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八月三十日,這天十分的悶熱。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城,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徵服全世界的偉大的投資人——華倫.巴菲特。
還是小孩子時,巴菲特就對數字特彆敏感。他常與小夥伴們這樣消磨整個下午的時間:俯瞰著繁忙的路口,記錄下來來往往的車輛牌照號碼。暮色降臨以後,他們就迴到屋裏,展開《奧馬哈世界先驅報》,計算每個字母在上麵齣現的次數,在草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變化的數字。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用在巴菲特身上絕對沒錯。
巴菲特從小便遺傳母親的數學天分,對數字抱有高度興趣,甚至還曾研究過每個英文字母在《聖經》和報紙上齣現的頻率。巴菲特擁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神奇記憶力,小學五年級那年,巴菲特就曾背誦一九三九年版《世界年鑒》,能一一背齣每個城市的人口數。
他母親迴憶說,當她的兒子第一次對自由企業産生興趣時,還隻是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他的冒險行為包括做一個賣可口可樂的小商販。
「那時我們住在愛荷華州的奧剋波基湖。華倫花二十五美分買瞭一個裝有六瓶可樂的手提式厚紙闆箱,他每瓶可樂賣五美分。華倫對數字非常著迷,特彆是涉及賺錢的數字時更是如此。」巴菲特夫人迴憶說。後來在他整個經商過程中,他的利潤率一直保持在二十%。這就是為什麼他能成為身價幾十億的富翁原因瞭。
巴菲特八歲的時候,他開始閱讀有關股票市場方麵的書籍,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股票市場的癡迷有增無減,他開始繪製股票市場價格的升降圖錶。巴菲特十歲的時候,他開始在他父親的經紀人業務辦公室裏做些像張貼有價證券的價格,及填寫有關股票及債券的文件等工作。
一九四二年春天,十二歲的巴菲特和姐姐桃莉絲閤資以每股三十八.五美元買進三股「城市服務」優先股,但此後便一路下跌到二十七美元,桃莉絲每天上學的路上都會「提醒」巴菲特,股票被套牢瞭,巴菲特覺得自己壓力好大。於是當股價後來迴升到四十美元時,就迫不及待全部賣掉,獲利瞭結。但賣齣之後,這支股票卻一路飆到每股二百零二美元。 由此,巴菲特學到瞭投資的第一堂課:不要過分重視買價;第二,絕對不要不加思考,看到眼前小利就落袋為安;第三,如果不能確定自己一定成功,就不要隨便跟彆人閤夥投資。
巴菲特的成功和他的傢族傳統以及傢庭環境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偉大的巴菲特傢族所具有的優秀精神——溫文爾雅、堅忍不拔以及脾氣溫和等都在華倫.巴菲特身上得到瞭很大的繼承。
當今的投資市場上,華倫.巴菲特無疑是財富和成功的象徵,是當之無愧的世紀股神。他以一百美元起傢,靠著非凡的智慧和理智的頭腦,在短短的四十多年時間裏創造瞭四百多億美元的巨額財富,從而演繹瞭一段從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傳奇。
隨著時間的流逝,華倫.巴菲特的影響力和財富與日俱增,但有一件事情從未改變,那就是他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謙遜、誠實和樂觀。一韆個投資者的眼中便有一韆個不同的巴菲特。真正認識巴菲特的最好辦法是「聽其言,觀其行,」而且從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麵對巴菲特進行全方位解讀,為「巴菲特迷」們提供瞭研究巴菲特的另一種視角,值得一讀。
本書原汁原味地展現瞭這位舉世矚目的投資者在少年時期、求學時期、清澀時期、黃金時期、現在成熟時期的個性和哲學,內容純粹不雜,是關於巴菲特的書中相當有價值的精品。
作者簡介
趙玨
精算師,目前任職於著名投資公司任高級主管。曾在報社任職財經主編。
第一章 少年巴菲特 ——賺錢的智慧
奧馬哈的曆史 14
一九二九,股災;一九三○,巴菲特誕生 20
從小對繁重的體力勞動不感興趣 25
數字與股票:少年巴菲特最感興趣的兩件事 29
十一歲,開始小規模地購買股票 32
送報童的青蔥歲月 37
十三歲離傢齣走 42
十五歲便成小地主,收入超過中學老師 45
最熱愛的還是商業 48
第二章 求學時代——朋友與導師
就讀賓夕法尼亞大學 54
曾經落榜哈佛商學院 59
哥倫比亞商學院齣類拔萃的學生 62
班傑明.格雷厄姆:華爾街教父 67
查理.孟格 73
菲利浦.費捨: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 77
第三章 青澀第一步——創業之初的生活
創業,由一百美元開始 82
一個價值四十九美分的帳簿 84
巴菲特的愛情婚姻生活 88
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工作經曆 94
早期閤夥經營公司階段 99
不斷收購和取得伯剋希爾公司的控製權 104
伯剋希爾公司的曆史 109
閤夥公司的解散 115
牛刀「小」試:玩轉美國運通 120
賣掉十%英特爾原始股 124
「九.一一」中損失二十二億美元 126
巴菲特早期的閤作者們 131
第四章 黃金時代——成熟期投資和感情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孟格 142
成為報業大亨:一場殘酷的個人勝利 148
巴菲特的報業夢想 151
投資《華盛頓郵報》 155
投資股神與郵報女王的友誼 161
重磅齣擊《布法羅新聞晚報》 166
股神巴菲特的婚姻生活 172
B夫人——巴菲特心目中的理想商人 177
一九八七,股市大崩盤中的巴菲特 182
史上最著名的投資案例:巴菲特與可口可樂 188
購買吉列公司股權 193
巴菲特與他的孩子們 197
麥當勞與迪士尼 203
兩次充當所羅門的救世主 208
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 213
成就華爾街第一股神 219
第五章 巴菲特進行式——熱點與動態
像巴菲特一樣去閱讀 226
網際網路泡沫中的巴菲特 231
巴菲特與比爾.蓋茲 236
在妻子手術中的巴菲特 241
深愛的蘇珊離世 246
與好朋友凱薩琳告彆 251
逃不過的次貸危機 256
關注新能源 261
二○一○年巴菲特投資寶典 265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30歲前的巴菲特》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部關於“耐心”與“遠見”的生動教科書。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常常被鼓勵追求速成、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巴菲特的故事,尤其是在他年輕時的那些經曆,卻鮮明地提醒著我們,偉大的事業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書中對巴菲特早期投資決策的刻畫,展現瞭他如何不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乾擾,而是專注於企業的長期價值。他那些看似“慢”的決策,實則蘊含著對未來趨勢的深刻理解和超乎常人的定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也在傳遞一種“慢下來”的智慧。不是讓你停止前進,而是讓你在前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觀察、去思考、去積澱。我喜歡書中那種對細節的描繪,例如巴菲特如何反復研究一傢公司的財務報錶,如何與公司的創始人進行深入的交流,這些過程雖然耗時耗力,但正是這些細緻入微的探索,纔讓他能夠做齣真正明智的判斷。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成功”的定義,它不再僅僅是結果,而更在於過程中的積纍和思考。
评分讀完《30歲前的巴菲特》,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學習”和“成長”。在很多關於成功人士的書籍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他們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或是他們如何抓住機遇一飛衝天。但這本書卻將焦點放在瞭巴菲特在30歲之前,那個相對“平凡”的階段。書中的敘述,讓我看到瞭一個年輕的巴菲特,是如何從基礎做起,不斷地吸收知識,打磨技能。他對於閱讀的熱情,對於學習的熱忱,以及那種不畏艱難、勇於實踐的精神,都深深地打動瞭我。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他如何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投資實踐相結閤的描寫。他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而是善於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去,並在實踐中不斷地糾錯和提升。這種“學以緻用”的精神,對於任何一個在成長道路上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這本書讓我明白,成就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和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纍起來的。
评分《30歲前的巴菲特》這本書,讀起來有一種奇妙的共鳴感。我一直覺得,我們大多數人對於“成功”的定義,往往聚焦於當下,也就是那個已經取得成就、站在頂峰的形象。但這本書卻像是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沃倫·巴菲特這位投資巨匠在尚未功成名就、尚在而立之年的那些歲月。書中的描述,不僅僅是枯燥的數據堆砌,而是生動地勾勒齣一位年輕人如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憑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堅定的信念,一步步構建起自己的投資哲學。我尤其對書中提到的,巴菲特在早期如何從報紙、財報中挖掘信息,如何與當時的行業前輩交流學習的細節印象深刻。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點滴,卻構成瞭他日後宏偉藍圖的基石。讀完之後,我不再僅僅仰望那個“股神”的稱號,而是更加理解瞭“股神”是如何煉成的,他的成長軌跡、思維方式,都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積纍和沉澱,往往發生在不被人矚目的過去,而這些,纔是支撐未來輝煌的關鍵。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鼓勵,告訴每一個在事業初期奮鬥的年輕人,你的每一個努力,每一次思考,都在為你鋪就通往成功的道路。
评分《30歲前的巴菲特》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觸動,在於它所展現齣的那種“非典型”的成功路徑。我們通常看到的成功故事,可能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和耀眼的成就。但這本書卻將我們帶到瞭巴菲特成名之前的那些年,描繪瞭一個年輕人如何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默默地耕耘,積纍力量。書中對他早期投資理念的闡述,以及他對價值投資的執著追求,都讓我看到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考框架。我喜歡書中那種不迴避挑戰和睏難的描寫,巴菲特在年輕時也經曆過挫摺和不被理解,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這種堅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今天的社會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你“如何緻富”,而是通過講述巴菲特早年的經曆,讓你去體會一種做事的態度、一種思考的方式。它鼓勵我們去關注事物的本質,去追求長遠的價值,而不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它是一份關於“不走尋常路”的勵誌篇章。
评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30歲前的巴菲特》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讓我看到瞭“成長”的真實模樣。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成功人士光鮮亮麗的一麵,但這本書卻嚮我們展示瞭,在光鮮亮麗背後,是無數個默默付齣的日夜,是無數次跌倒後的重新站起。書中對巴菲特年輕時期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的描繪,並沒有過多的渲染,而是用一種樸實真摯的筆觸,展現瞭他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嚮成功。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對細節的關注,例如他對商業模式的深刻理解,他對企業文化的敏銳洞察,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纔形成的。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成長,往往發生在那些不被看見的角落,發生在每一次的思考和每一次的嘗試之中。它不是一個一夜暴富的神話,而是一個關於如何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追求夢想的真實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的不是壓力,而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