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資訊科技社會中,網際網路儼然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的工具,然而資訊網路空間中所呈現齣的法治無政府或道德無政府卻也讓我們憂心。本書旨在探討資訊網路法中的重要法律議題,包括數位著作權、資料庫與電腦程式著作的保護、電腦程式專利的保護、網域名稱、商標及爭議處理機製、網路服務提供者與超連結的侵權責任、電腦/網路犯罪、網路隱私權的保障、電子商務與電子簽章、認證與憑證機構,以及電子商務與消費者保護等,希望透過法律的詮釋,也能激起道德自律的覺醒,讓網路空間更貼近人性,而價值滿載。
作者簡介
徐振雄
現職/
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中心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東海大學法律學係兼任教授
經曆/
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中心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法律係兼任副教授
世新大學法律係兼任副教授
著作/
《憲法學導論》
《法治視野下的正義理論》
《網際網路法》
《法學知識概論》
《民主、法治與社會──從傳統到未來的法省思》
《法、道德與人權》
《智慧財産權法》
發錶研討會論文、學術期刊論文計70餘篇
閤編著/
《法律製度與生活實例》
《認識中華民國憲法》
《憲法案例與憲法意識》
學術領域/
憲法學、法理學、人權理論、科技法與法律倫理
多次主持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法律學門)
96-99學年教育部法學教育教學研究創新計畫子計畫主持人
序文
第一章 資訊社會與網路法
壹、網路發展小史
貳、網路科技與科技法學
參、網路法及其重要法律議題
第二章 網際網路中的數位著作權
壹、著作與著作的種類
貳、數位著作
參、著作權的內容
肆、網路環境中的著作保護
第三章 資料庫與電腦程式著作的保護
壹、電子資料庫的保護
貳、我國對資料庫的法律保護
參、電腦程式著作的保護
肆、開放原始碼運動
第四章 電腦程式專利的保護
壹、專利的基本概念
貳、電腦程式專利的保護
第五章 網域名稱、商標及爭議處理機製
壹、網域名稱及層級管理的體係
貳、網域名稱與商標權的衝突
參、網域名稱爭議處理機製
第六章 網路服務提供者與超連結的侵權責任
壹、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類型
貳、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
參、我國對於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規定
肆、網頁超連結的侵權責任
第七章 電腦/網路犯罪
壹、電腦/網路安全與威脅、破壞的方法
貳、電腦/網路犯罪的類型
參、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刑事責任
第八章 網路隱私權的保障
壹、網路空間中的隱私權
貳、網路隱私權的侵害及因應對策
參、個人資料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
第九章 電子商務與電子簽章
壹、電子商務的意義
貳、電子商務的類型
參、電子簽章、認證與憑證機構
肆、數位簽章的技術方法及驗證流程
伍、數位簽章與憑證機構
第十章 電子商務與消費者保護
壹、電子商務中的消費者保護
貳、網路消費資訊與網路交易
參、垃圾電子郵件的問題
肆、網上定型化契約的消費者保護
伍、拆封授權契約與按鍵授權契約
讀完這本關於網絡法律的入門書,感覺就像是走瞭一趟迷宮,但迷宮的齣口卻指嚮瞭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字世界。我本身是新聞傳播科係的,對網絡言論的自由和規範一直很感興趣。這本書的作者並沒有像許多法律書籍那樣,用艱澀難懂的條文堆砌,而是從實際案例齣發,一步一步地帶領讀者理解網絡法律的復雜性。像是討論到個人資料保護的部分,作者舉瞭許多颱灣社會實際發生的個資外洩事件,例如某電商平颱會員資料被盜用,或是醫院病患資料被非法販賣等,這些案例讓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非常具體,也讓我意識到個人資料保護的重要性。更棒的是,作者還深入探討瞭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以及如何平衡言論自由和保護他人權益之間的關係。這本書讓我瞭解到,網絡世界並非無拘無束的,每個人的行為都可能受到法律的約束。對於想要瞭解網絡法律,但又不想被法律術語嚇退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入門的最佳選擇。它不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是一本關於數字公民素養的實用指南。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法律相關的書籍通常都讓人覺得枯燥乏味。但讀瞭幾頁之後,我就被作者的寫作風格吸引住瞭。他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法律概念解釋得清清楚楚。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網絡誹謗的分析。作者不僅詳細解釋瞭誹謗的構成要件,還探討瞭網絡誹謗的特殊性,例如匿名性、傳播速度快等。更重要的是,作者還提供瞭許多實用的建議,告訴我們如何避免成為誹謗的受害者,以及如何應對網絡誹謗。我之前曾經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不實指控,當時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現在讀瞭這本書,總算知道可以尋求法律的幫助。這本書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它讓我意識到,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本書對於任何經常使用網絡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工具書。
评分我原本對法律一竅不通,但這本書卻讓我對網絡法律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流暢,即使是法律小白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它對網絡霸淩的討論。作者詳細描述瞭網絡霸淩的各種形式,例如人身攻擊、惡意中傷、散布謠言等,並分析瞭網絡霸淩對受害者的心理影響。他強調瞭網絡霸淩的危害性,並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友善的網絡環境。我之前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網絡霸淩事件,當時感到非常憤怒和無助。現在讀瞭這本書,我纔知道如何應對網絡霸淩,以及如何幫助受害者。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網絡霸淩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纔能解決。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是一本關於網絡倫理的啓濛讀物。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在網絡上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並為營造一個健康、友善的網絡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感到驚喜。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對法律條文的解釋,而是深入探討瞭網絡法律背後的社會、經濟、倫理等問題。例如,在討論網絡隱私權的部分,作者不僅解釋瞭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還探討瞭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權的挑戰。他指齣,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個人資料越來越容易被收集、分析和利用,這給我們的隱私權帶來瞭巨大的威脅。作者還提齣瞭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我們應該如何平衡個人隱私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規範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這些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思考和探討。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網絡法律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它需要法律、技術、倫理等多方麵的共同努力纔能解決。這本書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網絡法律,並對網絡社會問題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這本書的架構相當完整,從網絡法律的根本概念,到各種常見的網絡犯罪,都有涵蓋到。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著作權的部分的闡述,這部分常常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作者用生動的例子,說明瞭在網絡上使用他人作品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例如未經授權的轉載、修改、傳播等。他強調瞭尊重知識産權的重要性,並提醒我們不要輕易侵犯他人的著作權。我之前曾經在寫論文的時候,因為不小心使用瞭未經授權的圖片,結果差點惹上麻煩。現在讀瞭這本書,我更加明白瞭著作權的重要性,也學會瞭如何閤法地使用他人的作品。此外,作者還討論瞭網絡詐騙的各種手法,以及如何防範網絡詐騙。這些內容對於我們這些經常在網上購物、轉賬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是一本實用的生活指南。它讓我們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損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