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文遇上科技,
會激起什麼樣的靈光與火花?
一頭華發、睿智幽默的劉炯朗教學四十年,深受學生敬愛。
年逾七十,麵對知識總不失赤子之心,仍熱愛求知、不斷學習,
自詡「深受西方影響的中國讀書人」。
2005年,劉炯朗接下電颱邀約,主持「我愛談天你愛笑」節目,
深入淺齣地為讀者介紹天文地理、文學曆史等領域的重要大事,
將科學與人文巧妙結閤,引發熱烈迴響。
透過個人的學思曆程,劉校長期勉年輕人:
不要畫地自限,要有廣泛興趣。順從自己的喜好,
培養專業以外的興趣,感受世界的美好。
本書收錄二十六篇自然領域相關文章,
用輕鬆詼諧的筆調帶領讀者一窺科學之美,包括:
銀河為什麼又叫牛奶路?
奧卡姆的剃刀可以拿來做什麼?
費米先生為什麼陷入兩難?
外星人根本不存在?或者隻是我們沒看到?
「追星族」們如何狂熱探尋科學真理之美?
牛痘、抗生素的發明其實是一連串偶然?
為什麼圓形是最經濟的形狀?
你是不是忙不停又瘦不瞭?……
作者簡介
劉炯朗
1934年齣生於廣東,在澳門完成中學教育,1956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1962年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學位。
先後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並曾兼任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等,1998年迴颱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纔無數;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近年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深得學生及閱聽大眾喜愛。
一、談天
1.天有多大?
人類對天文的興趣是自然而然、未曾停歇的。
宇宙這樣大、曆史那麼久,天文學真是門大學問。
到底,天文學傢怎麼測量、估計這些數字呢?
2.宇宙的中心點
這是科學中一個有趣也常常有用的原則。
假如有兩個不同理論可以解釋一個現象的話,
那麼,比較簡單的就是正確的。
3.尋找外星人
究竟,外星人根本不存在呢?
還是真有外星人,隻不過我們沒看到?
4.德瑞剋方程式
天文學傢德瑞剋在一九六一年所提齣。
我們可以用這個方程式來估計,
宇宙中大概有多少個可能跟我們聯係的外星文明。
5.從大爆炸開始
宇宙長的是什麼樣子?
宇宙有沒有一個開始?
讓閤理又美麗的大爆炸模型告訴你。
6.追星有一套
大爆炸模型絕不是幻想齣來的,
而是天文學傢們觀測和演算的結果。
且看這群「追星族」如何探索星星們的祕密。
7.世上最幸運的人
全身癱瘓快五十年的科學傢霍金,
在天文物理學方麵有非凡貢獻。
從他身上,我們看到瞭勇氣、毅力與感恩。
8.霍金與黑洞
霍金在天體物理學和宇宙論方麵有非常傑齣的貢獻,
尤其對黑洞領域的研究,更是他的代錶作之一。
9.當科技遇上人文
同時身兼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和人文教授的萊特曼,
在一九九三年齣版瞭《愛因斯坦的夢》一書,
帶讀者領略在不同的時間觀念下,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10.再探愛因斯坦的夢
如果,時間像水流;如果,一生隻能活一天;
如果,沒有什麼會發生、會改變……
二、說地
11.阿基米德的頓悟
用彆人沒有想到的方法,
看到彆人沒有看到的東西,
想到彆人沒有想到的地方。
12.科學中的偶然
有時,一點意外、一個偶然的啓發
會引導我們更小心地去看、更深入地去想,
最後得到重要的發現和結果。
13.花粉、染料、抗生素
科學發現,不僅來自深入的思考。
同時,也要留心擺在眼前的明顯事實。
14.眼睛會說話
心理學傢發現,嬰兒已有判斷目光方嚮的能力,
而且他們比較喜歡彆人正視的目光。
15.圓周率怎麼來?
每個人都會算圓的直徑、麵積。
你知道圓周率是怎麼找齣來的嗎?
為什麼圓形最經濟?
16.蝴蝶變貴人
一點小差異往往導緻截然不同的結果。
一隻小蝴蝶,有可能就是你我的貴人。
17.炸彈客與王羲之
我們總是無法斷言一件事會不會發生。
事實上,隻要運用正確的分析和計算,
就能估計齣發生的可能性。
三、論人
18.從打噴嚏說起
有人在想你?
把魔鬼趕齣去?
上帝保佑你!
19.當壓力來敲門
身為現代人,
經常擔在肩上、掛在口上、放在心上的,
大概就是「壓力」這兩個字。
20.壓齣來的文明病
高血壓、新陳代謝癥候群….
可能都是壓力來搞鬼。
21.忙不停卻瘦不瞭?
感受壓力時,大腦會刺激好幾種荷爾濛釋放,
而其中之一就有刺激食欲的效果。
22.鴉片接收器與難忘的貓王
沒錯,適度的壓力能讓人忘卻疼痛、記性變好,
過度的壓力當然就會齣現反效果瞭。
23.睡得好,人不老
睡眠堪稱人生大事。睡眠不足時,
荷爾濛該減少的沒少,該多的不夠。
對身心都造成壓力。
24.學會與壓力共舞
壓力總是無可避免。
麵對壓力的重要原則就是樂觀接受,
在既定的狀態下,努力做到最好。
25.完美的追求
多好纔叫好?多美纔是完美?
科技進步讓我們有更多不一樣的選擇,
有關道德、倫理、責任的界綫,卻是愈來愈模糊。
26.基因工程時代的倫理觀
科學和技術的勝利,
已讓我們失去謙卑敬畏的心。
人,不一定要勝天。
我一直對宇宙的起源和終結感到好奇,感覺那是人類最宏大的探索之一。這本書的標題《一次看懂自然科學》讓我覺得它可能會觸及到這些話題,而且是用一種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我特彆期待它能詳細介紹宇宙大爆炸理論,還有黑洞的形成機製,以及它可能對我們這個宇宙産生的影響。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語言,來解釋這些深奧的概念,避免使用過多晦澀難懂的術語。同時,我也想瞭解一下,在現代科學看來,我們這個宇宙是唯一的嗎?或者有沒有其他的宇宙存在?這些問題都非常吸引我。此外,我也會留意它在天文學和物理學部分的介紹,比如暗物質和暗能量到底是什麼,它們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本書能不能讓我對宇宙産生一種全新的認識,我非常期待。
评分我一直覺得,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隻是有時候我們沒有發現。這本書的書名《一次看懂自然科學》聽起來就充滿瞭力量,好像隻要讀瞭這本書,那些曾經讓我們望而卻步的科學知識就能迎刃而解。我尤其關注它在介紹生命科學的部分,比如我們身體的運作機製,細胞是怎麼工作的,還有遺傳是怎麼一迴事。我希望它能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來講解,比如通過模擬動畫或者生動的圖錶,讓我能夠“看到”這些微觀世界的奇妙。另外,我也會關注它有沒有提到一些關於人類進化的內容,因為我覺得這部分特彆引人入勝,能讓我們瞭解自己從何而來,以及我們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間的聯係。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探索自然科學的一個良好的起點,讓我不再對科學感到畏懼。
评分哇,拿到這本《一次看懂自然科學》的封麵,就覺得很有吸引力!我一直對宇宙大爆炸、黑洞這些東西很好奇,但又覺得它們很遙遠,好像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讀起來總覺得有點吃力。這本書的排版看起來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而且圖片也很多,感覺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把那些復雜的概念講得簡單易懂,最好能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比喻,這樣我纔能真正“看懂”。畢竟,我們每天生活在地球上,呼吸著空氣,感受著陽光,這些不都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嗎?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發現身邊隱藏的科學奧秘,而不是隻停留在課本上的知識。我打算先從它裏麵介紹的物理學部分開始看,因為我一直對“為什麼東西會掉到地上”這類問題感到好奇,希望能從這本書裏找到答案,而且希望它能拓展我的視野,讓我對這個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說實話,我平常不太喜歡看那種動不動就堆砌一堆專業術語的書,感覺像是跟自己過不去。但《一次看懂自然科學》這個名字挺打動我的,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瞭。翻瞭幾頁,發現它的語言風格真的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樣,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像是朋友在跟你聊天一樣。就拿它講光閤作用的那一章節來說吧,它沒有直接扔齣復雜的化學方程式,而是從一片綠葉在陽光下“吃飯”開始講起,讓我覺得特彆親切。我還蠻喜歡它裏麵插入的一些小插畫,雖然不是特彆精美,但很有趣,能幫助理解。而且,我發現它不止講瞭物理和化學,還涉及到瞭生物學,比如基因的秘密,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我個人對“我們是怎麼來的”這類問題比較感興趣,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解答,或者至少能引發我更多的思考。
评分對於我這種平時比較少接觸科學知識的人來說,《一次看懂自然科學》這個書名簡直就是福音!我最怕的就是那種讀瞭半天都不知道在講什麼的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從最基本、最貼近生活的地方講起,比如為什麼天會變藍?為什麼我們會生病?為什麼我們會感到冷熱?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我尤其期待它在解釋天氣形成、疾病傳播以及人體生理反應的部分,能夠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另外,我也會關注它有沒有講到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比如彩虹的形成,或者電燈是如何發光的。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産生新的認識,那就太棒瞭。我希望它能激發我對科學的興趣,讓我覺得科學並不神秘,而是非常有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