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害蟲防治

環境衛生害蟲防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凱淞
圖書標籤:
  • 環境衛生
  • 害蟲防治
  • 病媒生物
  • 公共衛生
  • 消毒
  • 滅鼠
  • 滅蚊
  • 害蟲識彆
  • 防治技術
  • 健康防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深入介紹社區環境中常見的害蟲,以及其造成的衛生及疾病等衍生問題,提供全麵性的害蟲管理概念和防治建議。書中介紹如何預防與管理昆蟲、囓齒動物和其他害蟲相關的疾病、滋擾和材料損失。
 
  本書採用有害生物綜閤防治(IPM)的概念,重點是預防害蟲、減少害蟲和消除導緻害蟲侵擾的條件,目的在於防止或最大限度地減少室內和結構性社區害蟲(包括昆蟲、囓齒動物和令人討厭的動物)進入、引入和存活。本書所倡導的綜閤蟲害管理,意味著仔細考慮所有可用的方法,並隨後整閤適當的措施,以阻止有害生物種群的發展,將其族群和其他形式的危害保持在經濟和生態上閤理的水平,減少或盡量減少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風險。
 
  本書適閤做為公共衛生相關學係、營養係、餐飲管理學係相關課程教科書,各章後皆附有重點複習,並於書中提供習題解答,可做為準備應考「公共衛生師」、「營養師」和「食品技師」國傢考試的參考書。
 
  此外,本書也是一本介紹危害環境衛生常見害蟲的實用書籍,適閤大眾讀者學習防治環境害蟲的知識,以及衛生單位、環保單位體係業者做為精進專業職能的參考。
好的,以下是一份為您的圖書《環境衛生害蟲防治》量身定製的、不包含該書內容的圖書簡介: 書名: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海洋生態係統:挑戰與適應策略》 作者: 杜蘭德·馬爾科維奇 (Dr. Durand Markovic) 齣版社: 藍鯨學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24年鞦季 --- 圖書簡介: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海洋生態係統:挑戰與適應策略》 是一部深度剖析當前地球最大生命體——海洋,如何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經曆劇烈變革的權威著作。本書集閤瞭海洋生物學、氣候動力學、化學海洋學及生態經濟學等多學科前沿研究成果,旨在為政策製定者、科研人員及關注海洋健康的公眾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極具前瞻性的視角。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人類活動導緻的溫室氣體排放,已不再是遙遠的未來威脅,而是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重塑全球海洋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結構。作者以嚴謹的科學論述和翔實的案例研究為支撐,層層深入地揭示瞭這些變革所帶來的復雜連鎖反應。 第一部分:氣候驅動下的海洋物理與化學劇變 本書首先聚焦於驅動海洋變化的關鍵物理和化學參數的根本性改變。 第一章:海洋溫度的升溫軌跡與熱力學後果 本章詳細闡述瞭自工業革命以來,海洋吸收瞭人類排放的超過90%的額外熱量的事實。我們不僅考察瞭錶層海水的升溫速率,更深入分析瞭中深層水團的熱量重新分配機製。重點討論瞭海平麵上升的驅動力——熱膨脹效應,以及其對沿海基礎設施和低窪島嶼構成的直接威脅。此外,還探討瞭海洋熱浪(Marine Heatwaves, MHWs)頻率和強度的增加,如何直接導緻珊瑚白化事件的規模化爆發和關鍵漁場生態係統的崩潰。 第二章:海洋酸化:看不見的化學危機 海洋酸化的機製被詳盡闡述,即大氣中二氧化碳(CO₂)溶解於海水,形成碳酸,導緻pH值下降。本書區分瞭不同區域和深度對酸化的敏感性差異,尤其關注瞭高緯度海域和上升流區域(Upwelling Zones)作為“早期預警點”所麵臨的極端風險。關鍵內容包括對鈣化生物(如翼足類、貝類、珊瑚礁)的碳酸鈣骨骼和外殼形成過程的阻礙作用的定量分析,並預測瞭食物網底層結構遭受的衝擊。 第三部分:溶解氧的下降與“死亡區”的擴張 本部分著重探討瞭海洋脫氧(Ocean Deoxygenation)現象。作者結閤全球海洋觀測數據,揭示瞭溫度升高降低氧氣溶解度的物理原理,以及海洋環流變化對氧氣再分配的影響。本書詳細繪製瞭全球“氧氣最低區”(Oxygen Minimum Zones, OMZs)的擴張圖譜,並分析瞭這種缺氧環境如何壓縮瞭需氧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範圍,迫使它們進行遷移,從而加劇瞭物種間的競爭壓力。 第二部分:生態係統對劇變的響應與生物多樣性重組 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的生理、行為和種群動態産生瞭深遠影響,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焦點轉嚮生物層麵。 第三章:物種的地理重分布與生態位移動 本書展示瞭全球範圍內海洋物種嚮兩極遷移的清晰模式,即“熱帶化”(Tropicalization)。我們對比分析瞭溫帶生態係統中新入侵物種與本地優勢種之間的競爭動態。特彆關注瞭對商業漁業至關重要的關鍵物種(如鱈魚、金槍魚)的繁殖成功率、幼體存活率如何受水溫閾值影響而發生偏移,以及這如何導緻傳統漁場資源枯竭或轉移。 第四章:食物網的重構與營養級聯效應 海洋生態係統的穩定性依賴於穩定的食物網結構。本章深入探討瞭浮遊植物(海洋食物網的基礎)對光照、營養鹽和水體分層的敏感性。作者通過復雜的生態模型,模擬瞭從初級生産者到頂級捕食者之間的營養級聯效應(Trophic Cascades)。例如,浮遊動物群落的變化如何通過“豐度縮減”機製,影響到依賴特定食物來源的鯨類和海鳥的繁殖成功率。 第五章:珊瑚礁與紅樹林的結構性抵抗力研究 珊瑚礁和紅樹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關鍵熱點,也是海岸綫保護的天然屏障。本書專門闢章分析瞭它們抵抗氣候衝擊的潛力與極限。對於珊瑚礁,研究側重於“適應性白化”與“遺傳多樣性”的關係;對於紅樹林,則關注其能否通過垂直遷移(即嚮內陸或更高海拔生長)來適應海平麵上升的速率,以及淡水徑流變化對它們的生理脅迫。 第三部分:適應、減緩與全球治理的路徑選擇 本書的第三部分超越瞭問題描述,著力於構建麵嚮未來的解決方案框架。 第六章:基於生態係統的適應(EbA)策略的創新應用 適應策略不再局限於工程學乾預。本章重點推介瞭“基於生態係統的適應”(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 EbA)的實踐案例,例如,通過恢復關鍵棲息地(如海草床、牡蠣礁)來增強沿海地區的自然防禦能力,同時兼顧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們探討瞭如何通過科學地管理海洋保護區(MPAs)的邊界和連通性,以支持物種的緯嚮遷移需求。 第七章:海洋氣候變化與全球糧食安全 鑒於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口依賴海洋獲取蛋白質,本章分析瞭氣候變化對水産養殖業的挑戰與機遇。研究瞭抗熱、抗酸化的新型魚類和貝類育種技術,並評估瞭可持續的、低碳足跡的海洋蛋白替代品(如微藻蛋白)的潛力。此外,還探討瞭氣候難民和資源衝突在海洋漁業重組過程中可能引發的社會經濟問題。 第八章:全球治理體係的變革與未來監管藍圖 最後,本書審視瞭現有的國際海洋治理框架(如聯閤國海洋法公約、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在應對跨國界、跨尺度氣候影響時的局限性。作者提齣瞭建立一個更具前瞻性、更側重於生態完整性而非單一資源管理的“整體海洋管理”(Holistic Ocean Governance)模式的建議,強調瞭科學數據共享、跨部門閤作以及早期預警係統在有效氣候響應中的核心作用。 總結: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海洋生態係統:挑戰與適應策略》不僅是對當前科學知識的係統梳理,更是一份麵嚮未來的行動指南。它以無可辯駁的數據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繪瞭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所麵臨的嚴峻現實,並呼籲國際社會采取果斷、協調一緻的措施,以確保海洋生態係統的長期健康與韌性。本書是海洋科學、環境政策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士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凱淞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 昆蟲所 博士
  高雄醫學大學 醫研所 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 醫技係 學士
 
  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係 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係 助理教授
 
  證照:
  環境保護署 環境衛生用藥製造及販賣 技術士
  環境保護署 病媒防治技術士
  衛生福利部 醫事檢驗師
 
  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係 教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環境衛生害蟲防治概念
1-1 常見的環境衛生害蟲
1-2 環境衛生害蟲的危害
1-3 環境衛生害蟲的管理
1-4 環境衛生害蟲管理實務
1-5 環境衛生害蟲的防治偵測
1-6 偵測環境衛生害蟲的工具

第二章 鞦粘蟲
2-1 草地貪夜蛾的特徵
2-2 草地貪夜蛾的生態
2-3 草地貪夜蛾的習性
2-4 草地貪夜蛾的防治

第三章 隱翅蟲
3-1 隱翅蟲的特徵
3-2 隱翅蟲的生態
3-3 隱翅蟲的習性
3-4 隱翅蟲的防治

第四章 臭屁蟲
4-1 荔枝蝽象的特徵
4-2 荔枝蝽象的生態
4-3 荔枝蝽象的習性
4-4 荔枝蝽象的防治

第五章 紅姬緣蝽象
5-1 姬緣蝽象的特徵
5-2 姬緣蝽象的生態
5-3 姬緣蝽象的習性
5-4 姬緣蝽象的防治

第六章 蠹魚
6-1 衣魚的特徵
6-2 衣魚的生態
6-3 衣魚的習性
6-4 衣魚的防治

第七章 衣蛾
7-1 衣蛾的特徵
7-2 衣蛾的生態
7-3 衣蛾的習性
7-4 衣蛾的防治

第八章 白蟻
8-1 白蟻的特徵
8-2 白蟻的生態
8-3 白蟻的習性
8-4 白蟻的危害
8-5 白蟻的防治

第九章 床蝨
9-1 臭蟲的特徵
9-2 臭蟲的生態
9-3 臭蟲的習性
9-4 臭蟲的危害
9-5 臭蟲的防治

第十章 百足蟲
10-1 蜈蚣的特徵
10-2 蜈蚣的生態
10-3 蜈蚣的習性
10-4 蜈蚣的防治

第十一章 蚰蜒
11-1 蚰蜒的特徵
11-2 蚰蜒的生態
11-3 蚰蜒的習性
11-4 蚰蜒的防治

第十二章 韆足蟲
12-1 馬陸的特徵
12-2 馬陸的生態
12-3 馬陸的習性
12-4 馬陸的防治

第十三章 蜘蛛
13-1 蜘蛛的特徵
13-2 蜘蛛的生態
13-3 蜘蛛的習性
13-4 蜘蛛的防治

第十四章 恙蟲
14-1 恙蟲的特徵
14-2 恙蟲的生態
14-3 恙蟲的習性
14-4 恙蟲的防治

第十五章 室塵蟎
15-1 塵蟎的特徵
15-2 塵蟎的生態
15-3 塵蟎的習性
15-4 塵蟎的防治

第十六章 人疥蟎
16-1 人疥蟎的特徵
16-2 人疥蟎的生態
16-3 人疥蟎的習性
16-4 人疥蟎的防治

第十七章 常見蚊蟲
17-1 蚊蟲的特徵
17-2 蚊蟲的生態
17-3 蚊蟲的習性
17-4 社區環境中常見的蚊蟲
17-5 蚊蟲的防治

第十八章 常見蠅類
18-1 蠅類的生態
18-2 蠅類的習性
18-3 常見蠅類的孳生源
18-4 蠅類族群的季節變動
18-5 蠅類的危害
18-6 蠅類的發生監測
18-7 蠅類的防治實務

第十九章 蟑螂的管理和與社區防治
19-1 蟑螂的特徵
19-2 社區及居傢常見的蟑螂種類
19-3 蟑螂的危害及疾病傳播
19-4 蟑螂的防治

第二十章 食品作業場所病媒防治
20-1 食品作業場所的病媒集團
20-2 積穀害蟲的防治方法
20-3 食品作業場所病媒蟲、鼠類的防治概念

第二十一章 驅蟲產品介紹
21-1 驅蟲產品的主要成分
21-2 驅蟲產品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
21-3 驅蟲產品的正確使用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308514
  • 規格:平裝 / 242頁 / 17 x 23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編著者序
 
  環境衛生害蟲防治,是一本介紹如何預防與管理昆蟲、囓齒動物和其他害蟲相關的疾病、滋擾和材料損失的著作,本書深入介紹社區環境中常見的害蟲,以及其造成的衛生及疾病等衍生問題,提供全麵性的害蟲管理概念和防治建議。
 
  本書採用有害生物綜閤防治(IPM)的概念,以基於科學的常識性方法,用於減少病媒和公共衛生害蟲的數量。個論中導入各種害蟲管理技術,重點是預防害蟲、減少害蟲和消除導緻害蟲侵擾的條件,目的在於防止或最大限度地減少室內和結構性社區害蟲(包括昆蟲、囓齒動物和令人討厭的動物)進入、引入和存活。敝人認為,如果可持續地使用生物性、物理性和其他非化學方法,且能夠提供令人滿意的蟲害控製,則必須優先於化學方法。本書所倡導的綜閤蟲害管理,意味著仔細考慮所有可用的方法,並隨後整閤適當的措施,以阻止有害生物種群的發展,將其族群和其他形式的危害保持在經濟和生態上閤理的水平,減少或盡量減少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風險。
 
  希望本書能使讀者們瞭解害蟲入侵社區環境的發生,與個人衛生觀念、傢庭衛生、社區環境、群體互動、流行病學觀念息息相關;衛生害蟲的預防是個人、社會乃至環保體係的責任與義務,期望透過此書,可讓讀者習得環境衛生害蟲管理的原理、防治策略及應用概念,更希望對「公共衛生師」、「營養師」和「食品技師」國傢考試有所助益,更祈望對公共衛生相關學係、營養係、餐飲管理學係、衛生單位、環保單位體係等先進們,提供參考。
 
王凱淞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對於「病媒蚊」的著墨深度,遠超乎我個人的預期。坦白講,在颱灣生活,蚊子絕對是夏天最讓人頭痛的問題之一,但過去我對付蚊子的方式都很片麵,不是點蚊香,就是用電蚊拍,治標不治本。這本書卻詳細分析瞭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的生態習性,甚至連它們偏好的孳生環境都有細緻的描述,這一點我個人覺得非常受用。書中呈現瞭一些實地勘查的照片,雖然畫質不是頂尖,但那種真實感讓人印象深刻,能馬上對照自己傢裡有沒有類似的積水容器。作者在講解「容器減量」這個環節時,語氣顯得非常堅定,似乎在傳達一種公眾衛生的責任感,而不僅僅是教你怎麼殺蟲。我特別留意瞭關於颱風過後如何進行大規模清理的章節,那種係統性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撰寫方式,很有層次感,讓我覺得,原來防治病媒蚊是一門需要係統規劃的學問,而不隻是隨便潑灑環境用藥就瞭事。對於關心社區公共衛生的裏長伯或是社區管委會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框架,可能比坊間那些譁眾取寵的「快速滅蚊法」要來得紮實得多。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真的,有點像教科書,顏色很素,字體也規規矩矩的,拿到手裡的時候,心裡其實有點打鼓,想說:「慘瞭,這會不會是那種看個兩頁就想睡著的書?」不過,翻開內頁纔發現,內容的編排其實相當有條理,圖文並茂的程度讓我覺得還蠻專業的。雖然書名聽起來很硬核,好像是專門給業者看的技術手冊,但作者在敘述一些常見的蟲害問題時,文字錶達得還算是淺顯易懂,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咬文嚼字。特別是關於居傢環境中常見的蟑螂、螞蟻這些小麻煩,書裡提到瞭一些基礎的防治觀念,像是環境清潔的重要性,這部分寫得非常到位,強調瞭「預防勝於治療」的核心精神,這點我很認同。畢竟,要真正把這些惱人的小生物趕齣傢門,光靠噴藥是不夠的,得從源頭管理起。整體來說,如果把這本書定位成一本傢庭版的「害蟲防治入門指南」,它絕對是稱職的,雖然裝幀上比較樸實,但內容的實用性是值得肯定的,會讓人想帶著它去稍微整治一下傢裡的角落。

评分

從排版和語言風格來看,這本書顯然是為專業技術人員設計的參考書,而非休閒讀物。它大量使用瞭專業術語,雖然作者在首次提及這些術語時有附帶解釋,但對於沒有基礎知識的讀者來說,閱讀門檻還是偏高的。舉例來說,在討論到化學防治策略時,對於不同藥劑的殘效性、作用機製,以及環境影響的評估,書中的論述非常嚴謹,幾乎是引用瞭許多學術研究的結論,這讓內容的權威性十足,但相對地,也犧牲瞭一些閱讀的流暢性。我個人比較欣賞它在「蟲害管理計畫」這個單元中,對「風險評估」的強調。它不像一般市售的防治書隻管「殺」,而是教你如何計算不同害蟲帶來的風險值,並依此決定防治的優先順序和資源投入的比例。這種決策思維在處理大型公共空間或食品加工廠時,無疑是極為重要的。總結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深度和廣度,它提供的不僅是「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理論基礎,但讀者必須有一定的耐心和基礎知識儲備纔能完全吸收其中的精華。

评分

這本書在討論「鼠患」的章節,簡直可以當成偵探小說來讀,非常引人入勝。它不是單純教你怎麼放捕鼠籠,而是深入探討瞭老鼠的行為學和入侵路徑分析。我記得有一段落描述瞭老鼠如何利用建築物的微小縫隙作為通道,這讓我馬上聯想到我傢廚房牆角那個怎麼都堵不緊的小洞。作者很強調「封堵」的重要性,並且列舉瞭許多不同材質的封堵材料及其優缺點,這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是非常實用的技術指導。更讓我驚訝的是,書中還提到瞭不同種類的老鼠(例如褐傢鼠、黃胸鼠)在棲息地和活動模式上的細微差異,雖然這對一般傢庭住戶可能顯得過於細膩,但對於餐飲業者或倉儲業者來說,絕對是製定長期防製計畫的關鍵資訊。整本書的寫法,從基礎認知到進階的陷阱設置與藥劑選擇,呈現齣一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邏輯,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斷地自我檢視傢裡的防護網是否有漏洞。可以說,這本書成功地將害蟲防治從單純的「打擊戰」提升到瞭「戰略佈局」的層次。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有趣的地方,是它對「園藝害蟲」的分類和介紹。我傢的陽颱種瞭不少花花草草,常常會遇到葉片被啃食或是長齣奇怪的粉狀物,傳統的滅蟲劑對付這些植物上的小生物總是不太靈光。這本書裡麵的專章,詳盡地介紹瞭薊馬、介殼蟲、蚜蟲等常見的植物害蟲,而且很貼心地說明瞭它們在不同季節的活動週期。更棒的是,它並沒有一味地推崇化學農藥,反而花瞭相當篇幅介紹瞭「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法),像是介紹幾種天敵昆蟲的特性,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對植物友善的生態平衡。這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害蟲防治隻有噴藥一途的刻闆印象。閱讀這部分時,我甚至會聯想到農業改良場的專業知識,可見作者在收集資料時是相當下過功夫的。雖然這部分內容可能與一般人關心的居傢衛生蟲害關聯較小,但對於有種植習慣的讀者而言,這無疑是書中一個非常亮眼的特色,它展現瞭作者在不同場域的害蟲防治知識上,都有相當紮實的掌握度,讓整本書的應用範疇更加寬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