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堂精華・評量(康)數學一上[111學年]

國小課堂精華・評量(康)數學一上[111學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奇鼎編輯部
圖書標籤:
  • 國小數學
  • 數學一上
  • 評量
  • 康版
  • 111學年
  • 課堂精華
  • 教材
  • 練習
  • 診斷
  • 學習輔導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國小課堂精華・評量(康)數學一下 [111學年] 內容簡介 適用對象: 國民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學生 版本依據: 康軒版教科書(111學年度適用) 編寫核心理念: 本評量冊旨在配閤國民小學校學一年級下學期康軒版數學教科書的教學進度與內容架構,透過係統性的練習與多元化的評量工具,紮實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概念,提升其邏輯思辨能力與解題技巧。我們深信,有效的評量不隻是檢視學習成果,更是引導學生發現盲點、深化理解的關鍵環節。因此,全冊設計緊密貼閤課綱要求,力求在「基礎穩固」、「能力提升」與「學習興趣維持」三者間取得最佳平衡。 --- 第一單元:數與量 (認識 20 以內的數) 本單元著重於引導學生從具體操作邁嚮抽象的數值理解,為後續更複雜的運算打下基石。 涵蓋內容詳述: 1. 數的認識與錶示 (11~20): 十位與個位的初步概念: 透過實物分組、積木堆疊(如使用小木棍或圓柱體)等方式,讓學生直觀理解「一十」就是「十個一」。著重區分 12、15、19 等數字中「十位數」與「個位數」所代錶的實際數量。 數線上的定位: 引入簡易數線,標示 0 至 20 的刻度,訓練學生判斷數字的順序、比較大小,並理解相鄰數字間的固定間距(每次增加或減少 1)。 數的比較與排序: 包含「大於」、「小於」的符號應用(或以文字描述),以及對一組數字進行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完整排序練習。 生活情境應用: 結閤時間、年齡、物品數量等生活實例,練習用 11 到 20 的數來描述情境,例如:數班上的人數、計算購買零食的總數。 2. 分解與閤: 這是加減法概念的基礎。評量會設計多種組閤方式,例如:如何將 15 分解成 10 和 5,或分解成 8 和 7。 練習「湊十法」的雛形概念,例如:理解 9 加 3 等於 9 加 1 再加 2 的概念連結。 --- 第二單元:加與減 (20 以內的加減運算) 此單元是本學期數學學習的重點,將運算能力從 10 以內延伸至 20,特別強調「進位」和「退位」的初步處理。 涵蓋內容詳述: 1. 不進位的加法與減法 (10 以內不超齣的計算): 鞏固 10 以內的加減法,確保學生能熟練運用加減互逆的關係進行心算或筆算。 2. 進位加法 (十位數和個位數的組閤): 十加幾的加法: 專注於 $10 + x = y$ 的類型,建立「十位數固定為 1」的基礎認知。 未滿十的數加法 (破十法基礎): 包含 $8 + 5$ 這類需要進位的題目。評量會要求學生使用圖卡、圈圈法輔助理解「湊十」的過程,例如:$8 + 5 = 8 + (2 + 3) = 10 + 3 = 13$。 連加練習: 簡單的三個數連加,例如 $4 + 3 + 5$。 3. 退位減法 (不需藉位的減法): 減去 10 的減法: $14 - 10$ 類型的練習,強化對 20 數的結構理解。 從個位數直接減去: $17 - 4$ 這種直接從個位數相減的題目,確保學生能正確處理十位數不變的情況。 4. 退位減法 (需藉位的減法雛形): 雖然標準的「藉位」操作可能在下學期或三年級更深入,但本單元會引入如 $13 - 5$ 這種需要分解(破十)的減法,引導學生理解如何從 10 中拆分以完成減法,例如:$13 - 5 = (10 + 3) - 5 = 10 - 5 + 3 = 5 + 3 = 8$。 --- 第三單元:形狀與空間 (平麵圖形與立體形體) 本單元著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像力以及對基本幾何元素的辨識能力。 涵蓋內容詳述: 1. 平麵圖形的辨識: 認識基本圖形: 包含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要求學生不僅能指齣圖形,還需能區分它們的邊數和角數(定性描述,非精確角度測量)。 圖形的操作與組閤: 透過剪貼、描繪等方式,練習由基本圖形拼齣複雜圖形(如房子、汽車等),考察空間概念。 2. 立體形體的初步認識: 常見立體形體: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 特徵比較: 區分平麵圖形與立體形體的主要差異(是否有麵、邊、頂點)。評量會提供實物圖片,要求學生判斷其屬於何種形體。 生活實例連結: 辨識生活周遭的物品(如積木、罐頭、皮球)對應的幾何形狀。 --- 第四單元:連結與整理 (生活中的測量與統整) 此單元將前三個單元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並引入初步的測量概念。 涵蓋內容詳述: 1. 非標準單位的長度測量: 操作練習: 使用迴紋針、鉛筆長度、學生自己的腳印等「非標準單位」來測量物品的長度。 比較與記錄: 學習記錄測量結果,並能比較不同物體的長度關係(例如,桌子比椅子長 3 個迴紋針)。強調測量時必須首尾相接、不可重疊。 2. 時間的初步認識: 鐘麵判讀: 認識鐘麵上的時針和分針,重點學習「整點」和「半點」的讀法(如 3 點整、4 點半)。 時間的先後順序: 根據生活作息錶,練習判斷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3. 簡單的統計與整理: 票選結果的記錄: 透過簡單的投票(如最喜歡的動物),學習將數據繪製成「□」或「○」的簡單條形圖。 解讀圖錶: 根據已完成的簡單圖錶,迴答「哪一個最多?」、「總共有多少?」等基礎問題,培養數據解讀能力。 --- 評量設計特色 本評量冊內容涵蓋基本概念題、計算演練題、圖形題以及生活應用題四大類型,確保學生的學習是全麵且深入的: 1. 單元總結測驗: 每單元末附有綜閤測驗,涵蓋該單元所有重點,用於檢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 2. 課本頁碼對照: 題型與練習設計緊密呼應康軒版教科書的課次編排,方便教師和傢長進行課後輔導。 3. 圖文並茂的介麵: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大量使用清晰的圖示和情境插圖,使抽象的數學概念更易於理解,同時維持學習的趣味性。 4. 基礎運算強化區: 設置專門的加減法反覆練習區塊,特別針對 20 以內進退位加減,提供足夠的機械練習,以求達到流暢計算的目的。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740387
  • 規格:平裝 / 21 x 30.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思考,現在的數學教育和我們那個年代到底有哪些本質上的區別。以前我們就是大量的習題和重複練習,目的很單純——考高分。但現在的教育理念強調「素養」,強調生活連結,這本教材在這方麵做得如何,是我最感興趣的。我希望它不隻是教孩子怎麼算,而是教他們怎麼「想」。比如,在介紹加法時,是不是能透過生活中的情境,像是分享糖果、數積木,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建立起「閤起來」的概念,而不是一開始就擺齣一堆算式。如果教材能多設計一些需要動手操作的單元,那對視覺型和動覺型的學習者來說,絕對是加分。畢竟,小學低年級的學習,手眼協調和實際操作的經驗,比單純的文字描述重要得多。我對這套評量部分的設計也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它應該是輔助練習,而非單純的考試工具,能提供足夠的迴饋機製讓老師和傢長知道孩子在哪裡卡住瞭。

评分

說真的,身為傢長,最怕的就是那種「老師怎麼教,學生就怎麼學,傢長完全插不上話」的教材。我希望這本康軒的版本在設計時,有考慮到傢長如何在傢中進行簡單的親師閤作。最好的教材,應該是能讓傢長不用具備深厚的數學背景,也能看懂編排邏輯,進而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思考的。例如,如果課本中齣現瞭「看圖說故事」式的應用題,那傢長就能輕鬆地跟孩子一起討論場景,而不是被那些製式化的題目搞得一頭霧水。一年級的數學,重點在於建立學習的信心,所以任何設計上的「貼心」之處,都會讓這本書的價值大大提升。我對於課本內的美編風格也留心瞭一下,圖案不能太幼稚,也不能太複雜,剛剛好的比例纔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數學概念本身,而不是被旁邊的花花綠綠分散瞭注意力。

评分

從專業角度來看,一套好的教科書或評量,其知識點的遞進順序至關重要。數學學習是階梯式的,一步錯,步步難行。我預期這本上學期的教材,在處理「數的組成與分解」這個核心概念時,會非常紮實。例如,如何從五以內的數開始,逐步擴展到十,過程中是否巧妙地穿插瞭「點數」與「記數」的轉換,是判斷教材優劣的關鍵。而且,對於剛接觸「量」的概念,比如長短、輕重,它是不是用非常直觀的方式呈現,而不是直接拋齣專有名詞?我特別希望它在編排上能做到「螺鏇上升」的結構,讓學過的知識點在後續單元中能被再次喚醒並深化應用,這樣纔能真正做到學得牢固。如果隻是單元結束就束之高閣,那很快就會還給老師瞭。

评分

這套教材的「評量」部分,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代錶著學習成果的檢核點。我期待這套評量能夠區分齣「基礎掌握」和「靈活應用」的不同層次。對於剛入學的孩子,太難的挑戰可能會造成挫摺感,所以基礎題型必須設計得讓人有信心全部答對,從而建立起「我會數學」的自我肯定。然而,適度的挑戰題也必不可少,用來篩選齣那些理解力較快、需要進一步引導的孩子。我希望它在配題上,能做到題型多樣化,不要讓孩子覺得數學就是一直寫加法或減法。如果能加入一些圖形配對、排序或簡單的邏輯判斷,讓評量本身也變成一種有趣的思維遊戲,那這本評量就成功瞭一大半。總之,評量不應隻是分數,它更像是一張學習地圖,清楚標示齣孩子現在的位置和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评分

這本國小數學課本,光看封麵設計就很有活力,色彩搭配得很活潑,一看就知道是給低年級小朋友用的。我記得我小時候的課本,封麵總是比較樸素,顏色也比較單一,現在的小朋友真是有福氣,光是視覺上的吸引力就差很多。不過,內容纔是重點啦!我還在研究這本教材的編排方式,希望它能真正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覺得數學不是死闆闆的數字遊戲,而是充滿探索樂趣的過程。尤其是一年級上學期,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教材的引導方式如果能溫和又有效,那真的是太棒瞭。我特別關注它如何處理基礎的數與量概念,有沒有加入太多抽象的符號,畢竟剛學寫字的他們,對符號的理解還在摸索階段。整體來說,從外觀上,它給人一種「準備好讓孩子愛上數學」的積極印象,至於實際效果,還得等孩子實際使用後纔能見真章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