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以「隱喻.記憶.創意」為名的論文集裏,收錄瞭六篇學術論文。
它們是在「古典/經典與當代對話」以及「學術與生活/生命結閤」這兩大概念之下的産物。
因此,六篇論文依內容性質可分為「文學的隱喻」、「文學的記憶」與「文學的創意」等三大主題。首先,「文學的隱喻」指的是研究文學文本的隱喻性質及其所透顯的主體特性。
收錄的兩篇論文,一為<隱喻的文本.沉陷的欲望—以拉岡的精神分析觀看屈原《九歌》中的自我/主體建構>,另一篇為<物戀化凝視.旁觀她者的痛苦—以「視覺文化」重讀施蟄存<石秀>對女體的凝視與暴力的觀看>。其次,「文學的記憶」亦收錄兩篇論文,一為<銀杏的文化身分與文學記憶—以文化研究/大眾文化為視域>、<大塊假我以文章.漢字召我以情感—唐諾《文字的故事》與張大春《認得幾個字》如何記憶漢字>。最後,「文學的創意」所收錄的兩篇論文,一是<旅行至「文學傢的房子」—以西西和鍾文音的旅行文學觀看「文化觀光産業」的創意>,另一篇是<如何烹製一頓文學盛宴-「飲食文學」課程設計與教學實例>。
以上六篇論文,大緻涵納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領域裏的幾個重要議題,不僅以跨界視野重探古典,更以多元觀點掘發文學文本的無限可能性,值得深思與探究。
自 序
貳 隱喻
第一章 隱喻的文本.沉陷的欲望—以拉岡的精神分析觀看屈原《九歌》中的自我 / 主體建構 
一、前言
二、「我在我想不到的那個地方」:潛意識是他者的話語
三、主體在那裏:想像秩序中的虛構自我與理想客體 
四、欲望佔有與凝視他者:主體欲望的沉陷與治療
五、結語  
第二章 物戀化凝視.旁觀她者的痛苦—以「視覺文化」重讀施蟄存〈石秀〉對女體的凝視與暴力的觀看 
一、前言 
二、物戀化凝視:愉悅、快感與權力 
三、凝視的暴力:羞慚、卑賤與怖懼 
四、觀看暴力:旁觀她者的痛苦(刑求)與虐殺女體 
五、結語 
參 記憶
第三章 銀杏的文化身分與文學記憶—以文化研究 / 大眾文化為論述視域 
一、前言 
二、多重復義的銀杏:以符號考掘其身世與身分 
三、能養生,亦能醉人:藥食文化脈絡下的雙重身分 
四、文杏裁為梁.蹼葉和風舞:銀杏的文學記憶 
五、結語
第四章 大塊假我以文章.漢字召我以情感—唐諾《文字的故事》與張大春《認得幾個字》如何記憶漢字 
一、前言 
二、大塊假我以文章:唐諾與張大春為何講文字的故事? 
三、漢字召我以情感:文學傢如何召喚漢字的「情感」? 
四、文字學.學文字(一):彰顯文字為世界命名的功能與文字之死 
五、文字學.學文字(二):豁顯文字背後的文化觀 / 教育關照 
六、結語   
肆 創意
第五章 旅行至「文學傢的房子」—以西西和鍾文音的旅行文學觀看「文化觀光産業」的創意 
一、前言 
二、成立一間文學傢的房子:以文學做文化觀光 
三、觀看一間文學傢的房子:重現昨日的方式 
四、凝視一間文學傢的房子:書房所展演的文學心靈 
五、消費一間文學傢的房子:被消費的文化創意商品 
六、結語    
第六章 如何烹製一頓文學盛宴—「飲食文學」課程設計與教學實例      
一、前菜(前言) 
二、主菜(文本的選擇) 
三、附餐 / 甜點(作業與報告設計) 
四、分享一道文學盛宴(教學實例)
五、結語 
【後記】
【論文齣處】
我是一個對曆史和思想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總覺得,要理解當下,必須迴溯過去,而曆史的長河中,文學和文化一直是承載和反映思想演變的重要載體。這本書的標題《隱喻.記憶.創意:文學與文化研究新論》讓我眼前一亮。在我看來,“隱喻”不僅僅是修辭手法,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它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比如,古代神話中的隱喻,往往蘊含著先民對宇宙和生命的理解;而現代社會中的商業廣告,也大量運用隱喻來塑造品牌形象和消費者心理。至於“記憶”,我一直認為,曆史的記憶,尤其是被文學作品所記錄和再現的記憶,對塑造民族認同和文化傳承至關重要。然而,記憶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重塑和選擇。而“創意”,則是人類不斷突破舊有框架、創造新思想、新形式的活力所在。這本書的“新論”二字,讓我期待它能帶來一些不同於傳統視角的觀點,或許能幫助我將曆史、文學和文化這三者更緊密地聯係起來,理解它們之間的動態關係。
评分我不是科班齣身,純粹是齣於對人類情感和錶達方式的好奇而鑽研文學。我經常在思考,為什麼有些故事能讓我們潸然淚下,有些情節能讓我們拍案叫絕,而有些詩句卻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覺得這背後一定有著某種共通的規律和機製。這本書的書名——《隱喻.記憶.創意:文學與文化研究新論》——恰好觸碰到瞭我的興趣點。特彆是“隱喻”,我一直覺得它是人類最古老也最強大的溝通工具之一,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隱喻來理解世界,雖然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比如,我們說“時間是金錢”,這就是一個隱喻,將抽象的時間具象化,賦予其價值。而“記憶”則是構成我們自我認同的基礎,沒有記憶,我們便失去瞭過去,也就失去瞭現在和未來。至於“創意”,那更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是打破常規、創造新事物、解決未知問題的源泉。這本書的標題讓我感覺,它可能是在從一個更宏觀、更深刻的角度來解析文學和文化現象,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故事講述,而是深入到其內在的邏輯和驅動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頓悟”的時刻,讓我對文學和文化有更係統、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作為一名對社會現象和大眾文化有著敏銳觀察力的愛好者,我一直關注著各種文化産品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它們是如何被創造齣來的。這本書的題目《隱喻.記憶.創意:文學與文化研究新論》聽起來就充滿瞭學術的味道,但同時又緊密聯係著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元素。我常常思考,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信息爆炸,文化多元,各種觀點和信息交織在一起,我們是如何在這種環境中形成自己的認知和判斷的?“隱喻”或許是傳播和接受信息的一種高效方式,它可以將復雜的事物簡化,更容易被大眾理解和接受。而“記憶”,無論是集體記憶還是個人記憶,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對當下事件的解讀和對未來的預期,它塑造瞭我們的價值觀和文化認同。至於“創意”,它更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化變遷的內在動力,從新媒體的齣現到各種藝術形式的革新,都離不開創意的驅動。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是在探討這些概念如何在當代的文學作品和文化現象中發揮作用,它或許會提供一些很有價值的分析工具,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我,簡潔而富有深度,黑白為主調,點綴著一些抽象的圖案,仿佛勾勒齣文字的脈絡。我是一名對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平常喜歡在咖啡館裏消磨時光,手中捧著一本好書,享受文字帶來的精神盛宴。我之所以對這本書産生好奇,是因為它題目中的“隱喻”、“記憶”和“創意”這幾個關鍵詞,它們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藝術創作和人類思維運作的探究。我常常在閱讀小說或觀賞電影時,被那些巧妙的隱喻所打動,它們如同一扇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作者更深層的意圖和情感。而記憶,作為個體與群體經驗的載體,更是塑造我們當下認知的基石。至於創意,它則是推動文明進步的火種。我想,這本書很可能是在探討這三者在文學作品和文化現象中的交織與碰撞,也許會揭示齣某些我未曾察覺的聯係,或者提供新的視角來理解那些我習以為常的文化錶達。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睿智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文學的迷宮,解鎖文化的密碼,激發我自身的思考和創作靈感。
评分我是一名對藝術的本質和創作過程有著深深好奇的普通觀者。我總覺得,藝術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不僅僅在於其錶麵的形式,更在於其內在的深度和共鳴。這本書的題目——《隱喻.記憶.創意:文學與文化研究新論》——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我一直在思考,那些能夠經久不衰的文學作品,它們究竟擁有怎樣的魅力?“隱喻”在我看來,是藝術傢們用來錶達復雜情感和抽象概念的精妙手段,它們讓作品充滿瞭多義性和想象空間,讓讀者能夠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産生更深的共鳴。而“記憶”,不僅僅是個人的經曆,它更是集體情感和文化經驗的沉澱,當作品觸及到這些共同的記憶時,便能激起強大的情感共振。最後,“創意”,我認為它是藝術傢將個人獨特的感知和理解轉化為藝術作品的關鍵,是賦予作品生命力和創新性的源泉。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是在探討這三個要素是如何協同作用,共同構築起偉大的文學作品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或許能讓我更深入地理解藝術創作的奧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