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螞蟻,相信沒有誰沒見過。小時候的我們可能還曾仔細地觀察過,捉弄過。彆看這些小小的「精靈」,其身體隻有我們人類的百萬分之一,可它們存在的數量卻是人類的幾百萬倍。幾乎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蹤跡。
螞蟻是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強的生物之一。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曆史纔二三百萬年,螞蟻卻頑強地生存瞭一.二億年(美國生物學傢威爾遜語)它們經受瞭恐龍滅絕的災禍,也曆經瞭無數個生物絕種的年代。那麼,螞蟻是憑藉什麼樣的能力長久地生存瞭下來,又是憑藉什麼,成為瞭生態圈中最頑強的一員呢?
科學傢研究發現:盡管人與螞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盡管人類與螞蟻的種群製度相差萬韆;可是,螞蟻的生存之道卻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兩者都有著獨特的社會形態,有著嚴密的社會分工,有著挑戰成功的奮鬥精神。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螞蟻相當敬佩。古代先賢就曾在《舊約聖經》中這樣寫道:「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可以得到智慧。」由此可見,在螞蟻的身上,有許多優點是值得我們人類好好學習與藉鑒的。
比如,螞蟻的組織分工,螞蟻的團隊精神,螞蟻的溝通技巧。可以說,一個螞蟻族群就是一個組織嚴密的世界,就是一個配閤默契的高效能團隊。在這個結構復雜的螞蟻王國裏,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它們有組織、有分工、有種族、有「軍隊」,甚至還有「國傢」,其分工之細令人嘆為觀止。各成員之間,職責分明,沒有哪一隻螞蟻是吃白食,也沒有哪一隻螞蟻是毫無用處的。
有趣的是,螞蟻還是一種非常講究團隊閤作的昆蟲。著名的生物學傢威爾遜在描寫螞蟻與馬蜂的鬥爭時,曾做過這樣深情的描述:
一隻肥大的馬蜂悠閑地停在一個角落裏休息。忽然,來瞭一隻小螞蟻,它發現瞭這隻馬蜂,便爬上去,咬住馬蜂的翅膀,拼命想把馬蜂拖走。可是,體形巨大的馬蜂一點也不把這隻小螞蟻放在眼裏,它快速地扇瞭扇翅膀,一下子把螞蟻彈得老遠。那隻小螞蟻隻好悻悻地走瞭。
可是一會兒,那隻小螞蟻又迴來瞭,身後還有一大群黑壓壓的螞蟻風塵僕僕地趕來,把馬蜂圍得插翅難飛。馬蜂頓時慌瞭手腳,拼命晃動翅膀,準備逃跑,螞蟻們一擁而上,咬住瞭馬蜂,和扭作一團。螞蟻越來越多,爬得馬蜂滿身都是。最後,馬蜂隻好束手就擒,被螞蟻活活地抬走瞭……
不僅如此,螞蟻還是一種特彆講感情,重道義的動物。一隻螞蟻找到瞭食物後,可以自己不吃不喝,卻要拿迴傢供給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分享;一隻螞蟻如果不幸在外麵喪生,另一隻螞蟻看到後絕不會讓自己的兄弟姐妹拋屍荒野;那種像戰友,像兄弟姐妹一樣的感人場景,讓我們人類看後,也自嘆弗如。
《螞蟻的生存哲學》一書,試圖從大眾哲學的角度,對螞蟻的生活習性作瞭深入細緻的描寫。既遵循瞭科學與真實的原則,又恰如其分地穿插瞭一些趣味橫生的故事,深入地揭示瞭螞蟻的繁衍之道與生存之道。本書語言力求輕鬆幽默,使讀者不僅能輕鬆地走進螞蟻的世界,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還能藉鑒螞蟻的生存之道,學習螞蟻的優點,從而啓迪和激勵生活中的人們,加強閤作,緊密團結,打造美好的人生。
作者簡介
江樂興
一個喜歡塗鴉的人,一個喜歡喝黑咖啡的人,一個可以發呆一天的人,一個用文字生活的人……
第一章 沒有吃白食的角色
螞蟻的世界是一個組織嚴密的世界,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它們有組織、有分工、有種族、有「軍隊」,甚至有「國傢」。 它們群居而生、互助而作。無聲無息地構成瞭一個個奇妙的昆蟲王國。各成員之間分工有序,配閤默契。沒有哪一隻螞蟻是多餘的,也沒有哪一隻螞蟻光吃不做。
蟻後:曆盡艱辛的創始人 21
工蟻:默默無聞的勞動者 25
兵蟻:忠貞不二的守護神 29
懶螞蟻並不懶 33
第二章 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照顧
有人說,螞蟻是典型的利他主義者。在生死存亡的麵前,螞蟻從不患得患失。隻要是團體利益的需要,它們可以沒日沒夜地勞動,甚至獻齣自己的生命。那種無私奉獻和捨己為人的精神,往往令我們人類也無不為之汗顔。它們不僅僅把分享當成瞭自己的義務,更把同巢的螞蟻視為兄弟姐妹,互相照顧,相互關愛。
從不計較自己的生死存亡 40
把分享當成瞭自已的義務 44
為瞭傢族的興旺前赴後繼 47
第三章 在失敗麵前永不氣餒
在螞蟻的意識中,它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灰心,什麼叫氣餒。它們隻知道周而復始地進行拼搏,努力勞作。即使因為客觀的原因,一次次失敗瞭,它們也從來不會在睏難麵前低頭。因為,它們隻把失敗當作一個過程,而不把失敗當作一個結果。所以,失敗對於它們來說,就像通往成功的一條必經之路,無所謂灰心,也無所謂氣餒!
沒有韌性的人,做不成任何事情 56
曾經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失敗 59
失敗瞭九十九次,隻要有一次成功就夠瞭 63
失敗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麼會失敗 67
第四章 骨子裏充滿瞭桀驁不馴的理念
為瞭各自的生存,動物界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徵戰,螞蟻世界更是如此。為瞭傢園的安寜,為瞭傢族的壯大,螞蟻們幾乎時時都處於一種戒備狀態,一旦發現敵情,就會奮不顧身地投入忘我的戰鬥。更為有趣的是,螞蟻的骨子裏不僅充滿瞭桀驁不馴的理念,更善於在戰鬥中運用各種各樣的戰術,使對手難以逃遁。
從不畏懼強大的對手 75
時刻不忘嚮他人發起挑戰 79
徵服是永恆的主題 83
第五章 像紳士一樣遵守秩序
螞蟻是群居的動物,成韆上萬的螞蟻共同生活在狹小的巢穴中,不見其擁擠,也不見其混亂。特彆是當它們排成長長的隊伍在外麵覓食時,從來都沒有因為忙碌而亂過陣腳,也從來沒有哪一隻螞蟻為瞭個人的需要,越雷池半步。在秩序麵前,螞蟻就像一個個禮讓有加的紳士,既不和同伴在小事上計較,也不違章行事。
給人方便就是給已方便 93
不講秩序就會導緻混亂 97
彆在秩序麵前搞特殊 100
絕對自由是瘋狂 103
第六章 協同作戰的團隊精神
講究團隊閤作是螞蟻的成功之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在螞蟻身上所體現齣來的團隊精神比我們人類更為鮮明。一隻螞蟻在外麵遭遇瞭敵人,其他的螞蟻立即就會傾巢而齣;一隻螞蟻搬不動食物,其他螞蟻也會一湧而上。聰明的螞蟻知道,一隻螞蟻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也無法成就一番事業,築起一個蟻巢。隻有大夥兒齊心協力,發揮團隊的力量,纔能剋敵製勝,成就事業。
不懂得閤作,難以獲得成功 111
講閤作還得講協調 116
獨木難成林 120 彆做拖後腿的螃蟹 123
第七章 心心相印的資訊交流
在一個團結閤作的群體社會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不會說話的螞蟻又是怎樣告訴同伴,食物在哪裏?敵人在哪裏?建設蟻巢的最佳地點又在哪裏呢?原來螞蟻和螞蟻之間有著特殊的溝通方式,有著息息相通的資訊交流。它們無論走到哪裏,也無論發現瞭什麼敵情,都會通過一種特殊的分泌物,告訴同伴發生瞭什麼事情。
不要對交流自行設限 131
把交流當成一種習慣 135
沒有交流,就沒有閤作 139
第八章 善於藉助他人的力量
一個人,不管他的能耐有多大,他的智慧和纔能都是有限的。惟有藉助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取長補短,為我所用,纔能達到雙贏的境界。令人驚奇的是,螞蟻也同樣懂得這種道理。它們和蚜蟲、粉蚧以及其他動物共居一室,取食共生,相互藉助,相互利用,使各自都能得到相應的迴報。
學會藉雞生蛋 150
善於利用彆人的智慧 156
大傢好纔是真的好 160
第九章 繞道而行的柔性戰略
繞道而行,不是遇難而退。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如果對錯誤的決定執迷不悟,那麼注定隻能南轅北轍地與成功背道而馳。這時候能夠勇敢地放棄是最明智的方法,退一步海闊天空,或許在放棄的同時你已經迎來瞭希冀中的柳暗花明。螞蟻在遭受睏難與挫摺的時候,也特彆懂得選擇與放棄。如果一隻螞蟻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此路不通,它們便會想盡一切辦法繞道而行,直至將這些食物獵獲為止。
暫時的放棄,並不意味著永遠失去 170
繞道而行不等於遇難而退 175
盲目的堅持,不如理智地放棄 178
第十章 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居安思危與未雨綢繆一直被人類視為安身立命的法則。其實,這種憂樂情懷並不是人類獨有的專利。在螞蟻的身上,也同樣具有。每當大雨來臨的前夕,螞蟻們總會群策群力地將自己的傢搬到最安全的地帶。在鼕天降臨的時候,螞蟻還懂得儲備糧食,以備找不到食物的時候,就可以高枕無憂地安心享用。
今日的擔憂,是為瞭明日的安康 188
機會隻青睞有準備的人 193
把危機當作契機 197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202
我是一個對自然界充滿好奇的讀者,而《螞蟻的生存哲學》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對微觀世界最深層次的探究欲。它以一種詩意而又不失科學嚴謹的筆觸,描繪瞭螞蟻這個龐大而復雜的社會。最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螞蟻“溝通網絡”的細緻描寫。它們通過觸角、化學信號,甚至是一些我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方式,傳遞著復雜的信息,形成瞭一個高效運轉的“信息高速公路”。這種非語言的、基於本能的溝通方式,讓我不禁聯想到人類社會中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感和默契。書中的許多章節,都引導我去思考“閤作”的真正含義,以及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個體身上,如何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它讓我認識到,即使是最渺小的生命,也有著令人驚嘆的智慧和適應能力,它們在自己的生存領域內,創造齣瞭無數值得我們學習的法則。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我原本以為螞蟻的生活就是單調的重復,但《螞蟻的生存哲學》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智慧、充滿策略的微觀宇宙。作者對螞蟻社會中“勞動分工”的解讀,讓我對“效率”和“專業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每個個體都專注於自己的任務,並且能夠與其他個體無縫銜接,形成瞭一個高效的生産機器。這讓我開始思考,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能通過更精細的分工和更緊密的協作,來提升整體的效率。書中關於螞蟻如何“規劃”和“預見”未來,讓我對它們的“生存哲學”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它們並非隻是被動地應對環境,而是會根據長期的經驗和對環境的判斷,做齣一些看似“長遠”的規劃。這種“未雨綢繆”的智慧,正是我們在麵對不確定性時,最需要學習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螞蟻的書,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生命的力量,以及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深刻哲理。
评分《螞蟻的生存哲學》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講述螞蟻的故事,不如說是在用螞蟻的視角,摺射齣生命最本質的法則。我被書中對螞蟻“犧牲精神”的解讀深深吸引。它們為瞭族群的延續,能夠毫不猶豫地犧牲個體,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在人類社會中已經越來越少見。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贊美這種犧牲,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行為背後的進化驅動力,以及它對整個族群帶來的巨大優勢。這讓我開始反思,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代,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審視“集體”的意義,以及在某些時刻,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取捨。書中對於螞蟻如何應對資源的稀缺和環境的威脅的描述,也讓我深受啓發。它們通過精密的組織和高效的協作,能夠將有限的資源最大化利用,並且在危機麵前展現齣驚人的韌性。這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對於我們身處的快速變化的世界,具有極強的藉鑒意義。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對螞蟻世界的好奇。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許多看似遙不可及的科學原理,通過對螞蟻行為的觀察,變得生動而易於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集體決策”的部分,螞蟻如何在眾多選項中,通過群體性的試探和信息反饋,最終做齣最有利的集體選擇。這種“去中心化”的智慧,在當今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下,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開始思考,在團隊閤作中,是否應該給予個體更多的試錯空間,是否應該建立更有效的反饋機製,讓集體的智慧真正得以發揮。作者的筆觸非常流暢,仿佛我親身置身於一個螞蟻的國度,感受它們的忙碌,理解它們的策略。書中穿插的許多案例,都經過瞭嚴謹的科學研究支撐,這讓我的閱讀過程充滿瞭求知欲和探索的樂趣。我常常在讀完一個章節後,會閤上書本,抬頭望嚮窗外,想象著那些在細微之處上演的生存劇目,不禁感慨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评分讀完《螞蟻的生存哲學》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對那些微小生物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螞蟻隻是勤勞、盲目執行命令的群體,但這本書卻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細膩和深刻,揭示瞭它們背後隱藏的復雜社會結構、精妙的溝通方式以及令人驚嘆的生存智慧。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描述它們築巢、覓食的日常,而是深入剖析瞭螞蟻王國中的等級製度、個體之間的協作與競爭,甚至是對環境變化的感知和應對策略。其中關於信息素傳遞的章節,簡直讓我大開眼界,那是一種超越語言的默契,一種高度進化的“集體意識”。讀到這裏,我常常會聯想到人類社會的一些現象,不禁思考,在效率至上、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是否也正在失去一些本能的、高效的溝通方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個體”與“群體”的關係,以及在這個龐大係統中的每個成員所扮演的角色。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讀物,而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關於閤作、關於智慧的哲學史詩,每一頁都充滿瞭啓示,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