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玉之名,鳴己對玉的賞玩與衷情。
即使稱你為「玩藝兒」,琳琳瑯瑯的吟詠始終沒有停過,世世代代將傳唱被美、被你撞擊的歌……
說起我國古典文學的傳統,凡是詠物之作,泰半與「自詠」不無關係,但這本《我的玉玩藝兒》並非如此,而是藉玉之名,鳴己對玉的賞玩與衷情。玉的曆史在我國源遠流長,玉的學問淵深博大,但之所以命名為「玉玩藝兒」,不是對玉不敬,恰恰相反,而是要傳達玉的可親可近、可廝磨可貼身,書中有筆者個人的理解、感喟、癡情、運氣與收藏故事,特彆是那些在生命中巧巧布置成心版上無法磨滅的烙印。悄悄,在許多與玉相嚮的時光之流中,升騰為思念、眷戀與溫馨,於是,暗室有光。
玉石有各色澤各種地,彷彿人有韆韆萬萬,隻要磁場相近即能相互吸引。玉與人之間如此,人與人之間何獨不然?在玉玩藝兒的世界裏,度過瞭許多有風有雨有麗日的春鞦,年華易逝,衷情不老。
本書特色
以散文方式帶齣玉石知識與相關故事,顯現人與人之間、人與玉石之間的款款情誼
作者簡介
潘麗珠
熱愛文學的教育工作者,古典詩詞、新詩、散文皆有創作,颱灣師大國文係專任教授。
曾任颱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語文領域第三階段教科用書審查委員、國立編譯館(部編本)國小國語組編審委員、教育部「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第三階段國文學科詩歌吟誦創意教學行動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國中教師課程意識及教學實踐之研究」計畫主持人,2004年2月榮獲教育部創造力中程計畫「最佳創意教師奬」第二名、2004年擔任颱北市中小學國語文教師輔導團之輔導教授,2004-2005年荷蘭萊頓大學訪問學人、2004年3月及2006年9月應新加坡教育部之邀,擔任新加坡中小學華語創意教學研討會的大會主講嘉賓、2009-2010年韓國啓明大學客座教授、2011年二月至七月新加坡華文教研究中心訪問教授。
學術著作:《現代詩學》(增訂版,五南圖書公司)、《古韻新聲:潘麗珠吟誦教學》、《經典語文教學》、《統整課程的探討與設計》、《國語文教學有創意》、《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颱灣現代詩教學研究》、《清代中期燕都梨園史料評藝三論研究》、散文集《青春雅歌》等等。曾以〈血雕〉一文獲文建會第一屆文藝創作比賽散文組首奬。
自序:以玉之鳴
一、不能忘情紫羅蘭
二、嚮大師緻敬的老花青鑲工
三、「年年有餘」老坑冰種三彩項鍊
四、韻味醇厚老三彩
五、白玉無瑕的自我期許
六、和闐籽兒玉的身分證明
七、一鳴驚人的玉「蟬」
八、一見鍾情俏色巧雕
九、雞鳴一聲天下白
十、彌勒佛與羅漢的故事
十一、和闐糖白玉與蜜糖黃緬甸玉的歌唱
十二、珊瑚對玉石的協奏
十三、白玉與老銀的對話
十四、「肉」多、「肉」少不相同──瑗、環、璧有彆
十五、玉石胸針奏鳴麯
十六、手鐲情深
十七、讓我為你寫一首詩
自序
以玉之鳴
與玉産生共鳴始於大學時代,在颱灣師大舊文學院大樓(現在的體育館)和普通大樓(現在的二進大樓)裏,一次又一次在教室或迴廊看見教師的身影伴著玉石倩影,文學的聲音與玉石的琳琅重疊,變成一種神秘的召喚,自彼時起便不停地鏇盪,彷彿前生有瞭不見不散的盟約,今生來償。
說起我國古典文學的傳統,凡是詠物之作,泰半與「自詠」不無關係,但這本《我的玉玩藝兒》並非如此,而是藉玉之名,鳴己對玉的賞玩與衷情。玉的曆史在我國源遠流長,玉的學問淵深博大,但之所以命名為「玉玩藝兒」,不是對玉不敬,恰恰相反,而是要傳達玉的可親可近、可廝磨可貼身,書中有筆者個人的理解、感喟、癡情、運氣與收藏故事,特彆是那些在生命中巧巧布置成心版上無法磨滅的烙印。悄悄,在許多與玉相嚮的時光之流中,升騰為思念、眷戀與溫馨,於是,暗室有光。
長年的學術研究工作,忽忽竟已年過半百,漸漸的,對周遭的事越來越不想承擔心疼的感覺(其實是越來越不能)。然而在與玉相處的時候,卻常常感覺:心疼!想起那些如玉一般的人、與我一般愛玉的人,以及與玉有關的人,他們的人生風景,訴說著的,或者是波瀾壯闊,或者是風靜浪平,而更多的是涓滴常流,可是無論何者,卻都真實得可以觸摸。而當我們觸摸時,慢慢地可以拼貼齣大部分對玉有所懷抱的血肉。
玉石有各色澤各種地,彷彿人有韆韆萬萬,隻要磁場相近即能相互吸引。玉與人之間如此,人與人之間何獨不然?然而所謂磁場相近,說穿瞭即是緣分,如果無緣,強求也是枉然,如果有緣,那麼我便如此歌詠:
來自韆百年來的呼喚
讓我們相遇重逢
為一種前世的因
叫做「緣」
玉潔的妳如天上
雲彩,慣用白與清以寫身世
而我似荷葉之珠
映妳入眼眸
從此 眸中總是
妳的身影
在玉玩藝兒的世界裏,度過瞭許多有風有雨有麗日的春鞦,年華易逝,衷情不老。朋友、學生們偶爾聽我說一說與玉相關的事,總期盼我能寫齣來,自己也在研究與教學工作之餘,有一搭沒一搭地塗塗寫寫,直到五南圖書公司的龐總編輯極力邀請、鼓勵齣版,纔積極以對,而這本文藝創作距離第一本散文集《青春雅歌》已然遲遲二十年矣。
感謝外子的包容,使我得以縱情玉的小小收藏;感謝一雙兒女的稱賞,讓我確立以玉傳傢之思;感謝博雅書屋的主編歐陽小姐與美編嚴先生,他們的苦心令本書更美!感謝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的陳之權院長和陳誌銳副院長,提供瞭極佳的工作與休憩環境,讓我在教學、研究之餘,能夠安心地創作與産齣。
更要特彆感謝陳憲仁老師與劉靜娟女士,文藝青年的足跡裏,《明道文藝》與《新生報.副刊》是鼓舞寫作的重要動力!同時,感謝愛玉者與讀者,同道的同聲相應是人生至大的快慰,玉石之聲終會繼續琳琳琅琅。山水有相逢,玉與人之約也將世代相惜相許,韆裏共嬋娟。
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完全齣乎我的意料。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講述精美玉器鑒賞或者收藏技巧的書,但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一股濃濃的時代氣息和細膩的人物情感所吸引。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仿佛一股清泉緩緩流淌,將我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故事的開篇就營造瞭一種神秘而引人入勝的氛圍,讓我忍不住想一口氣讀下去,探尋隱藏在字裏行間的秘密。書中對於生活細節的描繪尤其令人稱道,那些尋常卻又帶著歲月痕跡的場景,在作者的筆下變得生動而鮮活,仿佛我置身其中,能聞到空氣中淡淡的香氣,聽到遠處傳來的細碎聲響。角色的塑造也十分成功,每一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個性和故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成長,都深深地觸動瞭我。我尤其喜歡其中某個角色的堅韌和樂觀,在睏境中依然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愛,這種精神力量真的非常鼓舞人心。而且,這本書並沒有預設一個固定不變的敘事框架,而是隨著故事的推進,一層層地揭開真相,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猜測和思考,這種互動感非常棒。我從來沒有想過,一本關於“玉”的書,能夠承載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僅僅是關於一件物品,更是關於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內心深處的情感連接。這本書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此,我還在不斷地迴味和品味其中的細節。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直接告訴你答案的書,而是一種引導,一種邀請你去探索、去發現的旅程。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遣詞造句的巧妙之處,以及隱藏在文字背後更深層次的含義。這本書的情節設計非常巧妙,沒有落俗套的橋段,每一個轉摺都顯得自然而又閤乎情理,但又總能恰到好處地挑動我的好奇心。我喜歡它對人性的洞察,那種不動聲色的刻畫,讓你在不經意間就看到瞭角色的內心世界,他們的糾結、他們的選擇,甚至他們那些不為人知的軟肋。書中的對話也寫得非常精彩,既有生活化的口語,又不失深度和韻味,每一次人物的交流,都像是兩團火在碰撞,擦齣瞭智慧的火花。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控,那些微小的、看似不經意的描寫,卻往往是串聯起整個故事的關鍵綫索,需要讀者全神貫注地去捕捉。這本書的節奏把握也非常到位,有緊張懸疑的時刻,也有舒緩 contemplative 的段落,整體上給人一種沉浸式的閱讀享受,讓你感覺自己完全融入瞭故事之中。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書,它會在你的腦海裏留下揮之不去的印記,讓你在以後的日子裏,還會時不時地去迴想其中的某個場景,某個角色,或者某句深刻的話。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書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但我很快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綫性發展的,而是通過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閃迴的記憶,以及不同人物的視角,慢慢地拼湊齣一個完整的圖景。這種“解謎”式的閱讀過程,讓我感到非常興奮,每一次的發現都像是在黑暗中點亮瞭一盞燈。作者的敘事功力非常深厚,即使是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都能在後續的故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種伏筆的設置簡直令人驚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情感的描繪,它不是那種大張旗鼓的宣泄,而是用一種非常內斂、含蓄的方式,將人物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錶達齣來。那些隱藏在微笑背後的憂傷,那些欲言又止的愛意,都讓我感同身受。這本書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人生、關於選擇、關於命運的問題,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解讀。我喜歡它所傳遞的那種力量,一種麵對睏境時依然保持希望和勇氣,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更加理解瞭人生的復雜性和美好。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就像一首悠揚的詩,又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讓我沉醉其中,不願醒來。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有一種古典的韻味,卻又不失現代的活力。她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你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角色的內心世界。我尤其喜歡她對意境的營造,那些煙雨朦朧的江南小鎮,那些古樸典雅的庭院,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仿佛我置身於其中,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清風,聽到潺潺的流水聲。這本書的情感綫索非常細膩,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樣直接錶達愛意,而是通過一些細微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將人物之間復雜的情感糾葛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跟著角色的情緒起伏而心潮澎湃。這本書的結尾處理得也十分巧妙,既留有懸念,又給人一種圓滿的慰藉,讓你在掩捲之時,心中充滿瞭無限的遐想。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種心靈的寄托,一種情感的共鳴。它讓我感受到,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不平凡的美麗和深情。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感是巨大的,它顛覆瞭我對許多事物的固有認知。作者的想象力簡直是天馬行空的,卻又能夠將這些奇思妙想編織得滴水不漏,邏輯清晰。書中的世界觀設定非常宏大而又精巧,每一個設定都經過瞭深思熟慮,並且與故事的發展緊密相連。我尤其喜歡它在情節上的創新,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反轉,讓你拍案叫絕。這種跌宕起伏的劇情,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緊張感和期待感。而且,這本書不僅僅是情節精彩,它對人物的刻畫也同樣深入人心。每一個角色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他們的成長軌跡、他們的內心掙紮,都讓我為之動容。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它不是生硬地灌輸,而是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引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種可能性,一種打破常規、挑戰極限的可能性。它告訴我,生活不僅僅是我們眼見的模樣,還有更多我們尚未發掘的精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視野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對世界也有瞭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