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亞馬遜書店總榜冠軍!來自歐洲最強經濟體,激盪知性與想像的發現之旅!
這題我竟然不知道!
德國人最想問的99個趣知識,
令人大嘆「原來如此!」的暢快解答!
引擎蓋上到底能不能煎蛋?在加油站講手機會怎樣?用麵粉能做齣啤酒嗎?
睡眠不足的後果是什麼?沒耐性會讓我們付齣什麼代價?
從日常小麻煩的立即解除,到人生難題的豁然開朗,
德國最受歡迎的科普節目主持人優哥希瓦,用超有趣的方式告訴你:
每個人都可以像科學傢那樣聰明思考、敏銳發現和有效行動!
原來卡布奇諾的奶泡竟然和人體發燒有關連、從番茄醬可以瞭解土石流;原來傷口再小也要包紮、錯誤有時候是好事……探索答案的每一個過程,都嚮我們揭示齣一點幸福的道理。德國媒體贊譽「最聰明腦袋」的知識一哥優哥希瓦,以智趣與感性啓發讀者,帶領我們展開一場日常生活的驚奇之旅。繼《幾點鍾看牙比較不會痛?》之後,優哥希瓦妙答你也想知道的99個問題!
小傷口該貼綳帶嗎?
Yes! 綳帶能讓傷口長時間保持濕潤,更容易生成新的皮膚。
引擎蓋上可以煎蛋嗎?
No! 煎蛋時必須源源不絕地提供能量,持續高溫纔足以讓蛋白凝固。引擎蓋的導熱能力差,所含的能量不足以讓蛋維持高溫,大太陽頂多隻能把蛋曬乾!
在加油站講手機會怎樣?
汽油的蒸汽隻要透過小小的火星就會點燃。理論上,手機天綫有可能導緻火星形成,但目前為止不曾發生過明顯因手機而起火的情形。其實,遠比手機更危險的是,駕駛人身上的靜電……
烏鴉連最辣的辣椒也敢吃?
Yes! 鳥類神經細胞的接受器跟其他動物不一樣,所以能吃下對人類來說太辣的食物。而且鳥類吃下的許多東西都沒有完全消化,種子常混在鳥糞中落到地麵,讓植物得以散播、繁殖。
印度人怎麼作算術?
數學中沒有所謂「唯一正解」,而是有無數種解答的方式。印度人特彆喜歡玩數字遊戲。例如依照吠陀數學的指示,就能輕鬆地在腦中把大數目相乘、解齣平方根,或是把分數相除。
作者簡介
郎伽.優哥希瓦 Ranga Yogeshwar
德國最有魅力的科學節目主持人。
1959年生,在盧森堡、印度兩地成長,德國亞琛科技大學物理學碩士,主修實驗粒子物理與太空物理,2009年獲烏帕塔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他的父親是印度籍科學傢,母親是齣身盧森堡的藝術史傢,祖父是科林圖書分類係統的發明人。他自己曾就讀音樂學院,多元背景塑造齣豐富的知識養分,以及獨特的個人風格。
他曾任職於瑞士核能研究所(SI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後來轉戰新聞工作。自1987年起在西德電視廣播公司(WDR)科學組任職,負責策畫科學節目,並因主持「誇剋及其他相關問題」(Quarks & Co)、「八點前小知識」(Wissen vor 8)等節目而傢喻戶曉。他擅長以熱情活潑的解說,以及深具娛樂性的實驗,將復雜概念轉化為簡單易懂的有趣知識,在德國擁有廣大粉絲。
1999年,德國業餘天文學傢剋諾佛,將自己發現的小行星以優哥希瓦的名字命名(20522 Yogeshwar),由此可知優哥希瓦在德國科學界的盛名。他深具親和力的形象,在推廣普及科學上獲得諸多奬項的肯定,包括侯茲普林剋新聞奬(Georg-von-Holtzbrinck-Preis)、施密特新聞奬(Helmut-Schmidt-Journalistenpreis)、格林奬(Grimme-Preis),以及科學報導年度記者奬。無怪乎,德國新聞通訊社Teleschau贊譽優哥希瓦是「全德國媒體圈最聰明的腦袋之一」。
2009年齣版《幾點鍾去看牙比較不會痛?》,長銷逾50萬冊,使他躋身暢銷作傢的行列。2010年本書上市,更立即躍登亞馬遜網路書店總榜冠軍。
2011年3月日本福島爆發核災,他製作瞭福島核災專題報導,為德國大眾解說核災事故,獲得德國電視奬的肯定。
譯者簡介
姬健梅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近期譯作包括《希望真的存在》《不拖延的人生》《幾點鍾去看牙比較不會痛?》(先覺齣版)。
推薦序 平實的科學素養,可以點滴纍積 秦一男
前言 與知識為伴,永不寂寞
為什麼丸子會在鍋子裏翻轉?
煮東西:廚房裏的祕密
1 為什麼丸子會在鍋子裏翻轉?
2 牛奶加熱之後,為什麼錶麵會有一層薄膜?
3 爆米花是怎麼「爆」的?
4 職業廚師為什麼用銅鍋來烹調?
5 不銹鋼真的不會生銹嗎?
6 攪動卡布奇諾咖啡時,為什麼聲音會改變?
7 為什麼保溫壺能保熱,也能保冷?
8 為什麼切洋蔥的時候會流眼淚?
9 為什麼辣椒會這麼辣?
10 酵母在麵團裏都做些什麼?
11 為什麼番茄醬搖一搖會變成液態?
12 用煮蛋器煮比較多蛋時,需要的水反而少?
13 為什麼要煮一顆完美的蛋那麼難?
麵粉為什麼會爆炸?
當心瞭:大大小小的災難
14 麵粉為什麼會爆炸?
15 時速一百公裏時,撞車有多危險?
16 閃電擊中水麵的時候該怎麼辦?
17 滅火器是怎麼起作用的?
18 為什麼絕對不能用水去澆熄燃燒的油?
19 為什麼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機?
20 在飛機上開手機會有危險嗎?
21 如果飛行時推進器失靈,會發生什麼事?
22 為什麼夏天會下冰雹?
為什麼要把花莖剪掉一截?
大自然的奧祕:植物、動物與人類
23 為什麼要把花莖剪掉一截?
24 氮醉和潛水伕病是怎麼一迴事?
25 為什麼「娃娃樣式」特彆惹人愛?
26 蚊子為什麼會嗡嗡叫?
27 宇宙中很吵嗎?
28 為什麼狗屎會臭,馬糞卻不會?
29 蝴蝶為什麼有彩色的翅膀?
30 為什麼骨頭在死後很久還能保存下來?
31 為什麼啄木鳥不會頭疼?
32 為什麼醫院裏的病菌這麼危險?
33 蓮花效應是怎麼迴事?
34 枕頭有生命嗎?
35 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
36 為什麼砍樹會釋放齣二氧化碳?
為什麼腳踏車的胎壓比汽車輪胎高?
算一算:生活中的物理
37 為什麼腳踏車的胎壓比汽車輪胎高?
38 液體暖暖包是怎麼起作用的?
39 為什麼以「炸彈開花」式跳水會水花四濺?
40 印度人怎麼作算術?
41 為什麼太空探測器總是在赤道附近發射?
42 海平麵是什麼意思?
43 為什麼在鏡子裏左右相反,卻沒有上下顛倒?
44 怎樣揭穿逃稅的人?
45 一片紙尿布能吸收多少液體?
46 選前預測是怎麼作的?
47 玻璃為什麼是透明的?
48 為什麼鞭子會劈啪作響?
49 地毯為什麼會滑動?
50 為什麼在低壓地帶天氣不好?
為什麼幾噸重的船能夠浮在水上?
上路:我們如何嚮前行
51 為什麼幾噸重的船能夠浮在水上?
52 馬路上的橫嚮溝槽,是怎麼形成的?
53 為什麼汽車輪胎行經某些車道的噪音特彆大?
54 腳踏車和火山爆發有什麼關係?
55 飛行能讓人保持年輕嗎?
56 飛機上的馬桶是怎麼運作的?
57 引擎蓋上可以煎蛋嗎?
58 海市蜃樓是怎麼迴事?
政治和絨毛玩具有什麼關係?
一語中的:某些用語是怎麼來的
59 政治和絨毛玩具有什麼關係?
60 「鴕鳥政治」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61 SPAM(垃圾郵件)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62 Google是什麼意思?
63 四十二號鞋是什麼意思?
64 湖和海有什麼差彆?
65 什麼時候言詞不再有意義?
小傷口該貼綳帶嗎?
我們體內的作用:身體與心靈
66 小傷口該貼綳帶嗎?
67 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睡眼惺忪?
68 為什麼我們全都服用相同的藥物?
69 為什麼不含藥效的藥物也能有效?
70 滿月時我們睡得比較不安穩嗎?
71 為什麼頭發會變白?
72 靜電電荷是怎麼産生的?
73 為什麼右撇子比較多?
74 為什麼錄下來的聲音聽起來不一樣?
75 每年都該注射流感疫苗嗎?
鬱金香和金融危機有什麼關係?
由小見大:人性觀察
76 鬱金香和金融危機有什麼關係?
77 為什麼不該相信統計數字?
78 成見會起什麼作用?
79 動物和我們真的那麼不一樣嗎?
80 恐龍究竟長什麼樣子?
81 我們為什麼老是誇大其詞?
82 去學校上學,是為瞭活得更好嗎?
83 我們可以信賴自己的記憶嗎?
84 巧閤在科學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85 熱氣球是誰發明的?
「沒耐性」讓我們付齣瞭什麼代價?
有感而發:把眼光放遠一點
86 「沒耐性」讓我們付齣瞭什麼代價?
87 麵對氣候變遷,我們做瞭什麼?
88 電腦消耗瞭多少能量?
89 為什麼錯誤有時候是好事?
90 為什麼完美有時候是種障礙?
91 我們越來越跟現實脫節瞭嗎?
92 為什麼我們喜歡異國文化?
93 數位世界的透明性會導緻什麼結果?
94 大自然有多原始?
95 為什麼電腦遊戲的吸引力如此危險?
96 收不到手機訊號的地方,為什麼令人愉快?
97 味覺會被欺騙嗎?
98 為什麼我們總是需要找藉口?
99 沒有答案的問題
推薦序
平實的科學素養,可以點滴纍積
秦一男(淡江大學物理係教授)
颱灣的電視颱很少有自製的科普節目,打開電視,主要的科學節目大概隻有來自美國的Discovery頻道,以及一小部分國傢地理頻道的節目。這些節目雖然製作得非常生動,但是為瞭吸引觀眾的目光或是額外的重視,某些內容和事實相比有些過度誇張。
一九九四年起,在德國的西德電視颱(WDR)齣現瞭一個德國本地自製的科普節目Quarks & Co(誇剋及其他問題)。這個節目透過主持人郎伽.優哥希瓦生動的主持,帶領觀眾探討各式各樣的科學議題,從如何尋找外星人,到乳糖不耐癥等等。除此之外,這個節目也會針對即時事件,例如大地震或福島核災,提供大眾最新而且可以理解的資訊。和美式作風很不同的是,這個節目不會用絢麗的文字或駭人的比喻來譁眾取寵,而是非常平實地以現有知識為本,來探討這些問題。舉例來說,二○○六年十二月的節目是關於尋找外星人的議題,除瞭提齣目前尋找係外行星的方法、瓶頸之外,也請來生物學傢、物理學傢以及哲學傢,他們各自討論並依據各自的專業,提齣對「何謂生物」的定義:包括能移動、不同個體之間相似卻又不盡相同、消耗能量、新陳代謝等等。最後發現,原來我們對生物的定義是如此的不精確,那麼又如何能夠確定我們找到的是真的生物,或甚至隻是恰巧滿足這些條件的物體。
除瞭Quarks & Co之外,優哥希瓦後來還主持瞭德國國營電視颱(ARD)的科普知識節目Wissen vor 8(八點前小知識),他在這個電視節目中,以一百四十五秒的時間,很快的嚮觀眾解釋各式各樣的疑惑,尤其是日常生活中隨時會遇見的問題。依據這個節目的精神,再加上這幾年以來纍積的結果,讓他齣版瞭第一本科普著作《幾點鍾去看牙比較不會痛?》(原文Sonst noch Frage? 直譯為「還有問題嗎?」),獲得極佳的好評。本書《激盪創意、啓發思考的99個問答》(原文Ach So! 直譯為「原來如此!」),則收錄瞭第一本書之外的其他內容。就如同第一本書一樣,優哥希瓦再度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藉由科學知識嚮讀者解釋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點點滴滴,而不是用我們在颱灣常見的煽動性文字,甚至似是而非的假科學,來吸引眾人的注意。
我從事科學教育多年,深感教得愈努力,社會上愈是充斥著各種怪力亂神的言論,每年在國際書展看到科學類圖書的數量一直減少。另一方麵,網路的發達僅是加快瞭以訛傳訛的速度,所以曾經有「火星大接近」現象被人們渲染成可以看到跟月亮一樣大的火星!這一方麵固然是因為科學的訓練常常曠日費時,並非短短時間可以講清楚,另一方麵也是齣版社很少願意花經費及精力齣版好的科普圖書。這次先覺齣版社接續翻譯並齣版優哥希瓦的這兩本著作,讓我終於看到論語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代錶的真正意義為何,也更希望能藉此喚起讀者的注意,進一步讓沉寂已久的科普齣版再度活絡起來。
前言
與知識為伴,永不寂寞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不隻一次希望能隻專注於一個主題,但是我下定決心要在截然不同的領域打開一扇扇窗戶。從煮蛋的藝術、透明玻璃杯的物理現象、紙尿布的吸收力,到使用數位媒體的後果,每一個主題都曾經在某個時刻吸引瞭我,而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我總是一再深深地感到幸福。沉浸於一個主題會讓人上癮,而隨著時間我們會懂得越來越多。
凡是曾經認真研究過一個主題的人都會瞭解,在那之後要割捨一些內容對我來說有多睏難。每一章的短小篇幅提醒我要有紀律,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背叛瞭那些內容,因為每一個主題都還有那麼多的知識可以提供!書中有許多主題是我在製作幾個科普電視節目時接觸過的,而在製作這些節目時,我也必須要學會「捨棄」,那是我不斷麵臨的挑戰:在處理各個主題的時候,該把重點放在哪裏?哪個麵嚮可以割捨?要如何把復雜的內容簡化成容易理解,卻不至於失去其精髓?如何纔能既適閤讀者當中的門外漢,也適閤專傢?
藉由和同事密切閤作,我學到瞭很多,而隨著時間過去,我們在熱烈的討論中衍生齣友誼。我實在很幸運,在「捨棄」這門藝術上我得到瞭許多幫助,來自這些優秀的編輯和作者,還有許多細心的觀眾和讀者,他們一再提供我好的建議和批評。
我也要感謝齣版公司那些傑齣的工作人員,謝謝他們的誠懇,還有他們在齣書過程的各個階段對我的極大信賴。我的編輯布萊特費德(Martin Breitfeld)這一次仍然以坦率而珍貴的意見給予我協助。我要嚮大傢好好說聲謝謝!
這本書並不是在一座寂寞的小島或是遙遠的僻靜地點寫成的,而是在我十分熱鬧的傢裏。我幾個孩子無拘無束的生命活力,他們的性情、敏感和無邊的創意不斷激勵著我。每一天,他們都以親切而令人驚訝的方式,讓我明白什麼叫做睜開好奇的雙眼來觀察世界。此外,書中我的每一個想法都有我太太烏煦相伴。在我沒有把握的時候,是她用可靠的直覺找到決定方嚮的齣路,她以令人贊嘆的清晰思路,幫我整理我的想法,陪著我一起度過瞭讓這本書成形的所有階段,使我們歡欣的人生路上又增添瞭一段共享的時光。
這本書,我隻能說,它絕對是近期讓我最「有感」的一本。翻開《激盪創意、啟發思考的99個問答》,就好像進入瞭一個充滿智慧的迷宮,每個轉角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激盪創意、啟發思考的99個問答》的問答設計,非常巧妙,它不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連結。我最喜歡書中關於「時間管理」的篇章,它不是教你如何填滿每一分鐘,而是讓你反思時間的價值,以及如何更有意義地運用時間。這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瞭新的體悟。 書中的很多觀點,都挑戰瞭我原有的認知。例如,它會探討「為什麼人們害怕改變?」,然後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剖析這種恐懼的根源,並提齣一些剋服恐懼的方法。這讓我對自己曾經的一些猶豫不決,有瞭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這本書的編排方式,讓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不論是搭捷運、午休時間,都能找到一個適閤自己的問答來閱讀和思考。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隨身的「思考夥伴」。
评分我個人對《激盪創意、啟發思考的99個問答》這本書的評價,隻能用「驚豔」來形容!德國人寫書,果然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力,能夠將複雜的概念,變得如此引人入勝。書裡提齣的問題,從個人成長到社會現象,無所不包,而且每一個問題,都彷彿直擊人心。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創造力」的探討,它沒有給齣什麼神奇的公式,而是告訴我,創造力其實就藏在我們日常的觀察和聯想中,隻要我們願意去發掘。 書中提到的一個關於「刻闆印象」的問答,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它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刻闆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對我們判斷和決策的影響。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與人互動時,是否也無意間帶有某些刻闆印象。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深度又不失幽默感,讓人閱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疲憊。它就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與你進行一場場精彩的對話,讓你收穫滿滿。
评分這本《激盪創意、啟發思考的99個問答》實在是太驚喜瞭!我本來以為隻是一本輕鬆的問答集,沒想到它卻像是一個開啟智慧寶庫的鑰匙。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塊小小的石頭,投進我的思維池塘,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我最喜歡的是書裡關於「學習」的討論,它沒有教我死記硬背的技巧,而是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要學習」,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學習」。這讓我對學習這件事,從原先的被動應付,轉變成瞭主動探索。 我記得其中一個問題是關於「直覺」的,書中並沒有否定直覺的重要性,而是提齣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依賴直覺,又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理性分析,這讓我對自己的決策過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且,書中的語言非常生動,即使是探討比較深奧的概念,也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不會讓人感到壓力。我已經推薦瞭好幾位朋友來看這本書,大傢都說讀完之後,感覺自己變得更聰明瞭,哈哈。
评分這本《激盪創意、啟發思考的99個問答》真的像一股清流,讓我在閱讀時,腦袋裡那些盤根錯節的想法,好像被一把鋒利的剪刀,瞬間梳理開來。老實說,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覺得「99個問答」聽起來挺有意思的,但沒想到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齣我的預期。書中提齣的問題,很多都直指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象,或是那些我們雖然會去想,但卻沒有深入探究過的問題。例如,書裡有提到關於「習慣」的討論,我一直以為習慣就是一種製約,但書中卻引導我從更深層次的心理機製去理解,甚至提齣一些打破固有習慣的方法,這真的讓我耳目一新。 而且,這本書的問答結構非常有條理,每一個問題後麵都跟著簡潔卻擲地有聲的迴答,不會過於學術化,但又能引人深思。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就忘的輕鬆讀物,而是會讓你反覆迴味,甚至在看到某些問題時,會突然靈光一閃,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經驗,然後開始反思。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決策」的部分,它提齣瞭很多關於如何避免偏見、做齣更理性判斷的觀點,這在我們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真的太實用瞭。我常常覺得自己會因為一些情緒或直覺做齣決定,讀完那部分之後,我開始學著去檢視自己的決策過程,試著加入更多客觀的分析。
评分我必須說,《激盪創意、啟發思考的99個問答》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知識性書籍」的刻闆印象。德國人做的書,果然有他們一貫的嚴謹和深度,但它又不像一般的學術論文那樣枯燥難懂,反而充滿瞭趣味性和啟發性。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那些問題的設定,很多都非常貼近生活,又帶有一點點哲學的韻味。例如,它會問「為什麼人們會嫉妒?」,這個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書中的分析卻非常細緻,從演化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層層剝開嫉妒的成因,讓我對人際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舒服,不會密密麻麻都是文字,適當的留白和圖示,讓閱讀體驗更加愉悅。我常常會在通勤的路上,隨手翻開一頁,看一個問題,然後在腦海中默默地思考。有時候,一個問題的答案,就能點亮我心中睏惑已久的疑團。它讓我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再固守於單一的觀點。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溝通」的探討,它不僅僅是講述溝通技巧,更是深入到溝通的本質,以及如何建立更有效的連結,這對我平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互動,都有莫大的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