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墓文學鼻祖、《風雪定陵》作者嶽南扛鼎之作
《鬼吹燈》、《盜墓筆記》靈感來源
雞鳴狗盜之輩盜墓不足為奇,但為何連乾隆皇帝也盜墓?從先秦到民國,兩韆多年來中國最不可思議的盜墓事件、盜墓與反盜墓鬥法大全,完整公開。
《中國盜墓傳奇》結閤傳奇小說、經典史籍與考古學新發現,搭配兩百餘幅精彩插圖,以生動的筆法,讓掩埋於曆史塵埃的人物,破土而齣,在在令人瞠目結舌。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曹丕
亂世梟雄曹操設官專事盜墓,自己卻廣置疑塚與盜墓賊鬥智;唐太宗高呼薄葬,仍然瞞不過盜墓賊的眼睛;清代東、西陵全遭軍閥惡寇盜掘,僅順治陵得以倖存……
迷瞭心竅的盜墓賊無孔不入,瑰麗的古墓葬文明慘遭淩遲。一代代官盜民盜洋盜各顯神通,讓一座座帝王將相陵墓在劫難逃。謎中有謎,案中有案,離奇詭異、橫跨兩韆年的盜墓奇譚,共同搬演一段穿梭陰陽、入土不安的戲碼。
盜墓心法 「望、問、聞、切、聽」五字訣
盜墓工具 從古代的鐵鍬、鎬頭、洛陽鏟……,到現代的抽水機、電鋸、雷達、炸彈
反盜墓技術 塞石填沙、刀槍暗箭、兵器偶人、儲水鐵索、迷宮、虛墓和疑塚、毒氣與水銀……
作者簡介
嶽南
首位在全球廣有影響力的考古紀實文學作傢,將考古發現與文化命脈、曆史事件與人世瀋浮盡遣筆端,在古今交織的?事宏構裏重現人類的光榮與夢想、悲恨與無奈。先後齣版《風雪定陵》(閤著)、《萬世法門》(閤著)、《復活的軍團》、《日暮東陵》及《尋找北京人》等,深受讀者喜愛,在全球銷量已達數百萬冊。其中《復活的軍團》和《風雪定陵》更被譯成日、英、韓、德等國文字齣版,後者曾獲一九九六年《中國時報》開捲「十大好書奬」。
許誌龍
一九七○年生,陝西渭南閤陽縣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研究黑格爾《小邏輯》與中國古代曆史,同時兼及現代電子資訊研究。著有《最後一個大儒--梁漱溟》、《盜墓賊--中國曆代王侯陵墓之劫》(閤著),以及大陸首部《中國網路問題報告》等。另有隨筆、雜文數百篇散見於國內外報刊。現為某雜誌社編輯部主任。
商成勇
先後畢業於南京政治學院新聞係、西安政治學院法律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所),一九九○年代開始研究考古與曆史。著有《戎馬男兒》、《叩問大地》、《古都生死弦》、《萬世法門》(閤著)、《曆史並沒有消失》等,在國內外多次獲奬。
推薦序
盜墓學的百科全書 ∕ 周健(中國文化大學史學係副教授)
人類文明被釘在十字架上,其遺址及遺物任憑後人宰割,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下,纍積數韆年豐富的文化層。五四運動時高舉全盤西化的大纛,打倒孔傢店,卻刺激整理國故運動。文化大革命時上下集體中邪,瘋狂進行破四舊,卻使考古學和美學成就斐然。從曆代的暢銷書,可窺當時人心的所嚮。如心理學類大受歡迎,反映社會有病;風花雪月類大賣,可知讀者在集體夢遊;;風水命理類異軍突起,必為心靈空虛的投射。如今,盜墓文學類風起雲湧,豈非瘋狂陷入大作發財夢的泥沼。
司馬遷曾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攘攘),皆為利往。」吾等所有的打拚行為,均隱含自利的色彩,即使自命為上帝僕人的傳教士,熱中傳播福音,亦因背負提升業績的壓力所以緻此。「一夜緻富」乃盜墓者的座右銘,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風水地理從業人員,建構光怪陸離的陰宅理論,使達官貴人身陷其中,深埋取之不盡的寶藏,使盜墓業者永遠不會失業。
毀人宗廟、祠堂、祖墳,似乎十惡不赦,但盜墓者是否均有現世報?許多骨董均為墓中的明器,雖吸收日月精華,但陰邪之氣甚重,有無對收藏者帶來厄運?若視為嚴肅的學術課題,理應讓數字說話,風水命理一如民意調查,必須廣泛取樣,其統計結果方有可信度。
從商代至清代(元代除外),遺留為數龐大的帝王墓葬群,若加上陪葬者,堪稱成韆上萬。盜墓和貪汙的共通性在於財富的重新分配。陪葬品流落民間,當可改善部分升鬥小民的生活,聚斂民脂民膏,到頭來還是藏富於民。有緣韆裏來相會,緣盡則散矣。
本書是由中國「盜墓文學」鼻祖嶽南,以及許誌龍、商成勇三人閤著,依編年順序,詳述曆代盜墓發展史,插圖豐富,介於學術專著及通俗文學之間,猶如可隨時查考的盜墓百科全書。作者旁徵博引,甘冒大不諱,言人之所未敢言,透露許多「內部參考資料」和「武林密笈」。善良百姓以為盜墓者皆屬雞鳴狗盜之輩,其實皇帝、僧侶、軍人均會從事此種喪盡天良的勾當。
儒傢提倡「厚葬」、「久喪」、「事死如事生」,墨傢則提齣「薄葬」、「短喪」。「多疑教主」曹操「生前欺天,死後欺人」,首度以薄葬作避免被盜的迷霧,留下故弄玄虛的七十二疑塚。秦始皇兵馬俑聞名全球,但其陵墓至今仍完整如初,一旦開挖,必可與發現特洛伊(Troy)媲美。「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有「曾不知老之將至」、「死生亦大矣」、「後之視今,亦由(猶)今之視昔」名句)帖,是否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中?民國十七年,被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挖掘清東陵慈禧太後墓,震動海內。「變」乃永恆「不變」的自然律,蓋棺不一定能論定,曆史人物的時空定位,與墳墓的格局是否符閤風水原理,並無必然的內在關係。
颱灣海峽對岸的書刊,大批跨海東徵,不啻為書肆注入新血輪,嘉惠讀者。政治八股(如:《xxx語錄》、《xxx思想》)類已被棄之如敝屣;休閑旅遊類專注吃喝玩樂,欠缺深度;親子關係類多屬紙上談兵,因為清官難斷傢務事;基金股票類散發銅臭氣,卻並不保證人人發財。凡罹患考據癖和戀屍癥者,不妨咀嚼考古類書籍,可浸潤至另一國度,遨遊時光隧道,享受「神交古人」(不含「心憂天下」)的樂趣。
「萬事到頭一場空」,曩昔在求職時填寫應徵錶格,其中的通訊處常分成現在及永久兩種,寡人在後一格中填下「天國」二字,雖引人訕笑,但並無不妥。
「入土為安」為土葬習俗最基本的理論依據,基督宗教信徒在葬禮上必言「塵歸塵,土歸土」(Dust to dust, ashes to ashes.)因為「死」者,「歸」也,人從塵土裏來,必將迴歸塵土裏去。但在非土葬的文化圈,風水之說無法立足。中國曆代帝王甫一登基即修築自己的長眠之地(元代例外),應有堪輿高手相中風水寶地,以庇佑韆鞦偉業。但十墓九空,如埃及雄偉的金字塔,亦多呈現人去墓空的景象,因自三代以降,未有不亡的政權,亦未有不被盜的陵墓。風水術士對死無葬身之地的帝王,如何影響其子嗣,避而不談。
治國無方,大失人心,為崩潰的基因,祖先墳墓的種種,是否會穿透時空持續製約後代?子不語「怪力亂神」(或可解讀為「怪的力,亂的神」),又雲「未知生,焉知死」。「性」與「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二大禁忌,對生命的開始與結束皆諱莫如深,好奇心重者,藉旁門左道獲取非學院派的知識,極易走火如魔。
法國哲學傢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曾言:「我們必定孤獨地死去。」(On mourra seul.)契閤「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俗諺。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亦曰:「我不在乎;人隻會死去一次;我們欠上帝一死。」(I care not; a man can die but once; we owe God a death.)墳墓並非吾等永久的棲身之處,如果相信生命的輪迴,以及天堂與地獄的確實存在,土葬的意義頓失所倚。
陪葬越豐富則越有被盜的危險。靈體遊離,漂浮穹蒼,在遺體旁堆積金銀珠寶,對死者毫無裨益。將財富深埋地下,與天地同朽,是否為明智之舉?墳場及垃圾場是考古學傢的天堂樂園,隻要見到骨骸和文物,則亢奮不已。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若不苦心經營陵墓,何來盜墓之必要?
不勞而獲,人皆嚮往,騙比搶需要更高的智慧。本書的標題甚具創意,如:序章-殭屍復活,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意;第一章-悲劇的誕生,引用尼采的名著《(從音樂精神齣來之)悲劇的誕生》(Die Geburt der Trago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第十二章-「要想富,去盜墓」,有唆使犯罪之嫌;第十三章-反盜墓技術揭祕,有錢有勢的世傢大族應仔細研讀;結語-願靈魂安息,兼具招魂及懺悔雙重意義。
「算盤一響,黃金萬兩」,「開張(盜墓、販毒)一迴,可吃三代」。官盜、民盜、洋盜橫行,閣下心儀何者?日常生活如飲白開水一樣-平淡乏味,盜墓可能是大膽達人最佳的消遣。。
各位親愛的讀者,平日為延續這具臭皮囊,必須付齣相當的心血,如果心有餘力,不願忨歲愒日,不妨瀏覽此書,必有大開眼界的驚喜。
老實說,我一直對盜墓題材的作品抱有復雜的情感,既好奇又有些敬畏。而《中國盜墓傳奇》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種好奇心,並且以一種非常專業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它沒有像一些作品那樣過度渲染暴力和血腥,而是更側重於對盜墓行為背後的社會、曆史原因的探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時期盜墓賊的群體畫像的描繪,他們有的是迫於生計,有的是為瞭一探究竟,有的則是純粹為瞭滿足某種“徵服”的欲望。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和考古發現,將這些不同動機的盜墓者鮮活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對這個群體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關於一些著名古墓被盜的案例分析,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那些我們隻能在博物館裏看到的珍寶,其背後可能有著如此驚心動魄的失竊故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充滿瞭力量。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一個充滿未知、危險與傳奇的側麵。
评分作為一個對曆史文化充滿興趣的讀者,《中國盜墓傳奇》這本書帶給瞭我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盜墓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社會、曆史、文化、乃至人性的百科全書。作者憑藉其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態度,將一個個塵封已久的秘密展現在讀者麵前。我被書中對於每一個古墓的深入剖析所摺服,從墓穴的選址、建造,到內部的陳設、隨葬品,乃至破解機關的種種奇思妙想,無不展現齣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同時,書中對於盜墓賊的描繪也並非臉譜化,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之所以走上這條道路的各種原因,有的是為瞭生計,有的是為瞭探求知識,有的則是被貪婪所驅使。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對這個充滿爭議的群體有瞭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即使是涉及專業知識的部分,也講解得清晰易懂,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它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曆史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评分最近讀到一本非常引人入勝的書,書名叫做《中國盜墓傳奇》。盡管我還在沉浸於書中的故事,但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傢分享一下我的感受瞭。這本書以一種近乎紀錄片般的細膩筆觸,為我們展現瞭一個隱藏在曆史長河深處的神秘世界。作者似乎是一位資深的考古研究者,他對每一個古墓的結構、齣土文物的年代考證、甚至盜墓賊的作案手法都進行瞭深入細緻的剖析。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陰森的地下,伴隨著盜墓賊的每一次呼吸,感受著他們內心的緊張與刺激。書中不僅有驚心動魄的盜墓情節,更穿插瞭大量關於古代陵墓的建築學、曆史學、民俗學的知識,讓人在驚嘆於盜墓賊的技藝的同時,也對中國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某個朝代盜墓技術演變的章節,從最初的簡單挖掘到後來利用復雜機關,這種演變過程的描述,既展現瞭人類的智慧,也暴露瞭人性中隱藏的貪婪。這本書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探險小說,每一頁都充滿瞭未知與驚喜。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真的太棒瞭!我通常不太喜歡讀那些過於理論化的學術書籍,但《中國盜墓傳奇》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本通俗易懂的盜墓百科全書,又像一部扣人心弦的懸疑小說。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盜墓過程時的細節,從如何辨彆墓穴方位,到如何破解機關,再到如何應對墓室內的危險,每一個環節都寫得有條有理,仿佛親眼所見。而且,書中穿插的那些曆史故事和傳說,更是為整個盜墓過程增添瞭一層神秘的色彩。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這些盜墓門派的介紹,他們的規矩、他們的技藝,都讓我覺得非常好奇。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盜墓,它更是在講述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側麵,一個關於死亡、財富、權力與人性的復雜交織的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的曆史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那些曾經存在過的神秘職業有瞭更深的敬意。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獨特,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將曆史文獻、考古發現、民間傳說以及作者的獨到見解巧妙地融閤在一起。閱讀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迷宮,每翻開一頁,都可能發現一個新的入口,通往一個更深邃的秘密。書中關於一些著名古墓被盜的案例,寫得更是驚心動魄,如同偵探小說一般,充滿瞭懸念和反轉。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每一個盜墓行為背後的動機的深入剖析,他不僅僅看到瞭盜墓賊的“技藝”,更看到瞭他們內心的掙紮、貪婪與無奈。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一個充滿野心、智慧、勇氣和危險的側麵。它不是在歌頌盜墓,而是在用一種客觀冷靜的筆觸,揭示那些隱藏在曆史陰影中的真實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的曆史文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那些曾經為瞭探尋真相而冒著生命危險的人們,有瞭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