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投資要求我們集中資本投資於少數優秀的股票。在應用中最關鍵的環節是估計贏的概率及決策集中投資的比例,其秘訣就是在贏的概率最高時下大賭注。」
其實巴菲特所謂贏的概率,其實是對所投資企業價值評估的準確概率,而估值的準確性又取決於對企業在未來長期的持續競爭優勢進行預測的準確概率。
巴菲特認為:「打牌方法與投資策略是很相似的,因為你要盡可能多的收集資訊,接下來,隨著事態的發展,在原來資訊的基礎上,不斷添加新的資訊。不論什麼事情,隻要根據當時你所有的資訊,你認為自己有可能成功的機會,就去做它。但是,當你獲得新的資訊後,你應該隨時調整你的行為方式或你的做事方法。」
對於投資者而言,投資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財務模型,你對所選的企業的財務狀況必須要有自己的評估,自己建立的財務模型也必須健全而可持續發展。隻有對企業財務狀況有瞭清晰的認識,纔能夠抓住該企業的核心價值。對該企業的股價有個準確的評估並做齣正確的判斷。
如果在投資的過程中,你碰到哪傢企業的管理層對企業傾注心血,鞠躬盡瘁,幾乎都把企業當做自己所有的一樣來認真管理,那麼你可以選擇投資這傢企業,他會把為股東賺錢當作為自己賺錢一樣盡心盡力的。
巴菲特本身就是一個把企業當做自己一百%擁有的企業來對待的經理人。雖然巴菲特是伯剋希爾公司的大股東,但伯剋希爾公司並不是巴菲特一個人的,而是屬於伯剋希爾所有股東的。
但巴菲特總是認真做好每一次投資,巴菲特認為,股東的每一分錢都是很重要的。每投資一分錢,就必須賺迴一定的利潤,利潤至少不能低於企業的平均增長率,這樣纔能對得起公司所有的股東。巴菲特說,他管理伯剋希爾公司的長遠目標,就是要實現公司每股內在價值的增長率達到最高,為股東們謀取最高的迴報。
因為巴菲特在尋找投資企業時,通常隻會投資於那些管理層非常優秀的企業。所以伯剋希爾公司旗下有太多像菲爾利捨和羅斯納這樣把彆人的企業當做自己一百%擁有的企業來管理。
優秀的股票都是相似的:具有持續競爭優勢和優秀的管理層。不管哪一個公司,隻要具備這兩點優勢,投資者就可以進行投資。一般來說,投資的風險很小,而且投資的迴報率很高。
投資者真正需要的是有正確評估所投資企業的能力,並不需要成為每個行業都懂的專傢。投資者隻需在你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正確評估幾支股票就夠瞭。每個人的能力圈有大有小,但大小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邊界在哪裏。
既然連股神巴菲特都無法精通所有行業,那麼我們普通投資者也不必為瞭自己無法瞭解所有行業而沮喪。隻要我們堅持隻在我們的能力圈範圍內投資,我們的投資風險就會更小,獲得豐厚迴報的可能性就更大。
作者簡介
郭冉庭
畢業於工商管理專業,後進修心理學並獲得博士學位。曾擔任電子刊物的主編、電颱主持、現任職於證券基金公司人事總監,熱愛寫作。
第一篇 巴菲特的集中投資策略
第一章 最高規則聚集於市場之中 018
如何從通貨膨脹中獲利 018
反其道而行,戰勝市場 021
讓「市場先生」為你所用 024
正確掌握市場的價值規律 029
有效利用市場無效,戰勝市場 033
不要顧慮經濟形勢和股價跌漲 036
曆史資料並不能說明未來的市場發展 040
第二章 被華爾街忽視但最有效的集中投資 043
集中投資,快而準 043
精心選股,集中投資 046
集中投資,關注長期收益 050
集中投資的兩大主要優勢 053
控製股票的持有數量標準 055
準確評估風險,發揮集中投資威力 057
巴菲特的股票組閤類型有哪些公司 058
第三章 聚焦新經濟下的新方法 061
購買公司而不是買股票 061
不要混淆投資與投機的差彆 064
需要注意的商業準則三大特徵 067
高級經理人必備的三種重要品質 071
財務準則必須保持的四項關鍵性要素 075
公司市場準則中的兩條相關成本方針 079
巴菲特投資指數基金的三點操作建議 082
第二篇 巴菲特教你選擇企業
第一章 選擇企業的基本準則 086
選擇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086
選擇盈利率較高的企業 090
選擇有價格閤理的企業 093
選擇有經濟特許權的企業 098
選擇超級明星經理人管理的企業 102
選擇具有超級資本配置能力的企業 104
消費壟斷企業是優先選擇的投資對象 107
第二章 如何識彆超級明星企業 111
抓準公司發展的潛力 111
業務能長期保持穩定 114
公司有良好的基本麵 118
識彆企業的經濟特許權 121
中小型企業也值得擁有 123
選擇有優秀治理結構的公司 125
選擇利潤豐厚、財務穩健的公司 130
第三章 公司管理層優秀的七個標準 133
尋找優秀的管理層很關鍵 133
要能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136
有很優秀的資金配置能力 139
公司管理層影響公司內在價值 142
把迴購股票可以看做是風嚮標 144
評估企業管理者的兩項硬指標 147
好的董事會能夠控製經營風險 150
第四章 什麼行業最值得投資 153
投資易於理解的行業 153
賺錢的生意不熟不做 157
尋找長期穩定的産業 162
選準行業「領頭羊」 165
順風行業更值得投資 167
尋找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 170
選擇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産業 173
第三篇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
第一章 損益錶項的八個資訊 176
銷售成本越少越好 176
利息支齣越少越好 179
特彆關注營業費用 182
不要忽視摺舊費用 184
遠離那些研究和開發費用較高的公司 187
衡量銷售費用及一般管理費用的高低 190
長期盈利的關鍵指標是毛利潤∕毛利率 194
注意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差彆會很大 197
第二章 資産負債錶項的八個重要資訊 200
沒有負債的纔是真正的好企業 200
無形資産屬於不可測量的資産 203
債務比率過高意味著有高風險 205
負債率高低與會計準則有關係 208
並不是所有的負債都是必要的 210
零息債券是投資的一把雙刃刀 213
投資的企業固定資産越少越好 216
現金和等價物是公司的安全保障 218
第三章 現金流量錶裏麵的八個秘密 222
自由現金流充沛纔是好企業 222
有雄厚現金實力會越來越好 225
自由現金流代錶著真金白銀 227
偉大的公司必須現金流充沛 230
資金分配最重要是管理行為 233
現金流不能隻看帳麵上數字 235
利用政府的自由現金流盈利 238
自由現金流有賴於優秀經理人 241
第四篇 巴菲特教你挑選股票
第一章 宏觀經濟與股市,互為晴雨錶 246
利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246
通貨膨脹對股市的影響 249
經濟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253
匯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256
經濟週期對股市的影響 260
公司行業對股價的影響 263
第二章 選擇成長股的六個標準 266
盈利纔是獲利硬道理 266
選擇持續獲利的股票 269
選有安全邊際的股票 273
發掘高成長性的股票 277
競爭優勢是成長關鍵 280
選擇業績穩定的股票 284
第三章 挑選經營業務容易理解的公司股票 286
業務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286
業務內容首先簡單易懂 289
要重視與眾不同的業務 292
過於復雜的業務內容會加重你的風險 294
業務的運作者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97
分析企業經營業務時要做到精益求精 299
我最近讀瞭一本號稱能揭示巴菲特財富奧秘的書,雖然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是為瞭學習投資技巧,但閱讀過程中,我逐漸發現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和長期主義的啓迪錄。它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一頁頁地列齣具體的股票代碼或者操作手法,而是通過講述巴菲特的人生經曆,以及他在不同階段所秉持的理念,來闡述他的成功之道。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作者對巴菲特早期創業階段的描繪。那時的他,並沒有豐厚的啓動資金,甚至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然而,正是憑藉著過人的洞察力、對價值的執著以及不懈的努力,他一步步積纍起瞭最初的資本。作者並沒有迴避巴菲特創業過程中的艱難險阻,反而詳細地描述瞭他在麵對市場波動、競爭壓力時是如何保持冷靜,並從中學習成長。這種“從小做起,步步為營”的精神,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無疑是極具啓發性的。它告訴我們,緻富並非一日之功,更不是投機取巧的捷徑,而是需要耐心、毅力和對目標的清晰認知。
评分老實說,我購買這本書時,內心是抱著一種“能不能學到點兒直接能用的投資秘籍”的期待。畢竟書名寫得這麼“直白”。然而,讀下去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側重點完全不在於“具體的錢怎麼賺”。它更多地是在講“人應該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裏做齣相對正確的決策”。書中花瞭大量篇幅去闡述巴菲特對於“價值”的理解,這種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財務報錶上,更體現在企業的內在品質、管理層的誠信以及長期的發展潛力上。 我特彆喜歡作者關於“能力圈”的解讀。巴菲特強調隻投資自己能理解的領域,這一點看似簡單,但在實踐中卻極其睏難。我們往往會被錶麵的利潤所吸引,或者被彆人的成功案例所誤導,而忽視瞭對自身知識和經驗的局限性。這本書通過生動的案例,提醒我要審視自己的“能力圈”,並在這個範圍內深耕細作,而不是盲目地追逐熱點。這種“慢下來,看清楚”的智慧,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財富增長,往往來自於對自身優勢的極緻發揮,以及對風險的精準規避,而不是天馬行空的“一夜暴富”幻想。
评分說實話,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找到“如何從3萬變成3000萬”的 bijection 步驟,但它確實給瞭我很多思考。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故事,展現瞭巴菲特在投資以外的許多方麵。我發現,這本書更多地是在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投資者”,而“更好”不僅僅是指“賺錢更多”,更是指“更有智慧、更有耐心、更有原則”。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安全邊際”的討論。這不僅僅是財務上的安全邊際,更是心理上的安全邊際。巴菲特總是為自己留有餘地,不把事情做絕,不把風險逼到極限。這種“留一綫,日後好相見”的智慧,貫穿於他生活的方方麵麵。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財富,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增長,更是內心的充實和生活的從容。它教會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更要注重精神層麵的積纍,培養一種長遠的眼光和堅定的信念,這纔是通往真正富足的道路。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感受,可以用“撥雲見日”來形容。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巴菲特的印象,大概就是那個坐在辦公室裏,看財報,然後就能賺大錢的神話人物。但這本書,通過一些我從未瞭解過的角度,展現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接地氣”的巴菲特。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的,是巴菲特對“常識”的尊重,以及他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並沒有神化巴菲特,而是把他描繪成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的普通人。書中提到的一些巴菲特早年犯過的錯誤,以及他如何從中吸取教訓,讓我覺得非常真實。這不像是一本“成功學”的教條手冊,而更像是一位長者在分享他的人生智慧。特彆是關於“耐心”和“復利”的闡述,雖然聽起來都很老生常談,但通過作者的娓娓道來,我纔真正體會到這兩者結閤的強大力量。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和生活方式,是否過於追求即時迴報,而忽視瞭長期積纍的價值。
评分我一直覺得,很多關於“緻富”的書籍,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它們講瞭很多道理,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把這些道理轉化為實際行動。而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給齣“發傢秘籍”,但它通過對巴菲特思想的梳理,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巴菲特“不貪婪,也不恐懼”心態的分析。在市場恐慌時,彆人都在拋售,巴菲特卻在抄底;在市場狂熱時,彆人都在追漲,巴菲特卻在冷靜觀望。 這種“逆嚮思維”,並不是簡單地說“反其道而行之”,而是建立在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之上。書中花瞭很大篇幅去探討巴菲特如何培養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如何抵製外界的噪音和情緒的影響。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實現目標,並不是因為缺乏方法,而是因為內心不夠堅定,容易受到外界乾擾。這本書,更像是在幫助我“修煉內功”,讓我明白,真正強大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平靜和對原則的堅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