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輪迴奧秘大解碼─
死後七七四十九天,你在那裏?
什麼是臨終時的「五大分解」?你如何知道自己已死?
死亡時人的意識到那裏去瞭?
如何瞭解死亡過程裏復雜的意識變化?
如何認齣根本明光,脫離生死輪迴?
該如何掌握氣脈明點的關鍵變化,順利解脫?
人人都想成佛,達賴喇嘛為什麼不成佛,要生生世世投胎做人?
◎來自古老西藏的死亡旅程指南、臨終指導手冊
西藏有一本書專門記載人們死亡的所有曆程,這本書我們通稱為《西藏生死書》,但它更準確的名字是《中陰聞教救度大法》。所謂「中陰」,是古老西藏用來描述死亡曆程的特殊狀態。
傳說這部經是八世紀藏傳佛教教主蓮花生大師以特殊的伏藏形式埋藏在隱密處所保存,到瞭十四世紀,由西藏著名的掘藏師卡馬林巴發現而流傳給世人。
◎現代生死學的重要課題
此經充滿奧秘,宛如等待解碼的生命密碼。在古代,西藏的喇嘛們都是以口授背誦的方式傳下來,並無文字的記載,直到近幾世紀纔被寫成經文,二十世紀初,再由藏文譯成英文流傳到全世界。
首部英文譯本”The Tibetan Book of Dead”是齣現在1927年。此後陸續有不同版本翻譯與齣版,至今流通的版本不下三十種,在在都顯示這部古老經典對現代生死課題的啓發性。
這部經指導死亡者如何避開各種死亡境界的險難,提昇未來生命的去嚮。閱讀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強調死後世界的種種奇異經曆,而是學習如何與死亡麵對麵?透過對心性本質、心性智慧的瞭解,從容麵對死亡,找到自己生命的淨土。
◎藏傳佛教裏的生命觀
藏傳佛教認為生命最高的解脫境界是「即身成佛」,也就是在今生的肉體上可以獲得解脫。當死亡來臨時,就是即身成佛的關鍵時機。古老的《中陰聞教救度大法》透過念誦與聆聽方式,指導臨終者解脫到美好地方。
本書精彩剖析整個死亡曆程,並深入探討:
●臨終時如何運用「遷識法」(頗瓦法),將意識遷移到淨土?
●怎樣纔不會錯過紅明點本遇的關鍵時刻?
●死亡過程如何真正體驗空性,達到即身成佛?
●如何辨彆死亡中陰景象裏的真實與幻相?
●大圓滿與大手印如何幫助亡者獲解脫?
◎第一本以圖解形式剖析神秘死亡曆程的著作 中文世界佛教經典的另類閱讀
本書首次以圖解形式呈現《中陰聞教救度大法》的奧秘,將嚴肅的生命課題以豐富插圖和圖錶錶達,目的在於讓神秘的古老教法能貼近現代人的閱讀。此書亦是開啓中文世界佛教經典的另類閱讀。
閱讀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強調死後世界的種種奇異經曆,而是學習如何與死亡麵對麵?透過對心性本質、心性智慧的瞭解,從容麵對死亡,找到自己生命的淨土。
【趣味問題】
你知道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怎麼計算的?
死亡時為什麼會看見光芒?你知道各種光芒所代錶各種路徑嗎?
你知道什麼是五大分解?你如何診斷死亡徵候嗎?
你知道死後四十九天裏將遇見112位神祇?祂們如何幫助你?
麵對冥界的審判,有什麼解脫方法?
你知道人死後會有超強的神通力,記憶力比生前高九倍,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假如你沒來得及解脫到美好淨土,還會再迴到這個世界嗎?
如何選擇比較好的胎門去投胎?
假如你該當下地獄,有什麼法子可以扭轉情勢再迴到人間?
能化解中陰險境的救命錦囊是什麼?
【本書特色】
─400幅插畫、圖錶,完全圖解生死輪迴的奧祕、即身成佛的關鍵。
─距今一韆二百年的古老經典,全球印行30餘種版本,暢銷數百萬冊。
─現代臨終關懷、生死學研究不可錯過的必讀者目。
【贈送】二幅珍貴「中陰聞教救度唐卡─寂靜尊╱忿怒尊」
作者簡介
張宏實
著名藏傳佛教、唐卡藝術研究者,美國羅德島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碩士,目前任電腦工程師一職。
曾著作:
齣版序
一種平易近人的佛教閱讀
《圖解西藏生死書》這部書的完成並不是偶然,而是在編輯與作者多年探索和期許下誕生的。
橡樹林編輯和作者張宏實先生固定在每星期有一個讀書會,探討各種佛法知識,諸如深奧的佛教名相、隱誨的宗教語匯、唐卡圖像的象徵意義等等。麵對浩瀚的佛法知識,我們最大的睏惑往往不是如何記住這些艱澀的知識,而是:佛法知識是否可以用更貼近生活的語言和方法來傳遞?有沒有可能幫助自己也幫助讀者,解決宗教語匯的限製與障礙,領略語匯背後的意義?
張宏實先生多年研究藏傳佛教與唐卡藝術的基礎,主要是建立在擅長運用電腦繪圖軟體,整理分大量佛教知識。透過他所整理齣來的一張張圖解與錶格,不僅能準確而快速地閱讀到知識重點,並能啓發思考與討論。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經驗,而也就是這種學習經驗,啓發瞭我們製作「圖解書」的想法。
以「圖解」做為新的編輯工具,是一個令人興奮和極具挑戰的工作。作者與編者的視角一起從綫性的文字方式進入一個三度的立體空間,彷彿戴上瞭3D立體眼鏡,可以看見更寬闊明晰的世界。而選擇《西藏生死書》來做為圖解係列的第一部書,是最恰當不過的瞭。對於這部過程龐雜、描述隱晦的經典,「圖解」恰好給瞭它最好的錶達與詮釋工具。
這部傳自八世紀的《西藏生死書》,更貼切的經名是「中陰聞教救度大法」,所謂「中陰」,是古老西藏用來描述死亡曆程的特殊狀態。此經詳細記載人死亡的所有曆程與遭遇,透過唸誦與聆聽的方式,幫助死者從容麵對死亡,提升生命的未來方嚮。古代的西藏喇嘛是以口授背誦的方式傳下來,並無文字的記載,直到近幾世紀纔被寫成經書,二十世紀初,再由藏文譯成英文流傳到全世界。
歸納本書之所以復雜深奧,應該是在於下麵幾點:
?時空轉換的復雜:從臨終到死亡有三種時空情境的轉換。
?生命現象的復雜:生命會經曆肉體、淨幻身、意識體等現象轉換。
?對應人物的復雜:這部經的讀誦對象有亡者、上師以及活著的親友。
?對應事物的復雜:亡者會經曆各種光芒、聲響、神祗以及險境幻相。
?神祇數量與名字的龐雜:112位神祇顯現而來,令人眼花撩亂。
?神祇、方位與顔色對應的復雜:這在藏傳佛教有極嚴格的體係,不容錯置。
這些脈絡層層交錯,再加上隱晦的?述,經常讓讀者彷彿走入迷宮一般地迷失方嚮。透過圖解,能將句句經文抽絲剝繭,重新釐清脈絡,我們的原則在於:
?一個圖像可以看清楚的事物,不須用五百字來說明。
?一個流程圖可以釐清的繁瑣過程,不要使用冗長的文字。
?一個錶格可以清晰比較的概念,勝過綿密繁瑣的文字?述。
這個共識幫助作者與編者(包括文字、繪圖、製錶編輯)能在一個共同的軌跡上運作,以緻於呈現齣眼前這樣的麵貌。我們期待:這樣一個平易近人的編輯工具,能有效正確地傳達知識,啓發讀者的理解與思考。
最後,要特彆說明的是:在本書附錄,編輯部採用瞭1945年趙宏鑄先生所譯《中有聞教得度密法》,作為讀者對照閱讀原經的中文參考譯本。此譯本以四字偈語寫成,易於讀誦,是我們公認最好的中文譯本之一。但由於此譯本年代久遠,已過瞭著作權追溯期,同時兩岸之間也沒有著作權保護方法,因此希望趙先生的後人能與我們聯係,讓我們有錶達謝意的機會。
拿到《圖解西藏生死書》,我第一眼就被它厚實的質感和封麵設計吸引住瞭。我一直覺得,生命到最終的那個環節,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麵對,卻又常常迴避的問題。颱灣這邊的文化,對於生死的討論,很多時候都帶著一絲神秘和禁忌,總讓我覺得意猶未盡。這本書的“圖解”特色,對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關於“死後世界”、“轉世輪迴”的宏大敘事,是如何通過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齣來的。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有一部分是關於如何處理喪親之痛的,畢竟這是人生中非常痛苦的經曆。又或者,它是否會提供一些方法,讓我們在生前就做好準備,減少未來的遺憾?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心靈上的洗滌,讓我能夠更平靜、更智慧地看待生命中的每一次聚散,並且在麵對不可避免的死亡時,能夠少一份恐懼,多一份瞭然。這本書會不會讓我覺得,死亡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而是一種自然的過程,甚至是一種新的開始?
评分一直以來,我對於生命、對於死亡,都懷有一種既好奇又帶著些許不安的情感。在颱灣,我們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對生死有很多傳統的看法,但又時常會接觸到西方哲學、甚至其他宗教的觀點,總覺得自己的認知體係有些 fragmented。《圖解西藏生死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盞能夠照亮我心中迷茫的燈。我特彆好奇,藏傳佛教,這個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充滿智慧和神秘色彩的宗教,是如何係統地闡釋生命旅程的終點,以及它之後可能的一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圖解”這種直觀的方式,把我腦海中那些關於“輪迴”、“業力”、“中陰”等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起來。我期待它能夠讓我理解,死亡並非終結,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實際的指導,教我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何幫助那些即將離開的親人,以及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為自己的生命積纍更多意義。這本書會不會讓我對生命的本質有更深刻的洞察,並且在麵對生死抉擇時,擁有更多的勇氣和智慧?
评分我一直覺得,生命中最深刻的課題,往往是關於“如何活”以及“如何麵對終結”。《圖解西藏生死書》這個書名,就正中我的紅心!作為在颱灣長大的我,從小就接觸到各種文化背景的生死觀,但總覺得少瞭一份從根本上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個空缺。我猜想,書中大概會詳細介紹藏傳佛教對於“死”的看法,是不是就像一種自然而然的轉變,而不是某種可怕的終結?會不會有關於“中陰”的生動描述,讓我們理解那個過渡時期可能會經曆的種種景象和感受?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是否能教我一些實用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在麵對親人的離去時,能夠以一種更智慧、更慈悲的態度去處理。我希望它不是那種隻說不練的理論書,而是能夠給我一些可以實踐的東西,讓我真正地在生命中體驗到“放下”和“慈悲”的力量。這本書能不能讓我對自己的生命有更深的體悟,並且在麵對生死課題時,不再那麼恐懼和焦慮?
评分哇,拿到《圖解西藏生死書》這本厚厚的書,還真的是有點兒震撼!我平常就對生命、死亡這些議題蠻有興趣的,但又不太敢直接去碰觸那些太哲學、太艱澀的討論,總覺得離現實生活有點遠。這本《圖解西藏生死書》的“圖解”兩個字,對我來說簡直是救星!我一直想像,透過圖畫和比較容易理解的文字,是不是能把我對生死的睏惑,那些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冒齣來,又被我匆匆壓下去的想法,有一個齣口?我尤其好奇,像藏傳佛教這樣源遠流長的智慧,是如何看待我們人生最終的旅程的。是不是有什麼特彆的儀式、特彆的觀察角度,能夠幫助我們不那麼恐懼,甚至帶著一些平靜去麵對?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帶我走過一些我未曾設想過的領域,也許是關於靈魂的流轉,也許是關於中陰的體驗,但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讓我對“死亡”這件事,從一個全然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認識。我希望它不是那種隻會講大道理的書,而是能觸碰到內心最深處,引發共鳴,甚至是我看完之後,能在生活中稍微感受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對西藏的印象,大概就是壯麗的雪山、虔誠的轉經、還有那些神秘的壁畫。這次讀到《圖解西藏生死書》,我纔發現,原來藏傳佛教對於“生死”的探討,是如此的細緻入微,而且充滿著一種古老而又生動的生命力。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不像某些宗教典籍那樣讓人望而卻步。《圖解》的部分,絕對是點睛之筆!它把我腦中那些模糊的概念,用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具象化瞭,讓我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教義。比如說,對於“臨終”過程的描述,書中是不是有詳盡的指導,告訴我們該如何幫助即將往生的人?又或者,對於“來生”的描繪,是否能讓我對生命的存在有更廣闊的想象?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如此深奧的佛學智慧,轉化為如此平易近人的內容。這本書會不會教我一些具體的修行方法,幫助我在日常生活中積纍福報,或者是在麵對親人離世時,能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和安慰?我期待它能成為我生命中的一本“定心丸”,在我感到迷茫和不安的時候,能給我指引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