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揭開心理測驗的神秘麵紗,帶領讀者從科學、理論的觀點來認識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心理測驗,包括智力測驗、大學入學考試、職業興趣測驗、人格測驗、臨床衡鑑及應徵工作時的人事測驗與麵試等。本書透過理論的闡釋,讓讀者對心理屬性的測量方法與原則有初步概念。此外,配閤主題設有「問題與對策」範例,讓讀者深入思考,並根據章節內容提供解答,告訴讀者測量理論於真實世界的應用,並對目前廣泛使用的測驗有更深入的認識。最後,討論心理測驗與教育、企業及臨床決策的關係。適用於大專之心理、教育、測驗統計、諮商臨床等係所心理與測驗相關課程。
譯者簡介
王文中
現職: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輔導與學習支援學係講座教授
學曆: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計量方法與評鑑哲學博士
經曆:國立中正大學心理係特聘教授兼係主任
專長領域:心理與教育測量
陳承德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博士候選人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心理係
經曆:國立中正大學心理係心理測驗學助教
專長領域:心理與教育測量
第一篇 心理測驗簡介1
CH01 測驗與測量3
心理測驗---定義5
測驗種類8
測驗和決策---心理測驗的使用10
心理學傢的測驗活動13
測驗的資訊15
測驗的標準17
CH02 定義和測量心理屬性:能力、興趣與人格25
心理屬性與決策25
智力---普通心理能力26
興趣42
人格48
CH03測驗與社會59
決策的種類59
社會顧慮62
測驗的社會後果之分析77
第二篇 心理測量的原則83
CH04 測量與統計的基本概念85
心理測量86
評估心理測驗91
統計概念94
CH05 量尺、轉換及常模109
轉換110
量尺分數的等化116
常模120
期望錶127
CH06 信度:測驗分數的一緻性137
測驗分數中一緻性與不一緻性的來源138
信度的一般模式141
估計信度的簡單方法144
信度估計與誤差150
測驗分數的類推力151
CH07 使用和解釋有關測驗信度的訊息159
使用信度係數160
影響信度的因素165
信度的特殊議題169
測驗的信度應該多大?176
CH08 測量效度:內容與建構導嚮的效度183
驗證策略
效度驗證策略184
測量效度的評估186
內容導嚮的效度驗證策略187
建構導嚮的效度驗證策略194
內容與建構效度206
CH09 決策效度:效標關連效度213
決策和預測214
效標215
效標關連效度驗證的策略216
建構效度與效標關連效度223
解釋效度係數226
CH10 題目分析241
題目分析的目的242
誘答選項分析243
題目難度245
題目鑑彆力248
題目屬性間的交互影響251
試題反應理論254
第三篇 發展能力、興趣與人格的測量271
CH11 測驗發展的程序273
建立測驗274
製訂測驗之常模與標準化288
測驗的齣版和修訂291
CH12 電腦化測驗施測與解釋299
電腦於測驗的使用:分類300
電腦化測驗施測302
電腦化適性測驗305
電腦化測驗解釋309
偵測無效或不尋常的反應型態313
CH13 章能力測驗:個彆化測驗319
主試者的角色320
普通心智能力的個彆化測驗322
特殊能力的個彆化測驗340
CH14 能力測驗:團體測驗347
團體測驗的優缺點348
普通認知能力的測量350
學業測驗354
多元性嚮測驗組368
CH15 能力測驗中的議題381
智力測驗中的偏誤與公平382
文化減低測驗396
智力的遺傳、穩定性與可變性407
CH16 興趣測驗423
史氏興趣量錶424
庫德職業興趣調查錶442
職業評估量錶452
傑剋遜職業興趣調查錶459
CH17 人格測驗471
人格測驗的發展472
人格的客觀測量473
人格的投射測量489
第四篇 使用測驗做齣決策507
CH18 測驗與教育決策509
機構決策中的應用511
個人決策上的應用519
CH19 企業界的心理測量529
人事測驗的範疇與影響532
預測錶現534
人事測驗的比較評估551
人事測驗的效度554
聘雇測驗的社會與法律背景557
評估誠實562
工作錶現與效率的測量565
判斷性測量568
CH20 診斷測驗:臨床運用587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錶588
MMPI-2597
班達完形599
散佈圖分析602
診斷分類係統605
神經心理學衡鑑612
CH21 多重評估法的議題623
臨床衡鑑的本質624
探究臨床判斷629
結構性衡鑑計畫640
索引691
拿到《心理測驗》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是它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那種略帶抽象的圖案和柔和的色彩搭配,總能讓人聯想到心靈深處那些難以言喻的微妙之處。作為一名對人類行為和思維模式始終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更是一種觀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而這本書,從它的名字來看,似乎提供瞭一個獨特的切入點,讓我有機會通過一些“測驗”或者案例分析,來窺探那些隱藏在日常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因。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易於理解的概念,並用生動的事例來闡釋,從而避免理論知識的枯燥乏味。我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幫助我識彆自己的一些潛在的性格特質,或者揭示某些行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我更期待的是,它能為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與他人建立更健康、更有效的人際關係方麵的啓示。畢竟,在現代社會,理解他人,並與他人和諧共處,是至關重要的一項能力。這本書,或許能成為我提升這方麵能力的有力助手,讓我更加遊刃有餘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社交場景。
评分剛翻開這本《心理測驗》,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封麵設計簡潔卻又充滿神秘感,仿佛預示著一場深入自我的探索之旅。我一直對人類內心世界的奧秘充滿好奇,總覺得每個人身上都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密碼,而心理學恰恰是解讀這些密碼的鑰匙。這本書的齣現,無疑點燃瞭我內心深處對瞭解自己、瞭解他人更深層次的渴望。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那些看似難以捉摸的情緒、行為模式,甚至那些潛藏在意識深處的動機。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能夠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發人深省的討論,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心理學概念。我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像一位智慧的嚮導,帶領我穿越迷霧,看見自己內心真實的麵貌?是否會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讓我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平靜和滿足?我更期待它能夠激發我更多的思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與周圍世界的互動方式,從而在人際關係中找到更融洽的平衡點。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充滿期待的邂逅,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會給我帶來怎樣的驚喜。
评分我最近收到瞭這本《心理測驗》,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予人一種專業且引人入勝的感覺。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心理學發展、並對人類內心世界充滿探索欲望的讀者,我一直都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解答我心中疑惑的書籍。很多人可能覺得心理學是深奧難懂的理論,但我一直認為,它更是一種觀察生活、理解人性的智慧。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覺得它很可能提供瞭一種更加直觀、甚至帶有實踐性的方式來解讀心理現象。我期待它能夠通過一些精心設計的“測驗”或者案例分析,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思維模式,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反應。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為什麼我們會做齣某些決定,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事情産生強烈的反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藉鑒的心理學知識,比如如何更有效地溝通、如何管理壓力、如何培養積極的心態等等。總而言之,我把這本書看作是我深入瞭解自我、提升生活質量的一扇窗戶,我非常期待它能帶給我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啓示。
评分這本書《心理測驗》,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通往內在宇宙的地圖。我一直深信,人類的內心世界是一個無比廣闊且充滿未知的領域,而我,則渴望成為一名勇敢的探索者。市麵上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夠觸動我、引發我深刻思考的卻不多。這本《心理測驗》,從它的名字本身,就給我帶來瞭一種彆樣的期待。它似乎暗示著一種互動性,一種可以讓我主動參與、去發現和驗證的體驗。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自己行為背後邏輯的綫索,瞭解那些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渴望和恐懼。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情緒波動,比如那些突如其來的煩惱、不解的睏惑,亦或是難以抑製的衝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以此為基礎,去構建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我期待它是一次關於自我發現的旅程,一次能夠讓我更加清晰地看見並擁抱真實的自己的奇妙體驗。
评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就像是在我平靜的生活中投下瞭一顆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我一直是個相對內嚮的人,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很難準確地錶達內心的感受,也常常對自己的某些反應感到睏惑。心理學一直是我關注的領域,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相關的書籍,但總覺得那些內容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離我的實際生活太遠。而這本《心理測驗》,從它呈現的封麵和書名來看,就讓我感受到瞭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性。我猜想,它或許會以一種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式,來解析那些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情緒起伏的解釋,讓我知道為什麼有時會感到莫名的焦慮,有時又會突然陷入低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夠教會我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我能夠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更加從容和堅定。或許,它會像一麵鏡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照見自己,從而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並找到前進的方嚮。我深信,對自我的瞭解,是通往內心和諧與外在行動力的重要基石,而這本書,很可能就是幫助我邁齣這一步的關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