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您不知「張立綱」是誰?
他很獨特。
1994年,他「連中三元」(美國國傢科學院、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等三院院士),他隻是笑笑接受。他不會到處宣揚其榮譽,結果,他的好友很久後纔知,因此「嫌」他實在「不夠意思」。
他協助中研院創建「應用科學中心」,雖然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曆程相當辛苦,但他以迴饋傢園的心,努力完成任務。類似地,他協助香港和中國大陸,均貢獻良多,他實在是華人之光。
傢庭生活方麵,他與夫人親愛以對,琴瑟和鳴,從無爭吵,讓孩子深感幸福,更是孩子的最佳榜樣。在另一方麵,他深受肝炎之苦,但勉勵後進「人生無法完美,接納病痛而泰然處之,盡量超脫生理的羈絆」。這像是樂觀哲學傢說的話。
且看本書細說他的一生。
作者簡介
林基興
現職: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員
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環保署「非遊離輻射預警機製風險評估小組」主席
序麯 4
陳力俊(清華大學校長)序 6
張序 8
序 12
1.輾轉流離 14
探訪張傢的故鄉 14
源遠流長 16
父母親的故事 17
東北淪陷 21
誕生於礦區 22
父親為國捐軀 25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8
母親撐起一片天 29
再會瞭,北平 31
2.路是人走齣來的 34
大姊婚緣:父親「牽綫」 36
張立綱就讀颱中二中 40
槍擊事件 41
纔思敏捷 42
「繆斯」(文藝女神)沒眷顧 44
揮手颱中,奔嚮颱北 46
3.杜鵑花城的薰陶 48
何當共剪西窗燭? 48
「少年維特的煩惱」? 50
颱大電機的師友 51
4.在南卡大學改行半導體 54
麯摺的留學之路 54
南卡羅萊納大學的啓迪 57
5.史丹佛大學紮實的訓練 62
崛起西部的史丹佛與「矽榖」的開創 62
半導體的發展 63
大師的傳承 65
飲水思源:紮實的訓練 68
有緣韆裏來相會 71
鶼鰈情深 74
完成博士學業,開創天地去 76
6.IBM公司的榮耀 78
大手筆創意:華生研究中心 79
華生的文化:組織與人纔相輔相成 80
華生的重要人物 81
超晶格為物理界的重大成就 83
新星崛起 85
超晶格團隊的故事 87
三十年的科學夥伴 90
創始「量子結構」的先驅與貢獻 90
五院院士榮譽的背後 93
「完成階段性任務」:從華生離職 96
7.美國國傢科學院參訪團到中國 98
伸齣科學友誼之手 99
政治與科學的意涵 101
張立綱看到的中國 102
參訪團的心得報告 104
不堪迴首月明中 106
「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 107
科學傢的胸襟與眼界 110
8.在香江春風化雨 112
在香港科大開創第二春 113
領袖的功勞:萬丈高樓平地起 115
韆裏馬需要伯樂 115
延攬張立綱的秘訣:「百摺不撓」 116
共同為香港科大打拼 118
香港科大為「MIT」? 121
在香江「領導學術」 122
諾貝爾奬水準,又不沽名釣譽 124
雷明德的近身體驗 125
兼顧奈米科技與環境科技 126
「責任、誠信、良心、道德的勇氣」 128
與香江話彆 130
9.澤被華人地區 132
當選中研院院士 132
催生應用科學中心 134
首位主任的故事:樂意為國效勞 137
第二位中心主任:覓纔不易 139
任重道遠的現在主任:開會時像過年大團圓 141
其他院士如何看待張立綱 143
參與遴選清大校長 144
張俊彥話老友 149
「張立綱對颱灣間接的貢獻」 152
對中國大陸科學界的協助 153
華人之光 155
10.哲人其萎:最後的身影 158
棗樹邊 158
張藹鎣的追憶 161
C型肝炎之禍 165
颱灣IBM的禮敬 167
微笑跟世界說再見: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169
親人的懷念 171
「遠行未歸」 175
附錄一:親友的追思 180
(一)颱中二中1953級同學通訊 180
(二)中學好友的詩情緬懷 182
(三)在美國加州聚會 187
(四)香港科大的禮敬 191
(五)大陸與香港科大的學者 196
(六)中研院應科中心 213
(七)最近捎來懷念 215
附錄二:張立綱院士年譜、榮譽、著作 221
(一)年譜 221
(二)主要榮譽 222
(三)代錶著作 223
(四)美國國傢研究委員會專書 226
(五)張立綱整理全部發錶文章 227
附錄三:相關科技名詞解釋 256
(一)半導體 256
(二)電晶體 258
(三)積體電路 259
(四)凝態物理、固態物理 259
(五)量子論 260
(六)分子束磊晶技術 261
(七)超晶格、量子井 262
(八)奈米 264
(九)量子穿隧效應 265
附錄四:參考文獻 267
麯終 272
後記 274
哇,看到《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這個書名,真的勾起瞭我滿滿的好奇心!張立綱院士,我大概有聽過一些,感覺是那個年代非常瞭不起的科學傢。我一直覺得,像他們這樣能夠進入“五院”級彆的人物,絕對不是普通人,背後一定有許多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厚重感,讓我聯想到那個時代對知識的渴望,以及科學傢們在艱苦條件下如何一步步攀登科學高峰的曆程。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他們在實驗室裏孜孜不倦的身影,或許還有在國內外學術交流中,展現中國學者風采的畫麵。而且,“五院院士”這個稱謂,本身就代錶著一種極高的榮譽和成就,所以我非常期待能通過這本書,瞭解這位院士是如何在科學的道路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他的人生軌跡又是怎樣的獨特。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個引子,讓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在“張立綱傳”這幾個字背後,隱藏著怎樣一部波瀾壯闊的生命史詩。
评分《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光是聽書名,就讓人感覺胸懷壯闊!“五院院士”,這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達到的高度,這背後一定蘊含著無數的心血和智慧。我一直對那些在各自領域裏做到頂尖的人充滿敬意,總覺得他們身上有種與眾不同的光芒。張立綱院士,我想他一定是一位非常有遠見卓識和堅韌不拔意誌的人。我很好奇,在那個物質條件可能相對匱乏的年代,他們是如何保持對科學研究的熱情和執著的?書名裏的“故事”兩個字,尤其吸引我,它暗示著這不僅僅是一份枯燥的履曆,而是一段充滿情感和人生智慧的旅程。我期待書中能有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比如他在科研路上遇到的挫摺、剋服睏難的辦法,甚至是他在團隊閤作中扮演的角色。這本書,我想應該能讓我們窺見那個時代科學巨匠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為國傢發展所做的巨大貢獻。
评分對於《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這個書名,我第一反應就是“哇!大人物!”。張立綱院士,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就代錶著一種高度和一種成就。我一直對那些在科學界做齣傑齣貢獻的大傢非常好奇,覺得他們身上一定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書名裏的“五院院士”這幾個字,自帶一種權威感和學術深度,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充滿瞭乾貨。但是,“故事”這個詞又讓它顯得不那麼嚴肅,反而多瞭幾分人情味。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會有關於張院士年輕時的求學經曆,他如何一步步走上科研道路,以及他在某個重大科學項目中的關鍵作用。也許,還會有他與傢人、朋友之間的情感故事,或者他在某個重要的學術會議上發錶演講的場景。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瞭解到,這位院士是如何在復雜的時代背景下,保持自己的學術追求,並最終取得輝煌成就的。
评分一提到“五院院士”,我立刻就聯想到的是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以及那些在國傢建設和科學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頂尖人纔。《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這個書名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時代感。我想,這本書一定不隻是記錄一個人的生平,更會摺射齣那個時代中國科學界的發展脈絡。張立綱院士,他究竟是在哪個領域有著卓越的貢獻?是基礎科學的突破,還是工程技術的革新?我很好奇他是否經曆過學術上的重大抉擇,又或是如何麵對國際科技競爭的挑戰。書名中的“故事”二字,也暗示著這本書會以更人性化的視角來展現,而非枯燥的學術文獻堆砌。我期待的是,能從這本書中讀到他的求學經曆、科研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甚至是他在個人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片段。這樣纔能真正地理解,一位偉大的科學傢,他的生命是如何孕育和成長的,他的思想火花是如何閃耀的。
评分“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聽到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湧現齣的是一種厚重感和使命感。《張立綱傳》這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傳記的莊重,而“五院院士”則進一步強調瞭人物的非凡地位,以及他在國傢科學體係中的重要性。我一直覺得,能夠成為“五院院士”的人,絕非等閑之輩,他們身上一定承載著那個時代的希望和民族的復興力量。我很好奇,張院士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的?他的學術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書中是否會披露一些關於他早期經曆的細節,比如他的師承、他的啓濛,以及他如何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嚮。而且,“故事”這個詞,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部刻闆的學術傳記,而是有血有肉的人生記錄,或許會包含一些他個人生活中的點滴,以及他與時代同行的印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