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牛著拖,做人著磨」鼓勵人們努力不懈
「鼓響,吃到鼓歇」諷刺貪得無厭的人
「做代誌,那親像桃花過渡;吃著飯,乾那武鬆咧打虎」標準「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
小時候,聽阿□常掛在嘴中的:「囝仔人有耳無嘴」,進入社會工作,前輩說:「江湖一點訣,講破不值錢」,追女孩時,也如此自我勉勵過:「戲棚仔腳,站久人的」……嗨!多啦!許多的俚諺俗語是如此親密的伴著我們長大。
一百多句精彩且熟悉的「古早人講……」,在作者活潑俏皮的筆下,寫活瞭這些源自於民間及各族姓間互動,那股生生不息、活蹦亂跳的生命力。背後的古早味地方小故事概括瞭先民的風俗習慣及人文思維、幽默有趣的插圖讓人看瞭會心一笑,這一則則的俗諺不禁讓人認同與珍惜這片豐饒土地之可親、斯民之可愛。
本書特色
精采插圖 + 有趣的地方故事 =「摸蛤仔兼洗褲」
輕鬆悅讀早期颱灣生活曆史
作者簡介
陳華民
號少痕,又號墀盦,颱灣彰化芳苑鄉崙腳村人,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乃同安「鑾井陳」渡颱第七代「墀」字輩。
曾任:導演、電影策劃、廣告及唱片公司企劃設計製作、雜誌主編等職,現專事寫作。
已齣版作品有:《悅讀颱灣俗諺》、《颱灣野史小劄》等。
悅讀颱諺.更愛鄉土
─自序
艋舺篇
鹹豐三,講到擔
第一好張德寶,第二好黃阿祿嫂,第三好馬笑哥
庵草祿叔公
氣死吳阿抄,笑死王阿老
泉北郊雀雀著,較輸大腳卻仔一粒蟯
一錢二緣三水四少年
一次激子弟,二次照古例
新查某,舊××
去蘇州賣鴨蛋
財甲新艋,勢壓淡防
鼓響,吃到鼓歇
十二十三讓你壞,十九二十你就知
壞錢仔都瘦炎仔的
春景仔老爸─□尚(想)
貓的奸臣,鬍的不仁
籠盛貓顧粿
黃昏無叔孫,天光纔辨字倫
鱸鰻掠去花蓮港,直乎彪婆找無
會過得鐵枝路,也過得黑隘仔門
大埕龜,艋舺鳥
公校讀一鼕,不識屎壆仔枋
日本仔保正─好勢
日本婆仔掛耳鈎─無彼囉代誌
狗吠火車
柑仔換芎蕉
陳林半天下,剩的睏竈腳
頂港篇
未看藝旦,免講大稻埕
上觀天文,下察地理
媽祖宮起不著麵
大道公鬥法媽祖婆
三月二十,人看人
一保肉,二保打,三保笑哈哈
周池仔好榜路,燿堅仔好肚
宮口五棚戲
學洪禮謨火車輪
一鳥二關刀,三蛇四蓮花
周百萬,用銀不用錢
食魚無反
目睭霧霧,菝那看做蓮霧
咒詛食嘴涎
爬上倒吊嶺,不想厝內的某子
黑貓穿裙無穿褲,黑狗穿褲激拖土
童乩偷豬,看著巡查走去避
自動車運轉手,藝妲間相爭拉
愛騷,曉去豬哥寮
五分埔要吃痟,病院兼豬哥寮
上卌,就攝
驚死暝暝一,不驚暝暝七
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
雞母啼,磔頭挾紙錢
做牛著拖,做人著磨
廳頭姑,房內姨
囝仔人腳倉三鬥火,也會煮飯,也會炊粿
美國齣淡馬膠,颱灣齣土腳
府城篇
草地人驚掠,府城人驚食
草地鬍蠅,不曾吃著縣口香餅
食著下林仔水,會變形
有看見針鼻,無看著大西門
有樓仔內厝,無樓仔內富;有樓仔內富,無樓仔內厝
心肝較硬石仔蝦
蔡抵蔡,神主牌仔摃摃破
重慶寺撈醋矸仔
捥籃仔假燒金
日本人叫陳老師─真惱死
人交的都是關公劉備,你串交的,全是林投竹刺
戶口枋仔釘置電火柱仔
賺錢不夠大腳腰仔買礬撒腳骨
東原謙記,秀英罔市
美的留在莊,醜的乎新寮仔扛
好柴無流過安平鎮,水查某無留置四鯤鯓
南風轉北,王城去一角
無田無園,盡靠六下門
蔡姑娘嫁─加勞的
賣某做大舅,生子叫阿舅
韆草寮土地─守(酒)鬼
颱南阿兄仔─吃飽聞聞等死
烏橋仔大學(壆)
想要好賺,曉去學蟾蜍仔弄獅頭
莊頭篇
林大乾,鑄銃打傢己
新營有廟不做醮,查畝營有錢不起廟
順剎,攻彰化
會過得西螺街,也過得虎尾溪
山河仔吃粽─硬吞
跟雞跟狗,甘願跟陳三走
三人共五目,日後無長短腳話
飯匙抵貓
匏仔光光滑滑,無削皮人也罵;苦瓜貓貓□,削皮人也罵
無某無猴
貓猴變無蚊,騎牛去北港
客人仔麵─免
倒擔檳榔落廣東
好好鱟到屎那流
龜笑無尾
嫁 入城,無食也好名;嫁入山,有食嘛黑乾
九萬十八韆,八秀三貢生
流鞦鞦,食兩蕊目睭
番仔上天─裝的
第一賣冰,第二醫生,第三腳梢間
任你□,也是赤崁糖
噴鼓吹送契兄
新騙叔仔無法度
輸人不輸陣,輸陣生著麵
金門城的肉豆─厚莢擱雜摻
觀音亭佛祖,惦惦興
參考書目及圖片來源
自序
悅讀颱諺.更愛鄉土
俗諺俚語,乃人類智慧,及生活經驗所得之簡練精闢短語,它反映瞭一個時代,及民族之生活觀照、感受、智慧、經驗和特性。
俗諺,閩南語稱「俗語話」,或更口語的說成:「古早人講……」。
它每每在庶人的說話對談中,不經意的蹦齣,不用遣詞造句,便能造成一針見血的功效。
連雅堂在其《颱灣語典》中便提及:「俚言俗諺,聞之似鄙,而每亟真理,古今談論,每援用之……。」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它總是時不時地在耳膜中響起,想想小時候,父母常掛在嘴中的:「囝仔人有耳無嘴」,進入社會工作,前輩說的:「江湖一點訣,講破不值錢」,追女孩時,你是不是也如此自我勉勵過:「戲棚仔腳,站久人的」,嗨!多啦!原來俚諺俗語是如此親密的伴著我們長大的。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俗諺俚語,乃人類智慧及生活經驗所得之簡練精闢之短語,它反映瞭一個時代,及民族之生活觀照、感受、智慧、經驗和特性。
它是豐富而多彩多姿的,是先民人生經驗纍積而來的智慧。
它有警訓者,如:「在生一粒豆,較贏死瞭拜豬頭」。
在勸勉的,如:「做牛(要)拖,做人磨」。
有訓戒的,如:「好天要(ˋㄞ)積雨未糧」。
它可以世故,如:「棚頂做到(ㄍㄚ)流汗,棚腳嫌到流涎(ㄋㄨㄚ)」。
可以諷世,如:「散鬼眾人驚,做婊坐大廳」。
更可以諧謔,如:「做代誌,那親像桃花過渡,吃著飯,乾那武鬆咧打虎」。
如此深微要妙的短言片語,光唸起來都叫人會心一哂,自然印入腦中,「每援用之」瞭。
近年來,有關颱灣各類文史書籍不斷齣版,早成顯學,而俗諺俚語更在有心人士的廣為搜羅匯編下,或謂汗牛充棟,猗歟盛哉。但有關具故事性之俗諺,卻較為少見。
本書以故事性諺語為主軸,除瞭為每則俗諺尋根探源外,並對日常使用的俚語做趣味性的探討鋪陳。
這些故事概括瞭先民的風俗習慣,地方特性,及常民對身邊事物的價值取嚮,經由這些篇章,我們可以更加瞭解颱灣曆史之變革,以及各族姓間的互動,與老百姓的幽然風趣錶現,那股屬於常民百姓活蹦亂跳的生命力,從每則俗言俚語中,躍然紙上,相信會對讀者産生智慧的靈動,而從中獲得啓發。
悅讀這一則則的俗諺,常讓我不覺對這片豐饒的土地,産生認同與珍惜,相信您也能同我一樣,畢竟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是無容置疑的。
當我翻開《悅讀颱灣俗諺》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畢竟俗諺似乎隻是生活中零散的碎片。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我驚嘆不已。它不像我預想的那樣,隻是一些孤立的句子堆砌,而是通過精心的編排和巧妙的解讀,將這些零散的俗諺串聯成瞭一幅幅生動的颱灣生活畫捲。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闖入颱灣人傢中的客人,看著他們如何用這些俗諺來錶達喜怒哀樂,如何用這些俗諺來處理人際關係,如何用這些俗諺來傳承傢風傢訓。書中充滿瞭濃鬱的生活氣息,那些質樸的話語,那些接地氣的道理,都讓我倍感親切。我甚至能想象齣,在某個颱灣的傍晚,一位老奶奶坐在搖椅上,對著孫子孫女們講著這些俗諺,臉上帶著慈祥的微笑。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颱灣人民的可愛之處,也讓我深深地愛上瞭這片土地。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悅讀颱灣俗諺》就深深吸引瞭我。作為一名對颱灣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扇窗戶,讓我能更貼近颱灣人民的生活,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情感和智慧。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燃瞭我內心的火花。我設想,這本書會像一位慈祥的長輩,用最接地氣的語言,為我娓娓道來那些流傳在颱灣街頭巷尾的諺語。我期待著,通過這些簡短而精煉的句子,能夠窺見颱灣人民樂觀嚮上、勤勞樸實的性格,能夠感受到他們在麵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時所展現齣的智慧與幽默。也許書中會提到那些關於農耕、關於傢庭、關於人情世故的諺語,它們如同曆經歲月沉澱的甘露,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颱灣人。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看似尋常的俗語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生活哲學,又承載著怎樣的曆史記憶。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深入颱灣靈魂的旅行,一次與颱灣人民心靈對話的機會。我希望它能讓我笑著讀,笑著悟,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收獲滿滿的颱灣智慧。
评分《悅讀颱灣俗諺》這本書,真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心靈讀物。它不是那種需要你絞盡腦汁去理解的學術著作,而是一杯溫熱的茶,一杯就能讓你感受到颱灣的溫度和人情味。書中的每一句俗諺,都像是一顆晶瑩的露珠,摺射齣颱灣這片土地上的人文光輝。我喜歡作者那種輕鬆幽默的筆調,讓我仿佛置身於熱鬧的颱灣集市,聽著攤販們爽朗的叫賣聲,和著路邊人們的歡聲笑語。書中的俗諺,有的詼諧,有的深刻,有的充滿瞭生活智慧,有的則飽含著對人生的感悟。它們就像一把把鑰匙,打開瞭我對颱灣更深層次的認知。我不再隻是從新聞報道中瞭解颱灣,而是通過這些最樸素的語言,觸摸到瞭颱灣人民最真實的情感和最鮮活的生活。這本書,讓我覺得颱灣不再遙遠,它就在我的身邊,在我每一次的閱讀中,悄然綻放。
评分《悅讀颱灣俗諺》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意外的驚喜,也是一次深度的文化體驗。我一直對颱灣的民俗文化情有獨鍾,而俗諺無疑是其中最生動、最鮮活的部分。這本書並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它以一種非常親切和深入淺齣的方式,將颱灣的俗諺呈現在我麵前。我不僅僅是閱讀文字,更仿佛能聽到那些來自颱灣土地的聲音,感受到那裏的風土人情。書中對每一句俗諺的闡釋,都充滿瞭人文關懷,它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挖掘瞭其背後蘊含的社會背景、曆史淵源以及生活哲理。我常常在讀到某一句俗諺時,會聯想到颱灣的某些著名景點、某個曆史事件,或者某一部颱灣電影、電視劇。這種跨越時空的聯想,讓我對颱灣的理解更加立體和豐滿。這本書就像一個無聲的嚮導,帶我在颱灣的俗諺世界裏穿梭,體驗著那份獨屬於颱灣的溫情與智慧。
评分最近讀完一本名為《悅讀颱灣俗諺》的書,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一場奇妙的心靈漫遊。這本書就像一張鋪陳開來的颱灣地圖,而每一句俗諺,都是地圖上的一個小小地標,指引著我走嚮不同的生活場景和情感角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諺語的解讀,它們不像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仿佛作者就是站在我身邊,用颱灣特有的腔調,給我講著某個鄰裏之間的趣事,或者某位長輩的教誨。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田埂上揮汗如雨的農夫,在熱鬧的夜市裏討價還價的商販,還有那些圍坐在餐桌旁,邊吃邊聊傢常的傢庭。書中傳遞的不僅僅是語言的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在平凡生活中尋找樂趣,在睏難麵前保持韌性的精神。我從中學到瞭很多,不僅僅是颱灣的俗諺,更是一種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的全新視角。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智慧就藏在最樸實的話語裏,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