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齣颱灣希望
馬英九嚮您介紹值得認識的颱灣朋友
您將看見颱灣人的真誠、深情、善良與創意
看見—個令人動容的颱灣
從馬英九總統近一百集的「治國週記」對談內容中,精選齣十六篇令人感動的颱灣故事。故事來自大傢耳熟能詳的名人身上,如:黃春明、蕭青陽、魏德聖、吳季剛、詹宏誌、鄭崇華、嚴長壽、陳長文。有的情節齣自夜市、食品業、社工或是外籍配偶等市井小民身邊,如在高雄六和夜市的鄭玲玉、陳一民,賣鐵蛋行銷全球進而幫助弱勢的陳秀卿,從八八水災後一直在災區協助偏鄉的李小英,或是從越南嫁來颱灣的新移民嚴沛瀅。這十六則對談,呈現齣馬英九與朋友們對颱灣土地恆久豐沛的情感,更呈現齣來自不同領域的多元風景,交響齣深刻的思索,也為颱灣未來提齣瞭美好的願景。
作者簡介
馬英九
民國39年(1950年)7月13日齣生於香港,生肖屬虎,O型巨蟹座。
已婚,妻子是周美青,育有兩女。
颱灣大學法律係法學士,美國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國民黨副祕書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長、政大法律係副教授、颱北市長、國民黨主席等職,並於民國97年(2008年)5月20日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小時候,父親馬鶴淩以晚清名臣曾國藩的一句話送給馬英九做為座右銘:「唯天下之至誠,勝天下之至僞;唯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馬英九迄今奉行不渝。
幼年酷愛「諸葛四郎與真平」的俠義;少年時期與《幼獅文藝》相伴長大。對他影響最深的書是羅傢倫的《新人生觀》,羅傢倫說:「強者有三個基本的條件:最野蠻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和不可徵服的精神。」強烈震撼十八歲的馬英九。
最喜歡的武俠人物是郭靖;最喜愛的布袋戲角色則是史艷文;最尊崇的近代曆史人物是國父、劉銘傳、與蔣渭水。
傢裏的寵物是自民國88年(1999年)領養的流浪犬馬小九。
熱愛運動,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為跑步、遊泳和騎單車。拿手的主題麯是〈你是我的兄弟〉、〈古月照今塵〉、〈愛拚纔會贏〉、〈客傢本色〉。
作者序 傾聽與對話 馬英九
文創力
黃春明:稻草人排排站齣文創力
蕭青陽:愈颱灣愈創造齣國際級設計
魏德聖:堅持以光影再現颱灣曆史
吳季剛:放手夢想是創意人最好的禮物
思考力
詹宏誌:閱讀滋養思考,創意運轉颱灣
柯偉林:大學教育不能忽視的國際競爭
郝玲妮:女性也可以成為愛因斯坦
競爭力
鄭崇華:儲備綠色競爭力,營造颱灣新實力
黃明和、賴清基:母「機」帶小「機」, ECFA創商機
陳秀卿:鐵蛋行銷全球 ,扶助弱勢就業
在地力
嚴長壽:用觀光跟全世界交朋友
江仲緯、莊明增:為農村青年鋪一條返鄉的路
鄭玲玉、陳一民:夜市遊颱灣,感動百分百
感動力
李小英、邱雅茹:風災後,許社區一條網路行銷的大道
嚴沛瀅:新移民用愛與母語建立新故鄉
陳長文:人民感受是司法改革的基礎
作者序
傾聽與對話
馬英九
在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七月十八日我以「在網路海灘上,築起對話營火」為題,開啓「治國週記」的製作與播齣。每週一次持之以恆地構思主題,邀請國內外各行各業的菁英,分享奮鬥與成功的經驗,為颱灣未來建言。一轉眼,到民國一○○年(二○一一年)底,已製播超過一百集,迴首一場場對談,真是一趟豐富的旅行。
原本「治國週記」是由我唱獨腳戲,每一個禮拜花幾分鍾時間嚮「頭傢」報告一個主題,希望增進民眾跟我的互動,也讓我的施政理念能讓國人更為瞭解。到瞭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一月十六日,特彆邀請瞭我的客語老師彭欽清教授,以對話形式討論剛通過的《客傢基本法》,強調客傢語言及文化保存的重要性。我發現,傾聽訪客的意見,在對話中一起尋找意義與焦點,可以更充實「治國週記」的多元和豐富,從此就多以對談的方式進行。
我十分珍惜每週一次「治國週記」的錄製,事前蒐集資料,仔細斟酌所提問題,在現場更專注聆聽訪客的寶貴意見。原因無他,《尚書.周書.泰誓》有雲:「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我們的老祖宗在二韆多年前就提醒:要多和仁德賢能者對話,傾聽人民的好惡需求。我深信服公職者要擁有兩項重要的能力:「傾聽」與「對話」,而「治國週記」的製作過程,正給予我涵養這兩項能力的機會。
事實上,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在政府眾多公務壓力下,在八卦充斥的媒體環境中,人人都急著說服他人,卻忘記真正的競爭力來自傾聽。傾聽不僅僅是耐心讓他人說話,更要敞開心靈,為說話者著想。每次錄製「治國週記」總覺得意猶未盡,無論是教授、導演、作傢、農夫、運動員、科學傢、麵包師傅或是夜市攤販,每位訪客都像是一本讀之不盡的大書,充滿機智與獨特觀點,要用心聽,纔能讀得懂。
迴顧一場一場的對話,觸及國際經貿發展、國傢競爭力提升、颱灣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兩岸經濟閤作架構協議(ECFA)、災後重建、司法改革、環境生態保育以及青年追逐夢想等議題。藉由對談雙方認真提問與迴答,刻劃颱灣未來風景的藍圖,一捲捲豁然開朗,展現在國民麵前。
《傾聽與對話:感動颱灣人的16個故事》一書,精選瞭十六場訪談,展現齣颱灣當前文創力、思考力、競爭力、在地力與感動力相關的動人故事,關鍵理念以及改革建言。齣書之前,我和與談的來賓都用心改寫對話內容,增補血肉,希望以更詳實與嚴謹的文字,和讀者分享來自這一份得來不易的感動。
感謝本書的共同創作者:黃春明、蕭青陽、魏德聖、吳季剛、詹宏誌、柯偉林、郝玲妮、鄭崇華、黃明和、賴清基、陳秀卿、嚴長壽、江仲緯、莊明增、鄭玲玉、陳一民、李小英、邱雅茹、嚴沛瀅、陳長文等人,為我們講述瞭源自颱灣土地的智慧、勇氣與魄力,更點齣颱灣正麵臨的挑戰,讀者細心觀看對話中誠摯描繪的夢想,也就找齣國傢未來發展的方嚮與對策。同時必須感謝的是遠流齣版公司慨允協助本書編輯與齣版的事宜。
「治國週記」超過一百集的精彩內容,還有許多令人難忘的對話,希望《傾聽與對話》一書隻是一個起點,盼未來能夠結閤更多與談人,道齣更多令人動容的颱灣故事。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具感染力。作者並沒有采用一味的說教或者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將那些生活中的點滴,那些不易察覺的溫暖,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那種“傾聽”的藝術,作者似乎能夠捕捉到故事主人公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並將它們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這種“傾聽”不僅僅是聽,更是理解、共情,甚至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世界。而“對話”則體現在故事的結構和情節的推進中,它不是單方麵的輸齣,而是有來有迴,有互動,讓故事更加鮮活,更具生命力。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個故事,更像是在參與一場深入人心的交流。書中的人物,無論他們的身份地位如何,都擁有著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以及麵對睏難時的堅韌。這些故事像是一麵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己內心的渴望和不安,也讓我們看到,原來我們並不孤單,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總有人在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评分這本書所傳達的“感動”,並非那種短暫的、轟轟烈烈的激情,而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能夠長久駐留在心底的溫暖。它來自於平凡生活中的點滴,來自於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交流,來自於那些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所展現齣的偉大的人性光輝。我看到瞭堅守,看到瞭擔當,看到瞭愛,看到瞭希望,這些都是構成生命中最動人的元素。作者通過精心挑選的16個故事,將這些元素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部關於生命、關於情感、關於成長的心靈史詩。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故事,更是在與這些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經曆,一起成長。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堅持,都仿佛發生在我的身邊,讓我感同身受。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感動”的含義,原來,感動可以如此平凡,又可以如此深刻。它是一種力量,能夠激發我們內心的善意,讓我們更加珍視身邊的人和事,讓我們以更加積極和溫柔的態度去麵對生活。
评分我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這本書,然而每一次的翻閱,都能從中找到新的感悟。有時,我會被故事中人物的樂觀精神所鼓舞,即使身處逆境,也依然懷揣著希望,用積極的態度去麵對生活。有時,我會被他們之間的相互扶持所感動,那種超越血緣的親情,那種患難與共的友情,是多麼珍貴而又美好。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展現齣的颱灣社會的某種特質,一種溫文爾雅,一種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以及一種對於社會問題的關懷。這些故事,就像是一幅幅生動的剪影,勾勒齣颱灣這片土地上,人與人之間微妙而又深刻的聯係。作者的敘述風格十分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復雜的敘事技巧,卻能直擊人心,引發最純粹的情感共鳴。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平靜的力量,一種不喧嘩卻能深入骨髓的感動。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從他們的經曆中汲取養分,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堅韌。
评分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這本書,第一個故事就如同溫和的春風拂麵而來,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戲劇性的轉摺,卻在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樸實而真摯的情感。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溫度,仿佛能看到故事主人公臉上歲月的痕跡,聽到他們說話時的語調,甚至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起伏。我被那種看似尋常的生活場景所吸引,卻在細節之處被深深打動。比如,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句簡單的話語,背後都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和不為人知的堅持。我開始思考,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是否也充滿瞭這樣的“感動”,隻是我們因為忙碌而忽略瞭去發現,去傾聽?這本書似乎在提醒我,停下腳步,用心去感受,那些最平凡的事物,往往蘊藏著最動人的力量。我喜歡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不被過度的修飾所乾擾,而是直接麵對故事的本質,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力量。每一個故事都像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摺射齣人性的美好,映照齣生命的智慧。我相信,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我將收獲更多的驚喜和感動,讓心靈得到一次洗禮和升華。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紙張的質感溫潤,排版也十分考究,散發著一種沉靜的力量。我通常會被那些能夠觸及內心深處、引發共鳴的故事所打動,而這本書的名字《傾聽與對話》恰恰暗示瞭這一點。我期待著它能帶我走進那些平凡卻又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去感受那些被故事主人公用真心講述的生命體驗。我想象著,在某個午後,泡上一杯茶,伴隨著窗外舒緩的音樂,翻開這本書,仿佛就能與那些故事中的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理解他們的選擇,感悟他們的人生。書中的“16個故事”似乎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數字,不太多也不太少,足以讓每一段故事都有足夠的空間去鋪陳、去展現,同時又能保持讀者的閱讀興趣,不至於感到疲憊。我猜測,這些故事或許圍繞著一些共通的主題展開,比如愛、勇氣、堅持、夢想,亦或是麵對睏境時的智慧與豁達。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能夠溫暖心靈的慰藉,能夠啓發思考的洞見,甚至是能夠引發自我反省的契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能窺見颱灣這片土地上,那些普通人如何用他們的生命故事,編織齣一幅幅動人的畫捲,觸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