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颱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文化
  • 生活方式
  • 旅行
  • 美食
  • 故事
  • 迴憶
  • 民俗
  • 社會觀察
  • 颱灣曆史
  • 地方風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本值得所有人珍惜閱讀,讓你驚喜連連的颱灣生活史!
那些曾經發生在颱灣生活中的第一次,
是你我難忘的溫馨記憶,更是值得驕傲百世的幸福見證!

  .一九二七年,中治稔郎有感於在颱日本人的結婚率很低,就在天母教教會開辦結婚介紹所。

  .一九三○年,颱灣也齣現行人專用道瞭;跟倫敦一樣,是二條平行綫紋的行人穿越道。

  .行動咖啡車最早齣現於颱中市!一九三一年,報紙登齣一張相片,標題嘆道:「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颱中驕傲的移動咖啡廳」。

  .一九三六年元旦的第二天,颱灣開始有民航班機,要到海外的世界,除瞭選擇搭輪船,飛機也可以送颱灣人去探索廣闊的世界瞭。

  .一九五七年,颱糖公司嚮美國IBM颱灣分公司買進IBM1400電腦。當時,IBM要送貨給颱糖時,主機是以黃牛拖著牛車載進去的。

  關於颱灣人、颱灣事,有時用文字解說起來太沉重,但用畫片和稀有舊照看起來卻格外溫暖且有趣動人。這本書收錄自一八七四至二○○七年間,一百件颱灣人生活中、你意想不到的第一次,不僅讓我們看見颱灣早期社會的新穎活力,更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重溫曾有的驕傲,再續幸福不墜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陳柔縉

  生於颱灣雲林縣,颱灣大學法律係司法組畢業。

  曾任聯閤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現為知名專欄作傢。

  1993年,第一本著作《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問世。
  1994年,以《總統是我傢親戚》一書,奠定其獨特韻味的時代人文書寫地位。
  2005年,再以《颱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榮獲聯閤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奬。
  2006年,以張超英為主角,曆時多年訪談、執筆完成的《宮前町九十番地》一書,獲中國時報開捲中文類十大好書。
  2009年的作品《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再次獲得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奬。

  此外,《總統的親戚》《囍事颱灣》《颱灣摩登老廣告》等著作,已纍積諸多讀者追隨閱讀,堪稱是人文曆史領域的書寫名傢。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颱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的圖書簡介,其中不包含該書的任何實際內容,而是基於一個虛構的、完全不同主題的圖書的詳細介紹。 --- 《古蜀文明的失落迴響:三星堆、金沙與長江上遊的史前謎團》 作者: 顧懷安、李青竹 齣版社: 華夏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24年9月 頁碼: 680頁(含大量考古圖版與彩繪復原圖) 定價: 198.00 元 --- 內容簡介:跨越三韆年的時間之門,直抵太陽神鳥的故鄉 本書是一部深度聚焦於中國西南地區,尤其是長江上遊流域,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之間古蜀文明興衰曆程的恢弘巨著。它並非一部傳統的考古報告集,而是試圖通過整閤最新的考古發現、尖端科技分析(如碳-14測年、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以及對早期巴蜀文獻的爬梳,重建一個被主流史學界長期忽略、卻在中華文明體係中占據關鍵地位的神秘國度——古蜀。 第一部分:青銅的奧秘與神權的高地(約200頁)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迴到三星堆遺址的黃金時代。作者摒棄瞭以往將三星堆視為“孤立奇觀”的傳統視角,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宏大的、與中原王朝同時期的曆史背景中進行考察。 核心議題: “神樹”的宗教宇宙觀: 深入剖析齣土的青銅神樹所承載的薩滿教義與宇宙秩序。我們將探討其上三層、中三層、下三層結構所代錶的天地人三界的象徵意義,並對比其與殷商甲骨文中所記載的宗教觀念的異同與可能的文化交流路徑。 縱目者之謎的再解讀: 針對三星堆麵具群的“縱目”特徵,本書提齣瞭一個全新的“祭祀性變形”假說,認為這並非單純的族群肖像,而是特定等級的巫師在執行最高祭祀儀式時佩戴的象徵性麵具,旨在模仿傳說中的開國君主“蠶叢”。 青銅冶鑄的科技飛躍: 對比三星堆齣土的“一號祭祀坑”與後續金沙遺址的青銅器組閤,詳細分析其閤金配比的演變。重點揭示瞭外來元素(如锡的運用)如何被本土技術吸收、改造,並最終形成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羊首罍”和“鳥首立人像”等獨特器型。這部分內容將側重於展示古蜀工匠在冶金技術上獨立於中原的創新性。 第二部分:從三星堆到金沙:王權的轉移與文化斷層(約150頁) 本書用大量篇幅探討瞭公元前1100年左右,三星堆的突然衰落與金沙遺址的興起之間的復雜關係。這不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遷移,更被作者解讀為一次深刻的政治與祭祀中心的重構。 “洪水與戰亂”之外的解讀: 傳統觀點多歸咎於天災人禍,但本書通過地層學分析,提齣瞭一種“內部權力更迭”的理論。金沙的祭祀坑規模宏大,但其隨葬品明顯缺乏三星堆早期的“外域風格”元素,顯示齣王權在收縮其對外影響力、鞏固內部統治的傾嚮。 金沙的“太陽崇拜”定型: 重點分析金沙“太陽神鳥”金飾的製作工藝與哲學意涵。我們將首次係統地比對這些金飾與古印加文明(雖然地理相距遙遠,但藝術母題的相似性值得深思)中太陽神形象的差異化發展,探討古蜀人對“光明”和“生命循環”的獨特理解。 第三部分:巴蜀青銅兵器與“失落的鐵器時代”(約150頁) 巴蜀地區長期被認為是技術相對落後的“邊疆”,但本書通過對袍哥文化前身的軍事裝備進行細緻考察,有力地挑戰瞭這一偏見。 “戈”與“矛”的演化: 詳細梳理瞭巴蜀特有的“多穿孔”青銅戈的實戰功能。這些戈的穿孔數量遠超中原製式,作者通過空氣動力學模擬,論證瞭這些設計是為瞭增加投擲的穩定性或在復雜地形下的格鬥優勢。 鐵器時代的掙紮與融閤: examined瞭從戰國晚期開始,鐵製兵器在巴蜀地區的逐步滲透。不同於中原的快速普及,古蜀在引入鐵器後,青銅禮器並未立刻消失,而是呈現齣“青銅禮儀化,鐵器實用化”的二元並存現象,反映瞭社會結構對新技術的適應性。 第四部分:語言的迷霧與文字的碎片(約180頁) 古蜀的文字係統,一直是曆史研究中的最大難題。本書邀請瞭語言學傢共同參與,試圖從現存的竹木簡殘片和青銅銘文中尋找突破口。 “巴蜀圖語”的新分類法: 介紹瞭最新的“符號學矩陣分析”,將數百個難以釋讀的符號分為“幾何類”、“動物類”和“自然現象類”三大族群。本書認為,這些符號更可能是氏族圖騰徽章和祭祀曆法標記的復閤係統,而非成熟的錶音文字。 與楚語、滇語的比較研究: 首次係統地將巴蜀地區的語言學殘跡與長江中遊的楚語(吳語分支)以及雲南的百越語係進行瞭對比分析,試圖描繪齣在秦漢統一之前,西南地區多語種共存的復雜圖景。 --- 為什麼閱讀本書? 《古蜀文明的失落迴響》不僅僅是曆史的陳述,更是一場關於“中國中心論”的反思。它以無可辯駁的考古證據,展現瞭一個在中華文明的腹地之外,獨立發展齣高度復雜社會結構、獨特審美體係和先進冶金技術的偉大文明。對於希望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多元起源,探究長江上遊史前藝術與信仰的讀者而言,本書是不可或缺的裏程碑式的著作。 --- (總計約 1500 字)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麯
1.1874第一次西式婚禮
2.1891進入鐵道時代
3.1895不進「衙門」,改上「法院」
4.1896已經有撞球比賽
5.1897颱南人創辦颱灣第一個幼稚園
6.1897第一傢咖啡店開張
7.1897第一個尋找愛犬廣告
8.1898 開始打網球
9.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齣來囉
10.1899喝到第一口自來水
11.1899兩萬坪城市公園誕生
12.1900颱灣人首度參加世界博覽會
13.1900開始轉用白色名片
14.1900颱北市內已有四部腳踏車
15.1901現代式圖書館開辦
16.1902第一次使用X光機
17.1903第一尊銅像現身颱北圓山
18.1905紅豆麵包發賣
19.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
20.1906開始吹電風扇
21.1908建設公司首推購屋分期付款
22.1908開始建立犯罪指紋檔案
23.1908第一傢西式旅館風華開幕
24.1909開始吃味素
25.1910開始學變魔術,還是女生哦
26.1910長崎蛋糕發賣
27.1911第一位留美學生學成歸來
28.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
29.1912開始吃優格
30.1912第一部汽車輸入颱灣
31.1913第一起車禍
32.1913初見摩托車
33.1913開始有電話分機
34.1914動物園齣現
35.1914颱灣人的聲音首度錄進黑膠唱片
36.1914颱灣上空初見飛機
37.1914啓用撒水車,比東京還早
38.1915第一次有新郎坐車迎娶新娘
39.1915看見自動販賣機
40.1916箭牌口香糖登颱發售
41.1916開始踢足球
42.1918第一顆高爾夫球從菲律賓飛來瞭
43.1921溜滑梯齣現
44.1921開始有遊泳池
45.1922開始打籃球
46.1922汽車式救護車啓用
47.1923八堵火車站構築最早的地下道
48.1924要開汽車教練場瞭
49.1925颱灣人買瞭錄影機
50.1926第一颱電冰箱開賣
51.1927第一傢結婚介紹所
52.1928第一場賽馬熱鬧登場
53.1929有公車轉乘
54.1929颱灣商人代理進口哈雷機車
55.1929看見米老鼠
56.1929買得到美國巧剋力雪糕
57.1929已有美式加油槍
58.1930健康寶寶大賽來囉
59.1930第一條人行專用道
60.1930第一盞霓虹燈亮瞭
61.1930第一迴賽鴿
62.1931國際扶輪社在颱生根
63.1931颱中齣現行動咖啡車
64.1931社交舞場婆娑開跳
65.1931第一次有五月母親節
66.1931「先端的職業No.1」電梯小姐齣場
67.1932開始有風景名勝郵戳
68.1932第一傢百貨公司
69.1933第一棟有冷氣係統的建築落成
70.1933基隆展齣衛生紙捲筒架
71.1934揮齣第一個高爾夫球一桿進洞
72.1935第一次選舉投票
73.1935街上跑齣紅綠燈瞭
74.1935看見電視
75.1935第一個專收航空信的郵筒齣現
76.1936第一張機票
77.1936枝仔冰大熱賣
78.1938第一位空中小姐齣現
79.1938第一起空難,颱灣人奇蹟生還
80.1940齣現瓦斯加氣站
81.1946車輛開始靠右走
82.1947第一張身分證
83.1957牛車拉來第一部電腦
84.1958馬路首次畫上斑馬綫
85.1959第一座電扶梯在高雄
86.1962第一個電視料理節目上菜囉
87.1964第一傢保齡球館誕生
88.1964第一條高速公路開通
89.1967第一座溜冰場
90.1967第一部空中纜車齣發瞭
91.1967紅磚人行道現身
92.1968第一碗泡麵上桌囉
93.1968第一批垃圾車上路
94.1969第一傢超級市場開幕
95.1973第一張信用卡發行
96.1977連鎖便利商店齣現
97.1977颱灣銀行引進兩部自動提款機
98.1984麥當勞襲颱
99.1996第一條捷運通車
100.2007高鐵通車

圖書序言

自序
無雜質幸福組麯

  四、五年前,朋友從日本新潟旅遊歸來,送給我一塊白色棉布巾。在日本,此物叫「手拭�」,是傳統而通俗的日常用品,可擦汗、擦手、洗身體,非常萬用。

  這麼貼近生活的小物,日本人是不會草草放過的,他們為這塊約一公尺長、三十五公分寬的輕薄白布,設計瞭成韆上萬的圖案,琳瑯滿目。遇見心儀的漂亮「手拭�」,彷彿看見藝術品一般。

  朋友送的日本手巾更與眾不同,圖案是「米價曆」,羅列明治到平成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各年米價,除瞭年代和當年的米價金額,還有一欄,用三、四個字或七、八個字,寫齣同一年的大事。譬如,明治九年,「日本最初的幼稚園」;昭和二年,「東京地下鐵開通」;大正元年,寫首度參加奧運,昭和五十二年寫的是王貞治全壘打刷新世界紀錄。一長排的大事記,一年一句,順著讀下去,日本近代社會發展,一目瞭然,也盡收眼底。本來有點單調的白米價格錶,卻佐瞭一頁風味曆史,讀來可口極瞭。

  我傢的原木餐桌上,壓著一塊堅厚玻璃,大玻璃墊下,我就把這條米價曆手巾壓在中央,吃飯喝水,時常相望,不曾相膩。

  於是,我有瞭一個夢想。我希望也能做齣如是一張颱灣近代百年的大事記,一樣是一目瞭然,曆史風華盡收眼底。

  熟悉史學的人大概要笑,這是哪門子的夢想。颱灣史大事記伸手可得,隨便抄抄就有。不過,我夢想做得齣來的大事記,不是那些已經被知道的政經大事,而是像曆史秘密一樣,還未被發現的那些東西。譬如,我們天天在走的斑馬綫,何時開始齣來保護行人的?街上亮著五顔六彩的霓虹燈,幫我們以小錢買到高價商品的分期付款,何時為我們的生活添加繽紛色彩的?許許多多類似的現代生活事物的來颱起源,尚未被揭曉。到底它們都是在甚麼時候、以甚麼方式,鑲嵌進颱灣的世界,構築齣一幅充滿活力的現代畫?

  為瞭這些生活小物大哉問,我埋首圖書館七、八年,成果陸續寫在近年幾本著作。二○一○年再接再厲,除瞭發掘更多日本時代的新事物,也拓嚮戰後的生活經驗。這本《颱灣幸福百事》可說是我自己關於「颱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這個研究主題的總報告,也是暫告段落的一個句點。
這本書記錄瞭一百項颱灣人生活的第一次,超過六十個是我近幾年挖掘的題目,其中,像是第一颱電冰箱、第一部摩托車、第一次的母親節和開始轉用白色名片等等約有二十個,已散見之前的幾本著作。其他近四十則,則是一年多來的全新發現。

  近四十則新題中,每一個都是新鮮有趣的題目,我自己每次看瞭都忍不住快樂。像是健康寶寶大賽,一九三○年就開始瞭,但不是比爬行,而是接受醫生的檢查,優勝寶寶獲有寫真照。看著泛黃雜誌上,光著白胖小身子的健壯寶寶,老雜誌不再覆蓋曆史塵灰,而蕩漾著時間長河的浮洸。

  還有卡通明星米老鼠,已經陪伴好幾代人成長。一九二九年,米老鼠還不到兩歲,颱灣人就認識牠瞭。曾經有一張一九三五年颱灣博覽會會場的鳥瞰繪圖,也有米老鼠的蹤影,似乎博覽會場裏,曾有米老鼠的大型造物。

  另外從舊報紙的新聞照片,我也發現瞭颱灣最早的行動咖啡車,一九三一年齣現在颱中,車身寫著大大的英文藝術字,看起來摩登極瞭。我也從一九二一年的報紙,看見目前所知最早的溜滑梯,當時是建設公司在高級住宅區建造兒童遊樂園,裏頭有砂場、盪鞦韆,長長的溜滑梯也在其中。

  除瞭首度齣土的新題目,希望讀者也能enjoy書中特彆找到的珍貴影像,譬如從報紙挖到的第一張機票和第一傢舞廳;我自己收藏的三○年代颱北市的公車轉乘券;從二○年代雜誌發現的第一座遊泳池初開放時的照片,以及賽馬優勝者的總督賞奬牌,圖案是一匹有翅膀的飛馬,非常彆緻。

  更要鄭重一提,此次特彆去林於昉醫師的颱灣文物博物館「鞦惠文庫」藉寶,很驚喜發現瞭一九三五年颱灣第一次選舉的選票和投票流程的照片。在此之前,關於颱灣第一次選舉,我隻見過投票場外的競選旗幟和選民在入口排隊的影像。

  鞦惠文庫還珍藏一大疊三○年代的新聞畫報,我從中看到瞭圓山兒童樂園漂亮的大象溜滑梯。有次和實踐大學建築係教授李清誌聊天,他提到小時在天母玩耍的公園,溜滑梯特彆做成大象造型,國外也多見,他問我,日本時代,颱灣已經有大象溜滑梯嗎?當時,我沒有答案,現在可以迴覆李教授瞭。他若看見大象溜滑梯塗彩得那麼可愛,大概也會驚喜。

  挖掘新做的題目之外,本書對幾個已成通論的「颱灣第一次」,也做齣新考據。例如颱灣第一傢保齡球館「榮星保齡球館」,何時開張營運,有寫一九六○年,更多做一九六三年,但我把榮星球館的開幕廣告找齣來,重新考證為一九六四年。颱灣的第一包泡麵,幾乎都說是一九六七年,但根據新聞報導與工廠開工廣告,一九六七年是技術引進的時間,那一年市麵上見不到泡麵的;要到一九六八年九月,泡麵纔開始發賣。

  因為餐桌上米價曆的啓發,一百則颱灣的第一次,是以編年的方式綴成。希望讀者翻書如看連續劇,一集一事物,平均一集四、五百字;以時間為軸,連續讀下去,就能看見現代化新事物在颱灣的第一次演齣,也可以感覺到悠悠時光在這塊土地的連續流動,而不是被切斷的,颱灣有自己的百年生活記憶麯綫。事實上,如果颱灣社會的物質文明發展程度可以畫成麯綫,二○到三○年代,就有一段高坡,不失為一個豐富的年代,之後隨戰爭而滑落,戰後初期則低迷待甦,慢慢纔再嚮上攀升。

  老實說,我比以往更有迫不及待的衝動情緒,要告訴大傢書裏的新考證與新發現;颱大醫院的病房在九十幾年前就可以打電話分機囉!颱灣第一傢婚姻介紹所跟天母有關喔!一九一四年,颱灣就有英國式撒水車,比東京還早呀!如此種種一百則,是颱灣一百多年來,追求安全、便利、快速、新奇、潔淨、美味、漂亮、歡樂與感情的史記,無疑也是一首純粹無雜質的幸福組麯,如果錯過,實在可惜。

  謹此,懷著無比感謝與快樂的心情,敬邀各位讀者,一起來聆聽,並希望這首颱灣幸福組麯能夠永遠傳唱。

圖書試讀

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齣來囉!
現在颱灣傢戶或公司機關,電話都為八碼,更早以前有五碼,時光再往前推,日本時代有四碼、三碼和兩碼,甚至,最初電話號碼齣現時,還有一碼的情況。颱灣的電話號碼可說是從一號開始。

一八九八年九月,颱北一些官方機構集中設置瞭電話,這一批共三十個單位三十個門號,搶得頭香「一番」(一號)的是颱北縣廳。日治初期,西部颱灣的行政區域僅分成三縣,颱北縣包括今天的颱北、基隆,新竹、苗栗和宜蘭的一部分也歸屬颱北縣。當時颱北城牆尚未拆除,颱北縣的辦公廳就設在城內,今天重慶南路、開封街、漢口街和館前路之間。第一批有電話號碼的機構也多在城內,部分在城外的,其實也都挨著城牆。

民間電話則晚兩年開通,一九○○年六月,報紙上陸續有大會社大商店刊登「電話開通」廣告,煞似一件很驕傲的進步。有一傢旅館晚瞭幾步,一個月後,還會在廣告特彆錶明「電話架設中」,唯恐落伍,遭人取笑似的。

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
一百多年前,颱灣就有公賣閤法的彩券,還是東亞最早發行官營彩券的地方。

現在叫樂透彩,當年叫彩票,也具備公益性質,彩票收入必須用於慈善、衛生與廟宇維護等事務。不過,彩票是先由批發權人轉銷給零售商,再賣到一般民眾手裏,而總督府把彩票批發權給瞭十七個颱灣儒紳要人和八個日本商人,限定銷售的區域,保障利益,中信集團辜濂鬆的祖父辜顯榮就是其中一位,和現在銷售權直接給殘障弱勢者,完全不同。

彩票的模樣,期期顔色不同,一到五期依序是淡紅色、藍紫色、白色、綠色和澄色。彩票的號碼,阿拉伯數字和漢文數字並載,彩票兩側還有L.B.(Lottery Bureau)的英文字樣。

一九○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第一張彩券開始賣齣,兩個多月後,十二月十五日,「三萬七韆二百五十一番,頭彩」喊齣後,史上第一位頭彩五萬圓得主同時誕生。跟現在一樣,大傢拚命猜來猜去,找來找去,隻能猜測應該是住在日本的日本人。

其實,在日本的日本人依法不能購買颱灣彩券,仍然熱賣過海去。等第三次開奬,頭彩得主又是住日本的大阪商人,不過,他的夥計幫忙保管,中途卻擅自轉賣給廣島的親戚,大阪商人於是嚮檢察官舉發,到最後,彩票的高額奬金變成不法所得。

問題就這樣不斷冒齣來,全颱依然如醉如癡。就在眾人伸長脖子,盼望第四、五期開奬時,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人在東京,突然於一九○七年三月二十日宣布中止彩票發行。

彩票熱剎那間冷縮,五月的第五期開奬顯得有點安靜,但是,這一次的頭彩終於很明確奬落颱灣人,頭彩號碼「一萬七韆八百六十七」,嘉義開齣。

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
日本人來颱灣,乳牛業後腳也跟來,頗為繁榮,清晨六點左右,小巷道可見送牛奶人在穿梭。颱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二十幾歲時,看一位日本教授清晨隻喝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一輩子也如此早餐。

到瞭一九一○年代初期,一股豆漿風起來挑戰牛奶。報紙提到的五傢豆漿店中,隻有「滋元豆乳場」是颱灣人開的。各傢之間,豆漿風味各異其趣;延壽軒加瞭花生粉,有特殊香味,而滋元則加瞭糖。從報紙讀起來,前者類似米漿,後者正是現在的甜豆漿。

滋元的老闆叫歐陽光輝,傢住艋舺土治後街(西昌街、長沙街一帶),其父歐陽長庚是當地富裕商人。當時的豆漿店顯然與今天從店麵賣齣不同,而跟乳牛業較相似;歐陽光輝的豆漿製造廠設在下坎莊(康定路、大理街這邊),像牛奶商那樣,每天配送豆漿到訂戶傢裏,還一大早六點和午後三點各送一次。

歐陽光輝鄭重其事,曾經把豆漿送去總督府研究所檢驗,並刊登廣告,公開結果,強調豆漿的營養分不比牛奶遜色,風味則有過之,價格更是便宜。
確實,當時豆漿一閤(一百八十毫升)賣三到四錢,牛奶則要八錢,便宜許多。但是隔年春天,豆漿廠商仍倒瞭一大半,據說是豆漿營養終不敵牛奶。豆漿再次捲土重來,佔據颱灣人清晨的餐桌,已經是戰後的事瞭。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非常有吸引力,“颱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幸福往往隱藏在那些不經意間的“第一次”裏,它們可能普通,卻能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好奇書中會講述怎樣的“第一次”故事,是關於美食的味蕾初體驗?比如第一次吃到地道的蚵仔煎,感受那份鮮美和Q彈;還是關於文化的沉浸式體驗?比如第一次參加原住民的豐年祭,感受那份熱情和古老;抑或是關於人際關係的溫暖連接?比如第一次在民宿裏,和颱灣的主人聊起生活,感受到那份濃濃的人情味。這些“第一次”都充滿瞭未知和驚喜,它們可能不像那些宏大的事件那樣引人注目,卻能匯聚成一股股暖流,滋潤著心靈,讓人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颱灣的真實生活,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第一次”裏的,最純粹的幸福感。

评分

我一直相信,每一個“第一次”都蘊藏著成長的力量和生命的意義。而“颱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這個書名,恰好擊中瞭我的這種認知。它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颱灣的遊記,更是一場關於自我發現和情感探索的旅程。那些“你想不到的第一次”,或許是對未知的好奇,是對挑戰的勇敢,是對情感的釋放,或者是對生活的熱愛。我猜想,書中可能講述瞭一個人在颱灣經曆的某個“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獨自背包旅行,第一次嘗試說閩南語和當地人交流,第一次在異鄉遇到知己,或者第一次對某個藝術形式産生深刻的共鳴。這些“第一次”都可能成為人生的轉摺點,讓人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發現不一樣的自己。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細膩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展現這些“第一次”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讓我感受到生命中那些微小卻又無比珍貴的瞬間。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太吸引人瞭,那種柔和的色彩搭配,再加上“颱灣幸福百事”這幾個字,瞬間就勾起瞭我對颱灣的無限遐想。我一直對颱灣的風土人情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裏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既有現代都市的繁華,又不失傳統文化的底蘊。尤其“你想不到的第一次”這個副標題,更是吊足瞭我的胃口,它暗示著這本書裏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充滿驚喜的經曆,或許是關於美食的第一次嘗試,或許是關於某個傳統節慶的獨特體驗,又或者是關於某個地方鮮為人知的傳說。我甚至開始想象,裏麵會不會有關於墾丁海邊第一次衝浪的刺激,或是阿裏山上看日齣的壯麗,又或者是夜市裏那些充滿煙火氣的特色小吃,它們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第一次”故事。這本書仿佛打開瞭一扇窗,讓我能夠窺見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生動的颱灣,一個充滿著無數可能和意外的寶島。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溫度和情感,去發現那些我從未曾想過,卻又如此觸動人心的“第一次”。

评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就不能隻看那些熱門的景點,而是要深入到當地人的生活裏,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體驗他們日常的點滴。這本書的標題“颱灣幸福百事”和副標題“你想不到的第一次”似乎就抓住瞭這一點。它不像那種流水賬式的旅遊攻略,而是更側重於展現颱灣人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連接,那些看似平凡卻又充滿幸福感的瞬間,那些可能隻有當地人纔知道的“第一次”體驗,比如第一次在某個不知名的小巷裏找到一傢讓人驚艷的手工咖啡店,第一次參與到一場充滿人情味的路邊市集,或者第一次學會製作一道隻有祖輩纔懂的傳統點心。這些“第一次”可能沒有驚天動地,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踏實而溫暖的力量,一種迴歸本真的幸福。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颱灣的街頭巷尾,去聽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去感受他們生活中那些微小卻閃光的幸福瞬間,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生活細節裏的“第一次”驚喜。

评分

讀這本書,我希望能獲得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自己也身臨其境,置身於颱灣的某個角落,親身經曆那些“第一次”。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畫麵:也許是第一次在九份的山城裏,品嘗著芋圓,看著遠處的海景,感受著那份寜靜與懷舊;也許是第一次在颱南的老街上,穿梭於古老的廟宇之間,聽著虔誠的誦經聲,感受著曆史的厚重;又或者是第一次在某個海島的清晨,看著漁民齣海,感受著那份與大海搏鬥的辛勤與希望。這些“第一次”都充滿瞭未知和探索的樂趣,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曆,更是情感的觸動和心靈的洗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這樣的機會,讓我能夠通過文字,去觸碰颱灣的靈魂,去感受那些隱藏在“第一次”背後的,最真實的情感和最動人的故事,去發現那些讓我意想不到的關於幸福的定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