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的成功與否,決定瞭每個人的一生成敗。看似無關緊要的一些小缺點、小毛病卻可以毀掉你一生的前途。
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區彆,然而,為什麼有些人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每天快快樂樂地享受著高品質的生活,而有些人卻似與此絕緣呢?
是什麼導緻瞭他們的人生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差?
同樣是生活在社會中,你總是沒有朋友,剛交的朋友沒多久便離開你而去,為什麼你和同事之間的關係總是不融洽,也總是得不到主管的賞識呢?
或許在這個時候往往隻會無助、空虛、沮喪、憂鬱等等,這樣的自己或許你會比彆人更加討厭自己,那麼何不從改變開始,事實上所有改變都隻會讓你變得更好,這也是唯一能做的,改變自己麵對自己必須變化的方式,作者帶領我們從三方麵著手,審視檢查自己是否也是如此………,一瞬之間的改變,往往就會成為我們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改變一下,重新去審視自己所遇到人生難題,即便是最後的結果會跟你原本所得到的結果不太相同,相信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經驗財富。
本書從三方麵切入:
◎說話篇
與其抱怨「不會說話的人」,不如急起直追,從現在起學會「把話說好」的方法!希望自己不要輸在「說話」這個點上,隻要掌握說話力,就有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做人篇
做人有點心機,並不是可恥的事,重點在於如何將心機用在正確的時機。不論你是公司高階經理人,還是中階管理者,隻要你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受這些規則的影響。瞭解它們,會讓你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實踐它們,會讓你把命運緊緊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盡享智慧人生。行駛在人性高速公路上,「心機」絕對是讓你避免受重傷的「安全氣囊」。
◎做事篇
做事的重要規則和方法,幫助讀者掌握做事的準則和做事的藝術,在做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創造左右逢源的環境,從而成就人生。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潛藏在人們體內的種種理念,讓一個人能不斷的認識自己、改造自己提供瞭有益的幫助,這也是本書的最大目的所在。
找到自己看似不起眼的缺點,麵對、處理與改變,讓自己的視野寬廣一些、讓自己的人生經驗多一些或許就能避免驚慌失措而苦惱自己瞭。
本書特色
本書從說話、做人、做事當中,提齣瞭四十個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細細分析,一一點評。
如果你認為這些都是一些小缺點的話,那可就錯瞭!因為這些缺點的混閤速度是非常快的!你願意和平常就顯示齣其中三種缺點的人交往嗎?如果你想做一個不討人厭的人,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必須遠離這些缺點!
作者簡介
隋曉明
畢業於國立大學中文係,研究範疇有人生哲學、中文經典、超速閱讀法、天賦與趨勢訓練。目前專職於勵誌、人際管理、兩岸經濟等相關議題的規劃、撰著,擅長以生動的、深入淺齣的敘述方式闡明看似復雜的人際關係情況。
前言 10
●說話篇 13
打斷彆人說話─太把自己當迴事 14
打小報告─背後捅你一刀 17
口若懸河─沒完沒瞭 20
口頭禪─無聊當有趣 23
流言蜚語─張傢長李傢短 27
說三道四─蜚短流長 33
口沒遮掩─快人快語 36
喋喋不休─長舌婦 39
●做人篇 45
愛慕虛榮─自尊心太強 46
傲慢─把身份看得太重 51
遲到─不尊重人 56
得意忘形─耀武揚威 60
過分熱情─沒有限度 64
好大喜功─打腫臉充胖子 67
厚臉皮─恬不知恥 71
嫉妒─螃蟹心理 76
落井下石─翻臉比翻書還快 82
貪婪─一個永遠填不滿的坑 88
疑神疑鬼─害人害己 94
以自我為中心─隻考慮自己,不考慮彆人 100
優柔寡斷─畏首畏尾 105
自吹自擂─老王賣瓜 108
自以為是─一條路走到黑 112
有目的的恭維─非奸即盜 116
虛僞─人前一套,人後一套 121
優越感─自以為感覺良好 125
●做事篇 129
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亂 130
不拘小節─粗心大意 134
不講情麵─喜歡和彆人抬槓 139
不留餘地─做事太絕 143
鋒芒太露─過於錶現自我 147
過河拆橋─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 152
斤斤計較─缺少寬廣的胸懷 158
利用友誼─達到某種目的 163
探求隱私─打破沙鍋問到底 167
爭強好勝─不懂裝懂 170
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174
拖拖拉拉─光說不做 181
指手畫腳─忘記自己的身份 185
前言
一隻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同被關在一個畜欄裏。有一次,主人捉住豬,豬大聲嚎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豬的嚎叫聲,便說:「主人也常常捉我們,但我們並不會大呼小叫。」豬聽瞭迴答說:「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迴事,主人捉你們,隻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因為立場和環境的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和感受也有所不同,因此對彆人的失意、挫摺、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該關心和理解。
一位老太太坐在小鎮郊外的馬路邊乘涼,有個年輕人來到老太太麵前問道:「請問住在這個小鎮上的人怎麼樣?我正打算搬來住呢!」
老太太看瞭一下年輕人,反問道:「你要離開的那個地方的人怎麼樣?」
年輕人迴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裏沒有快樂可言,因此我打算到這裏來住。」
老太太嘆口氣說:「年輕人,恐怕你要失望瞭,因為這個鎮上的人,也和你那裏差不多。」於是年輕人走瞭,繼續去尋找他理想的居住地。
過瞭一會兒,一位女孩來到老太太麵前,詢問著同樣的問題,老太太也同樣的反問她。
這位女孩說:「哦!住在那裏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裏度過瞭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我正在尋找一個更有利於我的工作發展的小鎮,我捨不得離開那個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尋找更好的前途。」
老太太麵露笑容的說:「女孩,妳很幸運。居住在這裏的人都是跟妳在原來住的地方一樣好的人,妳將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妳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想尋找敵人,你就會找到敵人;你想尋找朋友,你也就會找到朋友;關鍵在於你自己的為人處世。
本書從說話、做人、做事當中,提齣瞭四十個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細細分析,一一點評。如果你認為這些都是一些小缺點的話,那可就錯瞭!因為這些缺點的混閤速度是非常快的!你願意和平常就顯示齣其中三種缺點的人交往嗎?如果你想做一個不討人厭的人,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必須遠離這些缺點!
讀這本書的理由,可能源於一種集體記憶。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某個階段,都曾有過與朋友分彆的經曆,或是因為搬傢,或是因為升學,或是因為一些我們當時無法理解的原因。那種感覺,就像在玩著一場遊戲,突然有一個熟悉的夥伴從牌局中消失瞭,留下你的手牌,和一片茫然。《朋友怎麼不見瞭》這個書名,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淡淡的惆悵和睏惑。我預期這本書會以一種非常寫實或者充滿想象力的方式,來呈現這種“消失”的事件。它可能是一個關於青春期友誼的起伏,一個關於童年夥伴突然疏遠的細膩刻畫,也可能是一個更具寓言色彩的故事,用一個失蹤的朋友來象徵我們生活中那些悄然流逝卻無比珍貴的東西。我喜歡這種能勾起迴憶,又能引發思考的主題。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朋友不見瞭”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我們為什麼會失去”的故事,以及“失去之後,我們該如何麵對”的故事。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朋友怎麼不見瞭》,讓我感到一種熟悉的親切感。這是一種屬於童年,也屬於任何一個曾經擁有真摯友誼的人的疑問。它不帶任何批判,沒有責備,隻是純粹的疑惑,和一絲淡淡的失落。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是一段關於迴憶的旅程,主人公在追尋那個“不見瞭”的朋友的過程中,重新審視瞭他們共同度過的時光,那些歡聲笑語,那些互相扶持的日子。也許,在尋找的過程中,他/她會發現,朋友並不是真的“不見瞭”,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著,或者,那個“不見瞭”的朋友,其實也一直在等待著被找到。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溫柔而細膩的筆觸,來描繪友誼的脆弱與堅韌,以及時間在人際關係中留下的痕跡。它應該是一本能夠讓人在閱讀時,常常會心一笑,又或是在某個瞬間,眼眶濕潤的書。
评分我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它在我心中激起瞭一股探尋的欲望。一個“不見瞭”的朋友,這其中包含瞭太多的可能性。是被遺忘,是被取代,還是有什麼更深層的原因?這本書的標題,雖然簡潔,卻蘊含著巨大的想象空間。我希望它能夠給我帶來一段充滿懸念和情感共鳴的閱讀體驗。也許,故事會圍繞著一個孩子視角展開,他/她用孩童般純粹的邏輯去理解一個復雜的世界,而“朋友不見瞭”這件事,是他/她第一次直麵人生的無常和不可控。又或者,這會是一個關於成年人之間關係的探討,那些曾經親密無間的朋友,為何會漸行漸遠,直至形同陌路。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令人驚喜的轉摺,有觸動人心的對話,有對人性深處細微之處的洞察。這本書,就像一個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去一層層地揭開它神秘的麵紗,去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
评分這本《朋友怎麼不見瞭》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沉靜的藍色背景,中間是一隻小小的、似乎在尋找什麼的剪影,旁邊點綴著幾顆閃爍的星星。它沒有那些花哨的插圖,也沒有大肆渲染的情節提示,卻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仿佛在低語著一個關於失落與尋找的故事。我拿到書的那天,正好是一個陰雨綿綿的午後,最適閤窩在沙發裏,伴著窗外的雨聲,慢慢翻開一本能觸動心弦的書。我喜歡這種不張揚,卻能引發讀者無限遐想的開篇。它讓我對接下來的故事充滿瞭好奇,想知道這個“不見瞭”的朋友,究竟去瞭哪裏?是遇到瞭什麼睏難,還是僅僅是在某個拐角暫時迷瞭路?這種開放式的提問,總是能迅速抓住我的注意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尋答案。而且,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孩童般的純真疑問,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蘊含著關於成長、關於友誼的深刻理解,但又不會顯得過於說教,反而是一種溫柔的引導。我期待著,它能像一位老朋友一樣,在我心底留下溫暖的痕跡。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細膩描摹人物內心世界的作品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標題,《朋友怎麼不見瞭》,讓我立刻聯想到那種微妙的,甚至帶點憂傷的情感,是關於失去,關於不確定,關於在熟悉的世界裏突然齣現的空缺。我猜想,這本書大概會講述一個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陪伴,忽然消失,留下的主人公獨自麵對空虛和疑問的故事。我想象著,主人公可能會嘗試各種方法去尋找,或許是翻遍記憶的角落,或許是詢問周圍的每一個人,或許是踏上未知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她不僅僅是在尋找那個“不見瞭”的朋友,更是在尋找自己內心深處的答案,尋找關於友誼的本質,關於失去的意義。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處理這種情感的張力,是如何通過細節來展現角色的失落感,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尋找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甚至重新理解“存在”本身。這是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能夠深入到人性的層麵,引發讀者強烈的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