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躁鬱癥患者的告白

蛻變.躁鬱癥患者的告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躁鬱癥
  • 心理健康
  • 精神疾病
  • 自述
  • 心理治療
  • 情緒障礙
  • 個人成長
  • 心理疾病
  • 患者視角
  • 心理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從否認、憤怒、憂鬱,到承認自己生病的事實,
這一條路我已經走瞭十年!

我以為我的人生,在療養院裏就要畫下一個句點。
我以為我已走不齣,由惆悵與迷惘所建構的牢籠。

  可是,我終於掙脫瞭枷鎖,這是一段令人不堪迴首的道路,要將自己完全暴露於陽光底下,本來就是件痛苦的事。但我已經走齣來瞭,並且充滿喜悅的與每一個人分享生命的覺醒與領悟。

  迴頭張望那個懦弱、無助、可憐的我,我輕聲道著:「珍重,不再見。」踏齣瞭療養院,望著晴朗的天空,我不自覺地就微笑瞭起來!

作者簡介

張瑜

江蘇省盱眙縣人。
在美國住瞭八年,包括讀書及工作,並取得美國內華達州州立大學(UNLV)飯店及餐廳管理學士及碩士學位。
曾擔任過飯店業務行銷、國際貿易業務行銷及資深英文老師等工作。
興趣廣泛,現專注於文學創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坦然麵對纔是最佳的方法 司馬中原
重新麵對自己 張瑜

前言
一、自閉的童年
二、無憂無慮又叛逆的青少年
三、暴飲暴食的習慣
四、美國留學的美麗與哀愁
五、生病的開始
六、十年病痛的噩夢
七、五度住院
八、知識與宗教的迷思
九、颱灣民間信仰之省思
十、認識躁鬱癥
十一、支助團體
十二、 生命的覺醒與領悟
末語
參考書目索引

圖書序言

重新麵對自己

  西元二○○六年對我而言,真是充滿瞭驚奇的一年。這一年,我第一次學習中文電腦的輸入法,我的第一本書《蛻變?躁鬱癥患者的告白》齣版瞭!對於一個十多年來飽受疾病糾纏的我而言,真是一個驚嘆號!想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瞭。

  起初寫這本書時,原稿隻有一、兩萬個字,我是為我自己而寫的,像寫懺悔錄般地將自己這一生以來的功與過,作一個總整理並且嚮上天懺悔。後來,我又將這些文字寄給司馬中原老師。那時,司馬老師就告訴我:「書中的字數太少,齣版社是不會發行的。」?此,我開始增加書中的內容,同時,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又開始迴憶起在住院期間所認識的無數病患們,想到他們仍然陷於自己的迷思裏,仍然活在社會的邊緣角落中,我又不禁感慨萬韆,燃起一絲的悲憫之心。希望藉由我的故事,一方麵,能夠喚起病友們的覺醒,另一方麵,我希冀著藉由「體製」上的革命,能夠全盤地將精神疾病患者,對於社會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同時希望藉由「法律」及「教育」雙管齊下的方法,能夠使「精神病」的汙名化畫下一個句點。

  在這一本書中,我也一一闡述自己生病的來龍去脈,並將自己個性、心理上的缺點做很深刻的描述,希望藉由我的覺醒與領悟,能夠喚醒更多人對「精神保健」的重視。正如颱北縣康復之友協會總乾事劉麗茹女士所說的:「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販夫走卒,沒人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不幸罹患精神疾病的人,也沒人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無辜的受害者。所以,認識、瞭解、尊重、接納精神疾病患者,是一門重要的課題,多一分認知,就少一分危險,社會就多一分和諧。」

  除瞭感謝我父母、傢人、朋友、醫師們外,我還要嚮司馬中原老師、師母及其傢人們緻謝。這幾年來,他們倍受我信件的疲勞轟炸。如果沒有司馬老師鼓勵的話,我也不會傻傻的就寫瞭這麼多年的小說、散文、遊記、讀書心得、社論等。許多年來,我像一個傻子般地拼命寫,也拼命寄,隻不過我寄錯瞭地方,而司馬老師也像中蠱般地一路讀下去。

  直到去年,司馬老師在電話中突然對我說:「我兒子說妳寫的這些東西,已經可以齣版好幾本書瞭。」那時,我纔恍然大悟,該是務實地去投稿,賺些稿費瞭。

  在此,我也要感謝華成齣版社能夠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將自己攤在太陽底下,並且勇敢地去走人生的道路。希望《蛻變?躁鬱癥患者的告白》一書,可以幫助更多在疾病中徬徨無助的病患們,並且走齣自己的道路來。

  過去的歲月,我除瞭感激之外,還是感激。對於自己的疾病也不再埋怨說:「?什麼是我呢?」懷疑、睏惑、痛哭並不能?我止傷療痛。這本書中的一字一句,已經讓我從痛苦的深淵中解放齣來瞭。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傢人,以及仍處在精神疾病中無法自拔的病患及其傢屬。

坦然麵對現實纔是最佳的方法

  個人從事文藝教學工作將近一甲子,因畢生自學,毫無學曆可言。多年前,承文化學院張其昀老先生,聘為客座教授,故很多學子都以「教授」稱之。餘戲稱「教授」可分三等,一等是既「教」且「授」,二等是既「嬌」且「瘦」,三等即為老愚,實乃「驕」狂之老「叟」也。 猶記二十多年前,餘為實踐傢專文藝社團授課,認識纔女多人,她們來宅拜訪時,帶來一位清秀雅靜的女孩,那就是畢業於實踐傢專的張瑜。

  人生相遇相知,總離不開一個「緣」字。多年來,受教於餘之學子已遍布寰宇,而與餘全傢均熟悉親近者,為數頗稀,張瑜可算其中之一。緣內子身體單薄,且兒多母苦,常年多病,張瑜總找齣時間,陪師母和傢人逛古物店,遊陽明山。她是一個樂觀開朗、真誠灑脫的人,隨處都朗笑如鈴,大大減輕瞭師母的憂煩,我們對她十分感激,視其如傢人。

  怎麼也想不到,這個聰慧能乾的女孩,竟會成為精神疾病纏身的人?由於齣國留學多年,我們對她獨處異鄉的生活景況,僅能從她偶而來函中略有所知。

  張瑜已是成年,對其感情生活,我們不便過分關切,總以為如此活潑開朗的女孩,自會有良好的歸屬。她既能帶給我們全傢歡樂,日後其婚姻與愛情,必能圓滿處之。

  她決定齣國留學前夕,餘曾登張宅,拜訪其父母,並將小女地址相告,望小女能盡力照顧她。她留美後,幾經轉校,最後落腳於拉斯維加斯,讀瞭內華達大學研究所。她在美期間,我們也不斷有書信往來。她曾因學習遷延,逼老父售一屋助學。她曾因經濟窘睏,倍受病痛摺磨。她曾因感情生活的摺磨,飽受痛苦,很多幻象始終圍繞著她。我雖萬分憐惜,卻有愛莫能助之感。

  我始終認為,張瑜是個天真的好女孩,樂觀、奮進,而確具懷恩報?的仁懷。這樣的人,竟染上嚴重的精神疾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怪事?她自美歸國後,事業並不順利,當時我擔任著作權協會理事長,她略有涉及法律事務之問題,我都召喚當時法律事務總乾事陳君代為解決。其後,我發覺張瑜心理上有些難解的鬱結,她顯得徬徨、憂慮,失去瞭原有樂觀、純潔的笑容。

  她對我講起留學後期若乾經曆,多與「魔靈」纏繞有關,多少顯示齣她精神「恍惚」的現象。一個女孩子,孤獨的處在陌生環境中苦讀,當然會有多方麵的壓力,但我始終認為,她是一位確具能力與理想的人,能剋服多重艱睏讀到碩士學位。但迴國後,又遭到多次挫摺與打擊,對她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幾年前,在數次聚晤中,我已經覺察到她初期的病徵,不僅是單純的憂鬱,而是多種因素混閤而成的,比如幻想、幻聽、幻覺、時空失序、精神分裂,她都多少有那麼一點,我真擔心她一旦病發,將會有嚴重的影響。

  我不是醫生,也缺乏醫學界的專業知識,但僅憑直覺,也可判斷齣病因:她內在感覺極其敏銳,爭勝心太強,也太重局部得失,有一種永不服輸的叛逆性,即使是「百煉精鋼」,如恆常使用不容休息,也會産生「鋼鐵疲勞」,何況乎血肉之軀?

  在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變得尖銳復雜,且爾虞我詐,分秒必爭,絕大多數人均處在緊張狀態中,使精神性疾患暴增,儼然成為時代性的流行病。越是自詡為擁有高度科技文明的工業大國,其發病的比例越高。反而,地處偏遠,遠離塵囂的國度,像北歐諸國、紐澳及大洋洲諸國,生活步調較為悠閑徐緩,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能適度調和,故發病率相對降低。於今之世,早已見不到世外桃源,連大洋洲的大溪地也成為超級精神病患的療養所瞭。

  世界潮流如此洶湧澎湃,張瑜發病後,多次進齣療養院,這對她也許是一宗好事,因一般人對精神病患並無正確體認,要不然,「神經病」三個字也不會成為罵人的三字經瞭!其實,依我國傳統醫學觀點,我們曆史上許多樞紐性的人物,都曾是這類疾病的患者,暴君如桀、紂,多疑如魏武(曹操),宦竪如劉瑾、魏忠賢、李蓮英,凶殘如李闖、張獻忠,有些是「積鬱成癡」,有些是「躁鬱而狂」。再看歐洲古史,暴君尼羅大帝就是典型的躁鬱疾患者,後來的拿破崙、希特勒、史大林無一不是,即使有絕世名醫,也不敢直言,否則一言賈禍,必會像華陀一樣,弄掉瞭腦袋。

  張瑜所患的疾病,原也是這類恐怖的病,她也具有掌握「天下權」的幻想,但那隻是「幻想」而已,根本不足為患。許多諱疾忌醫的曆史人物,都以「狂疾」告終,而她竟能成為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這不能不歸功於她確具靈根慧蒂,能經自省自悟,省察到她得此病的根蒂。她坦承自己有病,也遵守醫囑,按時服藥。她能夠在「杜鵑窩」中,以平靜的心情、堅強的自信,博覽群籍,凡有關精神疾患之書籍,不論是理論或是縷析的,她都收購詳讀。其中精妙之處,她並逐一記錄,或肯定,或品評,主要在鍛鍊她自己認「病」而不認「命」的精神。

  在她齣入「杜鵑窩」的數年中,她寫給我的信可說是「纍篋成筐」,幾乎等於是她精神指標的日記,她狂暴、怨懟、顛倒、訴苦、委屈、自責。萬般情緒,盡納其中。

  這種延續數年的信件「大轟炸」,幾可列入金氏記錄,連平素最關心她的師母,都嘖有煩言。但我卻淡然處之,詳閱她每一封信,等於檢閱她的「腦波圖」,觀察她病情的變化,正如每天看溫度計一樣。

  張瑜知責己而不怨人瞭,時空感覺不再錯亂瞭,正常思考力逐漸恢復瞭,懂得愛母尊姐瞭。每一封信,都讓我額手稱慶,俗雲:「心病須得心藥醫」,我們不能不感恩於她的主治醫師,適當的醫藥治療是必須的,但徹底的斷根、復原,仍係於一己的「心靈」,能坦然麵對現實纔是最佳的方法。

  個人深感颱灣社會,近年來精神疾患激增,上焉者王公大臣,中焉者各行各業,下焉者升鬥小民,憂鬱癥、躁鬱癥患者急速暴增,?何會這樣呢?說白一點,就是國傢這部機器朽爛,運轉不靈,使章製大亂、經濟委頓、百弊叢生、盜匪橫行、人心崩潰,緻使精神疾患,發狂的發狂,自殺的自殺,即使是一個正常人,臨到衣食不濟,負債纍纍,前途茫茫的時刻,也會爆炸。

  但這類病患,大多是「隱性」的,病根纍積在身並不自知,當其自感不妥時,又諱疾忌醫,連傢族也幫其隱瞞,怕丟麵子。但麵子保住瞭,裏子卻全丟瞭,這是最大的錯誤,許多悲劇便是這麼來的。

  張瑜以她的靈慧和堅忍,穿過死蔭幽榖,滿抱著對生命珍惜的信念,用精簡平實的筆法,寫齣《蛻變?躁鬱癥患者的告白》這本書,以其切身的體驗,坦然敘述心路曆程,可說是語語真誠,意義深遠,能夠使這類精神疾患,憑自心參悟,走齣魔火煉獄。

司馬中原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