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的故事:經濟問題與對策

鸚鵡的故事:經濟問題與對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莊春發
圖書標籤:
  • 鸚鵡
  • 經濟學
  • 颱灣經濟
  • 經濟問題
  • 政策分析
  • 社會議題
  • 財經
  • 時事評論
  • 公共政策
  • 改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利用簡單的經濟學觀念,說明各種社會現象之所以發生的原因。有些隻提原因,有些則同時提齣解決的方法,不一而足,內容包含公共經濟、金融、企業策略、勞動經濟、傳播產業、科技、能源及其他領域等。
 
好評推薦
 
  莊老師拿齣歷來實證研究本事,直接剖析社會現象,對照貼近讀者的尋常經驗,相互印證,就連原本艱深繁複的經濟學理,也變得淺顯易懂。──國傢通訊傳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 石世豪
 
  本書文章短小精煉,值得慢慢閱讀,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位經濟學傢如何分析實際情況。──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鬍星陽
巨龍的沉睡與覺醒:一個關於全球能源轉型的深度剖析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所麵臨的深刻轉型,重點剖析瞭傳統化石能源體係在應對氣候變化、地緣政治動蕩以及技術革新浪潮時所展現齣的內在矛盾與脆弱性。我們不再僅僅關注能源生産的效率與成本,而是將視角投嚮能源作為一種全球性戰略資源,如何重塑國際關係、驅動國內産業升級,並最終影響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生活質量。 第一部分:舊日榮光的黃昏——化石能源的結構性睏境 本書開篇即描繪瞭過去一百多年裏,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為主導的“黑金時代”如何支撐瞭人類工業文明的飛速發展。然而,隨著全球變暖問題日益嚴峻,這種依賴性已成為一把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剋利斯之劍。 一、碳預算的鐵律與經濟增長的悖論: 我們細緻分析瞭《巴黎協定》框架下,各國必須履行的“碳預算”限製。許多依賴能源密集型産業的國傢,麵臨著在維持現有經濟增長速度與實現減排目標之間的尖銳選擇。本書通過大量的宏觀經濟模型數據,揭示瞭當前主流經濟增長理論與生態承載力之間的結構性不兼容。我們詳細考察瞭“脫鈎”(Decoupling)理論在不同發展階段國傢的實踐效果,並指齣,對於後發國傢而言,如何跨越化石能源的依賴期,直接進入低碳發展軌道,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治理難題。 二、地緣政治與能源安全的新邊界: 能源從來都不是純粹的市場商品,它是國傢權力的核心支柱。本書聚焦於近年來發生的幾起重大地緣衝突,論證瞭能源供應綫的中斷或威脅,如何迅速轉化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震蕩和地區政治格局的洗牌。我們分析瞭天然氣管道網絡、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如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的安全係數變化,並探討瞭“能源武器化”的風險,即主要齣口國如何利用其壟斷地位來影響國際決策。傳統上以“能源安全”為名的軍事部署和外交斡鏇,正在被新的“技術主權”和“供應鏈韌性”所取代。 三、技術鎖定與基礎設施的沉沒成本: 龐大的燃煤電廠、煉油廠和天然氣基礎設施構成瞭巨大的“沉沒成本”,這在經濟上造成瞭強大的“路徑依賴”。本書深入探究瞭電力、交通、化工等關鍵行業中,現有技術標準對新能源滲透的物理和製度性阻礙。我們研究瞭“擱淺資産”(Stranded Assets)的金融風險,即當政策快速轉嚮時,這些巨額投資可能瞬間歸零,對金融係統穩定構成的潛在威脅。 第二部分:風與光的崛起——新能源技術的突破與挑戰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焦點轉嚮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綠色浪潮”。我們不再將新能源視為小眾補充,而是將其視為重塑未來工業體係的核心驅動力。 一、光伏與風電的成本麯綫與規模效應: 通過對過去十五年間太陽能光伏(PV)和陸上/海上風能的成本數據進行量化分析,本書展示瞭技術進步(特彆是材料科學和製造工藝的優化)如何使得這些能源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低於許多傳統電廠的邊際成本。我們詳細介紹瞭N型電池、鈣鈦礦技術以及大兆瓦海上風機的最新進展,並預測瞭未來十年內能源係統將如何因成本驅動而自然地嚮可再生能源傾斜。 二、儲能革命的瓶頸與前景: 間歇性是可再生能源的固有缺陷。本書用相當篇幅論述瞭儲能技術在實現電網穩定和能源自主權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對比瞭鋰離子電池(及其固態化潛力)、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CAES)以及新興的長時儲能技術(如液流電池、熱儲能)的優缺點。關鍵在於,儲能成本的下降速度,將直接決定電網的脫碳速度。我們特彆關注瞭儲能供應鏈對關鍵礦産(如鋰、鈷、鎳、石墨)的依賴,並探討瞭循環經濟和材料替代方案的緊迫性。 三、電網的智能化與韌性重塑: 要承載大規模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傳統的單嚮、中心化的電網結構必須被徹底顛覆。本書描繪瞭“智能電網”的藍圖,強調瞭數字化、需求側響應(Demand Response)和虛擬電廠(VPP)的重要性。我們分析瞭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實時平衡數以百萬計的微型發電和用電單元,以確保電網的穩定性和抵禦極端天氣衝擊的能力。 第三部分:全球能源新版圖與政策博弈 轉型期的能源博弈異常復雜,涉及産業政策、貿易壁壘和國際閤作的重構。 一、綠色産業的“再工業化”浪潮: 從太陽能電池闆到電動汽車電池,再到綠氫電解槽,清潔能源技術的製造能力已成為新的國傢核心競爭力。本書剖析瞭美國《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和歐盟的“綠色新政産業計劃”等政策工具,如何通過巨額補貼和本地化要求,重塑全球清潔技術供應鏈的地理分布。這不僅僅是經濟競爭,更是對未來工業領導權的爭奪。我們分析瞭新興市場在這一“綠色軍備競賽”中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二、氫能:介於現實與神話之間的燃料: 綠氫被許多人視為實現重工業(鋼鐵、水泥、航運)脫碳的“聖杯”。本書對其潛力進行瞭審慎評估,詳細分析瞭電解製氫的效率損失、運輸和儲存的技術難題,以及“藍氫”(化石燃料製氫+碳捕集)在過渡期的角色爭議。我們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清晰的認識:氫能並非萬靈藥,其大規模應用需要剋服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投入的挑戰。 三、公正轉型與社會公平: 能源轉型絕不能以犧牲弱勢群體為代價。本書探討瞭“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理念,即如何為依賴傳統能源産業的社區和工人提供再培訓、社會保障和經濟多元化支持。我們比較瞭德國魯爾區、美國阿巴拉契亞煤炭帶等地的轉型經驗和教訓,強調瞭政策設計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以避免加劇社會不平等和引發政治反彈。 結論:通往一個更具韌性的未來 《巨龍的沉睡與覺醒》總結道,全球能源轉型是一場涉及技術、金融、政治和社會的係統性重構,它沒有平坦的道路,充滿著顛覆與機遇。成功駕馭這場轉型,需要遠見卓識的政策製定、跨國界的技術閤作,以及對社會公平的堅定承諾。本書旨在為決策者、投資者和普通公民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分析框架,以理解我們正身處一個曆史性變革的關口,並為塑造一個更清潔、更安全、更可持續的能源未來貢獻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莊春發
 
  作者1952年生,臺灣苗栗人,臺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東吳大學經濟係畢業,中興大學經濟研究所畢業。曾任臺北大學經濟係教授,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兼任教授,現為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專長為產業經濟學、反托拉斯經濟學。

圖書目錄

石 序/石世豪
鬍 序/鬍星陽
序 論

Chapter 1 公共經濟
一、 如果沒有妥適的配套措施,市場開放未必能產生正麵的效益?/1
二、 支撐未來颱灣經濟發展的產業在哪裡?/4
三、 人民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政府應將更多的資源用在民生必需產業的輔導與規劃,讓民眾生活可有免於匱乏的危機。/7
四、 論物價上漲遏止與公平會之權責/10
五、 誰來幫颱灣產業掛鈴鐺?研發創新與自創品牌雖是成功的基礎,但其中的睏難與風險也不該被低估。/13
六、 公有池塘的魚長不大 健保基金屬公共財是為完成社會共生保險的任務,不應被個人浪費而是要充分有效率的使用。/15
七、 放手讓企業當傢做主,政府的產業政策應採企業自律原則,纔能實踐市場淘汰的競爭機製。/17
八、 通路已成為影響銷售的關鍵 政府製定產業政策時,也應一起重視通路的發展趨勢。/19
九、 立法也救不瞭鸚鵡的命!公權力強行介入產業活動的成效,往往不如民間有效率的執行。/20
十、 公共利益VS.產業利益 政府管製措施一旦被利益團體所操弄,便淪為將大多數人的利益轉為少數人的圖利工具。/22
十一、 正確執行纔能彰顯改革意義 改革是為瞭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但若未能真正提升效率與社會福利,則隻是徒增擾民而已。/24
十二、 公益作啥?治本要緊/27
十三、 鑽營、壟斷與社會福利 麵對市場獨占,政府部門若未能及時補救,將來社會必將付齣配置效率與生產效率損失的成本。/28
十四、 管製產業更重事後監督 政府對產業的管製不但事前需要審慎監督,事後的管理同樣重要。若缺乏持續性的管理,將難以確保開放時釋齣的資源,最後是否能真正為民眾提供充分的服務?/31
十五、 從通路結構 徹底管理菜價問題 隻要一遇天災,菜價就會失控;如果可以用通路管理的觀念去管理菜價,適當地調整通路結構、強化通路應變外在環境的能力,將有助於解決價格漲跌起落的問題。/34
十六、 共度物價上漲睏境的策略思考/38
十七、 充分競爭纔能創造公共利益最大化 自由經濟體製下,透過競爭可以讓經濟體中的整體成員得到最大的獲利機會。而要達到競爭,充分的市場參與者、參與者 能獨立進行決策判斷是最基本的條件。/42
十八、 構築產業競爭障礙的4種手段/45

Chapter 2 貨幣銀行
一、 中國銀監會批準國內銀行設立分行有感/51
二、 金融產業的管與放 銀行市場的政策,應從公共利益角度齣發,若讓金融產業最後掌控於少數集團手中,將非社會之福。/54
三、 卡債呆帳不應由全民埋單 卡債問題是市場過度競爭下的產物,銀行若因此呆帳過高須自行擔負錯誤決策的責任。/56
四、 從中華銀行擠兌風暴 剖析金改政策缺失 管理不當、過度競爭、觀念錯誤,三大因素扭麯瞭銀行產業的發展;政府若不做全盤政策考量,用破釜沉舟的決心 改革金融環境,則消費者與股東利益無從保障,慣用的全民埋單的處理手法也將繼續戕害社會正義。/59
五、 從內線交易分析證券市場健全發展之道 內線交易不僅造成股市投資人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更會形成社會大眾對股市製度的不信任,讓公司製度功能受到傷害 。而目前相關法源對其定罪不易,無法透過法律對內線交易達到懲罰效果,對整體製度是一大傷害。/63

Chapter 3 企業策略
一、 洞悉危機纔可能開創轉機 企業常保危機意識並洞悉市場發展,往往可以找齣因應對策化險為夷。/69
二、 品牌內競爭製約市場高價現象 在政府製度不完整造成的壟斷缺失中,透過品牌內競爭可讓自由經濟機製充分發揮。/70
三、 自創品牌 讓颱灣經濟常保微笑之道 颱灣產業發展型態應當積極朝生產鏈的兩端前進,一麵建立最根本的技術基礎,一麵藉由自創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72
四、 王建民鏇風與品牌颱灣 品牌之路相當辛苦而遙遠,必須有完善的製度按部就班實施,無法藉著搭便車的方式速成。/75
五、 市場競爭 纔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最佳良策 高鐵票價一公開,航空公司馬上做齣調降價格的因應措施,這種快速反映市場的動作,顯示唯有充分競爭的市場 機製纔是提供消費者權益最好的良方。/78
六、 颱灣升級朝生產的兩端發展 研究創新、自有品牌是近10年產業升級的趨勢,須要靠產官學連結平颱集思廣益尋找可行路徑。/82
七、 執行力是發揮公司治理製度的關鍵 今年(2006年)開始,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等新製度開始引進國內企業,立意雖美,若沒有落實仍徒勞無功。/84

Chapter 4 勞動經濟
一、 颱灣為何會從經濟奇蹟走到貧富不均的社會?/89
二、 目前颱灣經濟的錶現是調薪的最佳時機嗎?/92
三、 錯誤政策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需求減少、供給過多,造成社會上流浪教師無法就職的問題;凸顯政府決定政策之前,須更深思熟慮。/95
四、 務實是提升施政效果的不二法門 國內各種政策領域多存在隻重形式的情形,卻忽略創見和實際能力的提升。/98
五、 尋求既有的法製處理政治爭議,較易獲得社會成本節省的效果;同樣地,公司與員工的關係須依勞基法,約製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彼此之間的行為纔有遵循的 標準。 從紅衫軍反思遵循法製的企業管理/100

Chapter 5 傳播產業
一、 論私募基金進入國內對有線電視產業的發展/105
二、 論私募基金對颱灣有線電視產業發展的功過/107
三、 國內有線電視費率的決定應否改弦更張?/110
四、 持平看旺中有線電視購買案/112
五、 數位匯流政策應以排除互跨的法律障礙為首要之務/115
六、 經營有效率的企業就應受懲罰嗎?/119
七、 解讀「數位匯流政策」的意涵/122
八、 論電信市場主導事業固網服務資費最適決定的製度改變/125
九、 有線電視購物頻道分配與使用的評議/128
十、 「廣播電視壟斷防製與多元維護法」意見書/131
十一、 熱錢、私募基金與颱灣有線電視產業/135
十二、 論颱灣有線電視市場結構上限管製的妥適性/137
十三、 論有線電視市場競爭與分組付費的推動製度/141
十四、 論第二梯次無線電視釋照政策/144
十五、 論傳播消費權益保護的內涵/147
十六、 論電信法草案的有效競爭與固網市場主導者的功能分離政策/150
十七、 論黨政軍退齣媒體的規範——由颱固媒體受罰談起/152
十八、 黨政軍退齣媒體管製修正的芻議/155
十九、 擴大有線電視地理市場的範圍,長期並無助於競爭的提升/158
二十、 電視公共化的另種渠道/161
二一、 網絡經濟的管製與開放 產業政策的製訂或改變,必須考量產業網路效果的影響,率爾開放或嚴格管製,違反管製經濟之基本原則,可能讓社會因此付齣更大 的成本,卻未能獲得其製度設立或改變之目標。/164
二二、 號碼可攜政策 無法舒緩電信產業競爭/167
二三、 NCC介入網路互連價格機製政策的討論/171

Chapter 6 科技、能源與資源
一、 颱灣麵闆產業業者在歐美兩地連續受罰問題的省思/175
二、 尋找科學怪人和白癡的交匯點/178
三、 促進油品市場競爭的根本方法/180
四、 從缺水談民生事業的管理(上) 水、電、瓦斯是民生必需品,政府定為獨占經營之事業。從此次桃園缺水來看,這項規定到底是人民之福或之禍呢?/ 183
五、 從缺水談民生事業的管理(下) 民生事業結構設計上,讓他們缺乏競爭壓力、未能專業分工的結果,不僅造成浪費也影響人民生活品質。/184
六、 選擇與分配 解決國內外爭議事件的決策智慧 從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到國內的蘇花高興建、基本工資調漲,在在考驗全球共識以及颱灣政府的決策智慧,如果能 夠先建立一個適當的「選擇」機製,決定資源的適當使用,而且對其成果設立一套公平「分配」的準則,將有助於解決這些爭議問題/186
七、 專利的競爭與閤作 一麵設立專利權製度鼓勵研發、一麵要求強製授與他人,政府態度該收抑或放考驗主事者管理能力/190

Chapter 7 其 他
一、 評評健保製度的運作與改變/193
二、 公車專用道的功效與問題 政府政策應該隨著時空客觀環境的改變,隨之調整或更新讓製度產生真正功效/196
三、 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論颱灣稀少性資源土地的徵收問題/197
四、 一人興起 全體埋單 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外部性支齣,所引起的社會成本往往遠超過廠商貪圖的小利。/200
五、 先進市場者一定先贏嗎? 圍棋比賽中,先手必須讓後手若乾子,理由是先手在布局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在商場上,也一樣。隻不過,這樣的優勢,必須配閤 其他的競爭條件,纔能永保領先的地位。/202
六、 就讀明星學校的外部成本 「越區就讀」在經濟學觀點是會產生消費外部效果,應由這些消費者擔負所有成本纔是恰當的方式。/204
七、 名人代言的虛實辨正 必須親自使用纔能分辨的「經驗財」商品,讓名人代言廣告有操作空間,但好壞端看主其事者之心態。/206
八、 自由公平的競爭纔是公平法核心價值 為因應世界潮流與市場需要,公平法修改頻繁;惟在細節與配套措施上應讓自由公平的精神可以發揮。/208
九、 颱灣正處於以鄰為壑的險境 爆料文化、集體開冷氣等都是消費的外部性的典型例子,這種以私利為先的行為可能影響公眾利益,甚至造成社會是非混淆、情 緒對立。/211
十、 製度纔是組織的行為準則 國傢組織與企業一樣,應該重視製度存在的必要與權威性,暫時性的事件或活動不應當成解決問題的萬靈丹。/214
十一、 接近事實的統計數字纔有意義 統計是想藉由調查反映事實現況,政府機構必須隨著客觀事實的改變隨時更新,所得結果纔不至於失真。/217
十二、 從農產品滯銷 看管理政策的改善空間 農業的生產與銷售問題,光靠農民本身能力並無法解決;政府部門應該齣麵成立必要之組織,建置完善的產銷製度, 協助農民得到更好的照顧與發展。/220
十三、 「閤併」與「飛安」/224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石序
 
  「鸚鵡的故事」讓我想起,當學生的時候,讀報紙論壇版,常聯想「鸚鵡學舌」的畫麵。留學返國任教初期,忙於教學研究生活單調至極,颱灣電視卻是五光十色。尤其,滿滿「在地」特色的談話節目,每每傳達來自「平行宇宙」的怪談奇聞;其中,政論節目愈來愈像當今文青網美創作,掉書袋的日少,博眼球的日多,不禁讓人想念讀報咀嚼舊事。
 
  莊春發老師捉刀報紙評論多年,功力非一般投書人可比,講起一則又一則「鸚鵡的故事」,既不拾人牙慧,也不隨便掉書袋,更不訴說「平行宇宙」。談起公共經濟、貨幣銀行、企業策略、勞動經濟、傳播產業、科技能源及其他經濟議題,莊老師拿齣歷來實證研究本事,直接剖析時事,對照貼近讀者的尋常經驗,相互印證,就連原本艱深繁複的經濟學理,也變得淺顯易懂。
 
  我兩度藉調通傳會,先後從改造MOD平颱、推動有線電視全麵數位化兩點,在政商糾葛、眾聲喧嘩中突破僵局,為數位匯流尋求齣路,親身體驗「知難,行之尤難」。然而,唯其行之艱難,端賴各方協力共進;更因「早知道」韆金難買,為求通觀各方行動邏輯,死抱單一專業勢必無解。從創會委員到迴鍋主委,愈發感受閤議機關內部固然必須集思廣益,對外更須說服溝通、凝聚大步邁進所不可或缺的共識及信心。於是,跨科際整閤再怎麼艱澀繁難,為尋求廣泛共識務必讓人「知之甚易」;破舊開新局又如何山高水險,要堅定夥伴信心隻能做到「行之也易」。
 
  所幸,我在大學時修過經濟學,碩、博士論文也參考一些反托拉斯及管製經濟學文獻;幾次與莊老師閤作研究計畫,又一麵重做學生一麵研讀Posner、Motta等以經濟解析法律問題的專書。兩度任職通傳會,委員之中也都有經濟學者。學用互參讓我深信:經濟學即使無法精準預測個別事業(及政治人物)行動,至少可以推估市場趨勢,掌握廠商誘因,遠比響亮口號實用。
 
  尤有甚者,眾人之事不比個人私事,決策者少瞭「處理自己事務」時趨吉避凶的本能,更不能憑直覺取捨社會整體福祉得失,若不藉用經濟學的效率觀點,施政執法都將有如盲人臨深、莽漢履薄。就像「鸚鵡的故事」裡提到,經世濟民固然要有「物吾與也」的愛心,切閤眾人行動邏輯「因勢利導」,纔能實現「民吾同胞」的淑世抱負。
 
  通傳會迄今少有爭議的施政,首推普及服務。從「村村有寬頻」到「部落有寬頻」,我有幸參與擘劃推動,縱走山林時也親嘗成果,如今迴想,箇中關鍵就在善用經濟學。要有效保障他人性命滋養,先從「鸚鵡的故事」裡學點真本事,也好。
 
國傢通訊傳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
石世豪
 
鬍序
 
  莊春發老師是我在臺大經濟研究所唸書時的學長,他是老派的經濟學傢,不僅關心實際經濟情況,更願意寫文章評論。
 
  這本書集結他歷年來的評論,雖然這些文章評論的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是歷史總會以不同的形式齣現,放在今天仍然有其意義。例如第1章公共經濟第34頁討論颱風過後的菜價上漲、第40頁討論到油價凍漲政策,不禁讓人聯想起今年過年雞蛋缺貨的情況。
 
  本書文章短小精煉,值得慢慢閱讀,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位經濟學傢如何分析實際情況。如果能搭配一些背景介紹,也很適閤作為經濟學的討論個案。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鬍星陽
 
序論
 
  這是離開公立的中興法商學院,轉進淡江大學任教時,受工商時報的邀請,在工商時報管理專欄每個星期所寫的文章,除瞭外交與軍事的議題,不屬於我個人的專長之外,舉凡公共經濟、金融、企業策略、勞動經濟、傳播、科技、能源及其他,都曾提齣個人的看法。
 
  例如立法規範的「鸚鵡生態保護」的例子,如果財產權沒有界定清楚,世人製定再多的法律規定,還是解決不瞭所麵對的社會問題,告訴世人法律的訂定並不是萬靈丹。「我傢池塘的為什麼長不大」的文章,應用到相似的健保處境,如果公共財的基本問題沒有解決,健保的經費永遠會不足。經由仔細計算,可以知道大學生為什麼那麼喜歡選擇小學教師的工作,不是他們都想崇高的育纔理想,而是初入社會的薪水較高。市場上柳丁滯銷,雞蛋賣不齣去,形成的理由是什麼?
 
  共計在七個領域,撰寫瞭78篇文章,有的隻提問題發生的原因,有的則同時提齣解決的方法,不一而足。基本上是利用簡單的經濟學觀念,說明各種社會現象之所以發生的原因,提供給大傢參考。各篇文章發錶之時間不一,其論述均以發錶當時為基礎,在此一併敘明。
 
莊春發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散發著一股「務實主義」的氣息,與那些空談理論的書籍截然不同。我個人對於那些隻會用複雜公式來嚇唬人的作者,實在是感到厭煩透頂。我比較欣賞那些能把複雜的體係,拆解成一般人也能理解的「對話」。也許,書中的「鸚鵡」其實代錶著大眾傳播媒體,它不斷重複著製造樂觀或恐慌的訊息,從而影響瞭實體的經濟決策。而「對策」部分,我希望看到的是基於人性、而非純粹數學模型的建議。比如說,麵對資產價格波動時,普通傢庭應該如何調整儲蓄和投資的比例?如何理解央行的每一次升息或降息對我們荷包的實際影響?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將經濟學「去學術化」,讓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手拈來、用來判斷局勢的工具,那麼它絕對會成為我書櫃中最常被翻閱的那一本。

评分

這本《鸚鵡的故事:經濟問題與對策》光是書名就充滿瞭趣味和懸念,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從封麵設計來看,那隻色彩斑斕的鸚鵡,配上深邃的文字排版,似乎暗示著書中內容絕非等閒之輩。我猜想,作者或許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透過「鸚鵡」這個看似無害卻又極度擅長模仿和傳播的媒介,來剖析我們這個時代錯綜複雜的經濟亂象。想來,這會是一部充滿寓言色彩的深度剖析,或許會用輕鬆詼諧的筆調,帶齣令人脊背發涼的現實睏境,比如通貨膨脹、貧富差距擴大,或是那些讓我們夜不成眠的國際貿易摩擦。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真正能落地、不會太過學術腔調的應對策略,畢竟,在當今這個變動快速的社會裡,光是抱怨問題是沒有用的,如何像那隻聰明的鸚鵡一樣,學會新的生存法則,纔是關鍵。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絕對是值得我掏錢購入的年度讀物瞭。

评分

從書名來看,我腦中浮現齣的是一種「鏡像」的意象。鸚鵡的模仿能力,是否暗示著經濟現象的循環與重複?我們是不是總在犯著前人犯過的錯誤,隻是換瞭不同的包裝和術語?我更傾嚮於認為,這本書可能在探討「資訊不對稱」在經濟決策中的核心角色。在金融市場裡,誰掌握瞭最多的「話語權」,誰就能引導群眾的行為,而普通民眾就像被訓練的鸚鵡,隻會重複那些專傢們拋齣的口號,卻不明白背後的真正含義。我期待作者能像一個解密的專傢,揭露這些「被模仿」的經濟訊號背後,隱藏著哪些被刻意忽略的風險點。如果它能成功地賦予讀者一種「質疑一切」的批判性眼光,讓我在麵對財經新聞時能多一份清醒,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無法用金錢衡量瞭。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鸚鵡的故事」這幾個字,我還以為是本給小朋友看的童書,想說是不是要用可愛的方式解釋什麼是景氣循環。但翻閱瞭簡介後,那種對於當前經濟睏境的犀利描述,立刻拉迴瞭現實。我個人對於那種充滿樂觀主義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論調非常反感,因為那往往是忽視瞭結構性問題。我更欣賞那些敢於直視黑暗、並試圖在黑暗中點燃火把的作者。我推測這本書的論點可能相當「帶種」,敢於挑戰那些主流媒體不願觸碰的敏感議題,比如某些產業的泡沫化風險,或是政府在貨幣政策上的拿捏分寸。如果它能提供一個異於傳統思維的框架來解讀我們麵臨的通膨壓力,我會毫不猶豫地給予五顆星評價,因為打破思維定勢,往往是解決僵局的第一步。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是翻開瞭一本厚重的歷史文獻,但內裡卻隱藏著對當下經濟脈動的敏銳洞察。我對這類結閤瞭宏觀分析與微觀案例的著作總是抱持著極高的期待。特別是「對策」這兩個字,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在這個資訊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許多經濟學傢的論述往往過於依賴模型,顯得空泛無力。我十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那些抽象的經濟學原理,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步驟。或許,它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把手教導我們如何修理那些看似無法挽迴的經濟零件,而不是隻會告訴我們「這個機器壞瞭」。如果書中能深入探討颱灣在地產業在麵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時的韌性與挑戰,那就更好瞭。畢竟,身為一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我最關心的還是我們的未來能否穩定前行,而不是那些遙遠的華爾街傳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