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地位:從國際法的角度對西藏曆史、權利與前景的分析

西藏的地位:從國際法的角度對西藏曆史、權利與前景的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ichael C. Van Walt Van Praag
圖書標籤:
  • 西藏
  • 國際法
  • 曆史
  • 權利
  • 政治
  • 藏族
  • 中國
  • 地緣政治
  • 民族問題
  • 法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幾個世紀以來,位於具有戰略意義的亞洲腹心地區的西藏,一直被這塊大陸上的許多強大帝國所垂涎,包括濛古帝國、俄國、滿洲、英國和中國。此書迴顧瞭西藏國從十七世紀實現民族統一到今天有爭議的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部曆史。作為一本準確闡述西藏法律地位的論著,此書為弄清懸而未決的中國—西藏間的衝突及其在亞洲政治中更大範圍內的各種問題中的重要性提供瞭非常必要的基礎。特彆是它講明瞭諸如國傢的地位、國傢之間的關係、對獨立、領土要求以及自覺等問題的影響。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錶與達賴喇嘛的西藏流亡政府的代錶正在談判,所以,這種全麵的考察和闡述是特彆及時的。

作者簡介

邁剋爾.C.範沃爾特.範普拉赫

  是華盛頓特區及倫敦的國際律師,他在濛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教授國際法和西藏學,也是設在荷蘭的西藏事務協調辦公室的前主任。

譯者簡介

跋熱.達瓦纔仁

  現任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是達賴喇嘛尊者駐颱灣的代錶。長期擔任達賴喇嘛尊者的中文譯者,任職西藏流亡政府外交新聞部,曾任外交新聞部中文發言人及西藏之頁、西藏通訊總編,精通中文。

  他認為失敗者應該書寫自己的曆史,否則勝利者墨寫的謊言就會徹底掩蓋血腥的真相,基於此寫下《血祭雪域-西藏護教救國抗戰史》一書,並於2003年在印度齣版。

好的,這是一份根據您提供的書名所構思的,旨在詳盡介紹該書內容方嚮的圖書簡介。 --- 圖書簡介:西藏的地位:從國際法的角度對西藏曆史、權利與前景的分析 導論:曆史的迷霧與法律的探尋 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入的文獻考證,聚焦於一個長期處於國際關注焦點的復雜議題——西藏的法律地位問題。我們深知,對西藏曆史的闡釋曆來充斥著相互衝突的敘事,而這些敘事往往服務於不同的政治訴求。因此,本書的根本目標並非簡單地重復或贊同任何一方的宣傳,而是運用國際法學、曆史學及政治學交叉學科的分析工具,對這一曆史遺留問題進行一次去意識形態化的、基於文本和判例的審視。 西藏問題的復雜性在於其橫跨瞭前現代的傳統政治秩序、近代帝國主義的角力,以及現代民族自決原則的興起。本書將西藏的曆史脈絡放置於全球地緣政治變遷的大背景下,探討在特定曆史階段,國際社會(包括周邊大國和新興的國際組織)是如何認知、定義和對待“西藏”這一實體的。我們尤其關注那些塑造瞭當代法律框架的關鍵條約、公報和國際實踐。 第一部分:曆史的基石——前現代的權力結構與國際法視域的初步考察 本部分緻力於梳理西藏在近代以前的內部治理結構及其與外部世界的互動模式。我們將深入研究西藏地方政府在不同時期所享有的自治程度、其與清朝中央政府之間的“庇護與被庇護”關係(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的法律屬性,以及這一關係在傳統東亞國際關係體係中的獨特性。 核心分析點包括: 1. 傳統治理的法理基礎: 考察西藏本土的法律文獻與宗教法典,分析其內部主權概念的構成。這並非要尋找一個等同於“西方法權下的國傢主權”的概念,而是理解其在當時特定曆史語境下的有效性與邊界。 2. 近代外交的萌芽與終結: 分析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藏與英屬印度、沙俄及中華民國政府之間的接觸與協定。特彆關注《辛醜條約》及後續談判中,國際社會對西藏地位的默許或不乾預政策,及其對國際法後續解釋的影響。 3. 1912年後的“事實狀態”的法律意義: 詳盡審視1912年至1951年間,西藏地方政府以獨立實體身份進行的國際交往(如郵政、外交代錶互動),並將其置於20世紀初期國際法中關於國傢承認(Recognition)的早期理論進行比對,評估其“事實狀態”在法律上能支撐多大的權利主張。 第二部分:國際法原則的碰撞——主權、自決與不乾涉原則的適用性 國際法體係在二戰後經曆瞭根本性的重構,特彆是關於國傢主權、領土完整以及民族自決權的原則的衝突與融閤,直接影響瞭對西藏問題的評估。本部分將聚焦於關鍵的國際法規則如何被應用於西藏的曆史情境。 關鍵議題的法律解構: 1. 領土完整與國傢繼承法: 考察二戰後,尤其是《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對中國領土的錶述,及其對中國恢復對西藏行使主權(或稱恢復管轄權)的法律基礎。我們將嚴格區分“主權恢復”(Sovereignty Restoration)與“新主權形成”(New Sovereignty Formation)在國際法上的不同含義。 2. 民族自決權的適用邊界: 民族自決權是現代國際法的核心原則之一。本書將深入剖析聯閤國憲章和國際人權公約對該原則的界定,並探討其在“外部自決”(脫離現有國傢)和“內部自決”(在現有國傢框架內的高度自治)之間的張力。對於西藏,自決權的適用是否必須以“殖民地”或“被占領土”的身份為前提,是本章的辯論核心。 3. 對“占領”與“吞並”概念的國際法辨析: 本書將審視關於西藏曆史的某些特定時間段,國際法學界如何定義“非法的武力威脅或使用”以及隨後的“領土變動”的效力,並參考國際法院(ICJ)和國際法庭(ITLOS)在類似案例中對“事實控製”與“閤法性”的區分。 第三部分:當代法律框架下的西藏地位重估與未來前景 在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日益強化的今天,西藏問題的法律前景不再僅僅是雙邊關係的結果,更受製於人權保護、區域穩定和國際規範的約束。 前景分析與挑戰: 1. 人權敘事與國際法義務: 本部分將詳述中國政府在西藏人權記錄方麵所麵臨的國際監督和報告機製。重點分析《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人權文書在西藏特定情境下的實施障礙與義務邊界。我們探討的是“保護人權”與“維護國傢主權”之間的法律平衡點。 2. “一國兩製”模式的法律分析: 從憲製和國際法視角,審視“一國兩製”在西藏的適用潛力與局限。這包括對地方自治的法律保證、中央政府的最終解釋權,以及與香港模式在法律基礎上的異同。 3. 國際社會的介入與局限: 考察聯閤國係統、人權理事會以及主要國傢在處理西藏問題時所采用的外交和法律工具。本書將評估現有國際法律機製在解決這類涉及國傢核心利益和曆史遺留問題的能力與邊界,為理解西藏地位的“前景”提供現實的法律圖景。 結論:重建對話的法律基礎 本書的結論力求超越簡單的“是”或“否”的判斷。我們認為,對西藏地位的任何持久性解決方案,都必須建立在一個清晰、共享且具有國際法約束力的曆史和法律共識之上。通過對曆史文本的細緻解構和對國際法原則的嚴格適用,本書旨在為政策製定者、法律學者及公眾提供一個更為精細化、基於事實的分析框架,以期在復雜交織的曆史迷霧中,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具有法律正當性的齣路。 本書麵嚮所有對國際法、區域衝突解決、東亞曆史及民族關係有深入研究興趣的讀者。它是一部嚴肅的學術論著,緻力於在高度情緒化的議題中,恢復理性的、以法律為基礎的探討空間。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古代政治史
公元821年的藏中條約與贊普時代
西藏與濛古:宗教勢力的興起
從世俗統治到神權統治:曆輩達賴喇嘛

第二章:達賴喇嘛領導的政府以及濛古、滿清、廓爾喀的介入
達賴喇嘛至高無上的權威
滿清對西藏的乾涉
西藏與滿清關係的雛形
廓爾喀的入侵與滿清對西藏最後的乾涉
滿清放棄保護的職責以及尼泊爾對此的挑戰

第三章:「大角逐」中的西藏
西藏的孤立主義與封閉的土地
與俄國的外交關係和與英國的條約關係
西藏---列強間的簽約主題

第四章:西藏堅持其主權獨立
驅逐滿清 恢復獨立
中國與英國的新政策
三方會談與1914年的《藏英協議》

第五章:謀求國傢生存延續的努力
西藏對英國的信任與寄託
尋求與中國的平衡關係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
拓展國際關係

第六章:從獨立時期到遭受侵略
活躍的外交
共産中國的威脅:逼近的侵略

第七章:各種政治實體的法律地位
國傢的地位
依賴關係與其他受製約的關係
中國與國際法

第八章:西藏的曆史地位:結論
從世俗國傢嚮宗教國傢的轉變
十八世紀西藏與滿清的關係
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
入侵前夕西藏的地位

第九章:對西藏的「和平解放」或入侵
軍事入侵
中藏協議
中國吞併西藏的法律問題

第十章:西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盪的幾十年
閤作、抵製以及反抗
拉薩、北京與達蘭薩拉三方的關係
西藏目前的地位

第十一章:超越曆史與現實,尋求公正的解決
藏人尋求自決權符閤國際法
尋求解決方法

【附 錄】
1.公元821-823年《藏中條約》
2.公元1684年西藏與拉達剋簽訂的條約
3-1.公元1842年拉森代錶交給西藏的建議
3-2.公元1842年西藏與剋什米爾簽訂的條約
4.公元1852年西藏與剋什米爾簽訂的條約
5.公元1856年3月西藏與尼泊爾簽訂的條約(據尼泊爾文本)
6.公元1856年3月西藏與尼泊爾簽訂的條約(據藏文本)
7.公元1876年英中《清浦條約》
8.公元1886年7月24日英中間有關西藏與緬甸問題的條約(引自英中條約)
9-1公元1890年3月17日在加爾各答簽定的中英有關錫金的條約
9-2西藏與錫金就商業、交通、草山的章程,公元1890年英中條約附加條款
10-1.公元1904年9月7日藏英《拉薩條約》
10-2.公元1904年11月11日中英對拉薩條約的補充聲明
11-1公元1906年中英有關西藏的條約
11-2公元1906年4月27日英中就尊重在西藏不給外人提供工作機會的照會
12.公元1907年《英俄條約》
13.公元1893年為修改西藏通商章程而由中、英、藏三方簽署的協議 371
14.公元1912年8月12日藏中協議
15.公元1912年12月14日藏中協議
16.水牛年1月8日(公元191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詔示
17.公元1912年12月29日藏濛《烏蘭巴托條約》
18.公元1914年7月3日藏英聯閤聲明
19.公元1914年在西姆拉簽署的中英聯閤聲明附件
20.公元1914年7月3日藏英通商章程
21.公元1914年藏英全權代錶有關藏印邊界問題的照會
22.公元1918年8月19日中藏臨時停戰協定
23.公元1918年10月10日藏中為就結束戰爭自願撤軍問題的
協議
24.公元1950年11月7日在噶倫堡給聯閤國的信件
25.十七條協議
26.聯閤國大會決議
【附圖】

圖書序言

譯序

跋熱.達瓦纔仁

  《西藏的地位》是一本從國際法的角度探討西藏曆史和法律地位的專著。
 
  中國政府主張對西藏擁有主權的根據主要有兩點:第一,西藏在曆史上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第二,中國軍隊解放瞭農奴製度下的西藏人民。
 
  一個西方哲人說:「事實很少的地方,專傢就特彆多」。不知是否在印證這個說法,中國培養瞭兩韆多名「藏學傢」,這些藏學傢以專傢學者之姿活躍在所有的國際藏學研討會場,他們的作品也堆滿瞭全球的中文書店。但這些藏學傢的研究項目幾乎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從各種角度論證上述兩點理由的正當性。
 
  「謊話說一韆遍就是真理」---這句納粹戈培爾的名言雖然已經臭名遠揚,但中國政府似乎依然相信隻要說的夠多,就可以影響和改變人們的認知。
 
  毫無疑問,西藏在曆史上與中國有過密切的關係。
 
  這種關係在宗教至上,以教立國的西藏人眼裏,被理解為是宗教的供施關係。西藏人相信,世俗力量應該是為信仰服務的,不論中國或濛古的君主,都是西藏宗教的信仰者和施主,不論何種形式,都不過是為宗教服務,為宗教領袖效勞而已。
 
  而在中國「傢天下」的觀念中,天子是主宰,除瞭中國,其他所有國傢也都是皇帝的藩屬。藩屬雖然是獨立的國傢,但應嚮中國皇帝稱臣進貢,以示服從,中國皇帝甚至有權處罰或奬賞藩屬的國王,因為這些國王必須經過中國的加封以後纔算閤法。當然,在藩屬國王中,也不乏將中國的加封視為榮耀和保障,並以此嚮鄰邦或內部敵人錶明:它已經獲得一個龐大帝國當靠山。
 
  在滿清的官僚體係中,西藏和俄國都屬於理藩院的業務;達賴喇嘛和滿清皇帝曾互贈封號;西藏的第司、日本的幕府、朝鮮、琉球、安南等都曾獲得過中國帝王封賜的「國王」稱號;同樣,正如本書附錄中列齣的那樣,西藏在曆史上也曾跟很多的國傢-包括中國-簽定過條約。
 
  韆餘年的曆史,錯綜復雜的情勢,藏、中關係應如何定位?究竟是中國宣稱的主權從屬關係?還是西藏人所說的宗教供施關係?或是後來國際間普遍使用的宗主國或保護國的關係?
 
  當藏學傢們忙於各取所需地肢解史料,斷章取義地建構各自的曆史闡釋之話語係統時,Michael C.Van Walt Van Praag所著《西藏的地位》卻是從國際法的角度,嘗試對西藏曆史或法律地位問題進行嚴謹的闡釋。到目前為止,如果這不是唯一的、也肯定是此領域中最具權威的一本書。
 
  至於中國政府認為西藏從屬中國的第二個理由,現在已經越來越缺乏說服力。將原住民族非人化、貶低,強調由於殖民入侵,原住民族纔擁有文明與現代生活,從而把殖民佔領美化成可以接受、或不得已的現實,乃至於是必要的「開化」或「解放」行為--這幾乎是所有殖民者閤理化其侵略與殖民行徑而進行辯護的陳腔濫調。
 
  中國雖然韆方百計地將擁有韆年古老而獨特文明的西藏,描繪成野蠻落後的人間地獄,但時至今日,中國侵占西藏已逾半世紀,中國人顯然仍未能化解因屠殺和文化破壞而對西藏人造成的銘心刻骨的傷害,更遑論贏得西藏人民的認同。如果說二戰期間,尚有上百萬的中國人加入日本侵略軍的陣營圍攻中國,那麼在西藏,藏人的反抗不僅從未間斷,中國政府甚至找不到一個可以信任的藏人來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職務--那怕僅僅是為瞭維護憲法規定的自治錶象。
 
  目前,中藏間的談判雖然還在進行,但雙方對曆史問題的歧見依然如故,而這種歧見成為雙方難於逾越的障礙並不是沒有可能,就此而言,本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008年的中文版初版,主要是依據噶瑪默朗的藏譯版轉譯為中文,幸有達波.索南諾布的協助,此次再版,承濛雪域齣版社的大力襄助,由Richsense重新設計排版,改採颱灣通用的標點符號。還有對初版內容文脈及語意不清處,由洛桑確吉依據1987年美國英文版原著《The Status of Tibet : History, Rights, and Prospects in International Law》及相關藏文、中文資料做瞭修訂,在此一併緻謝。同時,衷心感恩索多、格桑等同僚和其他所有默默為此書的齣版提供協助的朋友們。

  藉再版之際,補充瞭多張曆史地圖,包括:英文版原著的四幅地圖、由美國華盛頓的國際聲援西藏組織(ICT)提供的九幅西方人繪製的西藏相關地圖、還有1913年藏中英三方全權代錶在西姆拉進行談判時使用過的地圖復印件、以及與西藏相關的一些照片。臚列書末,供讀者查閱。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對西藏的瞭解實在太少瞭。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以及媒體的報道,往往都帶有某種偏見或局限性。這本書卻試圖打破這些偏見和局限性,為我們呈現一個更為真實、更為全麵的西藏。作者對於西藏曆史的梳理,對於國際法的解讀,對於西藏人民的關注,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並非一本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理解和思考。但如果你願意投入這些時間和精力,你將會獲得巨大的迴報。它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對西藏的認知,也會讓你對國際政治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對於颱灣讀者來說,尤其具有意義。因為我們自身也麵臨著類似的睏境,我們也在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認同。因此,我們更能體會到西藏人民的感受,也更能理解他們對未來的渴望。這本書提醒我們,我們不能對西藏問題漠不關心,我們應該為西藏人民發聲,為他們的權利爭取支持。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思考的書籍,它將會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僅僅停留在曆史的敘述和法律的分析上,而是試圖從西藏人民的視角齣發,去探討他們的權利和訴求。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研究西藏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結構,試圖理解西藏人民對自身身份認同的理解。這與我們通常看到的,僅僅關注政治和地緣戰略的分析截然不同。我尤其感動的是,作者對於西藏人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遭受的苦難,以及他們對自身文化傳承的渴望,都錶達瞭深切的同情和尊重。作為一名颱灣人,我們自身也經曆過類似的文化壓迫和身份認同危機,因此更能體會到西藏人民的感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西藏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問題,更是一個關於人權、文化和身份認同的問題。它提醒我們,在討論西藏問題時,不能僅僅關注大國之間的博弈,更要關注西藏人民的真實意願。這種以人為本的視角,讓這本書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作為旁觀者,應該如何為西藏人民發聲,如何為他們的權利爭取支持。

评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於西藏未來前景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提齣某種解決方案,而是從多個角度分析瞭西藏可能麵臨的各種可能性。他探討瞭西藏獨立的可能性,也探討瞭西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內的自治的可能性,還探討瞭西藏與其他國傢建立某種形式的聯盟的可能性。對於每一種可能性,作者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並指齣瞭其潛在的風險和機遇。這種開放性的思考方式,讓我感到耳目一新。很多關於西藏的書籍,往往都帶有強烈的政治傾嚮,試圖為某種立場辯護。但這本書卻試圖超越簡單的二元對立,去尋找一種更為現實、更為可行的解決方案。作者認為,西藏的未來,最終應該由西藏人民自己決定。他呼籲國際社會尊重西藏人民的意願,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種對西藏人民主權的尊重,讓我深受感動。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預言書”,而是一本充滿希望和思考的書籍。它提醒我們,西藏的未來,並非注定,而是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改變。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西藏地位的書,內心五味雜陳。從小在颱灣長大的我們,對西藏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新聞畫麵裏,或是旅遊宣傳冊上,那種神秘、聖潔的氛圍總是帶著幾分遙遠。這本書卻試圖從國際法的角度,將西藏的曆史、權利與未來置於一個更為冷靜、客觀的框架下進行分析。坦白說,一開始我有些抗拒,國際法這種術語對我來說實在過於陌生,擔心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卻齣乎意料地流暢,他並沒有一味地堆砌法條,而是將復雜的國際法原則與西藏的具體曆史脈絡巧妙地結閤起來,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瞭西藏問題的復雜性。書中對於清朝與西藏的關係、英藏條約的解讀,以及印度在西藏問題上的立場,都提齣瞭我從未思考過的角度。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對西藏的認知可能存在著許多盲點,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可能都建立在不完整的信息之上。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為某個立場辯護,而是試圖還原曆史真相,並以此為基礎,探討西藏未來的可能性。它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對西藏的認知,也讓我對國際政治的運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讀起來頗具挑戰性。作者對於國際法條文的引用和分析,對於曆史事件的考證,都非常細緻嚴謹,這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確實需要花費一番心思纔能理解。但正是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書中的觀點更加信服。作者並沒有迴避爭議,而是直麵各種不同的觀點,並用充分的證據和邏輯進行反駁。例如,對於中國政府宣稱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作者通過對曆史文獻的分析,以及對國際法原則的解讀,提齣瞭不同的看法。他指齣,西藏在曆史上長期處於獨立或半獨立的地位,其與中國的關係並非簡單的隸屬關係。這種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讓我對作者的學術精神肅然起敬。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立場文”,而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著作,它試圖通過嚴謹的分析和論證,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為全麵、客觀的視角。雖然閱讀過程有些艱辛,但最終的收獲卻是巨大的。它讓我對西藏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讓我對國際政治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