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腧穴圖鑑

最新腧穴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腧穴
  • 針灸
  • 中醫
  • 圖鑒
  • 醫學
  • 健康
  • 養生
  • 穴位
  • 經絡
  • 按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最新腧穴圖鑑》為腧穴學專書,內容豐富,穴圖清晰明確。此書作者吳宏乾博士耗費約十年,並集閤中西醫專科醫師數人閤力完成,獲得北中南三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校長、黃榮村校長與餘幸司校長聯閤推薦,並獲國寶級針灸大師,前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昭庚教授與鍾永祥老師肯定與推薦:此書之齣版對針灸學的臨床應用與教育推廣,必定能獲得廣大的迴響。

  作者使用現代解剖學知識,將之與古代取穴法融會貫通後,委請專業畫傢,經過無數次討論,用素描方式畫齣與人體相同比例的解剖圖,標齣更為精確的穴位。

  書中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論述關於如骨度同身寸等臨床取穴方法,與用針注意事項,目的在於使用針灸之前,提醒學習針灸者所必須遵守的規範與遵循的方法;讓針灸治療發揮有效性、便利性的同時,確保其絕對的安全性。第二部分為腧穴學,乃本書重心,依照十二正經與任督二脈順序,將各經之腧穴一一列齣,腧穴內容包括齣處、穴名釋義、取穴法、局部解剖構造、刺灸劑量,到功能、主治及配伍應用等加以論述之外,特點是在取穴方麵,除瞭參考曆代典籍所記載取穴方法,如《針灸甲乙經》、《針灸資生經》和《針灸大成》等,並與現代解剖學結閤,在臨床應用上十分便利;此外,標示各腧穴的人體解剖圖,不但力求解剖位置的精確,而且頗具藝術精緻性,使學習者更能精確學習正確的腧穴位置。第三部分則博采各醫傢所長,整理臨床常見癥狀與人體各係統疾病的針灸取穴治療處方,便於教學參考及臨床應用。

主編簡介

吳宏乾

  現 任
  宜陞中醫診所院長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慈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美國普林頓大學客座教授
  中華中醫學會常務理事
  颱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針灸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全國聯閤中醫醫學會監事

  學 曆
  陽明大學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係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 曆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任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考試院中醫師檢覈考命題審題委員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係助理教授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閤會顧問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閤會內科副主任委員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閤會針灸科副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全國聯閤中醫醫學會監事
  中華針灸醫學會理事
  颱中市中醫師公會理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颱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颱中市中醫師公會針灸科主任委員

好的,以下為您創作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內容不包含《最新腧穴圖鑒》的任何信息: --- 東方秘境的史詩迴響:《韆年古道的隱秘航跡》 一部關於失落文明、山海奇觀與人性抉擇的宏大敘事。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一同踏入一個被時間塵封的東方大陸。這不是我們熟悉的地理版圖,而是一個平行於曆史長河,卻又與之深刻交織的神秘領域——“瀛洲殘境”。《韆年古道的隱秘航跡》旨在描繪一個龐大而細膩的幻想世界,探索其獨特的生態、奇特的文化,以及隱藏在層層迷霧下的古老秘密。 第一部分:迷霧之始與初探者 故事的序幕拉開在一個被世人遺忘的沿海小城“青石渡”。這裏終年籠罩著一層薄霧,漁民們依靠著代代相傳的古老航海圖生活,他們敬畏著海域深處的“沉寂之光”。主角,一個名叫陸清源的年輕製圖師,繼承瞭祖父遺留下來的幾捲殘缺的羊皮捲。這些捲軸並非記載著尋常的商路,而是指嚮傳說中已經沉沒的“大昭王朝”的疆域——瀛洲殘境。 陸清源的初衷,隻是想驗證這些圖譜的真僞,尋找傳說中能夠淨化世間汙穢的“澄澈之源”。然而,當他藉助一艘改裝的舊式帆船,在一次罕見的潮汐異動中,穿過“天幕屏障”——一片被認為是風暴絕境的海域時,他發現自己真正進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 瀛洲殘境的地貌超乎想象。這裏有直插雲霄、山體呈黑曜石結構的“萬仞峰群”,其間棲息著能夠引動雷電的巨型飛禽“墨翼隼”。山腳下,是廣袤的“琉璃平原”,地錶覆蓋著一種散發著微弱熒光的晶體植被,夜晚如同星辰墜落人間。這種生態係統的復雜性,要求探險者不僅要有勇氣,更需要對自然法則有全新的理解。 第二部分:失落的文明與遺跡的低語 進入殘境的旅程,很快從簡單的地理探索,轉變為對曆史真相的追尋。大昭王朝,一個在正史中隻留下寥寥幾筆的強大帝國,其衰亡的原因始終是個謎。 陸清源在殘境深處發現瞭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下城——“九麯宮”。這座宮殿並非由磚石砌成,而是利用某種未知的生物技術,將堅硬的岩層塑造成流暢的幾何結構。城中沒有屍骸,沒有戰鬥的痕跡,卻布滿瞭復雜的機械裝置和記錄著曆史的“光影石碑”。 這些石碑記載瞭“大昭”的輝煌:他們掌握瞭駕馭地心能量的方法,修建瞭能夠抵禦天災的“浮空之城”,並與殘境中的本土智慧生物——“森語者”(一種能夠與植物和岩石進行精神溝通的類人種族)——保持著和平共處。 然而,曆史的轉摺點齣現在“大崩解”時期。石碑上記載,大昭的統治者試圖將地心能量引入他們的浮空城,以實現永恒的統治。這種過度抽取能量的行為,引發瞭地殼的劇烈反應,最終導緻瞭“天幕屏障”的形成,將整個大陸隔離並逐漸下沉,形成瞭我們現在所見的“殘境”。 第三部分:衝突、聯盟與生存的代價 陸清源的齣現,驚動瞭殘境中的兩大勢力: 1. 守望者:這是一群自稱為大昭王朝的末代守衛者後裔,他們居住在萬仞峰群的隱秘高地。他們極端排外,嚴格執行祖先的“隔離令”,認為任何外來者都會再次喚醒毀滅性的力量。他們的武器是利用壓縮的自然能量驅動的“晶簇弩箭”,戰鬥方式嚴謹而高效。 2. 灰燼之民:他們是“大崩解”後被睏在琉璃平原上,與當地的毒性地貌一同進化齣頑強生命力的平民後代。他們渴望重見外麵的世界,並且相信陸清源帶來的古老圖紙,或許是重新打開屏障的唯一鑰匙。他們擅長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並掌握瞭利用晶體植被的藥理知識。 陸清源必須在兩者之間斡鏇。他需要守望者的古老知識來解讀光影石碑中未完成的部分,以便找到真正的“澄澈之源”——這並非某種神藥,而是能夠穩定地心能量、避免下一次災難的“平衡中樞”。同時,他也需要灰燼之民在地麵上的生存經驗和對殘境地貌的熟悉,纔能穿過充滿陷阱的死亡沼澤。 在與森語者的短暫接觸中,陸清源瞭解到,真正的危險並非來自人類的貪婪,而是來自於殘境核心深處,那些因能量失衡而變異的、被稱為“無光蠕蟲”的恐怖生物。這些生物是地殼能量紊亂的直接産物,它們的活動正在加速殘境的最終沉沒。 結語:航跡的延續 全書的高潮在於對“平衡中樞”的爭奪。守望者中的激進派認為,應該徹底摧毀中樞,讓殘境徹底歸於沉寂,以避免能量再次外泄;而灰燼之民則堅信,中樞是重生的希望。 陸清源最終領悟到,大昭王朝的錯誤不在於科技,而在於“欲求永恒”的傲慢。他選擇瞭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不是修復舊日的輝煌,而是引導殘境進入一個全新的、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時代。他利用祖父的製圖技術,結閤森語者的指引,成功地重塑瞭中樞的控製迴路,使能量迴歸到穩定的循環之中。 屏障並未完全消失,但變得稀薄,預示著殘境與其他世界的重新接觸。陸清源的選擇,為這片失落的土地帶來瞭和平的曙光,但也讓他背負上瞭連接兩個世界的沉重責任。 《韆年古道的隱秘航跡》不僅僅是一個探險故事,它探討瞭文明的興衰、技術倫理的邊界,以及在麵對未知時,選擇謙遜與閤作的重要性。它以極其寫實的筆觸,構建瞭一個既充滿奇幻色彩,又蘊含深刻哲思的東方史詩。讀者將跟隨陸清源的航跡,體驗一場關於發現、犧牲與重生的心靈洗禮。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本書簡介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用針注意事項
第二章尋找穴位方法

第二篇 腧穴學各論

第一章手太陰肺經穴(Points of Lung Meridian, LU.)
 01.中府  Zhongfu(LU1) 
 02.雲門  Yunmen(LU2) 
 03.天府  Tianfu(LU3) 
 04.俠白  Xiabai(LU4) 
 05.尺澤  Chize(LU5) 
 06.孔最    Kongzui(LU6) 
 07.列缺  Lieque(LU7) 
 08.經渠  Jingqu(LU8) 
 09.太淵  Taiyuan(LU9)
 10.魚際  Yuji(LU10) 
 11.少商  Shaoshang(LU11)
第二章手陽明大腸經穴(Points of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LI.)
 01.商陽  Shangyang(LI1) 
 02.二間    Erjian(LI2) 
 03.三間    Sanjian(LI3)
 04.閤榖    Hegu(LI4) 
 05.陽谿    Yangxi(LI5)
 06.偏曆    Pianli(LI6)
 07.溫溜    Wenliu(LI7)
 08.下廉  Xialian(LI8)
 09.上廉  Shanglian(LI9)
 10.手三裏  Shousanli(LI10 )
 11.麯池    Quchi(LI11)
 12.肘?    Zhouliao(LI12)
 13.手五裏 Shouwuli(LI13)
 14.臂臑  Binao(LI14)
 15.肩?     Jianyu(LI15)
 16.巨骨  Jugu(LI16)
 17.天鼎  Tianding(LI17)
 18.扶突  Futu(LI18)
 19.禾?  Heliao(LI19)
 20.迎香  Yingxiang(LI20)
第三章足陽明胃經穴(Points of Stomach Meridian, ST.)
 01. 承泣  Chengqi(ST1)
 02. 四白    Sibai(ST2)
 03. 巨?  Juliao( ST3)
 04. 地倉  Dicang(ST4)
 05. 大迎  Daying(ST5)
 06. 頰車  Jiache( ST6)
 07. 下關  Xiaguan(ST7)
 08. 頭維    Touwei(ST8)
 09. 人迎  Renying(ST9)
 10. 水突  Shuitu(ST10)
 11. 氣捨  Qishe(ST11)
 12. 缺盆  Quepen(ST12)
 13. 氣戶  Qihu(ST13)
 14. 庫房  Kufang(ST14)
 15. 屋翳  Wuyi(ST15)
 16. 膺窗  Yingchuang(ST16)
 17. 乳中  Ruzhong(ST17)
 18. 乳根  Rugen(ST18)
 19. 不容  Burong(ST19)
 20. 承滿  Chengman(ST20)
 21. 梁門  Liangmen(ST21)
 22. 關門  Guanmen(ST22)
 23. 太乙    Taiyi(ST23)
 24. 滑肉門  Huaroumen(ST24)
 25. 天樞  Tianshu(ST25)
 26. 外陵  Wailing(ST26)
 27. 大巨  Daju(ST27)
 28. 水道  Shuidao(ST28)
 29. 歸來  Guilai(ST29)
 30. 氣衝  Qichong(ST30)
 31. 髀關  Biguan(ST3l)
 32. 伏兔  Futu(ST32)
 33. 陰市  Yinshi(ST33)
 34. 梁丘  Liangqiu(ST34)
 35. 犢鼻  Dubi(ST35)
 36. 足三裏  Zusanli(ST36)
 37. 上巨虛  Shangjuxu(ST37)
 38. 條口  Tiaokou(ST38)
 39. 下巨虛  Xiajuxu(ST39)
 40. 豐隆  Fenglong(ST40)
 41. 解谿    Jiexi(ST41)
 42. 衝陽  Chongyang(ST42)
 43. 陷榖  Xiangu(ST43)
 44. 內庭  Neiting(ST44)
 45. 厲兌   Lidui(ST45)
第四章足太陰脾經穴(Points of Spleen Meridian, SP.)
 01. 隱白   Yinbai(SP1)
 02. 大都  Dadu(SP2)
 03. 太白   Taibai(SP3)
 04. 公孫  Gongsun(SP4)
 05. 商丘  Shangqiu(SP5)
 06. 三陰交  Sanyinjiao(SP6)
 07. 漏榖   Lougu(SP7)
 08. 地機   Diji(SP8)
 09. 陰陵泉  Yinlingquan(SP9)
 10. 血海  Xuehai(SP10)
 11. 箕門  Jimen(SP11)
 12. 衝門  Chongmen(SP12)
 13. 府捨  Fushe(SP13)
 14. 腹結  Fujie(SP14)
 15. 大橫  Daheng(SP15)
 16. 腹哀  Fuai(SP16)
 17. 食竇  Shidou(SP17)
 18. 天谿    Tianxi(SP18)
 19. 胸鄉  Xiongxiang(SP19)
 20. 周榮  Zhourong(SP20)
 21. 大包  Dabao(SP21)
第五章手少陰心經穴(Points of Heart Meridian, HT.)
 01. 極泉  Jiquan(HT1)
 02.青靈  Qingling(HT2)
 03.少海  Shaohai(HT3)
 04.靈道  Lingdao(HT4)
 05.通裏  Tongli(HT5)
 06.陰?   Yinxi(HT6)
 07.神門  Shenmen(HT7)
 08.少府  Shaofu(HT8)
 09.少衝  Shaochong(HT9)
第六章手太陽小腸經穴(Points of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SI.)
 01. 少澤  Shaoze(SI1)
 02. 前榖  Qiangu(SI2)
 03. 後溪  Houxi(SI3)
 04. 腕骨  Wangu(SI4)
 05. 陽榖  Yanggu(SI5)
 06. 養老  Yanglao(SI6)
 07. 支正  Zhizheng(SI7)
 08. 小海  Xiaohai(SI8)
 09. 肩貞  Jianzhen(SI9)
 10. 臑俞  Naoshu(SI10)
 11. 天宗  Tianzong(SI11)
 12. 秉風  Bingfeng(SI12)
 13. 麯垣  Quyuan(SI13)
 14. 肩外俞  Jianwaishu(SI14)
 15. 肩中俞  Jianzhongshu(SI15)
 16. 天窗  Tianchuang(SI16)
 17. 天容  Tianrong(SI17)
 18. 顴?  Quanliao(SI18)
 19. 聽宮  Tinggong(SI19)
第七章足太陽膀胱經穴(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BL.)
 01. 睛明  Jingming(BL1)
 02. 攢竹  Cuanzhu(Zanzhu)(BL2)
 03. 眉衝  Meichong(BL3)
 04. 麯差  Qucha(BL4)
 05. 五處  Wuchu(BL5)
 06. 承光  Chengguang(BL6)
 07. 通天  Tongtian(BL7)
 08. 絡卻  Luoque(BL8)
 09. 玉枕  Yuzhen(BL9)
 10. 天柱  Tianzhu(BL10)
 11. 大杼  Dazhu(BL11)
 12. 風門  Fengmen(BL12)
 13. 肺俞  Feishu(BL13)
 14. 厥陰俞  Jueyinshu(BL14)
 15. 心俞  Xinshu(BL15)
 16. 督俞  Dushu(BL16)
 17. 膈俞  Geshu(BL17)
 18. 肝俞  Ganshu(BL18)
 19. 膽俞  Danshu(BL19)
 20. 脾俞  Pishu(BL20)
 21. 胃俞  Weishu(BL21)
 22. 三焦俞  Sanjiaoshu(BL22)
 23. 腎俞  Shenshu(BL23)
 24. 氣海俞  Qihaishu(BL24)
 25. 大腸俞  Dachangshu(BL25)
 26. 關元俞  Guanyuanshu(BL26)
 27. 小腸俞  Xiaochangshu(BL27)
 28. 膀胱俞  Pangguangshu(BL28)
 29. 中膂俞  Zhonglushu(BL29)
 30. 白環俞  Baihuanshu(BL30)
 31. 上?   Shangliao(BL31)
 32. 次?   Ciliao(BL32)
 33. 中?   Zhongliao(BL33)
 34. 下?   Xialiao(BL34)
 35. 會陽  Huiyang(BL35)
 36. 承扶  Chengfu(BL36)
 37. 殷門  Yinmen(BL37)
 38. 浮?   Fuxi(BL38)
 39.委陽  Weiyang(BL39)
 40.委中  Weizhong(BL40)
 41.附分  Fufen(BL41)
 42.魄戶  Pohu(BL42)
 43.膏肓  Gaohuang(BL43)
 44.神堂  Shentang(BL44)
 45. ?譆  Yixi(BL45)
 46. 膈關  Geguan(BL46)
 47. 魂門  Hunmen(BL47)
 48. 陽綱  Yanggang(BL48)
 49. 意捨  Yishe(BL49)
 50. 胃倉  Weicang(BL50)
 51. 肓門  Huangmen(BL51)
 52. 誌室  Zhishi(BL52)
 53. 胞肓  Baohuang(BL53)
 54. 秩邊  Zhibian(BL54)
 55. 閤陽  Heyang(BL55)
 56. 承筋  Chengjin(BL56)
 57. 承山  Chengshan(BL57)
 58. 飛揚  Feiyang(BL58)
 59. 跗陽  Fuyang(BL59)
 60. 崑崙  Kunlun(BL60)
 61. 僕參  Pucan(BL61)
 62. 申脈  Shenmai(BL62)
 63. 金門  Jinmen(BL63)
 64. 京骨  Jinggu(BL64)
 65. 束骨  Shugu(BL65)
 66. 足通榖  Zutonggu(BL66)
 67. 至陰  Zhiyin(BL67)
第八章足少陰腎經穴(Points of Kidney Meridian, KI.)
 01.湧泉  Yongquan(KI1)
 02.然榖  Rangu(KI2)
 03.太溪  Taixi(KI3)
 04.大鍾  Dazhong(KI4)
 05.水泉  Shuiquan(KI5)
 06.照海  Zhaohai(KI6)
 07.復溜  Fuliu(KI7)
 08.交信  Jiaoxin(KI8)
 09.築賓  Zhubin(KI9)
 10.陰榖  Yingu(KI10)
 11. 橫骨  Henggu(KI11)
 12. 大赫  Dahe(KI12)
 13. 氣穴  Qixue(KI13)
 14. 四滿  Siman(KI14)
 15. 中注  Zhongzhu(KI15)
 16.肓俞  Huangshu(KI16)
 17.商麯  Shangqu(KI17)
 18.石關  Shiguan(KI18)
 19.陰都  Yindu(KI19)
 20.通榖  Futonggu(KI20)
 21.幽門  Youmen(KI21)
 22. 步廊  Bulang(KI22)
 23. 神封  Shenfeng(KI23)
 24. 靈墟  Lingxu(KI24)
 25. 神藏  Shencang(KI25)
 26. 彧中  Yuzhong(KI26)
 27. 俞府  Shufu(KI27)
第九章手厥陰心包經穴(Points of Pericardium Meridian, PC.)
 01. 天池  Tianchi(PC1)
 02.天泉  Tianquan(PC2)
 03.麯澤  Quze(PC3)
 04.?門  Ximen(PC4)
 05.間使  Jianshi(PC5)
 06.內關  Neiguan(PC6)
 07.大陵  Daling(PC7)
 08.勞宮  Laogong(PC8)
 09.中衝  Zhongchong(PC9)
第十章手少陽三焦經穴(Points of Sanjiao Meridian, SJ.)
 01. 關衝  Guanchong(SJ1)
 02.液門  Yemen(SJ2)
 03.中渚  Zhongzhu(SJ3)
 04.陽池  Yangchi(SJ4)
 05.外關  Waiguan(SJ5)
 06.支溝  Zhigou(SJ6)
 07.會宗  Huizong(SJ7)
 08.三陽絡  Sanyangluo(SJ8)
 09.四瀆  Sidu(SJ9)
 10.天井  Tianjing(SJ10)
 11.清冷淵  Qinglengyuan(SJ11)
 12.消濼  Xiaoluo(SJ12)
 13.臑會  Naohui(SJ13)
 14.肩?   Jianliao(SJ14)
 15.天?   Tianliao(SJ15)
 16.天牖  Tianyou(SJ16)
 17.翳風  Yifeng(SJ17)
 18.瘛脈  Chimai(SJ18)
 19.顱息  Luxi(SJ19)
 20.角孫  Jiaosun(SJ20)
 21.耳門  Ermen(SJ21)
 22.和?   Heliao(SJ22)
 23.絲竹空  Sizhukong(SJ23)
第十一章   足少陽膽經穴(Points of Gallbladder Meridian, GB.)
 01. 瞳子   Tongziliao(GB1)
 02. 聽會  Tinghui(GB2)
 03. 上關  Shangguan(GB3)
 04. 頷厭  Hanyan(GB4)
 05. 懸顱  Xuanlu(GB5)
 06. 懸釐  Xuanli(GB6)
 07. 麯鬢  Qubin(GB7)
 08. 率榖  Shuaigu(GB8)
 09. 天衝  Tianchong(GB9)
 10. 浮白  Fubai(GB10)
 11. 頭竅陰  Touqiaoyin(GB11)
 12. 完骨  Wangu(GB12)
 13. 本神  Benshen(GB13)
 14. 陽白  Yangbai(GB14)
 15. 頭臨泣  Toulinqi(GB15)
 16. 目窗  Muchuang(GB16)
 17. 正營  Zhengying(GB17)
 18. 承靈  Chengling(GB18)
 19. 腦空  Naokong(GB19)
 20. 風池  Fengchi(GB20)
 21. 肩井  Jianjing(GB21)
 22. 淵液  Yuanye(GB22)
 23. 輒筋  Zhejin(GB23)
 24. 日月  Riyue(GB24)
 25. 京門  Jingmen(GB25)
 26. 帶脈  Daimai(GB26)
 27. 五樞  Wushu(GB27)
 28. 維道  Weidao(GB28)
 29. 居?   Juliao(GB29)
 30. 環跳  Huantiao(GB30)
 31. 風市  Fengshi(GB31)
 32. 中瀆  Zhongdu(GB32)
 33. 膝陽關  Xiyangguan(GB33)
 34. 陽陵泉  Yanglingquan(GB34)
 35. 陽交  Yangjiao(GB35)
 36. 外丘  Waiqiu(GB36)
 37. 光明  Guangming(GB37)
 38. 陽輔  Yangfu(GB38)
 39. 懸鍾  Xuanzhong(又名絕骨 Juegu)(GB39)
 40. 丘墟  Qiuxu(GB40)
 41. 足臨泣  Zulinqi(GB41)
 42. 地五會  Diwuhui(GB42)
 43. 俠谿  Xiaxi(GB43)
 44. 足竅陰  Zuqiaoyin(GB44)
第十二章   足厥陰肝經穴(Points of Liver Meridian, LR.)
 01. 大敦  Dadun(LR1)
 02. 行間  Xingjian(LR2)
 03. 太衝  Taichong(LR3)
 04. 中封  Zhongfeng(LR4)
 05. 蠡溝  Ligou(LR5)
 06. 中都  Zhongdu(LR6)
 07. 膝關  Xiguan(LR7)
 08. 麯泉  Ququan(LR8)
 09. 陰包  Yinbao(LR9)
 10. 足五裏  Zuwuli(LR10)
 11. 陰廉  Yinlian(LR11)
 12. 急脈  Jimai(LR12)
 13. 章門  Zhangmen(LR13)
 14. 期門  Qimen(LR14)
第十三章   任脈穴(Points of Conception Vessel, CV.)
 01. 會陰  Huiyin(CV1)
 02.麯骨  Qugu(CV2)
 03.中極  Zhongji(CV3)
 04.關元  Guanyuan(CV4)
 05.石門  Shimen(CV5)
 06.氣海  Qihai(CV6)
 07.陰交  Yinjiao(CV7)
 08.神闕  Shenque(CV8)
 09.水分  Shuifen(CV9)
 10.下脘  Xiawan(CV10)
 11.建裏  Jianli(CV11)
 12.中脘  Zhongwan(CV12)
 13.上脘  Shangwan(CV13)
 14.巨闕  Juque(CV14)
 15.鳩尾    Jiuwei( CV15)
 16.中庭    Zhongting  (CV16)
 17.膻中  Danzhong(CV17)
 18.玉堂  Yutang(CV18)
 19.紫宮  Zigong(CV19)
 20.華蓋  Huagai(CV20)
 21.璿璣  Xuanji(CV21)
 22.天突  Tiantu(CV22)
 23.廉泉  Lianquan(CV23)
 24.承漿  Chengjiang(CV24)
第十四章   督脈穴(Points of Governor Vessel, GV.)
 01. 長強    Changqiang(GV1)
 02. 腰俞    Yaoshu(GV2)
 03. 腰陽關  Yaoyangguan(GV3)
 04. 命門   Mingmen(GV4)
 05. 懸樞   Xuanshu(GV5)
 06. 脊中  Jizhong(GV6)
 07. 中樞   Zhongshu(GV7)
 08. 筋縮   Jinsuo(GV8)
 09. 至陽   Zhiyang(GV9)
 10. 靈颱   Lingtai(GV10)
 11. 神道  Shendao(GV11)
 12. 身柱    Shenzhu(GV12)
 13. 陶道  Taodao(GV13)
 14. 大椎    Dazhui(GV14)
 15. 啞門  Yamen(GV15)
 16. 風府  Fengfu(GV16)
 17.腦戶  Naohu(GV17)
 18.強間  Qiangjian(GV18)
 19.後頂  Houding(GV19)
 20.百會  Baihui(GV20)
 21.前頂  Qianding(GV21)
 22.囟會  Xinhui(GV22)
 23.上星    Shangxing(GV23)
 24.神庭  Shenting(GV24)
 25.素?  Suliao(GV25)
 26.水溝    Shuigou(又名人中Renzhong)(GV26)
 27.兌端  Duiduan(GV27)
 28.齦交  Yinjiao(GV28)

第三篇 臨床治療簡易穴位

第一章常見癥狀
 眩暈
 頭痛
 咳嗽
 哮喘
 目赤腫痛
 目翳
 暴盲
 耳鳴、耳聾
 鼻塞
 鼻衄
 咽喉腫痛
 失音
 牙痛
 胃脘痛
 腹痛
 嘔吐
 呃逆
 便秘
 泄瀉
 脫肛
 黃疸
 心悸
 胸痹
 ?痛
 腰痛
 淋證
 癃閉
 水腫
 遺精
 早泄
 陽痿
 疝氣
 足跟痛
 麵癱
 痹證
 痿證
 月經不調
 經閉
 痛經
 帶下
 妊娠嘔吐
 胎位不正
 惡露不絕
 産後少乳
 子宮脫垂
 小兒泄瀉
 小兒厭食
 小兒遺尿
 小兒驚厥
 疳積
 斑禿
 失眠
 健忘
 癲狂
 鬱證
 中暑

第二章常見疾病
第一節 呼吸係統疾病
 感冒
 急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擴張
 肺炎
第二節 耳鼻喉科疾病
 梅尼爾氏癥
 急、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
 急、慢性鼻竇炎
 急、慢性咽喉炎
 急、慢性扁桃體炎
第三節 消化係統疾病
 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潰瘍
 胃下垂
 急、慢性腸炎
 胃腸神經官能癥
第四節 心血管係統疾病
 腦血管意外
 心律失常
 高血壓
 低血壓
第五節 神經係統疾病
 麵神經痙攣
 三叉神經痛
 麵神經炎
 肋間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
 癲癇
第六節 泌尿生殖係統疾病
 男性不育癥
 前列腺肥大
第七節 內分泌係統疾病
 單純性甲狀腺腫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甲狀腺機能低下癥
第八節 代謝係統疾病
 糖尿病
 高脂血癥
 痛風
第九節 精神科疾病
 老年性癡呆
 精神分裂癥
 神經衰弱
第十節 肌肉骨骼關節疾病
 截癱
 重癥肌無力
 關節炎
 落枕
 顳頷關節功能綜閤癥
 頸肩肌筋膜炎
 頸椎病
 肩關節周圍炎
 肱骨外上髁炎
 腕隧道綜閤癥
 腰椎間盤突齣癥
 急性腰扭傷
 慢性腰肌勞損
 梨狀肌綜閤癥
 腱鞘囊腫
 踝關節扭傷
第十一節 婦産科疾病
 更年期癥候群
 不孕癥
第十二節 小兒科疾病
 過動兒
 小兒麻痺後遺癥
 小兒腦性麻痺
第十三節 眼科疾病
 近視
 視神經萎縮
 青光眼
 夜盲癥
 流淚癥
第十四節 皮膚科、外科疾病
 蕁麻疹
 濕疹
 乾癬
 帶狀皰疹
 扁平疣
 瘰? 
 麵部痤瘡
 痔瘡
第十五節 其他應用
 肥胖癥
 戒煙
 美容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自序

  編輯這本書,緣起於2001年在颱中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科,迴想自己在針灸學求學的過程中,總覺得在中醫的根源地颱灣與中國大陸兩岸,並無將穴位標示清晰的工具書,學生找穴位的時候莫衷一是,老師在教學時亦有很大睏擾,甚至國內外中西醫師學習針灸穴位時亦覺睏惑。故決定編輯此書,過程艱钜繁瑣,不覺已過十年有餘。其中收集古今的針灸書籍,探求解釋,並不斷參照人體解剖,盡量在門診診病與學校教學時不斷印證穴位、穴性與針感。在確定穴位後,委請師範大學美術係研究所專傢完全按照人體比例繪製解剖圖,並以橫軸與縱軸標定穴位,尋找所謂動脈搏動處與筋骨罅中,希望國內外針灸學者尋找穴位時有較明確的根據。

  書中內容包含同身寸介紹,十二正經與任、督二脈腧穴,每一穴位皆載明中英文穴名、穴位齣處、穴名釋義、局部解剖、取穴方法、針灸劑量、功能、主治與穴位配伍,每一經絡全部腧穴與每一個腧穴皆附上手繪解剖插圖一張,以期讓讀者對每一穴位有更清晰的瞭解,進而在臨床使用上能得心應手,幫助更多病患。

  針灸使用於臨床已經有兩韆多年曆史,全世界已有140多個國傢使用針灸,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6年在義大利米蘭開會,增訂63種針灸適應癥。在全世界使用自然療法潮流下,以針灸透過對穴位的刺激,達到身體平衡而保健,甚至治療疾病最為快速而無副作用。

  過程中幸遇諸多恩師提攜與指點,黃維三教授、林昭庚教授與鍾永祥老師教誨尤深,特以此書銘謝授業之恩情。書中委請多位醫師嚴格校訂,姓名詳列於編輯群中,在此一併緻謝。書中不足之處亦或仍有缺誤,希望國內外閱讀此書學者,能不吝指教,期能改進書中缺誤臻於完善,並能對之後學習針灸者有較大貢獻。

吳宏乾 謹識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對身體調養比較講究的人來說,尋找一本能夠指導日常保健的書籍是非常重要的。《最新腧穴圖鑒》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在介紹每一個穴位的時候,都不僅僅局限於治療疾病,還會提及一些“養生保健”的用途。比如,有些穴位對於緩解疲勞、改善睡眠、增強體質都有很好的效果,這些內容對於我這種上班族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常見不適”的章節,它將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比如頭痛、頸椎不適、胃脹等等,都進行瞭歸類,並給齣瞭一係列推薦的穴位組閤和操作方法。這些建議都非常具體,而且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我可以在傢自己進行嘗試。這本書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它並沒有誇大穴位的作用,而是強調“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讓我對中醫保健有瞭更理性的認識。它還會提醒讀者注意一些禁忌事項,比如孕婦慎用、某些穴位不宜深刺等等,這些細節的強調,體現瞭作者的嚴謹和負責。我還會時不時地翻看書中的一些“穴位按摩手法”的圖示,學習如何正確地進行按摩,以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本書就像是我隨身的“傢庭保健醫生”,總能在需要的時候給我提供有效的指導。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翻閱這本《最新腧穴圖鑒》的,畢竟市麵上同類的書籍太多瞭,很難說哪一本能夠真正觸動我。但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後,我發現它帶給我的驚喜遠超預期。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細節上的打磨。很多穴位圖的繪製,不僅僅是簡單地標齣位置,還會結閤人體骨骼、肌肉的解剖結構來展示,這樣一來,對於穴位的定位就有瞭更科學、更準確的依據。我過去學習穴位時,常常因為描述過於抽象而感到睏惑,比如“在某個肌肉的上方”、“與某個骨骼的交界處”,這些文字描述在沒有足夠參照物的情況下,就顯得模糊不清。而這本書通過精細的解剖圖,將這些模糊的點具象化瞭,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穴位與周圍組織的具體關係,仿佛親身在操作一樣。此外,它在介紹每個穴位的主治病癥時,也會盡可能地貼近生活,列舉一些常見的身體不適,並給齣相應的穴位解決方案,這大大增強瞭這本書的實用性。我特彆欣賞它對於“配穴”的講解,並沒有簡單地列齣一堆穴位組閤,而是會解釋為什麼這些穴位要搭配使用,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以及整體療效如何。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不僅記住瞭穴位,更理解瞭背後的原理。整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適中,留白充足,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費眼。即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疲憊。

评分

我一直認為,學習一門知識,最重要的是找到那種“觸類旁通”的樂趣。《最新腧穴圖鑒》恰恰給予瞭我這種體驗。它並沒有將穴位知識孤立地呈現,而是巧妙地將各個穴位融入到經絡循行的整體框架中。我之前對經絡理論總覺得有些虛無縹緲,但這本書通過清晰的經絡走嚮圖,並且將每一個穴位都標注在相應的經絡綫上,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經絡的運行軌跡,以及穴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種“點”與“綫”的結閤,讓原本分散的穴位信息變得有條理、有邏輯。我尤其喜歡它對於一些常用穴位的詳細講解,不僅涵蓋瞭定位、主治,還會深入探討其“功用特點”,比如某個穴位是“補益肝腎”的,某個穴位是“疏肝理氣”的,這些更深層次的解讀,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這些穴位能夠治療特定的疾病。而且,它還會給齣一些“歌訣”、“巧記”的方法,這對於我這種需要藉助記憶技巧來學習的人來說,實在是太有幫助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活潑,沒有那種生硬的學術腔調,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娓娓道來,充滿瞭親切感。它還會在一些地方穿插一些曆史典故或者名傢醫案,讓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在黑暗中點亮瞭一盞明燈,讓我這位對中醫穴位理論一直充滿好奇但又望而卻步的愛好者,終於找到瞭一個清晰易懂的入門途徑。我一直覺得自己像是站在一座知識的迷宮前,雖然知道裏麵藏著寶藏,卻找不到一條清晰的路綫。市麵上關於中醫的書籍雖然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碎片化,總讓我覺得難以係統地把握。直到我翻開《最新腧穴圖鑒》,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便油然而生。首先,它在視覺呈現上就做得非常齣色,每一張穴位圖都繪製得精細到位,色彩搭配也恰到好處,不會過於花哨,也不會顯得單調。更重要的是,圖與文字的結閤非常默契,每一個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手法等信息都清晰明瞭地標注齣來,即使是我這樣的小白,也能在圖的指引下,大緻理解穴位所在的位置。而且,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文羅列,還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一些專業術語,並且穿插一些臨床應用的小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體會到這些穴位在實際中的作用。這本書的邏輯結構也相當嚴謹,從基礎的經絡理論講起,再到具體穴位的介紹,循序漸進,讓我能夠逐步建立起對整個穴位體係的認知。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對於每一個穴位的“取穴要領”和“穴位主治”的描述,非常具體,而且還會提到一些容易混淆的點,這對於我這種記性不太好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實用中醫入門書籍,它用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為我打開瞭通往中醫穴位世界的大門。

评分

我一直對人體的奧秘充滿好奇,而中醫的穴位理論,在我看來,就是解讀這些奧秘的一把鑰匙。《最新腧穴圖鑒》這本書,讓我對這把鑰匙有瞭更深入的瞭解。它在穴位介紹的深度上做得相當不錯,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定位和主治,還會適當地講解一些穴位的“淵源”、“特點”以及“臨床發揮”。我喜歡它在解釋穴位作用時,會結閤經絡的“氣血運行”來闡述,這樣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這個穴位能夠治療某個病癥。比如,它會解釋說,某個穴位之所以能夠緩解頭痛,是因為它能夠“行氣活血,疏通頭部經絡”。這種解釋讓我覺得中醫的理論是有理可循的,並非神秘莫測。此外,這本書在對穴位的分類和組織上,也很有條理。它會根據不同的身體部位、不同的病癥類型來劃分,這樣便於讀者查找和學習。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一些“特效穴”或者“經驗穴”的時候,會附帶一些簡短的醫案,這讓我看到瞭這些穴位在實際應用中的強大效果。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相當到位,既有專業性,又不失通俗性,不會讓讀者感到枯燥乏味。它就像是一本精心編排的“人體地圖”,帶領我一步步探索那些隱藏在身體裏的神奇“開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