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的中國探險,描述瞭東方世界的奇異震撼,鄭和下西洋,開拓瞭前所未有的航海版圖,達爾文乘著小獵犬號,發現瞭物種的繁復繽紛,探險,不隻是到達某個未竟之地,更是衝撞心靈的雋永旅程。
基督教信仰是一場探險之旅,是一場波瀾壯闊的生命之旅。認識神與認識人是基督教理的核心,兩者息息相關。《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羅列齣基督信仰最常見的九種思索,舉凡神學、人、三一上帝、耶穌基督、教會、敬拜、聖靈、盼望……等,透過深入思考教義,探索浩瀚真理。
本書原名為《小教理》,對於係統神學有深入淺齣的介紹,既適閤初學者,進深讀者也勿錯過。作者論述清晰扼要,能將復雜深晦的神學議題,執簡馭繁地清楚解明。本書盼能呈現我們的認識能力之小,以及真理的豐富包容之大。探討基督教信仰的真理,有如一場置身汪洋大海的探險,且看林鴻信老師書寫、分享他徜徉神學之海的體悟。
探險訴求:
1.九條初階步道,讓前來探險者清楚掌握基督教教理的核心。
2.看重對話,使用平白語言及淺顯例證,進行本地神學的處境思考。
3.迴歸聖經經文,以貼近聖經角度建立係統化教義概念。
4.成人主日學、基要真理、信徒造就班皆可輕鬆上手。
作者簡介
林鴻信
一位熱情的神學探險傢。喜歡閱讀、研究、寫作,經文座右銘是「為要成就上帝美意而立誌行事」(腓二13)。是一位對土地、對人文有深刻關懷,又理性感性兼具的神學思想工作者。曾在颱灣鬥南鄉下牧會,作神學總是不忘心中有羊群。深受加爾文神學的啓發,從事神學教育,卻期許自己不侷限在學術的象牙塔。常帶著一股探險的謙卑與勇氣走入人群,見證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如何相互配閤作工。
德國杜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英國諾丁罕哲學博士。曾任颱灣神學院院長,現為颱灣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颱大哲學係兼任教授。
著有《神學人基本英文字匯》、《加爾文神學》、《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認識基督宗教》、《潘霍華獄中詩》、《聖神論》、《忘我之域之一:誰啓濛誰?─論啓濛》、《忘我之域之二:點與綫─論人》、《忘我之域之三:落葉隨風─論忘我》、《納尼亞神學》……等多本著作。
讀完《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對生命更深層次的追問。書裏所描述的“探險”,並非是那種驚心動魄的冒險故事,而更像是一場內心深處的探索。它沒有直接告訴我“上帝是什麼”或“人是什麼”,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案例和思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書裏探討的關於“愛”的本質,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讓我意識到愛並非隻有浪漫一種形態,還有親情、友情、甚至對生命的關懷,這些都構成瞭我們認識上帝與認識自己的重要麵嚮。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我一直對哲學和宗教議題很感興趣,但又覺得很多書講得太過艱深,不容易理解。這本《九個探險》的書名,就讓人聯想到一場充滿好奇心和發現的旅程,聽起來就比較接地氣,也更容易引起我的閱讀興趣。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直接給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不同的“探險”路徑,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去形成自己的理解。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看到《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這個書名,我有點猶豫,不知道它會偏嚮哪個宗教,或者會是那種枯燥的哲學論述。但翻開之後,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它並沒有局限於某個特定的教義,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探討瞭人類共同的睏惑和追求。書中的“探險”環節,比如關於“意義的追尋”和“苦難的解讀”,都非常觸動我。它讓我思考,我們為什麼會感到痛苦,我們又該如何在痛苦中找到前進的動力。
评分《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認識”上帝和人,不如說是在“提醒”我們去感受和體悟。它用一種非常詩意化的語言,描繪瞭人與宇宙、人與人之間的微妙聯係。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連接”的論述,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與他人,與這個世界,都存在著一種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的紐帶。每一次的“探險”,都像是在揭開這層紐帶的麵紗,讓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這個宏大網絡中的位置。
评分這本《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絕對是一本能讓人安靜下來,好好思考的書。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溫和而又充滿力量的敘事方式。它不像很多宗教書籍那樣,上來就給你灌輸教義,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在人生的不同岔路口停下來,看看風景,聽聽聲音,然後鼓勵你繼續往前走。書裏提到的“對未知的好奇心”,我覺得正是開啓這場“探險”的關鍵。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上帝和對人性的睏惑,都源於我們不敢去麵對那些不確定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