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信仰藩籬的心語錄
禪的鍛鍊是要幫助修行者迴到自性的傢,迴到普世真理的傢,迴到永恆生命的傢,迴到物質與精神統一和諧的傢,也就是迴到本具的清淨心,並成為自己的心和念頭的主人。若能正確地、精進地參禪破執,就一定能悟道。修行的知見對瞭,剩下的就隻是時間和努力的問題。悟瞭道,就瞭解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心,心就是一切,心就是宇宙,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任何因原都能無罣礙的自在,就是解脫、就是禪。
作者簡介
妙參和尚
現任美國加州毗盧禪寺住持,於一九九二年在颱灣靈泉寺剃度齣傢。和尚齣傢前即對禪宗有深刻的體悟,在颱灣弘法期間,經常受邀至各大專院校和政府機構教導禪法。和尚曾閉關數年,圓滿之後發願以禪宗的智慧為基礎,將普世的真理弘揚到世界各地。
妙參和尚過去十幾年來教導過數百堂禪修課程,更在美國、墨西哥、颱灣指導過多次的禪七。曾受邀前往洛杉磯、西雅圖、拉斯維加斯、紐約、波士頓、達拉斯、紐奧爾良、亞特蘭大等美國主要城市演講,並在德州大學、德州醫學中心、普渡大學、拉斯維加斯大學等著名學術單位以及多所教堂開示禪法。更曾應邀遠赴墨西哥主持禪修,接受當地電視電颱訪問,並在墨西哥El Colegio de Mexico等著名大學演講。透過妙參和尚深入淺齣的講學,聽眾總是可以在當下體認到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瞭解突破生命囹圄的具體方法,因此妙參和尚發人省思的教導也隨之快速在美洲、亞洲各地傳開,現在東西方各地都有追隨妙參和尚的弟子。
妙參和尚的知見跨越宗教的藩籬,其教導直截瞭當、清楚明白,能具體地落實在生活上。和尚知悉當代的社會問題,能巧妙地將深奧的禪宗智慧,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教授給大眾,幫助大眾將普世的真理有效地應用在現代生活,提昇生命品質,讓人生更圓滿。
推薦人的話
妙參和尚是我的親哥哥……小時候的我,曾期待與哥哥一同為人生奮鬥;傷心之餘,命運卻給瞭我更好的發展。實所謂殊途同歸。尤其得以拜讀妙參和尚這一本書,更令我感嘆命運的奧妙,明明弟弟走的是賽斯心法,哥哥走的是禪宗佛法,可當我看這本書時,心中竟是驚喜連連。
翻開第一章,許多內容文字,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絕,「現實是自造心念的相應呈現,人是自己生命唯一的創造者。」這豈不就是賽斯所謂「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信念創造實相」嗎?再來,「如何纔能創造一個圓滿的人生呢?首先要去除黏纏於心的習慣性,不自覺的起心動念模式」,這不又是賽斯在《個人實相的本質》提到的「限製性信念」嗎!
「當個體本身體悟到自己既是整體,同時也是整體的一部份,即是閤一,亦是永恆生命的起始點。」這就是禪宗、也是賽斯所說的感覺基調(feeling tone)!佛是本體,是存有,禪是道路,是方法,是進入本體的途徑;既無大我,也無小我,既是大我,也是小我,皆是我的顯現。
許添盛醫師
導讀
從妙參和尚的教導中學到一個重要的觀念:若某些事被說是「真理」,則應該要對這真理提齣疑問,並且親自驗證它,如此纔能知道其是否為真理,而且此體驗乃是由自身的經驗得知的。同時,每個人的心都有相同的功能,因此若有人能夠成就,其他人也必能同樣地成就。
「清淨心」、「開悟」、「靜坐」 和「禪宗」,在這本書裏會討論到這些名相和概念。你或許會覺得奇怪,究竟這些名相和概念與生活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這些名相與你有關?既然這本書在你的手中,它必然與你有關。
每個人都在尋找改善生命的方法,也已經試過各種課程和教學,來確保一個比較好的人生。然而,它們卻經常使人麵對相同的狀況。如果目標是要改善人生,這些方法或教學並無法把人生帶到更好的層麵去。
改變應該要從正知見開始,正知見是很重要的,沒有正知見就會繼續迷失,繼續在業海中尋尋覓覓。
希望藉由這本書,引導你瞭解正知見。本書將談及生命裏的每件事,是如何與心的狀態及思想的模式相關連,並提供瞭一係列的概念和方法,來幫助你瞭解生命、改善生命,達到最終的解脫自在。
(二) 不得不說,《但用此心﹝新版﹞》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書”這個東西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前總覺得,書就是要講道理,要提供知識,或者要帶我進入一個虛幻的世界。但這本書,它更像是在照一麵鏡子,一麵能映照齣我內心深處某些角落的鏡子。作者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會強迫你接受什麼,也不會刻意去煽動你的情緒,但它就是能輕易地觸碰到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角色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那種糾結,那種掙紮,那種不被言說的情愫,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你會覺得,這些角色就像活生生的人一樣,有血有肉,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們的喜怒哀樂,都讓你感同身受。特彆是書中一些處理關係的部分,那些進退兩難的時刻,那些欲說還休的對話,都讓人看得心有戚戚焉。我常常在讀到某個地方時,會突然停頓一下,默默地想著:“嗯,我懂。”那種被理解的感覺,是多麼難得啊。這本書,它不是那種能給你提供“答案”的書,它更多的是提齣“問題”,讓你去思考,去反芻,然後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评分(一) 最近迷上瞭一本叫《但用此心﹝新版﹞》的書,說是新版,其實我拿到的是朋友分享的電子版,但那股味道,那種文字帶來的觸動,一點也沒減。這本書,怎麼說呢,它就像一張老照片,泛黃但色彩依然鮮明,勾勒齣那些我們以為遺忘,卻又深刻烙印在心底的片段。我尤其喜歡作者描繪的那些生活場景,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可能隻是早晨廚房裏飄齣的豆漿香,或者是黃昏時分街角路燈亮起的一瞬間。這些細微的觀察,卻有種神奇的力量,能瞬間把我拉迴到某個特定的時光,某個特定的心境。它不像那種會讓你一口氣讀完然後驚嘆“哇!”的書,更像是你需要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的茶。有時候,我會停下來,反復讀同一段話,總能在不同的情緒下讀齣新的感受。那種共鳴,就像是作者在我心裏悄悄種下瞭一顆種子,然後看著它一點點發芽、生長。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人情世故的描繪,那種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連接,那種不易察覺的羈絆,作者用一種非常溫柔卻又銳利的方式呈現齣來。讀完之後,總覺得心裏被填滿瞭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留下,但你知道,有些東西已經悄悄地改變瞭。
评分(五) 《但用此心﹝新版﹞》這本書,真的,是一本能夠讓你“慢下來”的書。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找到這樣一本能讓你靜下心來,去感受,去思考的書,實屬不易。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溫柔的引導者,帶你走進一個充滿故事的世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成長”的描繪,它不是那種一蹴而就的蛻變,而是一個漫長而麯摺的過程。那些犯過的錯誤,那些走過的彎路,那些曾經的迷茫,都被作者用一種非常包容和理解的筆觸呈現齣來。你會覺得,作者不是在評判,而是在陪伴。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我們都不是孤單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地生活著,努力地成長著。它讓我對生活有瞭更多的信心,也對未來有瞭更多的期待。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心裏有什麼東西被治愈瞭,有什麼東西被點亮瞭。這本書,絕對是一本能夠陪伴你走過人生不同階段的好書。
评分(三) 說起來,我跟《但用此心﹝新版﹞》這本書的緣分,也算是有點奇妙。一開始是被它那個名字吸引,覺得有點文藝,又有點古樸。拿到書之後,發現它的風格也是如此。作者的筆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用最精細的工具,雕琢齣最細膩的紋理。這本書裏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技巧,但就是這樣的樸實無華,反而散發齣一種獨特的光芒。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時間”的那些描寫,它不是那種綫性的流逝,而是充滿瞭迴響和重疊。過去、現在、未來,仿佛都在某個瞬間交織在一起。有時候,我會覺得,作者就像一個時間的魔法師,能夠捕捉到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然後將它們定格在紙上。這本書,它更像是一次內心的漫步,你跟著作者的文字,緩緩地走過那些風景,感受那些氛圍,然後,在不經意間,就抵達瞭某個讓你釋然的角落。那些看似平淡的敘述,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那種“大巧若拙”的智慧,真的令人佩服。
评分(四) 拿到《但用此心﹝新版﹞》這本書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隻是覺得閑暇時可以翻翻。沒想到,它卻給瞭我這麼大的驚喜。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有意思,它不是那種按部就班、綫性發展的,而是充滿瞭跳躍和迴溯。這種“碎片化”的敘事,反而有一種彆樣的魅力,它就像是在拼湊一幅完整的畫捲,你需要自己去連接那些看似無關的片段,然後纔能看到全貌。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情感”的描繪,那種復雜糾纏,那種愛恨交織,那種在沉默中爆發的情緒,都被描繪得入木三分。你不會覺得它誇張,也不會覺得它矯情,隻會覺得,這纔是真實的人性。這本書,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人,開始思考,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互動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它就像是一個引子,把我帶入瞭更深的思考,讓我對自己、對生活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絕對值得你花時間去細細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