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22
本書分為上篇、中篇、下篇、附篇四個部分。
上篇為方劑總論,遵循歷史與邏輯統一的原則,通過對學科歷史的追溯,揭示學科具有的經驗實證-理論思辨的特性以及中醫方劑發展應遵循的規律;通過闡述學科基本概念、辨證論治理論以及方劑與其他學科的關係等,揭示方劑學的學科特徵及內涵;通過方劑分類方法和方劑研究方法等介紹,為學習方劑提供初步的方法論指導;通過對中藥配伍和製方原理等的討論,為中篇各類方劑的學習奠定基礎。
中篇為方劑各論,繼續沿用以往教材的基本框架,以據證、立法、組方為邏輯主線,分別介紹了傳統二十一類方劑的基本知識,為系統深入把握方劑學知識提供具體而細節的內容。
下篇為方劑運用,以學科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為背景,從理論與實踐銜接的心智操作上,重點介紹有關方劑實踐運用中的經驗與技術,包括處方的技術要求、臨證選方配伍的思路、古方新用、辨證論治案例、中醫複方新藥研究等內容,為不同專業的學生今後臨床處方,或研究方劑以及開發中藥新藥提供一定的經驗或知識儲備。
附篇則包括了古今度量衡參考、方劑的漢語拼音和英文索引等,以便於學習中參考查閱。
上篇 方劑總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方劑與方劑學的概念
第二節 方劑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方劑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第四節 方劑學的學習方法及要求
第五節 方劑學的研究範圍
第六節 方劑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方劑與辨證論治
第一節 方劑與病證
第二節 方劑與治法
第三節 方劑與中藥
第三章 方劑的分類
第四章 方劑的組成與分類
第一節 藥物配伍
第二節 方劑的組成
第三節 方劑的變化
第五章 方劑的使用方法
第一節 常用劑型
第二節 湯劑製備
第三節 服藥方法
中篇 方劑各論
第六章 解表劑
第一節 辛溫解表
第二節 辛涼解表
第三節 扶正解表
第七章 瀉下劑
第一節 寒下
第二節 溫下
第三節 潤下
第四節 逐水
第五節 攻補兼施
第八章 和解劑
第一節 和解少陽
第二節 調和肝脾
第三節 調和腸胃
第九章 清熱劑
第一節 清氣分熱
第二節 清營涼血
第三節 清熱解毒
第四節 氣血兩清
第五節 清臟腑熱
第六節 清虛熱
第十章 袪暑劑
第一節 袪暑解表
第二節 袪暑利濕
第三節 袪暑清熱
第四節 清暑益氣
第十一章 溫?劑
第一節 溫中袪寒
第二節 回陽救逆
第三節 溫經散寒
第十二章 表?雙解劑
第一節 解表清?
第二節 解表溫?
第三節 解表攻?
第十三章 補益劑
第一節 補氣
第二節 補血
第三節 氣血雙補
第四節 補陰
第五節 補陽
第六節 陰陽並補
第十四章 固澀劑
第一節 固表止汗
第二節 斂肺止咳
第三節 澀腸固脫
第四節 澀精止遺
第五節 固崩止帶
第十五章 安神劑
第一節 重鎮安神
第二節 補養安神
第三節 交通心腎
第十六章 開竅劑
第一節 涼開
第二節 溫開
第十七章 理氣劑
第一節 行氣
第二節 降氣
第十八章 理血劑
第一節 活血袪瘀
第二節 止血
第十九章 治風劑
第一節 疏散外風
第二節 平熄內風
第二十章 治燥劑
第一節 輕宣外燥
第二節 滋潤內燥
第二十一章 袪濕劑
第一節 化濕和胃
第二節 清熱袪濕
第三節 利水滲濕
第四節 溫化水濕
第五節 袪風勝濕
第二十二章 袪痰劑
第一節 燥濕化痰
第二節 清熱化痰
第三節 潤燥化痰
第四節 溫化寒痰
第五節 治風化痰
第二十三章 消導化積劑
第一節 消食導滯
第二節 消癥化積
第二十四章 驅蟲劑
第二十五章 湧吐劑
第二十六章 治瘍劑
第一節 散結消癰
第二節 扥?透膿
第三節 補虛斂瘡
下篇 方劑應用
第二十七章 臨床處方的規範
第一節 處方類型與格式
第二節 處方書寫要求
第二十八章 臨證處方的基礎及技術
第一節 臨證處方的基礎
第二節 臨證處方的技術
第三節 臨證古方新用
第二十九章 辨證論治案例精選
第一節 方證相對-直接用方
第二節 隨證加減-變化成方
第三節 病證演變-序貫選方
第四節 審機識變-先病用藥
第五節 病雜證繁-數方合用
第六節 辨病分型-依型定方
第七節 專病專方-隨證加減
第八節 病機探幽-引申用方
第九節 依藥析效-擴展方用
第十節 調劑活法-巧施妙用
第十一節 疑難病證-守方徐圖
第十二節 中西結合-配伍新法
第三十章 方劑與中藥新藥開發
第一節 中藥新藥的研製開發
第二節 中藥新藥研製的技術要點
第三節 中藥複方新藥研發的基本思路
第四節 古驗方的現代中藥新藥開發實例
方劑學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方劑學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