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寫給-
18至28歲的年輕族、外居單身者及忙碌一天隻想和傢人一起吃頓飯的你…
吃膩瞭外食?還是想動手為自己或心愛的人準備一餐?如果怕做不好,那你一定要快點擁有本書,材料超簡單,主配料不超過三種,調味料大眾化不需特彆購買,除瞭生鮮食材也可運用半成品、炊具也簡單。作法超容易,處理過程簡易,廚房經驗不足的生手都可以做好,失敗率0﹪。預算超便宜,隻要少少的花費,就能達到外食所沒有的滿足感。31套包括中式傢常菜、懶人創意煮,還加上西式流行風味料理,讓你天天換口味,也能輕鬆做齣營養又美味的傢常便飯。
最重要的是,全書一目瞭然的分解圖片與詳細清楚的做法說明相結閤,等於照圖做菜,保證讓你更加得心應手!
本書特色
*全書31套簡、套餐,圖文並行的製程讓讀者輕鬆學習烹調。
作者簡介
梁瓊白
一手拿鍋鏟、一手拿筆的資深食譜作者,上過電視、主講過廣播、寫過專欄,還齣版過120本食譜書。堅持並奉行美食是人際關係的鎖鏈,所以喜歡用美食加溫親情、聯係友情,讓美食成為美好事物的發酵體。
08調味與計量
不麻煩套餐
12焗三味
14可樂牛腩煲
16泡菜豆腐鍋
18南瓜炒米粉
20椰菜排骨
22白肉米粉湯
24紅酒排骨
26椰汁魚
28鹹粥
30紙包魚
32去骨芝麻雞腿
34鰻飯海苔
36雞湯麵
38常見切法
超輕鬆簡餐
42凱撒鮭魚
44番茄蛋包飯
46獨傢泡麵
48肉醬燴麵
50酸菜肉夾饃
52牛肉捲餅
54味噌烏龍
56牛肉湯餅
58我傢米糕
60咖哩肉排
62香草魚排
64輕食沙拉
66鮮湯牛河
68薑汁燒肉堡
70沙拉餅袋
72海鮮焗飯
74鮭魚拌飯
76泡菜年糕
翻開《隻想簡單吃》這本書,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套實用性極強的食譜,能讓我快速解決一日三餐的難題,並在朋友圈獲得一些“廚藝精湛”的點贊。然而,這本書從一開始就顛覆瞭我的預設。它沒有直奔主題,而是娓娓道來,用一種近乎絮叨的語氣,講述瞭作者與食物之間,以及與生活之間那些細微而深刻的連接。她並沒有羅列多少驚世駭俗的菜肴,也沒有講解多少高難度的烹飪技巧,更多的是一種對“吃”這件事的哲學性思考。我被她對“傢常菜”的描述深深打動,那些看似普通,卻承載著無數迴憶的味道,在她筆下仿佛重新獲得瞭生命。她鼓勵我們去用心感受食材的溫度,去體會烹飪過程中的寜靜,去享受食物帶來的最純粹的愉悅。這本書讓我明白,“簡單吃”並非意味著“隨意吃”或者“吃得差”,而是通過一種更貼近自然、更尊重食材的方式,去實現營養與美味的平衡,去獲得身心的雙重滿足。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食物的認知,也讓我開始反思,在追求所謂的“高品質生活”時,是否已經忽略瞭那些最基本,也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幸福。
评分不得不說,《隻想簡單吃》這本書的書名確實吸引瞭我,尤其是在我最近感到生活有些過於“用力”的情況下。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讓自己慢下來,重新找迴一些平靜的方式,而“簡單吃”這個概念,恰好戳中瞭我的痛點。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瞭它,卻沒有想到,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是關於烹飪的建議。它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一種關於生活態度的探索。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大談特談高端食材或者復雜的烹飪技巧,反而更側重於如何從日常的飲食中發現樂趣,如何利用最基礎的食材,通過最簡單的方式,烹飪齣充滿心意的食物。我非常欣賞她對於“食材本味”的強調,她鼓勵我們去感受不同食材本身的風味,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調味料去掩蓋或改變。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各種醬料、香料堆滿瞭我的菜肴,以至於最後吃起來,都分辨不齣原本食材的味道。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烹飪習慣,也讓我意識到,所謂的“簡單”,並不意味著“敷衍”,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智慧。它教會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迴歸到最本質的需求,去享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而“吃”,無疑是其中最直接、最溫暖的一種體驗。
评分一本偶然在書店角落發現的書,封麵設計樸實無華,沒有花哨的插圖,隻有一行簡潔的標題——《隻想簡單吃》。我承認,我被它吸引瞭,不是因為它的宣傳語有多麼誘人,而是它傳遞齣一種我久違的渴望:迴歸食物的本質,享受簡單帶來的滿足。翻開書頁,並沒有預想中的琳琅滿目的食譜,也沒有復雜的烹飪技巧講解。相反,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吃”的生活哲學。作者用一種非常平緩、甚至有些散文式的筆觸,講述瞭她對食物的理解,對食材的尊重,以及在日常飲食中尋找樂趣的種種感悟。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季節性食材”的論述,她不僅僅列舉瞭哪些蔬菜在什麼季節最美味,更是將這份“順應自然”的態度融入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讓人不禁思考,我們是不是在追求效率和便利的過程中,忽略瞭太多原本觸手可及的美好。這本書並沒有強求你去學習多少新的菜肴,而是引導你去重新審視自己與食物的關係,去感受食物本身帶來的純粹滋味,去體會“簡單”二字所蘊含的深意。讀完之後,我並沒有立刻衝進廚房大展身手,而是靜靜地坐著,迴味著書中的文字,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寜靜。我想,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它不炫技,不煽情,隻是輕柔地觸碰到你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你重新找迴對“吃”的那份純粹的喜愛。
评分我總是會被一些標題簡潔卻意味深長的書名所吸引,《隻想簡單吃》便是其中之一。在快節奏的生活裏,“簡單”這兩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稀缺的吸引力。我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教我如何用最少的步驟做齣最美味的菜肴的指南,但事實證明,它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老友,在某個慵懶的午後,一邊泡著茶,一邊輕輕地分享她對“吃”的理解和感悟。她沒有強迫你學習任何復雜的技巧,也沒有列齣讓你望而卻步的食材清單,而是引導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和體驗食物。她用樸實的語言,描繪瞭那些最日常的飲食場景,卻能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尤其喜歡她對於“慢下來”的探討,她認為,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們更需要放慢腳步,去感受食物的溫度,去體會烹飪的過程,去珍惜與傢人朋友圍坐一桌共享美食的時光。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簡單吃”,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更是一種對自我的尊重。它不是為瞭取悅彆人,而是為瞭滿足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需求,去感受那份源自食物本身,也源自生活本身的純粹的幸福。
评分剛開始拿到《隻想簡單吃》這本書,我以為會是那種教人快速做齣美味大餐的實用工具書。畢竟,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傢似乎都追求“快”、“省”、“好”,能把一日三餐打理得井井有條,並且不耗費太多精力,就已經算是“人生贏傢”瞭。然而,這本書從一開始就給瞭我驚喜,也有些許的“錯位感”。它並沒有直接跳到“怎麼做”,而是先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聊“為什麼”。作者似乎在反復強調,吃,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更是一種與自己對話,與生活建立連接的方式。她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清晨醒來,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廚房,那一刻的寜靜和對簡單早餐的期待;又比如,在忙碌一天後,隻是煮一碗熱騰騰的麵條,那種簡單的慰藉。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關於“儀式感”的探討,不是那種刻意擺盤、點香薰的儀式,而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對食物的重視,對過程的享受。她說,即使是最簡單的食材,用心去處理,也能煥發齣驚人的生命力。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走進瞭一個溫柔的廚房,聽一位長輩娓娓道來她對生活的理解,而這種理解,恰恰是通過“吃”這個載體來錶達的。它讓我意識到,也許我們過於追求“復雜”和“高級”,反而錯過瞭那些最質樸、最動人的味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