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大災難:看科學傢如何找齣趨吉避凶的硬道理

預測大災難:看科學傢如何找齣趨吉避凶的硬道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en Fisher, Ph.D.
圖書標籤:
  • 災難預測
  • 科學
  • 風險評估
  • 生存指南
  • 地球科學
  • 自然災害
  • 危機管理
  • 決策分析
  • 預警係統
  • 科學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骨牌效應和信用卡盜刷有何關連?
  在什麼情況下可用數學來解釋婚姻危機?
  癩蝦蟆真的能預知地震嗎?
  為什麼會有文明衰亡、社會崩壞、生態係消失?

  人類的未來充滿不確定,但是透過科學,我們也許可以洞燭機先!

  未來充滿瞭不確定,然而科學也許可以幫助我們「預測」災難,防患未然。在這本書中,費雪博士清楚且輕鬆的介紹瞭從伽利略以來,科學傢如何預測天災人禍。

  從應力集中現象、慣性、骨牌效應、連鎖反應、正迴饋、負迴饋這些物理工具,一直到劇變理論、電腦模型,費雪博士依照時間順序,帶讀者走一趟災難預測之旅,同時也要告訴讀者:許多警訊其實已經擺在眼前,我們必須做的,就是學會如何及時看齣徵兆,以便防患未然。

作者簡介

費雪博士Len Fisher, Ph.D.

  The Perfect Swarm、《剪刀、石頭、布》、《靈魂有多重?》、《搞笑學物理》等書的作者,其中《搞笑學物理》一書曾贏得美國物理學會的年度最佳科學寫作奬。專欄文章常見於美國《新聞週刊》、《華盛頓郵報》和《科學美國人》。

譯者簡介

詹豐造

  颱灣大學物理係、中興大學外文係畢業,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本書使用指南
前言:學學蟾蜍如何預知地震?

第一部:關於「預測」的史前簡史
第1章:動物有水晶球嗎?
第2章:失去光芒的未來
第3章:伽利略的地獄

第二部:災難是如何發生的?
第4章:應力
第5章:失控的災難
第6章:自然平衡與平衡之道

第三部:大難臨頭:如何看懂徵兆
第7章:西洋飛龍的混沌生態
第8章:在災難邊緣搖搖晃晃
第9章:模型與超級模型
第10章:數學傢齣沒,注意!
第11章:弱信號纔是重要警訊
總結:預測的未來

附注

圖書序言

前言

學學蟾蜍如何預知地震

  牛津的智者上天下地無所不知,但無一人
  聰明智慧能超越蟾蜍先生的一半!

─格萊姆(Kenneth Grahame),《柳林中的風聲》

  義大利中部有一座聖路費諾湖(San Rufino Lake)。2009年4月1日那天,湖裏的蟾蜍紛紛舉傢遷離原先的繁殖地,遷往高地。五天後,發生大地震,奪走三百多條人命,震毀瞭鄰近的中世紀古城拉齊拉(L’Aquila)。

  齣於機緣巧閤,英國生態學傢格蘭(Rachel Grant)當時剛好在那裏研究蟾蜍的交配行為。蟾蜍突然一隻隻消失瞭,起先令格蘭十分頭大,但沒想到,地震隔天蟾蜍都迴來瞭,這讓她又驚又喜。一方麵,研究總算可以繼續進行瞭;另一方麵,古往今來關於天災前動物異常行為的許多傳聞,她成瞭第一位親眼目睹的科學傢。

  格蘭的研究報告讓大傢開始思考,人類能不能利用蟾蜍或其他動物的行為本能,預知地震發生。雖然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否能通過檢驗,但至少我們可以找齣動物到底對哪些物理跡象有反應,然後觀察這些跡象。

  很清楚的是,能不能及早掌握警訊,對於我們將來遭逢各種大難時的應變能力,有天壤之彆的影響,不管麵臨的是天災,還是人生、社會、經濟環境的大起大落,都需要這樣的能力。遇到科學傢稱呼為臨界變化(critical transition)的事件之時,更是如此。

  這類事件中,事情往往先是風平浪靜,就算有些小起小落,也都是漸進平穩的改變。但可能某一天,突然就天翻地覆瞭,事前什麼徵兆也沒有:火山爆發瞭,市場崩盤瞭,橋樑垮瞭,感情破裂瞭,瘟疫蔓延瞭,戰火點燃瞭。以上這些事件,在科學傢的術語裏,就叫做臨界變化。

  本書中,我將為各位道齣自古至今人類對警訊的探究,以及當今對於各種臨界變化有哪些共同徵兆的最新發現。我將為各位呈現這些令人雀躍、不可限量的新發現;將來不管是麵對個人或大環境的大災難,都可加以應用,防患未然。

  物理是預測的好工具

  人類對警訊的探究已有數韆年之久。某些文化倚賴先知或祭師「預見」未來的能力,某些文化則會從不尋常的天象看齣徵兆——現今社會也是一樣,社會經濟方麵的預言傢,同樣也是在各種社經現象中尋找不尋常的指標,以預測未來。

  科學時代來臨後,物理定律漸為人知,可拿來做為預測的好工具。伽利略便是這方麵的先鋒,他利用簡單的物理原理,估算齣地獄的屋頂該有多厚,纔不會垮掉。後代的科學傢更利用伽利略提齣的物理概念,發展齣應力(stress)的觀念,工程師將這個觀念應用齣來,便能推算橋樑、房屋的結構體是否可支撐本身結構的重量。科學的應用是人類的一大躍進,遠勝過中世紀從錯中學的做事哲學;比如說,過去很多大教堂在施工時,或首次遭遇強風吹襲時,就會倒塌,正是當時的人不瞭解應力這項觀念的結果。

  應力的物理學概念,後來心理學傢「藉用」過去,藉以瞭解人在不同狀況下的反應(stress在心理學上是指「壓力」),例如睏境對人造成的影響,是否有能力因應睏境,壓力太大時會不會如中世紀大教堂一般,應聲倒塌。

  無獨有偶,除瞭應力,心理學傢還嚮物理學傢藉用瞭其他的工具,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物理概念,就是迴饋(feedback)。要瞭解臨界變化如何發生,迴饋是主要核心概念。

  迴饋以兩種形式存在:正迴饋與負迴饋。正迴饋會帶來更多的改變;負迴饋則抑製改變,迴復平衡。正迴饋如同脫繮野馬,造成崩盤;負迴饋則不偏不倚,持中持平。

  正迴饋的機製促成改變,且愈改變,促成改變的動力便愈強,變化會不斷加快。因此,一開始微不足道的小變化,纍積下來,可能造成日後不可收拾的大災難,就好比梯子已經開始傾斜,最後害你連人帶梯子一起摔下來。此外,像恐慌效應、銀行擠兌、雪崩、軍備競賽、生態浩劫、因為感情惡化而愈演愈烈的爭執,都是正迴饋的案例。

  負迴饋的機製則在返本還元,變化愈大,維持原狀的動力也跟著愈大。就好比引擎上的調速器,引擎加速後,會慢慢減少供油;或是像開車的時候,一旦太靠左或靠右駛離既定路綫,我們就會反打方嚮盤,把方嚮調整迴來。人體也是如此,會利用負迴饋來保持體內恆定;如果體溫過高,身體就會排汗,藉由汗水的蒸發,讓身體降溫。

  若談到更大尺度的係統,例如生態係和經濟體係,曾分彆有所謂的「自然平衡」及「看不見的手」這兩種學說,說能透過負迴饋的機製,促成長期穩定。可惜的是,這兩個說法都隻是迷思。不管是生態係或經濟市場,負迴饋都隻能帶來短期的穩定;長期來說,這兩個係統都跟我們的身體、愛情、社會發展一樣,受到正、負迴饋之間繁復、不斷變化的調節過程所操控。

  當正迴饋或其他失控的機製(如積纍的壓力)遠超過負迴饋能負荷的程度,臨界變化就發生瞭。想預知我們自身、社會經濟、甚至自然環境上的各種災害,就得學會判斷係統何時是穩定平衡的,何時情勢已經岌岌可危、一觸即發瞭。情況一旦逼近不穩定點,過飽和的壓力會帶來瞬間的崩毀,失控的機製(如正迴饋)可能就會突然取而代之,造成難以收拾的大災難。

  徵兆就在眼前

  造成臨界變化的成因有很多環節是互通的,但一直以來,預測迫切的危機這件事,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直到近年方見轉機。在某些情況中,這件事本質上的確如水中撈月,但近十幾年間,新的見解加上電腦科技的突飛猛進,幫助科學傢更深入看待整個問題,他們的新發現帶來新的希望。從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偏差與修正、正機製與負機製,他們歸納齣一係列妙不可言、舉世通用的徵兆法則,這些結果可讓我們知道何時事態已經危急,局麵是否即將失控。

  社會動亂、經濟動盪、生態浩劫、氣候變遷、乃至其他天災人禍,它們的徵兆都有共通之處。大部分的徵兆也都非常淺顯,所有的人都能領會並加以留意。

  這些共同的徵兆讓我們得以防患未然,下週一早上即將到來的天災人禍,週六一大早就可事先沙盤演練、嚴陣以待,而我們用來沙盤推演的工具,都是來自物理學、數學及自然界的綜閤結果,這些新發現,有助於我們預測及因應個人層麵或周遭的種種突發狀況與災難。

  我首次目睹這些新發現、察覺其重要性的時候,就知道所有人都該知道這些事。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更多,並與大傢分享。

  這本書,就是最後的結果。我在書中講述瞭人類摸索天災先兆的曆程,並探究我們該如何應用最新且仍不斷演進的新發現,更有效的掌握我們自己的未來,還有地球的未來。

圖書試讀

對動物而言,宇宙萬物可以清楚區分為以下幾類:
一、交配用的;二、拿來吃的;三、危險的;四、石頭。
──普萊契(Terry Pratchett),《平等儀式》

西元前373年,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希臘古城赫裏剋,先後遭到大地震的衝擊及海嘯的吞噬。災難發生五百年後,古城的遺跡在科林斯灣清澈碧綠的海水下,依舊可見,來自羅馬的遊客搭船遨遊其上,瞻仰五百年前沉沒的城牆及雕像。亞特蘭提斯的傳說,或許便是根據這些遺跡而來的。

隨後,海底遺跡消失瞭,泥沙覆蓋瞭舊址,所有的建築與雕塑不復可見,赫裏剋古城的正確位置,也逐漸從人們記憶中淡忘。直到2001年,這座古城纔重新挖掘齣來,它一直埋藏在一座古老的潟湖裏。這個地點是現今重要的海洋考古遺址,也是世界考古遺址中最岌岌可危的一個。

古城的詳細位置,人們或許已經不記得瞭,但當年大災難發生時的情景,卻有許多曆史學傢記錄下來。其中一位曆史學傢,是古羅馬時代的艾裏尼(Claudius Aelinius)。他留下的記述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第一份記載動物「預知」地震的文獻紀錄。艾裏尼如此描述著:

赫裏剋滅城前,連續五天,城內所有的老鼠、貂、蛇、蜈蚣、甲蟲,及所有類似的生物,紛紛舉傢遷移,循路逃往科林斯。當時,赫裏剋人看瞭莫不嘖嘖稱奇,但不知其所以然。這些生物都逃光之後,深夜裏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毀天滅地;古城,隕落瞭;隨之而來的巨大海嘯,讓赫裏剋覆沒。

除瞭赫裏剋滅城的記載之外,很多其他的報告也都描述瞭動物在海嘯來臨前的怪異行為,其中不乏可靠的資料。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南亞大海嘯,便是一例。海嘯發生後兩週,我親自走訪災區,更親耳聽到一些類似的傳聞。然而,是什麼造成這類怪異行為的?有些人認為,動物具有「第六感」,可預知即將發生的災難。假如這樣敏銳的感應力確實存在,真可預知未來事件,而我們又能加以應用的話,那麼預知來日大難,必然簡單許多。

據說有些小狗「知道」主人何時歸來,這也是預知力的例子之一。奧地利一傢電視颱曾針對此說法展開「調查」,他們拍下的影片說服力十足。影片中,一隻叫傑迪的小狗曉得身在遠處的主人何時動身返傢,還會馬上跑到陽颱等待。同步攝影機在兩地同時記錄主人與狗的行動,非常戲劇性的證實瞭這個說法。

心理學傢偉斯曼(Richard Wiseman)和他的同事也針對這件事進行研究,他們倒是認為這個現象可有很多其他的解釋。例如,奧地利的這支影片中,拍攝狗的攝影師很可能事前便知道主人何時返傢,於是無意間對狗透露齣訊號。為瞭排除這樣的可能,偉斯曼做瞭如下的設計:請實驗者跟狗主人一起齣門,然後由實驗者決定主人返傢的時間;另外又安排一位觀察者與狗一起待在傢中,觀察狗的反應(因此這位觀察者並不知道狗主人何時返傢)。如此設計之後,就推翻瞭原先的說法。

類似的「實驗」盲點,也齣現在2010世界盃足球賽期間爆紅的章魚哥「保羅」身上。這隻住在德國一間水族館裏的章魚,能準確預測齣德國隊每場比賽的結果(通常是德國隊獲勝),甚至冠軍賽的結果。水族館管理員會把牠的食物放置在兩個盒子裏,盒子上貼著對戰國的國旗,保羅選哪一個來吃,就代錶牠預測哪一邊獲勝。
保羅對賽事的預測,常激起德國大眾兩極化的反應。如果預測德國獲勝(德國通常是最被看好的球隊),大眾就為之瘋狂,但當保羅成功預測德國在四強賽敗給西班牙,某些激憤的球迷竟揚言要將保羅煮來吃瞭——好一個「斬來使」的錶現呀。然而,若與伊朗總統阿馬丁賈德的言論相比,這些群眾的反應就顯得微不足道瞭:阿馬丁賈德指控西方國傢利用章魚來散布「西方言論及迷信」。

不過,「章魚哥」又是如何預測賽事的?在為任何感應力背書之前,我們必須遵循偉斯曼調查「靈犬」的模式來分析一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完全排除其他所有的因素及可能,以證明這個能力是確有其事。

首先,在章魚哥的例子中,甚至連有沒有感應力,都還有爭議的空間,因為保羅先前在歐洲盃時的預測就時好時壞(六次預測,僅四次正確)。盡管後來錶現神準,令人颳目相看,但仍有其他的可能解釋。

例如,兩個盒子本身是透明的,所以保羅看得到盒子上的國旗,而德國國旗很可能本來就對牠較有吸引力。水族館管理員也可能將自己對比賽的期待透露給章魚哥知道,這點並未事先防範。另外,這幾場比賽的結果,其實也沒有那麼齣乎意料,德國及西班牙原本在賽前就很被看好(雖然德國後來輸給西班牙)。再者,管理員也可能因個人喜好,將章魚的食物(河蚌)切成大小兩塊,大的放在他希望贏的那一邊。

總的來說,這純屬娛樂,但要把它當作科學實驗,算瞭吧!說實在的,就彆再管那些想證明動物有第六感的證據瞭,因為根本幾乎不可能設計齣一套實驗,可把所有外在因素全部排除,然後證明第六感是真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動物沒有其他的特異功能。比方說,義大利聖路費諾湖的蟾蜍,就很有可能具有某種感應力,可察覺地震發生前,在電離層突增的低頻無綫電波;某些地震學傢認為,這些電波確實可視為地震的前兆。但這些地震學傢也指齣,若我們能確實建立動物行為及地球物理變化的關係,就錶示人類已有足夠的能力量測齣這些物理變化,根本不需依賴動物行為來預測地震。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