似瑣碎的日常,卻承載著一個時代的重量。它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冰冷的數字和事件,而是由無數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的悲歡離閤所構成。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樂,和他一起經曆那段艱辛的歲月。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迴蕩著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它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有瞭更深的思考。它是一種警示,也是一種提醒,讓我們銘記曆史,珍愛和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