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茶趣-如何買壺與品茗(修訂版)

喫茶趣-如何買壺與品茗(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茶壺
  • 品茗
  • 茶文化
  • 茶葉
  • 茶具
  • 喫茶
  • 生活美學
  • 入門
  • 修訂版
  • 颱灣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茶樹起源於中國雲南,中國也是世界最早喝茶的民族。喝茶看似輕鬆、張開嘴,喝入喉即可;然而深入探茶,從茶入壺,一連串延伸的「茶、壺學」已成為颱灣社會的顯學。

  「喫茶趣」一書,以查的「趣味」齣發,透過七十多位癡茶人士,有縣長、有民意代錶、有畫傢、茶藝業者、上班族、傢庭主婦…等,各階層人士眼中的茶趣。期間蘊藏瞭豐盛品茗與買壺實戰經驗,是「現代陸羽經」,是喜茶愛壺者必備手冊。

《藝境尋蹤:中國古代青銅器與玉器鑒賞指南》 書名: 藝境尋蹤:中國古代青銅器與玉器鑒賞指南 作者: 王文遠 齣版社: 華夏文匯齣版社 裝幀: 精裝,全彩印刷,附贈高清圖錄 頁數: 780頁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度聚焦於中國古代青銅器與玉器藝術的綜閤性學術著作與鑒賞寶典。它不僅梳理瞭這兩種國之重器跨越數韆年的演變脈絡,更緻力於為藝術愛好者、收藏傢乃至專業研究人員提供一套係統、嚴謹且富有洞察力的鑒賞方法論與文化解讀。 第一部分:凝固的史詩——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的韆年迴響 青銅器,作為古代文明的物質載體與權力象徵,是中華民族早期曆史最直接、最輝煌的見證者。本書的青銅器部分,並未止步於器物的形製描述,而是將其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之下,進行深入的文化剖析。 第一章:從二裏頭到宋代:青銅時代的權力與禮製 本章追溯瞭中國青銅文明的源頭,詳細考察瞭夏商周三代青銅器的時代特徵與功能分野。重點探討瞭禮器製度的構建過程,解析瞭鼎、簋、尊、彝等核心器類在祭祀、宴饗、兵戎中的象徵意義。例如,對商代晚期司母辛鼎的銘文解析,揭示瞭傢族倫理與王權結構的復雜交織。 第二章:紋飾的語言:圖騰、神話與宇宙觀 青銅器錶麵的紋飾,是古代先民精神世界的密碼。本部分係統梳理瞭饕餮紋(獸麵紋)、雲雷紋、乳釘紋、蟬紋等經典紋樣的演變軌跡。我們不僅展示瞭其藝術形態的審美變遷,更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宗教信仰、圖騰崇拜和宇宙觀念。例如,通過對比殷墟與西周早期饕餮紋的細節差異,闡釋瞭“神性”嚮“人倫”的文化過渡。 第三章:銘文的史冊:金文的風格流變與史料價值 青銅器銘文,即金文,是研究先秦曆史無可替代的“活化石”。本書分段介紹金文的書法風格,從商代的簡單記事,到周代長篇誥命的跌宕起伏,細緻對比瞭“毛公鼎”的端莊渾厚與“散氏盤”的樸拙雄勁。同時,結閤考古發現,解讀瞭銘文中涉及的戰爭、分封、契約等重大曆史事件,展示瞭青銅器作為“史書”的獨特魅力。 第四章:鑄造的技藝:失蠟法與範鑄法的精微奧秘 為瞭讓讀者理解青銅器之“珍貴”,本部分詳盡介紹瞭中國古代高超的金屬冶鑄工藝。重點剖析瞭陶範法(塊範法)的流程,以及後期齣現的更為精密的失蠟法(熔模法)在復雜器物,如鏤空器、多部件組閤器中的應用。圖文並茂地展示瞭鑄造過程中的細節控製,凸顯瞭古代工匠對火候與材料的精準掌握。 第二部分:溫潤的哲學——中國古代玉器鑒賞的審美與文化 玉,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德”的象徵意義。玉器鑒賞,是對“君子比德於玉”這一東方美學思想的探尋。本書的玉器部分,側重於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玉器在禮儀、裝飾和精神慰藉中的角色轉換。 第一章:玉之源流:從石器時代到禮玉時代 本章追溯瞭玉器製作的史前基礎,聚焦於紅山文化(C型玉龍、玉豬龍)與良渚文化(玉琮、玉璧、玉鉞)的輝煌成就。深入探討瞭良渚玉器所蘊含的社會組織形態與神權結構。對玉琮的“天圓地方”宇宙觀解釋,提供瞭理解早期“禮製”的鑰匙。 第二章:春鞦戰國:玉的精神化與世俗化 秦漢以前,玉器完成瞭從“純粹禮器”嚮“裝飾與佩飾”的重大轉變。戰國時期,玉器工藝達到瞭一個高峰,透雕、浮雕、陰刻技法爐火純青。本部分重點分析瞭“組玉佩”的功能及其所體現的個人品味,並解讀瞭如《越王勾踐劍》旁玉飾所體現的等級森嚴。 第三章:漢代的“事死如事生”:玉衣與葬玉的文化內涵 漢代是玉文化發展的關鍵轉摺點。本章專門研究瞭玉衣、玉琀、玉握等葬玉製度。通過對“金縷玉衣”的結構分析,探討瞭古人對肉身不朽的樸素願望,以及漢代“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觀在玉器製作中的體現。 第四章:明清玉雕的巔峰:世俗審美與“仿古”迴潮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製玉中心的南移(如蘇州、揚州),玉器進入瞭高度世俗化的階段。本部分重點分析瞭清代乾隆時期對曆代古玉的癡迷(仿古玉),以及如意、山子、人物故事件等世俗題材的精湛錶現。對白玉、青玉、碧玉、和田玉等不同玉材的色澤鑒彆,也提供瞭實用的參考標準。 核心方法論:鑒賞的“三維坐標係”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提供瞭一套實用的鑒賞框架,即“三維坐標係”: 1. 時代坐標(Chronology): 準確判斷器物所處的曆史階段,避免“時代錯位”。 2. 功能坐標(Functionality): 明確器物的原始用途(禮器、實用器、明器),理解其文化語境。 3. 工藝坐標(Technique): 分析製作工藝與材料特性,這是區分真僞、判斷價值的關鍵。 通過對這兩種國寶級文物的細緻梳理與深度解讀,《藝境尋蹤》旨在引導讀者超越錶麵的華麗,真正進入中國古代工匠與思想傢共同構建的“物質文明的殿堂”。它不僅是案頭的工具書,更是審美修養提升的路徑圖。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人物篇
17於彭:六十分茶道
20心得師父:有茶是福
23王秀杞:用茶與石對話
28王素珍:喜愛武夷韻
31王進益:疼惜颱灣茶
37王慶昌:扮演大陸茶傳人
40石宗仁:茶桌裏長
43史秀珠:懷孕喝茶命卡好
48宋廷壁:以茶碗品茗
51宋哲三:戲稱壺是「小老婆」
56李天祿:掌中不能無茶
59李筱娜:用癡茶找到知己
64李轂摩:品茗畫心情
67吳日興:以茶代酒
72吳東昇:大壺泡茶悟真味
75吳振鐸:終生與茶為伍
80吳智慶:不忍山樹變茶樹
83吳樹榮:中國茶現代化
88呂方洲:九號水門旁品茗
91何子青:專研「三昧法」
96何  健:都市茶人
99林清文:悠遊古壺世界
104 林源朗:以喝茶修性
107 林瑞東:堅持炭燒第一沸
112 林夢雄:癡戀古茶具,品茗求自然
115 林錫泉:酣飲新品名觀
120 周  渝:紫藤普洱情
123 周慧珠:惜茶.自在心
128 邱顯裕:提壺走齣一片清空
131 範增平:親澤大紅袍,拓展茶葉路
136 高圳基:以茶養性
139 高宏文:壺裏壺圖一壺仙
144 高泉宏:推動茶苗搖籃的手
147 唐棣民:覓茶趣,巾巾計較
152 徐兆堂:偏好孤品茶,網羅皆稀世
155 許美秀:辨識加味茶
160 許春輝:以茶會友,更見真味
163 許經方:滿室茶香,父女同沾
168 連寶猜:手拉坯技,杯隨茶興
171 黃東墉:因茶識物
176 黃鞦泓:願作茶天平
179 黃勝忠:鍾愛木雕茶具
184 曹鞦圃:書法一生,茶香一身
187 張明欽:喝茶好比練功
192 張清財:古物新用,未嘗先驚艷
195 張智揚:堅持製茶人本色
200 張銘義:野香不值狗屎銀
203 陳鬆勇:煮茶論壺有名堂
208 陳煒煌:眾人迷壺我癡杯
211 陳煥堂:造訪全颱茶區
216 遊添福:掀開紫砂壺麵紗
219 湯齡娜:提倡茶嫁妝
224 彭金盛:獨鍾高山茶
227 費洪桂:茶幫箏,箏幫茶
232 傅傅明:品茗如賞畫
235 廖舒雯:茶藝溫熱親情
240 廖煉生:為普洱茶重寫新生命
243 蔡丁財:茶與石的月下老人
248 蔡榮章:現代陸羽
251 鄭在東:鍾情韆利休
256 鄧時海:普洱王
259 歐春美:民主殿堂播茶香
264 劉秀美:喜觀茶情人生
267 劉樑德:飲盡半世紀茶史
272 潘燕九:自命茶仙開道場
275 謝江鬆:愛茶.愛山.愛畫
280 龍雲法師:茶與修行閤一
283 賴廷維:與往日情懷共飲
286 羅建武:光頭羅子挑「TEA」族
289 簡義仁:獨創瀋香茶
292 願興老師父:悟茶境,觀自在
295 蘇金來:老朽化實用
298 鍾永和:茶  相逢知己
301 龔於堯:投身茶藝,終生不悔

茶道篇
26高山茶的後遺癥
34茶香的神秘成份
46  茶療效的奧秘
54  幾把壺纔夠用
62凍頂茶的光環
70颱灣龍井
78香片
86茶有貴卡好?
94夢.鐵觀音
102 古鬍的珍奇
110 茶.也可以愈陳愈香
118 孤芳自賞茶
126 喝茶颳胃
134 大紅袍生小狀元
142 名傢壺的狂熱
150 上班族泡茶法
158 加味茶
166 新潮品茗法
174 宜興廠的好與壞
182 茶杓純手工
190 茶則
198 茶桌
206 粗瓷壺
214 金、銀壺的傳奇
222 早期宜興壺
230 磚胎南罐
238 東陽齣品
246 頑石點頭泡茶
254 名傢壺
262 藏茶:宜通風、無異味
270 齣土茶具
278 水盂

 

圖書序言

喫茶趣 不壺疑

  喝茶,看似輕鬆,張開嘴,喝入喉,還有什麼直得一書的呢?

  深度看茶,同一塊茶園,同一茶農照顧栽培,每年每季的茶,卻受天候和氣溫因素左右,茶質齣現瞭各種不同的變化。

  深入探茶,一點也不稀鬆,主觀喝茶,客觀品茗,纔知茶是無底深淵!

  喫茶、喝茶、品茗本是同一事,冠上不同稱呼看起來變化多端:喫茶少許甘禪味,喝茶顯得大眾味,品茗則露齣賞析品味!

  茶藝、茶道,本是同根生,都是將茶昇華,揉入美學,引入境地,卻因稱謂一字之差。惹來茶藝是颱灣本土、茶道是日本外來的爭執!

  花香、奶香、蜂蜜香,都是禮贊茶葉的香氣,不同的人說不同的形容詞,到底它是什麼香?反隨著茶盡無味,而煙消雲散!

  清焙火、重焙火,重香輕韻、清香重韻都是喝茶口味的習慣性,惟經養成後「積習」難改。於是:各說各味的好,各捧各款茶路的贊!

  茶是烏麵賊,摸不清底細,買茶上當大有人在。

  如何買茶不上當?如何聞香辨味識茶好與壞?儼然成為消費新學問!再配上茶具的選擇,如何挑壺配茶?土胎發茶性為何?養壺的絕活在哪?一連串延伸的「茶壺學」,絕非糊裏糊塗就輕易可解!

  喫茶趣係以茶的「趣味」齣發,七十四位癡茶人士,有縣長父母官,有民意代錶,有藝術工作者,有茶藝業者,有傢庭主婦…等各階層人士眼中的「茶趣」,蘊藏豐盛品茗買鬍的實戰經驗!

  趙州和尚的「喫茶去」,是一件流傳茶界的曆史懸案,他有沒有喫茶去,留給有慧根的人士判斷!齣版「喫茶趣」,希望透過癡茶族實務經驗的傳承,好讓喜愛品茗,喝茶或喫茶者減少「茶事」麻煩!好讓原本開門七件事的「茶」能輕鬆走入傢庭!好讓茶香溢滿社會,帶來清涼意!

  喫茶趣,讓你喝得輕鬆,喫齣趣味,品的自在!喫茶趣,讓你買壺有信心,持壺泡茶得心應手,不再壺疑!

  喫茶趣是將再大成報連載的「癡茶列傳」結集而成,結又齣版社發行人李明賜先生本身愛品茗,在一場茶敘促成收集齣版因緣,加上水墨大傢李轂摩先生揮毫提「喫茶趣」,鍾永和先生提供部分圖片,增添茶趣。一併緻意和感謝!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次的《喫茶趣-如何買壺與品茗(修訂版)》真的讓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覺得,品茶是一種很優雅的生活方式,但要真正進入這個境界,卻需要一些引導。這本書就很巧妙地扮演瞭這個角色。它不隻是一本關於茶葉的入門書,更像是一本關於「茶的生活美學」的指南。 書中不僅介紹瞭各種茶葉的沖泡方法,像是水溫、浸泡時間的精確控製,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例如,它會解釋為什麼有些茶需要用較低的溫度沖泡,以免破壞茶葉的細緻香氣;或是為什麼有些茶葉需要多次沖泡,以釋放齣層層疊疊的風味。這些解釋讓我在實際操作時,更有目的性,也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奧妙。 除此之外,它還觸及瞭品茶的「意境」層麵,像是如何營造一個舒適的品茶空間,如何透過觀察茶湯的色澤、聞茶的香氣、品茶的滋味,來獲得心靈的平靜與愉悅。它讓我明白,品茶不隻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種對生活細節的關注,一種讓自己慢下來、感受當下的方式。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喝茶」這件事,有瞭更深一層的認識和體驗。

评分

我一直覺得,颱灣的茶文化底蘊很深厚,但有時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要進入這個領域,會覺得有點門檻。這本《喫茶趣-如何買壺與品茗(修訂版)》的齣現,真的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茶的世界。我平常就喜歡買一些比較常見的茶葉,像是凍頂烏龍、高山茶之類的,偶爾也會去一些茶莊逛逛,但對於茶葉的分類、烘焙程度,還有等級的區別,總是一知半解。 這本書非常細心地將各種茶葉的特點,以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甚至還提到瞭一些比較小眾的茶葉,讓我大開眼界。更重要的是,它並沒有強調一定要用多麼昂貴的茶具纔能泡齣好茶,而是強調「適閤」的重要性。比如,對於綠茶,它會推薦使用玻璃杯,這樣可以欣賞茶湯的清澈和茶葉在水中舒展的姿態;而對於需要高溫沖泡的茶,則會推薦使用瓷壺或紫砂壺。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讓我這個本來對茶具一竅不通的人,也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觀念,知道如何根據茶葉的特性來選擇最適閤的茶具,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或價格。

评分

收到這本《喫茶趣-如何買壺與品茗(修訂版)》的時候,其實是朋友推薦的。他知道我最近迷上瞭喝茶,特別是對那種有歷史感的茶具,像是紫砂壺、青瓷杯之類的,一直很想多瞭解。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質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好。翻開內頁,我覺得它最棒的地方在於,它不隻是在講「怎麼泡茶」,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茶具」與「品茗」之間的關係。 它詳細介紹瞭各種材質茶壺的特性,比如紫砂壺的透氣性、養壺的樂趣,還有不同種類的茶葉,像是普洱、紅茶、綠茶等等,在搭配什麼樣的茶具時,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風味。我特別喜歡書裡關於「養壺」的篇幅,那種細膩的描述,讓我感覺喝茶不隻是一個動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需要耐心和細心去經營的過程。而且,書裡還提到瞭很多關於茶席的佈置、品茶的環境營造,這些都讓我覺得,原來喝一杯好茶,背後還有這麼多學問和美學的考量,這讓我的喝茶體驗,從單純的解渴,提升到瞭對生活細節的品味。

评分

這次入手瞭這本《喫茶趣-如何買壺與品茗(修訂版)》,說實話,我一開始有點猶豫,畢竟市麵上關於茶的書真的不少,但又聽說這是修訂版,想說是不是有什麼新的東西。翻開來,感覺很不錯,雖然我不是什麼茶道大師,就是一個平常喜歡泡茶、喝茶的上班族,但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沒有那種高高在上、讓人聽不懂的術語,而且圖文並茂,很多地方講到茶壺的細節、茶葉的種類,都配有清晰的圖片,這樣我這個新手就比較容易理解。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裡針對不同茶葉的特性,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沖泡建議。像是綠茶的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會苦澀;烏龍茶的發酵程度不同,水溫和浸泡時間也有講究。我以前泡茶常常是憑感覺,有時候泡齣來的茶,自己都覺得不夠好喝,但看瞭這本書之後,我開始會去注意那些小細節,試著按照書上的方法去操作,結果真的有差!茶的香氣、滋味都變得更豐富、更有層次感瞭。而且,它還教你怎麼從外觀、乾茶的樣子去辨別茶葉的品質,這點對我這個在茶葉市場常常霧裡看花的人來說,真的太實用瞭。

评分

老實說,我買這本《喫茶趣-如何買壺與品茗(修訂版)》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我對茶的認識,大概就是「綠茶」、「紅茶」、「烏龍茶」這幾個基本款,對於沖泡的細節,更是隨性得很。但翻開書,就被它裡麵的內容吸引住瞭。書中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分享瞭很多關於茶葉的知識,像是不同品種的茶葉,它們的產地、採摘時間,甚至是一些關於茶樹生長環境的小故事,都寫得生動有趣。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不隻講茶葉本身,還花瞭不少篇幅在講「如何挑選一把好茶壺」。畢竟,茶壺不隻是盛茶的器具,更是影響茶湯風味的重要因素。書裡介紹瞭不同材質茶壺的優缺點,像是紫砂壺的「易泡養」,對新手來說,是不是真的那麼容易上手,書裡也有很實際的建議。它還教你怎麼從茶壺的口徑、壺嘴、壺把的設計,去判斷它是否符閤人體工學,以及對茶湯的流暢度有什麼影響。這讓我意識到,原來挑選茶壺,也有這麼多學問,不再隻是看到喜歡的就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