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經典100句:四朝高僧傳

中文經典100句:四朝高僧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佛教
  • 經典
  • 四朝
  • 高僧
  • 傳記
  • 中國文化
  • 智慧
  • 人生
  • 修身
  • 養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係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係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係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進而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曆代的品評。

  【曆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本書收錄梁代僧人慧皎《高僧傳》,唐代道宣《唐高僧傳》、宋代贊寜《宋高僧傳》、明代如惺《大明高僧傳》之「四朝高僧傳」的精要內容,並選擇重要高僧之傳記加以說明,「四朝高僧傳」不僅具有宗教價值,同時其架構完整、內容豐富、言語精要,故文學價值亦十分受人重視。

本書特色

  中文經典作品最容易入門與運用的係列作品。

作者簡介

總策畫 季旭昇

  1953年生,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退休教授,現任玄奘大學中語係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閤編)、《說文新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讀本》等。

  1994年,中華電視颱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華電視颱「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

  商周齣版書係「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經典100句」總策畫,《漢字說清楚》(2007年齣版)。

文心工作室

吳秉勛

  就讀東海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班,並擔任東海大學中國文學係兼任講師、颱中市大道國中國文教師,曾任颱中縣大肚鄉與龍井鄉鄉誌編輯委員。研究領域為中國文學、思想等方麵。

林世賢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誌在融通儒、釋、道三傢,並進而迴應當代。深知此誌之艱難,但仍願意勉力為之。

陳沛淇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係研究所畢業。現居於花蓮,左能擁中央山脈,右能抱海岸山脈;人生就該消磨在山光水色中,纔有逍遙可言。

黃守正

  高職國文教師,現就讀東海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班,著有《明代楞伽經注疏研究》(碩士論文)、〈郭象《莊子注》中「性分」論的重估〉、〈方玉潤《詩經原始》詮釋特色探究〉。

黃庭頎

  颱灣颱北人,政治大學碩士,現為颱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碩士專治甲骨文,目前關心齣土文獻、戰國文字、金文等方麵的研究。

蕭正龍

  政治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班肄業。擅長古文翻譯,對諸子百傢略有涉獵。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行惡則有地獄長苦,修善則有天宮永樂。
2支郎眼中黃,形驅雖細是智囊。
3人之無德,遂使清泉輟流。水若永竭,真無以自給。
4兒心有分彆故(金本)有輕重耳
5汝是小魔宜時速去,我心如地不可轉也
6大乘深淨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諸漏失
7譬喻如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也
8羅什如好綿。何可使入棘林中
9以一微故眾微空,以眾微故一微空
10法不自生緣會故生
11染學有淺深。得法有濃淡
12王以法故殺之,我以親而葬之,並不違大義,何為見怒
13讖乃密咒石齣水 咒嶺齣泉典故
14有命之類莫不貪生,夭彼之命非仁人矣
15暴寇相攻宜須禦捍,但當起慈悲心勿興害念耳
16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
17抱一以逍遙,唯寂以緻誠
18廉者不取貪者不與,故得常在也
19德音未遠而拱木已繁,冀神理綿綿不與氣運俱盡耳
20宗匠雖邈玄旨可尋。應窮究幽遠探微奧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雖然書名裡提到「中文經典100句」,我對「四朝高僧傳」這個部分更是充滿好奇。想像一下,歷經四個朝代的僧侶,他們的人生軌跡、悟道歷程、在歷史洪流中的角色,會是怎樣波瀾壯闊的篇章?我對佛教的歷史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從具體的人物故事中去理解更宏大的歷史敘事。那些在動盪時代中保持清淨心、闡揚佛法的高僧們,他們是如何應對朝代更迭、政治風雲的?他們的修行方法、所留下的法語,是否又蘊含著歷久彌新的智慧?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深入描寫他們如何將佛法融入社會、影響當時人們的思想,甚至對歷史進程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某位高僧在國傢動盪時,如何以悲憫之心化解紛爭?某位高僧又如何在宮廷中,保持獨立的清高,不隨波逐流?我希望書中能呈現齣這些高僧的鮮活形象,讓他們不再隻是歷史課本上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個體。透過他們的視角,或許我們也能對生命、對修行、對時代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翻開書頁,跟隨他們的腳步,走進那段充滿智慧與傳奇的歲月瞭。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被這本書吸引,純粹是因為書名裡「中文經典100句」這幾個字。我一直覺得,一個民族的文化精髓,往往藏在那些簡潔卻深刻的語言中。所以,對於這本書,我最期待的就是那些精選齣來的「100句」經典。不知道這些句子是齣自哪些高僧之口?是關於人生哲理的?還是關於修行方法的?又或者是對世事人情的洞察?我特別希望它們能具備一種「一眼韆年」的力量,能夠在現代社會中依然給人啟發和慰藉。我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複雜的理論,而是一句點醒夢中人的話。如果這本書能集結瞭四朝高僧的智慧精華,用精煉的語言呈現齣來,那絕對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隨身攜帶的寶典。我想像著,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翻開書頁,看到一句觸動心靈的話,瞬間就能找迴內心的平靜與力量。而且,如果這些「100句」還能配上一些簡單的註釋,稍微解釋一下齣處和背景,那就更好瞭。我希望書中的語句能帶有古樸的韻味,同時又不失現代人能夠理解的通透。這絕對是一本能滋養心靈、提升人文素養的優質讀物,我對它的期待值非常高。

评分

坦白說,我被這本書的書名「中文經典100句:四朝高僧傳」給深深吸引瞭。不是因為我對佛教有多麼深入的研究,而是單純地覺得,能將「經典」與「高僧」結閤起來,肯定蘊含著不凡的智慧。我一直認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迷失方嚮,需要一些能夠觸動內心、指引方嚮的「定海神針」。我對這「100句」的「中文經典」充滿瞭期待,不知道它們是怎樣精煉而成?是某位高僧的點化之語?還是歷代僧侶的修行感悟?我希望這些經典不僅僅是文字,更能傳遞齣一種力量,一種在紛擾塵世中保持內心平靜的力量。同時,書名中的「四朝高僧傳」也暗示瞭這些經典的歷史縱深感,它們經歷瞭漫長的歲月洗禮,依然能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古人的人生智慧,如何麵對睏境,如何尋找內心的安寧,如何在複雜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隨身攜帶的「智慧錦囊」,在需要的時候,能給我一絲啟發,一份力量。

评分

這本書名《中文經典100句:四朝高僧傳》聽起來就有一種很深厚的底蘊,我對「四朝高僧傳」的部分特別感興趣。想像一下,能夠橫跨四個朝代的高僧,他們一定經歷瞭非常豐富的人生,見證瞭許多歷史的變遷。我對於佛教在不同朝代的發展演變,以及高僧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都很好奇。他們是如何在不同政權、不同社會氛圍下,保持修行,傳播佛法的?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一些具體的高僧,例如他們是如何解決當時社會的實際問題?他們對佛法的理解,是否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深入的個案分析,透過具體的人物故事,來展現不同時代高僧的修行特點和人生智慧。而且,如果書中能夠將這些高僧的言行與當時的歷史事件結閤起來,那將會是一部充滿史詩感的著作。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認識中國佛教歷史、瞭解古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新窗口。我會仔細品讀,試圖從中汲取歷史的養分,感受那些偉大心靈的傳承。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有味道瞭!「四朝高僧傳」,光聽就覺得一股歷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我一直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瞭解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默默奉獻、留下傳奇的高僧。每一個朝代都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氛圍,而高僧們如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延續佛法的薪火,甚至與當時的社會產生深刻的互動,這本身就是極具研究價值的課題。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這些高僧們在不同朝代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例如,在某個朝代,他們如何將佛法融入政治、文化,甚至藝術?在另一個朝代,他們又如何堅守信仰,抵抗世俗的侵擾?我想,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修行故事,更是對一個時代的宗教、文化、社會風貌的縮影。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歷史資料,並以生動的筆觸描繪這些高僧的生平事蹟,讓讀者能夠深入瞭解他們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們對佛教發展所做齣的貢獻。如果書中還能探討不同朝代高僧在佛法詮釋上的差異與演變,那就更加精彩瞭。我認為這是一本能夠帶領我們穿越時空、認識中國佛教發展脈絡的入門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