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自年輕時即主張「主流共同價值」應為解決國際私法紛爭之依據,後來為瞭進一步促進理論的發展,更明言「立法應實體化」。這些論述於許多方麵是近似後來有些美國同僚所主張的「實體法論」。時至今日,個人三十五年前所主張的「主流共同核心價值」,亦因世界全球化所帶來的「全球化法學」而或許得到應有的公道。近年來黃進教授與個人更主張中華民族二韆多年的「王道」文化應為「中國法學革命」之共同核心基礎,而這個韆年不易的「王道」哲學是與聯閤國數個人權宣言相輔相成的──「王道」文化與人權公約的結閤或許可成為中國法學之特色。
作者簡介
陳隆修
現職:東海大學法律係教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
學曆:輔仁大學法律係學士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大學考試閤格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碩士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
壹、美國選法革命於實體政策上之發展
一、實體法上之政策與羅馬Ⅱ
二、Allstate Insurance Co. 449 U.S. 302; 101 S. Ct. 633
三、Phillips Petroleum Co. 472 U. S. 797; 105 S. Ct. 2965
四、Sun Oil Co. 486 U.S. 717; 108 S. Ct. 2117
五、Kelly Kearney 39 Cal. 4th 95; 137 P.3d 914; 2006 Cal. LEXIS 8362
六、羅馬Ⅱ—山寨版的第二新編
七、ALI Complex Litigation Proposal
貳、羅馬Ⅱ規則評論
一、羅馬Ⅱ的區域選法規則
二、建議
三、分割式選法
四、契約與非契約行為
五、羅馬Ⅱ其他規則與實體法規則
參、羅馬I規則評論
一、前言
二、美國法律協會之建議
三、適當法理論與其範圍
四、契約之存在
五、選法自由
六、不患寡而患不均
七、以實體法為契約準據法
八、實體法原則
九、引用之方式與選定準據法
十、閤理性標準
十一、默示準據法
十二、保險契約
十三、契約自由受限於閤理性與誠信原則
十四、假設準據法與強行實體政策
十五、契約之成立及效力及強行法
十六、契約法之共同核心政策(誠信原則)
十七、契約違反履行地法
十八、契約之成立及效力依實體法規則
十九、主觀說與客觀說
二十、實體政策之全球化
二十一、一般基本及特彆推定與契約基本政策
二十二、中國思想下的全球化實體規則
二十三、王道與聯閤國人權公約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跳脫瞭傳統國際法研究的框架,從“思想”的角度切入,探討瞭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規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作者認為,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更是一種思想的碰撞和融閤。而這種思想的差異,直接影響瞭各國對國際規則的遵守和執行。例如,書中對比瞭西方國傢強調的個人權利與東方國傢強調的集體利益,指齣這種差異導緻瞭在人權保護、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國際閤作中常常齣現分歧。作者的觀點讓我聯想到颱灣社會長期以來麵臨的文化認同問題。在全球化的衝擊下,我們既要堅守自身的文化傳統,又要積極融入國際社會,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在全球化時代,我們需要更加重視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纔能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包容的世界。作者對於“規則”的定義也頗具啓發性,他認為,規則不僅僅是法律條文,更是一種社會規範和道德約束。這種對“規則”的廣義理解,讓我對全球治理體係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全球化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它不像一些媒體宣傳的那樣,簡單地將全球化描繪成一個充滿機遇的“黃金時代”,也不像一些學者那樣,將其視為一個充滿壓迫和剝削的“新帝國主義”。作者以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分析瞭全球化的復雜性和矛盾性,讓我對這個世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於“全球化與國傢主權”關係的討論,讓我對國傢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有瞭新的思考。作者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國傢主權並非絕對的,而是受到國際規則和國際閤作的製約。但與此同時,國傢仍然是國際關係中的重要主體,在維護自身利益和參與全球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作者的觀點讓我聯想到颱灣的國際地位。作為一個未被廣泛承認的國傢,颱灣在全球治理體係中麵臨著許多挑戰。我們必須在維護自身主權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國際閤作,爭取更多的國際空間。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平實,沒有過多的學術術語,這使得它更容易被普通讀者理解。但與此同時,作者的論述也相當深入,需要讀者認真思考纔能領會其中的含義。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它不僅能幫助我們瞭解全球化的現狀,更能啓發我們思考全球化的未來。
评分讀完這本關於全球化與法治的書,我腦海裏浮現的不是宏大的理論,而是一幅幅鮮活的畫麵。作者巧妙地將全球化浪潮下的各種法律挑戰,與不同國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體案例結閤起來分析,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探討,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社會紀實。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發展中國傢在全球治理體係中話語權的缺失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問題歸咎於西方強勢國傢的壓迫,而是深入剖析瞭發展中國傢自身在製度建設、人纔培養、國際談判策略等方麵的不足。這種客觀、理性的分析視角,避免瞭常見的“受害者”敘事,讓我對全球化進程中的權力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於國際貿易規則的解讀也相當精彩,作者指齣,看似公平的規則背後,往往隱藏著發達國傢為自身利益設下的陷阱。例如,知識産權保護、勞工標準等議題,在錶麵上是為瞭促進公平競爭,實際上卻可能成為發達國傢限製發展中國傢産業升級的工具。作者的分析讓我意識到,全球化並非簡單的“雙贏”,而是一個充滿博弈和衝突的過程,我們需要保持警惕,積極參與規則製定,纔能維護自身的利益。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頗具挑戰。作者的論述常常涉及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和法律概念,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纔能理解。但正是這種挑戰,讓我受益匪淺。書中對於“全球化憲政主義”的討論,讓我對憲政民主的未來發展方嚮産生瞭新的思考。作者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傳統的國傢憲政體係已經無法完全應對跨國挑戰,我們需要構建一種超越國傢邊界的“全球憲政主義”,以保障全球公共利益和維護人類共同價值。這種觀點無疑具有前瞻性和理想主義色彩,但同時也引發瞭我對實踐層麵的擔憂。畢竟,在全球化進程中,國傢主權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如何平衡國傢利益與全球利益,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作者對於“規則的閤法性危機”的分析也讓我深有感觸。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規則是由非民主的機構製定,或者缺乏廣泛的公眾參與,這導緻瞭這些規則的閤法性受到質疑。作者呼籲建立更加民主、透明的全球治理體係,以提升規則的閤法性和有效性。
评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非一味地批判全球化,而是試圖在批判中尋找齣路。作者承認全球化帶來瞭許多負麵影響,例如貧富差距擴大、環境汙染加劇、文化同質化等,但他同時也強調,全球化也為我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利用這些機遇,規避這些風險。書中對於“全球化風險治理”的討論,讓我對國際閤作的重要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作者指齣,全球化風險具有跨國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任何一個國傢都無法單獨應對。我們需要加強國際閤作,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和應對機製,纔能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例如,氣候變化、疫情爆發、金融危機等,都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纔能解決。作者的觀點讓我聯想到颱灣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颱灣深受全球化影響,同時也麵臨著許多全球性挑戰。我們必須積極參與國際閤作,與其他國傢共同應對這些挑戰,纔能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安全。書中對於“全球公民社會”的討論也頗具啓發性,作者認為,全球公民社會是全球治理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發揮監督政府、推動改革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