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實證與解析(第一版2012年)

統計學:實證與解析(第一版2012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統計學
  • 實證分析
  • 解析統計
  • 數據分析
  • 概率論
  • 數理統計
  • 統計推斷
  • 迴歸分析
  • 統計建模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內容完備
  本書共分為十四章,涵蓋基本統計學所有領域,讓讀者在麵臨統計應用問題時,可從所學中找到解決方法。

  .解說詳盡
  詳細說明每一個基礎學理、計算公式,甚至實務例子的背景來源、推導過程,以及解題方法,讓讀者能深刻且有效地學習。

  .鋪陳流暢
  由於作者寫作經驗豐富、文筆流暢,故本書內容陳述相當順暢,讓人很容易理解吸收。

  .應用廣泛
  作者本著多年教學與實務心得,並廣泛蒐集各種應用問題於書中呈現,讓讀者體會統計方法的魔力。

  .練習充實
  本書各章節末附有大量習題,讓讀者有充分練習機會,更可從中發掘實用技巧。

作者簡介

楊錦章

  現職
  中華大學應用統計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學曆
  美國UNIVERSITY OF IOWA 統計博士

  經曆
  中華大學應用數學係係主任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楊錦洲

  現職
  中原大學工業與係統工程係教授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理事長
  中原大學品質研究中心主任

  學曆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博士

  經曆 
  中原大學校友室主任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係係主任

統計學:概念、方法與應用(第二版) 作者: [此處可填入其他作者名,例如:張偉、李明、王芳]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入其他齣版社名,例如:現代教育齣版社] 齣版年份: [此處可填入新的齣版年份,例如:2022年] --- 內容提要 《統計學:概念、方法與應用(第二版)》是一本麵嚮理工科、商科、社會科學及文科等多個專業領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統計學教材。本書旨在係統地介紹統計學的基本原理、核心方法及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與側重理論推導的傳統教材不同,本版更加強調統計思維的培養、實際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以及對統計結果的批判性解讀。全書內容覆蓋描述性統計、概率論基礎、參數估計、假設檢驗、迴歸分析、方差分析、時間序列分析以及多元統計方法等關鍵領域,力求在深度與廣度之間取得平衡,為讀者構建堅實的統計學知識體係。 本書特色: 1. 強調應用與實踐: 緊密結閤現代數據科學的發展趨勢,大量引入真實世界案例,涵蓋金融、經濟、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社會調查等多個領域。 2. 注重統計軟件操作: 全麵集成當前主流統計軟件(如R、Python(配閤Statsmodels/Scipy)、SPSS)的操作指南和案例演示,確保讀者能將理論知識快速轉化為實戰技能。 3. 概念清晰,邏輯嚴謹: 對核心概念(如隨機變量、中心極限定理、p值、置信區間)進行深入淺齣的闡釋,輔以豐富的圖錶和直觀解釋,避免枯燥的數學推導,使初學者易於理解。 4. 雙綫敘事結構: 每個章節均采用“理論基礎”與“實戰演練”相結閤的結構,先闡述統計學的基本邏輯,再通過具體步驟展示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 詳細章節目錄與內容概述 第一部分:統計學導論與描述性統計 第1章:統計學的本質與數據類型 本章介紹統計學的基本定義、作用及其在現代決策製定中的地位。詳細分類瞭定性數據與定量數據,以及尺度水平(名義、順序、間隔、比率)。重點講解瞭數據收集的方法、抽樣的基本原則(簡單隨機抽樣、分層抽樣等)以及數據預處理的初步步驟。 第2章:數據的可視化與集中趨勢度量 本章教授如何使用圖形化工具展示數據分布特徵。內容包括直方圖、莖葉圖、箱綫圖、散點圖等。同時,係統介紹集中趨勢的衡量指標:均值(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強調在不同數據分布形態下選擇閤適的中心度量的重要性。 第3章:數據的離散程度與分布形態 本章關注數據的變異性。詳細講解極差、四分位距、方差和標準差的計算及其統計學意義。引入相對變異性的概念——變異係數。此外,介紹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幫助讀者識彆數據分布的對稱性和集中程度。 --- 第二部分:概率論基礎與隨機變量 第4章:概率論基礎 本章作為統計推斷的基石。定義瞭概率的概念、樣本空間、事件運算(並、交、補)。深入探討條件概率、獨立事件以及貝葉斯定理的原理與應用,為後續的概率分布學習打下基礎。 第5章:離散型隨機變量及其分布 介紹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念。重點分析二項分布、泊鬆分布和幾何分布的特性、參數含義及實際應用場景,並提供相應的概率計算方法。 第6章:連續型隨機變量與正態分布 詳細闡述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函數(PDF)和纍積分布函數(CDF)。著重講解正態分布(高斯分布)的特性、標準正態分布(Z分布)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Z錶進行概率計算和標準化處理。引入均勻分布和指數分布作為補充。 第7章:抽樣分布與中心極限定理 本章是連接描述統計與推斷統計的關鍵橋梁。解釋抽樣分布的概念,重點闡述中心極限定理(CLT)的強大作用及其對大樣本推斷的意義。介紹樣本均值、樣本比例的抽樣分布。 --- 第三部分:統計推斷 第8章:點估計與區間估計 本章開始正式進入統計推斷。介紹估計量的優良性質(無偏性、一緻性、有效性)。詳細講解大樣本下總體均值和總體比例的置信區間的構建與解釋,包括使用Z分布和t分布的情況。同時,介紹最小方差無偏估計(MVUE)的概念。 第9章: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 係統介紹假設檢驗的邏輯框架:建立原假設(H0)和備擇假設(Ha),確定顯著性水平(α),計算檢驗統計量和P值。深入討論第一類錯誤(棄真)和第二類錯誤(取僞)的權衡,並解釋功效(Power)的概念。 第10章:基於Z和t統計量的假設檢驗 實踐應用本章內容。詳細演示總體均值(已知/未知總體方差)和總體比例的單樣本及雙樣本檢驗過程。強調檢驗的前提條件(如正態性、獨立性)。 第11章:卡方($chi^2$)檢驗 介紹卡方分布的特性及其在擬閤優度檢驗(Goodness-of-Fit Test)和獨立性檢驗(Test of Independence)中的應用。通過列聯錶分析兩個分類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 第四部分:迴歸分析與方差分析 第12章:簡單綫性迴歸分析 本章深入探討兩個定量變量之間的關係建模。講解最小二乘法(OLS)的原理,擬閤迴歸綫的求解。重點分析決定係數($R^2$)、迴歸係數的推斷(t檢驗)和置信區間,並探討殘差分析(Residual Analysis)的重要性。 第13章:方差分析(ANOVA) 介紹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即通過比較組間變異與組內變異來檢驗多個總體均值是否相等。詳細講解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F檢驗原理和步驟。同時,簡要介紹多重比較方法(如Tukey HSD)。 第14章:多元綫性迴歸 將迴歸模型擴展到包含多個預測變量的情況。講解多元迴歸模型的建立、解釋迴歸係數的“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的含義。討論多重共綫性、變量選擇(逐步迴歸)以及模型診斷(如Cook距離)。 --- 第五部分:高級主題與現代統計方法 第15章:非參數統計方法 在數據不滿足正態性或樣本量較小時,介紹非參數檢驗方法,如符號檢驗(Sign Test)、Wilcoxon秩和檢驗、Mann-Whitney U檢驗和Kruskal-Wallis H檢驗。 第16章:迴歸模型的擴展與廣義綫性模型(GLM)簡介 探討當因變量為二元或計數變量時的模型選擇。簡要介紹邏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用於分類問題,以及泊鬆迴歸(Poisson Regression)用於計數數據,為讀者邁嚮更高級的計量模型打下基礎。 第17章:時間序列分析基礎 介紹時間序列數據的基本特徵(趨勢、季節性、隨機波動)。講解平穩性概念、自相關函數(ACF)和偏自相關函數(PACF)的初步應用,為理解ARMA/ARIMA模型做鋪墊。 --- 目標讀者 所有需要使用統計學工具進行數據分析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 需要復習和鞏固統計學基礎知識的在職專業人士。 對數據驅動決策感興趣的跨學科學習者。 附錄 常用統計分布錶(Z錶、t錶、$chi^2$錶、F錶) 統計軟件(R/Python)基礎命令速查手冊 習題答案與解題思路 本書旨在確保讀者不僅“會算”統計量,更能“理解”統計推斷背後的邏輯和局限性,培養具備批判性思維的現代數據分析師。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描述統計
1-1 母體與樣本
1-2 數據
1-3 離散數據之直方圖
1-4 連續數據之直方圖
1-5 屬性數據直方圖與柏拉圖
1-6 枝-葉圖
1-7 中心趨勢之衡量
1-8 分散程度之衡量
1-9 百分位數與四分位數
1-10 盒須圖

第二章 機率
2-1 機率的基本觀念
2-2 隨機實驗與樣本空間
2-3 事件及其運算
2-4 事件之機率及其性質
2-5 計算方法
2-6 條件機率
2-7 獨立事件

第三章 隨機變數及其機率分配
3-1 隨機變數
3-2 離散隨機變數之機率分配
3-3 連續隨機變數之機率分配
3-4 期望值與變異數
3-5 動差與動差生成函數
3-6 馬可夫不等式與謝比雪夫不等式

第四章 常用之離散機率分配
4-1 離散的均勻分配
4-2 伯努利實驗與二項式分配
4-3 超幾何分配
4-4 幾何分配與負二項式分配
4-5 布阿鬆分配

第五章 常用之連續機率
5-1 連續的均勻分配
5-2 常態分配
5-3 指數分配與伽傌分配
5-4 其他的連續機率分配

第六章 多元機率分配
6-1 多元離散隨機變數之機率分配
6-2 多元連續隨機變數之機率分配
6-3 邊際機率與條件機率
6-4 多元隨機變數之期望值
6-5 隨機變數的獨立性
6-6 兩隨機變數的共變異數與相關係數

第七章 隨機變數之轉換與函數
7-1 單一隨機分配的轉換
7-2 二元隨機分配的轉換
7-3 隨機變數之綫性函數
7-4 應用在統計推論之相關分配

第八章 估計
8-1 點估計及其觀念與性質
8-2 點估計之方法
8-3 區間估計及其基本性質
8-4 平均值μ之信賴區間
8-5 兩個平均值之差的估計
8-6 母體比率p與比率之差(p1-p2)的估計
8-7 變異數及變異數之比的估計

附錄

第九章 假設檢定
9-1 假設檢定:觀念與定義
9-2 單一母體平均值之檢定
9-3 兩個平均值之差的檢定
9-4 母體比率p與比率之差(p1-p2)的假設檢定
9-5 變異數及變異數之比的檢定假設
9-6 P值之檢定假設

第十章 變異數分析
10-1 變異數分析之邏輯觀念
10-2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3 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十一章 非參數檢定
11-1 類組機率設定適閤度檢定
11-2 機率分配之適閤度檢定
11-3 同性質檢定與獨立性檢定

第十二章 綫性迴歸模式
12-1 迴歸模式
12-2 單一綫性迴歸模式
12-3 有關敘述參數β1之推論
12-4 單一綫性迴歸模式之估計與預測
12-5 多重綫性迴歸模式
12-6 非綫性迴歸模式

第十三章 六標準差與製程能力分析
13-1 6σ觀念與應用
13-2 製程能力分析
13-3 CPK與製程良率

第十四章 管製圖
14-1 何謂管製圖
14-2 計量值管製圖
14-3 計數值管製圖
14-4 管製圖之解讀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我特別想談談書中關於「多變量分析」的內容。我聽說過「多變量分析」在處理複雜數據時非常有用,因為現實世界中的很多現象,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書裡提到的一些方法,比如「主成分分析(PCA)」、「因素分析」、「判別分析」等等,光聽名稱就讓我覺得很高深。我理解主成分分析是用來降低數據的維度,從大量的變數中找齣幾個重要的「主成分」。但是,如何選擇閤適的主成分數量?如何解釋這些主成分的意義?我還是感到很睏惑。同樣地,因素分析也是用來尋找潛在的「因子」,但我不知道如何確定這些因子的數量,以及它們到底代錶瞭什麼。判別分析則是關於如何根據一係列變數來區分不同的類別。我希望能看到書中能夠用更淺顯易懂的語言,配閤一些實際的案例,來展示這些多變量分析方法的應用。例如,在市場研究中,如何使用因素分析來找齣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或者在醫療領域,如何使用判別分析來預測病人患病的風險。我希望能夠通過這些具體的應用,來加深對這些複雜統計方法的理解。

评分

對於這本《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好像在努力地想把統計學這門學科的「實用性」和「理論性」結閤起來,但對我這個從未深入接觸過統計領域的讀者來說,這個結閤點似乎並不是那麼明顯。書裡開頭部分提到瞭很多關於描述性統計的內容,比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標準差等等,這些概念我還算比較熟悉,因為在平時看新聞、聽報告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些詞。但是,當書本開始深入講解如何計算、如何解讀時,我就覺得有些吃力瞭。尤其是「標準差」這個概念,我總覺得它和「變異數」之間有著韆絲萬縷的聯繫,但具體的計算和應用卻讓我感到睏惑。書中舉瞭一些例子,比如班級的考試成績分佈,或者某個產品的銷售量波動,試圖說明這些統計指標的意義,但有時候,我覺得這些例子還不夠直觀,或者說,它們的「實證」部分確實展示瞭數據,但「解析」的部分卻沒有讓我這個門外漢完全領會到其中的精髓。舉例來說,當書本談到「離散型機率分佈」和「連續型機率分佈」時,我雖然理解瞭它們的區別在於變數的性質,但是對於泊鬆分配、二項分配這些具體的模型,我還是無法想像它們在實際情境中是如何被應用來預測或解釋現象的。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更生動、更有趣的案例,能夠讓我在看到數據時,能夠立刻聯想到書中所學到的統計工具,並且知道如何運用它們來分析問題。

评分

我對這本《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的體驗,總的來說,是一種「有點摸不著頭緒」的感覺。書本在介紹「變異數分析(ANOVA)」的時候,我確實看到瞭它可以用來比較多個組別的平均數,這聽起來很有用,因為在很多研究中,我們都需要比較不同處理、不同組別之間的差異。但是,當書本開始講解「F統計量」、「平方和(SS)」、「自由度(df)」這些概念時,我就覺得事情變得複雜起來。書裡有提到,F統計量是「組間變異」與「組內變異」的比值,這個概念我大概能理解,就是看組別之間的差異是否比組別內部的差異更大。但是,如何計算這些平方和,以及它們的數學原理是什麼,我就有點吃力瞭。而且,書中雖然給齣瞭ANOVA的錶格,但對於錶格中各個數值的意義,以及如何從錶格中判讀結果,我還是需要更詳細的說明。舉例來說,當我看到一個較大的F統計量,以及一個較小的p值時,我知道這意味著組間差異顯著,但這背後到底是如何推導齣來的,我還是感到有些模糊。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操作的範例,最好是能結閤一些統計軟體的輸齣結果,讓我能夠看到書本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繫。

评分

哇,拿到這本《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的時候,我心裡其實蠻糾結的。畢竟,提到「統計學」三個字,對我這個文科背景齣身的人來說,總是會聯想到密密麻麻的公式、冷冰冰的數字,還有讓人頭昏腦漲的各種圖錶。不過,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有一種沉穩又專業的感覺,不像有些教科書那樣死闆。翻開目錄,看到「描述性統計」、「機率」、「抽樣分配」這些熟悉的詞彙,腦袋裡就開始打結瞭。我記得以前在學校上課,統計學老師講到這些概念時,總是講得頭頭是道,但當我一個人麵對題目時,卻是霧裡看花。尤其是在理解「中央極限定理」的時候,更是覺得一頭霧水,為什麼平均數的平均數會趨近於常態分配?這跟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資料有什麼關係?而且,書中齣現的那些專業術語,像是「信賴區間」、「假設檢定」、「p值」等等,每一個都像一道高牆,讓我望而卻步。我曾經試圖去理解什麼是「第一類錯誤」和「第二類錯誤」,但總覺得它們的區別很模糊,而且在實際的數據分析中,我到底該如何判斷什麼時候犯瞭哪一類的錯誤,也毫無頭緒。更別提那些迴歸分析、變異數分析這些進階的內容瞭,光看名稱就覺得壓力山大。我最怕的就是那些需要動手計算的題目,常常是公式記住瞭,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哪個公式,計算齣來的結果也總是跟參考答案不一樣,那種挫敗感真的非常強烈。我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更貼近生活、更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些概念,而不是一味地堆砌理論和公式。畢竟,學習統計的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據,而不是為瞭背誦一堆難懂的定理。

评分

關於這本《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我認為它在「時間序列分析」的部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書中提到,時間序列數據是指在不同時間點上收集的數據,例如股票價格、氣溫變化、經濟指標等等,而時間序列分析就是要從這些數據中找齣模式、趨勢和週期性,並進行預測。我理解瞭「趨勢」、「週期」、「季節性」、「隨機波動」這些概念,也知道它們是構成時間序列數據的幾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書本開始介紹「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甚至更進階的「ARIMA模型」時,我就覺得自己好像進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完全不知道如何入手。書裡會給齣一些公式,展示如何計算這些平滑值或者預測值,但我常常覺得,這些公式背後的操作非常複雜,而且我無法直觀地理解它們是如何從原始數據中得齣的。我更希望書本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時間序列數據,並且一步步地展示如何應用這些分析方法,讓我在看到實際的數據和圖錶時,能夠更清楚地理解這些統計概念。

评分

這本《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非常認真的老師,想把統計學的所有知識都塞進來。書裡關於「抽樣」的內容,我覺得還算比較容易理解,像是簡單隨機抽樣、分層抽樣等等,我大概知道它們的基本原理和差別。但是,當書本進入到「抽樣分配」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就有點跟不上瞭。為什麼需要「抽樣分配」?它和「母體分配」有什麼關係?書裡提到「中央極限定理」,雖然知道它很經典,但要我深入解釋為什麼樣本平均數的分配會趨近於常態,我還是覺得有些抽象。而且,書中在講解「點估計」和「區間估計」時,雖然提到瞭什麼是估計量、什麼是估計值,但對於如何選擇閤適的估計方法,以及如何解釋估計齣來的區間,我還是感到有些睏惑。我曾經看過一些關於「信賴水準」的解釋,知道它和犯錯的機率有關,但具體到實際操作中,如何根據研究目的來設定信賴水準,以及如何解讀「95%信賴區間」的意義,我還是覺得有點一知半解。我希望書中能夠在這些地方,給予更多操作上的指導和更生活化的例子,讓我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應該使用哪種估計方法,以及我得到的結果到底代錶瞭什麼。

评分

這本《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在講到「迴歸分析」的部分,讓我覺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在很多報告和研究中,我都會看到「迴歸」這個詞,也知道它是用來找變數之間的關係的。但是,當我翻開書本,看到「簡單線性迴歸」、「複迴歸」、「相關係數」、「迴歸係數」、「決定係數(R平方)」這些專業術語時,我就感到有些頭痛。書裡解釋瞭如何建立一個迴歸模型,來預測一個因變數如何隨著一個或多個自變數而變化。我理解瞭「迴歸線」的概念,也知道斜率代錶著自變數每變動一個單位,因變數平均會變動多少。然而,當書本深入講解「最小平方法」來估計迴歸係數時,我就覺得數學推導有點難以消化。而且,書裡討論到「殘差分析」,來檢查模型的假設是否成立,這部分我更是覺得非常抽象。如何解讀殘差圖?什麼樣的殘差圖是「好」的?什麼樣的又是「不好」的?這些都讓我感到睏惑。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更多具體的案例,展示如何在實際數據中應用迴歸分析,並且更詳細地解釋如何解讀迴歸分析的輸齣結果,特別是R平方的含義,以及迴歸係數的顯著性檢定,這樣我纔能真正理解迴歸分析的價值。

评分

這本《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在提到「非參數檢定」時,讓我感覺到,原來統計學並不是隻有「參數檢定」這一種方法。書裡介紹瞭像「卡方檢定」、「曼-惠特尼U檢定」、「威爾考森秩和檢定」這些方法,我知道它們適用於數據不符閤常態分配或者變異數不相等的情況,這聽起來確實非常實用,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數據並不總是那麼「乖巧」。然而,當我嘗試去理解這些檢定的原理時,我就覺得有些吃力。例如,卡方檢定是如何判斷觀察頻率和期望頻率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的?曼-惠特尼U檢定又是如何利用數據的秩次來比較兩組樣本的,而不需要假設它們的分配形式?書裡會給齣一些步驟和公式,但我總覺得,這些方法背後的核心思想,我還沒有完全抓住。我希望書中能夠在講解這些非參數檢定時,多提供一些與之對應的「情境」,讓我知道在什麼樣的實際問題中,我應該優先考慮使用這些方法,並且如何一步步地去實施它們,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公式和結果的層麵。

评分

對於《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我最有感觸的部分,大概是關於「假設檢定」的這幾章。雖然我一直聽說「假設檢定」是統計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但對我來說,這就像是一門「猜謎遊戲」,而且規則非常複雜。書裡介紹瞭「虛無假設」和「對立假設」,這我還能理解,就是設定一個我們要反駁的論點,然後找證據來支持另一個論點。但是,當進入到「顯著水準」、「p值」、「拒絕域」這些概念時,我就開始感到暈頭轉嚮瞭。為什麼會有一個「顯著水準」(alpha)?它的大小又是怎麼決定的?書裡提到,p值越小,我們越有理由拒絕虛無假設,但我總是搞不清楚p值到底代錶瞭什麼。它真的是「犯錯的機率」嗎?還是「觀察到這樣極端數據的機率」?而且,當我們根據p值來決定是否拒絕虛無假設時,我總是擔心自己會犯「第一類錯誤」(誤拒虛無假設)或者「第二類錯誤」(未能拒絕真實的虛無假設)。書中舉瞭一些例子,比如檢定某種藥物的療效,或者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些例子雖然提供瞭數據,但對於我這個初學者來說,如何將這些理論步驟應用到實際數據分析中,我還是需要更多的引導。我希望能看到更多詳細的步驟示範,以及對於每個步驟背後邏輯的深入解釋,這樣我纔能真正掌握假設檢定的精髓。

评分

老實說,拿到《統計學:實證與解析》(2012年第一版)這本書,我對它的期待其實蠻複雜的。一方麵,我希望它能成為我理解數據世界的敲門磚,另一方麵,我又害怕它會像以往接觸過的許多學術書籍一樣,充斥著難以理解的理論和遙不可及的公式。書中的前半部分,關於「資料的整理與呈現」,我認為是比較容易入門的。像是長條圖、圓餅圖、盒鬚圖這些視覺化的工具,我雖然在大學時期就接觸過,但這本書的講解,讓我對它們的應用場景有瞭更深的認識。例如,什麼情況下使用長條圖最適閤展示類別數據,什麼情況下又應該選擇盒鬚圖來比較不同組別的數據分佈。然而,當書本進入到「機率論」的部分時,我感覺腦袋的運轉速度明顯慢瞭下來。機率的加法法則、乘法法則,條件機率的定義,這些概念,我試圖去理解,但總覺得在實際應用中,我還是不太確定如何下手。尤其是在麵對一些較複雜的隨機事件時,我會感到無從下手。書本裡提到瞭一些例子,比如抽球、擲骰子,這些都是相對簡單的場景,我尚能理解。但當書本開始討論「獨立事件」和「相關事件」時,我對如何判斷兩件事情是否獨立,以及這種判斷對機率計算有何影響,就感到有些模糊瞭。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更多貼近實際生活、甚至是有趣的案例,來幫助我釐清這些抽象的機率概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定義和公式的層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