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俏皮話」和「歇後語」在廣大的國人群眾之中不斷的湧現、也不斷的被流失、刪替,這是一個永無盡頭的過程。我們盡量的用文字的形式把流傳的「俏皮話」和「歇後語」記錄下來,使被流失、刪替的盡量減少。
▲ 本書精選瞭傳統所留下來,以及新近所流行的「俏皮話」和「歇後語」各約2000餘條,分為「俏皮話」部份和「歇後語」前後兩個部份,分開編輯,讓讀者容易分辨什麼叫做「俏皮話」,什麼叫做「歇後語」。
▲ 本書按筆劃順序編排,讓讀者易於查尋。
▲ 本書編匯之每一則詞目,均為國人日常生活當中所常用,並且做齣解釋為什麼成為一句「俏皮話」或「歇後語」。
▲ 本書編匯之每一則詞目,均作有詳盡的解說,若遇有專有名詞或含意較為深刻的難詞,均加以「註釋」的說明。
▲ 本書是一本綜閤性的俏皮話、歇後語的工具書籍,可供一般國人或國中以上的學生、教師、文字工作者使用。
我們編輯本書力求:
▲ 1收詞廣泛,選題嚴謹;
▲ 2釋義準確,而不繁瑣;
▲ 3材料豐富,絕不推砌。
▲ 我們把一般人們所感興趣的傳統「俏皮話」與「歇後語」共同編輯,成為大傢都想留有一本在身邊,以供隨時可以查詢的「葵花寶典」。
《一劃之部》
一二三五六──沒事(四) 108
一斤肉包瞭一個餃子──好大的麵皮 108
一口棺材睡倆人──死對頭 108
一口吞進釣魚鈎──牽腸掛肚 108
一韆錢四人分──個個都是二百五 108
一麵官司──不好打 108
一個耳朵的罐子──扔瞭 109
一個和尚管倆廟──多一事(寺) 109
一個骰子擲七點──齣乎意外 109
一個葫蘆鋸倆瓢──天生的一對 109
一個模子摳齣來的──一路貨色 109
一個拜把兄弟──你算老幾 110
一根腸子通屁股──吃啥屙啥 110
一根老牛筋──蒸不熟,煮不爛 110
一根蠟燭兩頭點──怎麼周全得瞭 110
一條腸子通到底──有什麼說什麼 110
一傢十五口──七嘴八舌頭 110
一傢不知一傢──和尚不知道傢 110
一歲娃子說媳婦──還差半輩子的事 110
一條藤上結的瓜──苦都苦,甜都甜 111
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 111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111
一堆臭狗屎──越戳越臭 111
《二劃之部》
二一添作五──一半 113
二十四隻烏鴉亂張口──不知聽誰的是 113
二郎神──三隻眼 113
二流子燒香──神佛都不信 113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 113
二十一天孵不齣小雞──壞蛋 113
八哥啄柿子──揀軟的欺 114
八兩半斤──一般大 114
八十老翁挑擔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114
八十老漢吹笛子──上氣不接下氣 114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114
八仙吹喇叭──神氣十足 114
八月節送雞蛋──沒這條理(禮) 115
八月十五辦年貨──趁早 115
八月十五的月亮──很明顯 115
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115
八月的石榴──閤不上 115
八百斤雞毛捆在旗桿上──好大的膽子 115
八字沒有一撇──早著哩 115
八哥掉在井裏頭──有翅難展 116
十八歲大姑娘學針綫──晚瞭 116
十鼕臘月的大蘿蔔──哪能不凍(動)心 116
作者序
「俏皮話」和「歇後語」,這種特殊的中國語言藝術,數韆年前即已産生於民間,並在廣大的人民群眾當中,得到毫不掩飾的流傳。
「俏皮話」和「歇後語」其詞語幽默、詼諧、生動、機智的特點, 往往將中國語言的特色,發揮得淋灕盡緻。所以,不但是被廣大的群眾所喜愛,它也受到語言專傢的重視,並且常常為各種文學藝術形式所採用。
本書精選瞭傳統所留下來,以及新近所流行的「俏皮話」和「歇後語」各約三韆多條,分為「俏皮話」部分和「歇後語」前後兩個部分,分開編輯,讓讀者容易分辨,什麼叫作「俏皮話」,什麼叫作「歇後語」。
並且,每一部分均以筆畫順序作為編排,以辨讀者能夠快速檢索、查閱。由其在「歇後語」部分,我們作瞭逐條的解說語註釋,讓讀者更能體會語意的奧秘。
我們編排本書的主要目的,究是希望讀者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月獨當中,領略體會到中國語言的風格與魅力,和其影射的幽默。因此,可以說本書是一本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於一身的語言工具書。
唯因編者的文化水平有限,經驗不足,加上人力、經濟的約束,始我們無法做到更好,以緻輸中肯定還有許多失漏與錯誤,這些要請讀者諸君多多原諒。除此之外,還請能夠給於批評和指正,謝謝。
本社編輯室
這套書我拿到手就愛不釋手瞭。我是那種對語言本身特彆敏感的人,總喜歡去探究一個詞、一個短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意思,它背後有沒有什麼特彆的故事。市麵上關於語言的書不少,但很多都過於學術化,看得我頭昏腦漲,也找不到我真正想要的那種“味道”。《常用俏皮話 歇後語》恰恰彌補瞭這一點,它用一種非常輕鬆、活潑的風格,把那些藏在民間、流傳瞭幾百上韆年的精華呈現齣來。 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詞條,而是仿佛帶你走進一個生動的生活畫捲。每一句俏皮話、每一條歇後語,都像是一扇窗戶,透過它,你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觀察生活、如何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經驗、如何用最幽默的方式錶達情感的。我記得裏麵有一條“擀麵杖吹火”,一開始我隻覺得是“說不精”,但書裏細緻地解釋瞭為什麼是“擀麵杖”,以及它和“火”之間的物理關係,還有那個“吹”的動作,簡直讓人豁然開朗,原來生活中的小物件也能成為如此形象的比喻。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選材非常廣泛,一點也不局限於某個領域。它涵蓋瞭社會百態、人情冷暖、為人處世的道理,甚至還有一些關於自然現象的觀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很多,也學到瞭很多。它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纍,更是智慧的啓迪。我發現,很多時候,一些簡單的話語,卻能直擊問題的核心,讓人會心一笑,或者深思。 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適中,間距閤理,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每條內容都很清晰明瞭,不會讓人覺得雜亂。有時候,我甚至會把一些特彆喜歡的句子抄下來,貼在書桌前,時時提醒自己。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它提供的詞匯量,更在於它所傳遞的那種觀察生活、體悟人生的態度。對於我這樣對語言和文化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珍藏的好書。
评分拿到這本《常用俏皮話 歇後語》的時候,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收集俗語的工具書,但翻閱之後,我發現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不僅僅是語言的匯編,更像是中國民間智慧的百科全書,用一種最生動、最貼近生活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傳統文化的大門。 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對每一條俏皮話和歇後語的深度挖掘。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而是會去探究它背後的曆史淵源、文化背景,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小故事。例如,書裏講到“三個和尚沒水喝”,我之前隻知道是人多反而辦事不力,但這本書裏詳細分析瞭“和尚”這個身份的特殊性,以及“水”在這個情境下的重要性,讓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這種抽絲剝繭式的解讀,讓我覺得每一條都充滿瞭學問,也讓我對古人的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有特色。它吸收瞭許多俏皮話和歇後語本身的幽默感,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即使是講解一些比較深奧的道理,也能用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錶達齣來。我經常會一邊看一邊忍不住笑齣聲來,感覺就像是在和一位老友在聊天,聽他娓娓道來。這種閱讀體驗,在一般的工具書中是很難找到的。 它還非常注重實用性。書的後半部分,有很多關於這些俏皮話和歇後語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場景的介紹,以及一些如何巧妙運用它們的建議。這對於我這樣平時喜歡閱讀,但不太擅長在實際交流中運用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它不僅讓我掌握瞭知識,更讓我學會瞭如何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它讓我看到瞭語言的生命力,也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體會。
评分我一直是個比較內嚮的人,不太擅長錶達自己,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活躍氣氛的場閤,更是覺得束手無策。平時也看瞭一些關於溝通技巧的書,但總覺得理論性太強,難以實踐。直到我偶然發現瞭《常用俏皮話 歇後語》,我感覺像是找到瞭救星。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它提供瞭大量非常實用、又非常有趣的錶達方式。裏麵的俏皮話和歇後語,不像那種刻意雕琢的句子,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聽起來非常自然,而且往往能一語中的,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記得書中有一條“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句話我以前就知道,但總覺得用起來有點太直接。這本書裏,它不僅解釋瞭這句話的意思,還詳細講瞭它背後的故事,讓我明白瞭它為什麼會流傳開來,以及在什麼情境下使用最閤適。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有趣的說法,它更像是在教我如何去“玩”語言,如何用一種更輕鬆、更幽默的方式去觀察和錶達生活。書裏的解釋非常詳細,很多條目都附帶瞭生動的例句,讓我能夠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話,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這對於我這樣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來說,簡直是太寶貴瞭。 我開始嘗試著在和朋友聊天時,運用書裏的一些俏皮話,每次都能引起大傢的笑聲,也讓氣氛變得更加融洽。我不再覺得因為自己說不齣特彆有創意的話而尷尬,而是能夠自信地用這些經典的錶達來增添樂趣。這本書的編排也十分用心,內容豐富而不雜亂,我能很方便地找到我需要的。總而言之,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讓自己的語言更有魅力,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擁有。它不僅能讓你學會說俏皮話,更能讓你學會如何用語言去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评分這套書真是太有意思瞭!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俗語、歇後語特彆著迷,覺得它們既生動形象,又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而且很多都帶著一股子幽默勁兒。平時自己也搜集瞭一些,但總覺得零散,而且很多時候知道個大概,卻說不齣它完整的來龍去脈,更彆提它背後的文化典故瞭。這本《常用俏皮話 歇後語》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寶藏! 翻開第一頁,就被裏麵豐富的內容吸引住瞭。它不像那種枯燥的字典,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來呈現。每個俏皮話和歇後語都配有詳細的解釋,不僅僅是字麵意思,更重要的是它還會講清楚這個說法的由來,有些甚至是民間流傳的小故事,讀起來比聽故事會還有趣。我記得有一條“狐狸尾巴藏不住”,我之前隻知道大概意思,這本書裏就講瞭它來源於一個關於狐狸精迷惑人的故事,還解釋瞭為什麼“尾巴”會成為被隱藏的弱點。這種深入的解讀,讓我對這些古老的錶達方式有瞭全新的認識。 而且,書裏收錄的俏皮話和歇後語種類非常齊全,涵蓋瞭生活的方方麵麵,從人情世故到生活經驗,從諷刺挖苦到贊美祝福,應有盡有。很多我平時聽過但沒太注意的,在這本書裏都能找到。甚至還有一些我從未聽過的,但讀瞭之後會讓我拍案叫絕,覺得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在和朋友聊天、寫文章的時候,有瞭更多有趣又貼切的錶達方式,不再是乾巴巴的直述,而是加入瞭點睛之筆,讓我的話語更具感染力和趣味性。 這本書的編排也很人性化。雖然內容很多,但一點都不覺得擁擠。它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瞭分類,查找起來非常方便。而且,很多條目的後麵還會舉例說明,教你怎麼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俏皮話和歇後語。這一點對我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我總擔心自己用錯瞭,或者用得不夠自然。有瞭這些例子,我就能更好地掌握它們的使用場景和精髓。總而言之,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對中國的民間智慧和語言的魅力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選擇。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博學又風趣的老朋友,隨時隨地給你驚喜。
评分我之前一直覺得,歇後語和一些口語化的俏皮話,雖然常用,但總顯得有點“不上颱麵”,不知道它們到底有什麼學問。直到我讀瞭這本《常用俏皮話 歇後語》,我的看法纔有瞭顛覆性的改變。這本書做得非常齣色,它把這些看似簡單的口語錶達,挖掘齣瞭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智慧。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瞭這些俏皮話和歇後語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它還會深入地講解它們的來源和演變過程。就好像在讀一本關於民間文化的小偵探小說,每一條都隱藏著一段故事,一個場景,甚至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我記得有條“一腳踏兩船”,我一直以為就是指不專一,但書裏講到它可能源於古代航海時,船隻停靠在兩岸,或者在河道中,很容易發生危險。這種解釋,一下子讓這個詞語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和生動。 而且,這本書非常貼閤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它不會用生澀的語言來解釋,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易懂的方式,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瞭知識。它就像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地點撥你,讓你自己去發現其中的樂趣。我還特彆喜歡書裏的一些例子,它們能幫助我理解這些俏皮話和歇後語在實際對話中是如何應用的,這樣我在和彆人交流時,也能更自然、更恰當地使用它們。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重新認識瞭漢語的魅力。原來,我們身邊這些隨處可見的俗語,竟然蘊含著如此多的智慧和趣味。它讓我覺得自己和這個傳統文化之間,又近瞭一步。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無數的古人對話,聽他們用最生動、最幽默的方式,講述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對於任何一個熱愛漢語、對民間文化感興趣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