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顧這波金融危機的形成與每逢春夏之交的腸病毒肆虐似乎有幾許相似之處。首先,腸病毒的流行有週期性,國際金融危機也是在一段期間之後就會爆發;第二,腸病毒流行期間人體會自然産生抗體,然後疫情會逐漸冷卻,直到病毒産生變種後又再掀起另一波疫情。迴想亞洲金融風暴之後,許多東南亞國傢的金融機構與企業幾乎難以重返國際資本市場籌資,因為放款者學到教訓後變更內部授信機製,將信用風險做更嚴格的控管;美國次級房貸危機也給評等機構與投資者帶來巨大省思,評等機構改變評價模式,投資人不再單憑評等機構的報告作為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依據。這些投資與授信政策的調整就像抗體的産生,遺憾的是病毒會産生變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也會躲在一些正常交易之後,直到我們心防鬆懈之後,再次發動攻擊,而造成損失。
眾所週知,對抗病毒沒有靈藥仙丹,隻能靠自身抵抗力,下一波國際金融危機不知何時發生,但將再度試煉市場的應變能力,故當務之急便是增強金融危機抵抗力,第一步應從認識衍生性金融商品開始,包括其誕生背景、交易模式與評價方式,最後訂定完善的風險管理製度並有紀律的執行。「衍生性金融商品理論與實務」乙書正是瞭解該商品之最佳選擇,全書共計10章,內容涵蓋商品介紹;遠期市場、期貨市場、交換市場、選擇權市場之交易實務;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理論及風險管理、個案研討及相關法令規定,兼具理論及實用價值,為金融機構從事財務工程、金融交易、風險管理及投資部門相關人員、大專院校財金相關係所師生與對衍生性金融商品有興趣之投資大眾之極佳工具書。
如果你是那種喜歡刨根問底,想徹底搞懂衍生性金融商品背後的數學原理的讀者,那麼這本書絕對會讓你滿意。作者在理論推導上毫不含糊,很多公式的由來和意義都解釋得非常清楚。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隨機過程、概率論的章節,雖然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但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自己對整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價和風險控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嚴謹性,缺點可能也是在於它的嚴謹性,對於隻想瞭解大概、或者需要快速上手實操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門檻有點高。
评分這本書實在太經典瞭!我第一次接觸衍生性金融商品,就是因為這本書。當年大學老師推薦的,雖然初次閱讀時覺得有些吃力,但每次迴頭翻閱,都會有新的體會。作者的理論功底非常紮實,把復雜的概念講得條理清晰,邏輯性極強。尤其對於期權定價的Black-Scholes模型,書裏有非常詳盡的推導過程,讓我這個金融小白也能慢慢理解其中的奧妙。而且,書中不僅僅是理論,還穿插瞭不少實務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或者期權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這些都讓我對衍生性金融商品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评分老實說,這本書我大概看瞭兩遍,還有一些地方實在吃力。它絕對是一本“硬核”的書,尤其是在理論建模方麵。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學術化,對於一些復雜的金融衍生品,他會從最基本的數學模型齣發,一步步構建齣完整的理論框架。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風險對衝策略的討論,作者深入分析瞭不同的風險敞口以及如何利用各種衍生工具進行有效管理。不過,這本書更偏嚮於理論和模型,實際操作中的一些細節,比如交易平颱的選擇、市場流動性問題等,可能需要讀者自己去進一步探索。總的來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專業的衍生品交易員或者研究者,這本書是必讀的。
评分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純粹是看中瞭“實務”兩個字。想著能學點能在職場上派上用場的知識。這本書確實在這方麵做得不錯,除瞭理論講解,後麵有很多章節都是在講不同行業如何運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來規避風險。比如,航空公司如何利用燃油期貨來鎖定成本,農産品生産商如何利用期權來應對價格波動,這些都讓我大開眼界。書中還舉瞭很多真實的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從中可以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教訓。雖然有些案例的年代可能稍遠,但其背後的邏輯和方法論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评分身為一名在金融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交易員,我坦白說,這本書是我書架上最常被翻閱的工具書之一。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泛泛而談的導論性書籍,而是真正深入到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骨髓”裏。從最基礎的遠期閤約、期貨,到復雜的掉期、期權,作者都給齣瞭教科書般的定義和解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組閤策略的分析,例如蝶式套利、價差交易等等,這些策略在實際操作中能否盈利,書裏都有提及,並提供瞭相應的模型來衡量風險和收益。當然,這本書的深度也決定瞭它不是給完全沒有基礎的讀者看的,需要有一定的金融市場知識儲備纔能更好地吸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