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故事,帶您進入經濟學的大廳,讓您清楚經濟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行為的社會科學,經濟行為就是選擇的行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選擇,瞭解經濟學可以讓我們做齣最明確的選擇。
在全球化的今天,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各國間閤作與競爭的加強、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明確,瞭解經濟學、深入經濟學尤顯重要。生活在經濟的21世紀,每個人都需要瞭解經濟學。
經濟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掌握一些經濟學原理,可以讓自己在麵對問題時做齣的理性正確的抉擇。但問題是,隨手翻開那些充滿圖示和數字的經濟類書籍,枯燥的詞句、生澀的闡述、深奧的理論,講述的盡是些我們無法理解的東西。
本書力主簡約不簡單,透過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眾所周知的故事,以及一些名人的成功案例等,來詮釋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並分析、解釋經濟學領域的各種現象,讓一般人也能真正瞭解經濟並能為己所用。
作者簡介
陳鵬飛
◎成功大學工設係、中央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
◎曾任外商公司行銷經理、企劃協理等職。
◎現為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
◎著有《時間管理的50堂課》、《人生進退的40條心法》、《如何激發員工潛力》等書。
第一部 微觀經濟學
故事1. 土豆燉牛肉的來龍去脈——交換的緣起
故事2. 哥倫布的契約與錯誤——創新與偶然性
故事3. 不做傢務的彼德——比較優勢與貿易
故事4. 為什麼魯軍能以少勝多——X效率理論
故事5. 處於淡季的航空公司——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
故事6. 為什麼他們隻有150元的工資——工資的決定
故事7. 高工資為什麼換不來高效率——效率工資的作用
故事8. 小麥煉鋼術——自由貿易
故事9. 燈塔公營還是私費——産權保護
故事10. F省煤礦怎麼就成瞭私人的——外部性與市場失靈
故事11. 交通事故防患於未然——安裝紅綠燈的成本
故事12. 劣幣何以驅逐良幣——格雷欣法則
故事13. 天安門城樓遊覽證書——炫耀性消費
故事14. 誰為奢侈品稅收付齣代價——彈性與稅收歸宿
故事15. 魚翁為什麼要大不要小——消費欲望與需求
故事16. 蕭何何以月下追韓信——人纔經濟學
故事17. 誰洩漏瞭大慶油田的情報——資訊經濟學與情報經濟學
故事18. 杜莎夫人蠟像館不良行為——公共地悲劇
故事19. 漲價幅度急增的羊肉粉——限製價格
故事20. 受政府保護的小本産業——支持價格
故事21. 驢子的壞主意——信用經濟
故事22. 小偷也懂經濟學——成本效益
故事23. 明星織毛衣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
故事24. 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誠信與長遠利益
故事25. 請兌現你的承諾——誠信與發展
故事26. 偷瓜的成本——個人信用
故事27. 三個女郎和邊際量——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
故事28. 開寶石加工店的米開朗琪羅——經濟中的風險與防範
故事29. 解決汙染的辦法——科斯定理成立的條件
故事30. 養狗與擾民罪——交易成本
故事31. 「大長今」緣何作假——建全市場體製
故事32. 從石頭到稀世珍寶——價格的決定
故事33. 生命的價值——效用理論
故事34. 死比活更值錢——消費者剩餘
故事35. 乞丐的三代祖宗——經濟流動性
故事36. 老太太買菜——資訊與搜尋成本
故事37. 孔融讓梨——收入分配與經濟發展
故事38. 曾子殺豬的原委——外部性消除
故事39. 為什麼生産煤的人沒有煤燒——相對過剩與供需平衡
故事40. 拉麵經濟——勞務輸齣
故事41. 倒賣火車票的該與不該——自由市場
故事42. 鎘汙染「造就」女兒國——排汙權交易
故事43. 用誠實換來國王寶座——誠實的價值
故事44. 為什麼汽車都是你們的——仇富與原罪
故事45. 從玉箸看亡國——棘輪效應
故事46. 經濟學中的木桶定律——利潤與風險防範
故事47. 可憐天下父母心——機會成本
故事48. 日本人說瞭算——控股權的時效性
故事49. 稅收帶來的「無謂損失」——資源配置與效率
故事50. 要風景還是要産權——産權的重要性
故事51. 另一隻看不見的手——價格歧視
故事52. 婚姻中的經濟學——交易成本和機會成本
故事53. 老翁娶少女的經濟學分析——商業交易
故事54. 窮人經濟學——馬太效應
故事55. 可怕的沉沒成本——路徑依賴
故事56. 主流經濟學傢的消費——效用最大與邊際效用遞減
故事57. 消費換來享受還是債務——住房投資
故事58. 都是倒賣批文惹的禍——求租行為
第二部 宏觀經濟學
故事59. 囚犯命運掌握在誰手裏——最優政策
故事60. 如何分粥纔公平——製度的作用
故事61. 花錢的藝術——總需求決定理論
故事62. 每天進步1%——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
故事63. 氣象傢的生財經——預期的形成與作用
故事64. 盧卡斯得輝煌與尷尬——理性預期革命
故事65. 宏觀調控不是筐——宏微觀經濟政策的不同
故事66. 小作坊的1231美元的投入——投入與增長
故事67. 吃狗屎換來GDP——國民生産總值
故事68. 傻瓜與股市——股市中的價格和需求量
故事69. 圈地運動的另類詮釋——房地産與供求
故事70. 第一張郵票的價值——郵市和價值
故事71. 通貨膨脹的外實內虛——通貨膨脹
故事72. 機製纔是硬道理——機製的作用
故事73. 凱恩斯的最大笨蛋理論——期貨的利與弊
故事74. 亞洲金融風暴中的蝴蝶效應——金融危機與貨幣危機
故事75. 破窗緣何又被擊破——破窗理論
故事76. 剋林頓也沒辦法——自然失業
故事77. 失業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隱性失業
故事78. 就業難的經濟學分析——中國就業問題
故事79. 賣水與買水的道人——貨幣與交換
故事80. 從9.11看恐怖主義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短期與長期
故事81. 微軟壟斷與反托拉斯政策——壟斷與反壟斷法
故事82. 我們所認識的經濟學傢——像經濟學傢一樣思考
故事83. 老不什減稅失敗——持久收入假說
故事84. 貿易逆差導緻美國淨資産流失瞭嗎——貨幣的含義與功能
故事85. 雅浦島上的「費」——貨幣的意義
第三部 經濟學其他相關故事
故事86. 獵人與獵狗的博弈之道——效率與收益遞減
故事87. 皇帝為什麼要殺掉功臣——代理理論
故事88. 哈雷彗星和少校——決策資訊傳遞失真
故事89. 夜叉的煙幕彈——資訊的不完全性
故事90. 老鼠的風險——風險型決策
故事91. 小老闆的睏惑——經營權和所有權
故事92. 與鯊魚有關的100枚金幣分配法——收益最大化
故事93. 平均主義下的南郭先生——平均與分配
故事94. 超級明星超級fans——明星效應和廣告效應
故事95. 藉「洋」雞生「土」蛋——境外投資
故事96. 四大美女值多少錢——美女效應
故事97. 老人的決策——風險投資
故事98 . 與人交往中的經濟學——競爭與適應
故事99. 虧本買賣也有很作——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故事100. 捐錢還是捐物——社會福利
概述
自從亞當斯密(Adam.Smith)在西元1776發錶《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以來,經濟學在各學術甚至實務領域的應用已有瞭相當長的時間,而其方法論的嚴謹性也是舉世所公認的,例如一年一度象徵國際學術權威的諾貝爾奬中也列有經濟學奬,可見本學門的重要性和受世人重視的程度。
在全球化的今天,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各國間閤作與競爭的加強、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明確,瞭解經濟學,深入經濟學尤顯重要。現代經濟學是研究混閤經濟條件下,稀缺資源的閤理配置與利用的科學。根據研究物件和所要解決問題的不同,經濟學又分為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
微觀經濟學研究個人角色——傢庭,企業,社會——在經濟舞颱上的錶現。宏觀經濟學關心的是經濟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到底發生瞭什麼事情。
此類研究都涉及到國傢經濟發展、企業閤理規劃和人們的日常起居,用詳細的理論和普遍的例證使其經濟學發展速度達到瞭令不少學科望塵莫及的地步,使經濟學被譽為社會科學中的「皇後」。
在現實中,我們的生活也時刻被經濟學的影子所縈繞,就連你的婚姻都充滿著經濟的味道。然而雖然如此,但真正瞭解經濟並能為己所用的人卻為數不多。
土豆燉牛肉本是一道非常簡單而美味的食物,可我們真正將二者閤而為一卻經過瞭幾百年。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具備絕對優勢和相對優勢優勢而拒絕物品交換;
我們都知道「魚和熊掌不能同時兼得的道理」,卻時常抉擇錯誤。本來在一定時間內,我們可以獲取100萬的廣告費,卻偏偏為瞭織一件隻有25塊錢的毛衣,而白白損失瞭100萬。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不懂機會成本,不知道哪種選擇更能給你帶來效益;
人人都愛精打細算,但這種「細算」,卻往往使我們處在路徑依賴中,就好比走上瞭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讓我們輕易走不齣去,因為我們心疼那些成沒成本……
經濟跟我們的生活的確息息相關,所以掌握一些經濟學原理,以便使自己在麵對問題時作齣的抉擇更加理性、更閤理已迫在眉睫。但問題是,隨手翻開那些充滿圖示和數位的經濟類書籍,枯燥的詞句,生澀的闡述,深奧的理論,講述的盡是些普通老百姓無法理解的東西。我們創作這本書就是基於這類情況。
本書力主簡約不簡單,透過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眾所周知的故事,以及一些名人名士的成功等,來詮釋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並分析、解釋經濟學領域的各種現象。
看到《關於經濟學的100個故事》這本書名,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這是一本能夠讓我「看熱鬧」也「看門道」的書。平常大傢聊到經濟學,好像總離不開那些冷冰冰的數據和報告,但其實,經濟學的本質,是關於人的行為、關於資源的分配、關於選擇的學問。而「故事」,正是承載這些學問最好的載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百科全書,又像一本故事集,裡麵的每一個故事,都能夠獨立成篇,但又彼此呼應,共同構築起一個關於經濟學的精彩世界。我期待作者能夠從各種角度切入,不論是歷史的沉澱、現實的觀察,甚至是寓言式的想像,都能夠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學到經濟學的知識。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有關於「騙局」或「陷阱」的故事,因為這些往往是經濟學原理最直接、也最容易被理解的體現。或者,一些關於「意外之財」和「無心插柳」的故事,也能讓我們看到經濟學中充滿趣味和偶然的一麵。總之,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讓我更瞭解經濟學,更能讓我用一種全新的、更有趣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關於經濟學的100個故事》,聽起來真的很有意思。我平常工作雖然不直接接觸經濟學,但身為一個小老百姓,食衣住行育樂,哪一樣不需要跟金錢、跟市場打交道?每天新聞裡播報的股市起伏、物價變動,還有我們在消費時麵臨的各種選擇,其實都跟經濟學脫不瞭關係。隻是,很多時候,我們隻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就像我買東西,看到特價就會很開心,但為什麼會有「特價」?特價背後又牽涉到什麼樣的供需原理?或是為什麼有時候明明大傢都說某個東西很好,但我怎麼買就是覺得不劃算?這本書的「故事」形式,讓我覺得很有機會能夠解答這些生活中的小疑惑,而且是以一種比較輕鬆、不枯燥的方式。我甚至可以想像,讀完一個故事,就能夠幫助我更理性地看待一些消費行為,或者更能理解新聞裡那些看似遙遠的經濟術語。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故事選擇得不夠貼近生活,或者編排得不夠有條理,可能會讓閱讀體驗變得零散。但願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導遊,帶領我走進經濟學的世界,並且在每一個站點,都為我講述一個精彩、又發人深省的故事。
评分我本身對經濟學一直很有興趣,但總覺得學習起來比較抽象,需要大量的理論基礎。市麵上有很多入門的書籍,但很多都隻是把理論做簡單的羅列,或是用一些非常極端的例子來舉證,反而讓人覺得不真實,甚至有些誤導。所以,《關於經濟學的100個故事》這個書名,對我來說,簡直就是福音!「故事」的力量非常強大,它可以讓枯燥的概念變得生動,讓複雜的道理變得淺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透過真實或虛構的、引人入勝的故事,來闡述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例如機會成本、邊際效用、比較利益、理性選擇等等。我希望這些故事能夠有深度,能夠引發我的思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原來如此」的層麵。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會不會挖掘一些歷史上鮮為人知的經濟事件,或者是一些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忽略但卻極具啟發性的經濟現象。如果故事能夠涵蓋不同麵嚮,例如微觀經濟(個人和企業的選擇)和宏觀經濟(國傢和全球的經濟活動),那就更好瞭。我很想知道,透過這些故事,我能不能對經濟學有更深刻、更全麵的理解,甚至能夠將書中的觀點應用到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评分說實話,我對於市麵上很多「知識普及」類的書籍,有時候會抱持著一點點懷疑的態度。畢竟,要把一個複雜的學科,濃縮成淺顯易懂的「故事」,難度其實非常高。很多時候,為瞭追求「好讀」,反而會犧牲掉原有的深度和準確性,最終變成一些「夾雜著術語的雞湯文」。所以,當我看到《關於經濟學的100個故事》這本書名時,心裡其實有些忐忑。我擔心它會不會像很多同類型的書一樣,隻是泛泛而談,把一些概念簡單粗暴地歸納,然後用一些很錶麵化的例子來解釋,讀完之後好像懂瞭,但又覺得好像什麼都沒懂。不過,書名中的「100個」也讓我有種期待,畢竟100個故事,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量體,如果每一個故事都能夠精煉有趣,並且切實地闡述一個經濟學的觀點,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真的很高瞭。我希望它能夠真正做到「以故事闡述觀點」,而不是「用故事包裝觀點」。換句話說,我期待的是,每一個故事都能夠像一麵鏡子,映照齣經濟學的某個麵嚮,並且讓我們在閱讀之餘,能夠啟發思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對應的現象。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會不會引用一些颱灣本地的經濟現象或故事,這樣會讓我感覺更貼近。
评分哇!拿到這本《關於經濟學的100個故事》,第一眼就被這個書名吸引住瞭!經濟學,聽起來就好像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數字、麯線,還有讓人頭疼的公式,但「故事」兩個字瞬間就讓它變得親切許多。我一直覺得,很多學科,一旦脫離瞭實際的應用和生活化的例子,就很容易讓人產生距離感,甚至覺得枯燥乏味。這本書的書名就好像是在跟我說:「別怕,經濟學其實很有趣,而且跟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會用什麼樣的故事,把那些看似複雜的經濟學理論,轉化成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敘事。是那些關於市場的奇聞軼事?還是關於人們如何在各種經濟誘因下做齣選擇的精彩案例?又或者是歷史上那些因為經濟因素而改變格局的重大事件?光是想像,就覺得這趟閱讀之旅會充滿驚喜。尤其是我本身並不是經濟學背景齣身,對於那些學術性的專有名詞總是感到有些卻步,但如果能透過故事來理解,那絕對會是一條更平順、也更有趣的學習途徑。我期待這本書能打破我對經濟學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它有趣、活潑、而且充滿人性的一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