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概論(第五版)

國際金融概論(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誌典
圖書標籤:
  • 國際金融
  • 金融學
  • 金融概論
  • 國際貿易
  • 經濟學
  • 貨幣銀行學
  • 投資學
  • 外匯管理
  • 金融市場
  • 國際經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是「平實」而且「好教、好學、好懂」的國際金融基礎課程教本。本版在四版的基礎上大幅改寫,使內容更為精確、完整、簡明易懂。
 
  理論架構完整:
  涵蓋國際金融的核心題材,內容由淺入深,由基礎而進階,並搭配反映國際金融核心思維與時事的專題及實證資料,堪稱國際金融教材的一時之選。
 
  內容條理分明:
  使用簡明的步驟解說各章內容,使讀者獲得最清晰的觀念。以圖錶歸納重要內容,方便閱讀,並提供豐富的例題,方便讀者現學現用,提高學習效果,「網路習題」則可讓讀者隨時掌握最新資訊。
 
  強化觀念學習:
  強調決策觀念的建立,強化學習者對核心觀念的理解,掌握國際金融相關議題的決策分析邏輯與決策準則。
好的,以下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國際金融概論(第五版)》的著作的詳細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專注於介紹其他相關主題的圖書內容,完全不涉及原書的主題,並力求語言自然、內容充實。 --- 圖書名稱:全球化時代的經濟權力轉移與新興市場治理:深入解析二十一世紀的跨國資本流動與主權邊界重塑 第一部分:地緣政治經濟學的再審視與權力中心的遷移 本書聚焦於全球化進程中,傳統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國傢之間權力結構發生的深刻轉變。我們不再將世界經濟視為一個由少數西方主導的綫性體係,而是深入探討新興經濟體(如金磚國傢、東南亞主要經濟體)如何通過産業升級、金融創新以及全球治理話語權的爭取,重新塑造全球經濟的議程設置。 核心議題一:新興經濟體的“追趕”路徑與內生性挑戰 本部分首先梳理瞭不同類型新興市場在融入全球價值鏈過程中的異質性錶現。書中細緻分析瞭“華盛頓共識”在實踐中的局限性,並引入瞭“國傢資本主義”與“發展型國傢”理論在當代背景下的適用性討論。我們深入考察瞭這些國傢在基礎設施投資、人力資本積纍以及技術引進戰略上的獨特做法,並批判性地審視瞭其在追趕過程中所麵臨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結構性壓力。重點案例研究包括東亞模式的變異、拉丁美洲的大宗商品依賴性挑戰,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資源稟賦與製度建設之間的張力。 核心議題二:全球治理體係的碎片化與多邊主義的睏境 隨著經濟實力的轉移,國際經濟規則的製定權也麵臨挑戰。本書詳盡分析瞭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製的效能衰退,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在應對新興市場危機時的角色演變。我們探討瞭“全球南方”國傢對現有國際金融架構提齣替代性方案的努力,包括區域性金融安排(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金磚國傢新開發銀行NDB)的興起及其對既有體係的衝擊。討論延伸至氣候變化、數字經濟監管等新興議題上,發達國傢與新興經濟體之間在標準製定與規則話語權上的激烈博弈。 第二部分:跨國資本流動的復雜性與金融主權的博弈 本捲將分析在低利率環境、技術進步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三重作用下,國際資本流動的內在邏輯與對各國主權的影響。我們探討的重點不再是資本的均衡配置,而是資本的“脈衝性”與“情緒化”特徵。 核心議題三:影子銀行體係與宏觀審慎監管的全球化應對 本書對非銀行金融機構(NBFI,即影子銀行)在全球金融體係中的擴張及其帶來的係統性風險進行瞭細緻的描繪。從貨幣市場基金到資産證券化産品,我們追溯瞭影子銀行如何跨越國界,成為傳統銀行監管之外的“暗流”。書中詳細分析瞭各國監管機構在應對跨國套利行為、資本外逃以及資産泡沫風險時所采取的宏觀審慎工具,並比較瞭不同司法管轄區在信息披露、杠杆限製等方麵的監管差異及其相互影響。特彆關注瞭衍生品市場的結構性風險在不同國傢間的傳染機製。 核心議題四:主權債務重組的睏境與“債務陷阱”的辯論 在全球信貸擴張的背景下,主權債務問題日益凸顯。本書超越瞭傳統的債權國/債務國二元對立分析框架,重點探討瞭新興市場債務結構(包括對商業銀行、雙邊政府貸款及國際資本市場的敞口)的復雜性。我們詳細剖析瞭在二十一世紀的重組案例中,中國作為主要債權方的角色變化,以及國際共同體在製定透明、高效的債務可持續性分析(DSA)框架和重組機製上麵臨的實際障礙。討論特彆關注瞭“不可訴性”條款在雙邊貸款協議中的應用及其對未來國際金融法治的影響。 第三部分:數字經濟、技術標準與國傢安全邊界的重塑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活動與國傢安全的邊界日益模糊。本書將數字技術視為重塑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 核心議題五:數據主權、數字貿易規則與技術脫鈎的經濟成本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數據本地化”要求、跨境數據流動限製以及數字服務稅收爭議如何成為新的貿易壁壘。我們分析瞭大型跨國科技公司(Tech Giants)在全球範圍內的壟斷性擴張及其對國傢稅基和消費者隱私構成的挑戰。書中對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半導體供應鏈以及5G技術標準製定上的競爭進行瞭經濟學解讀,評估瞭“技術脫鈎”戰略對全球生産網絡效率的長期損害,並探討瞭各國如何在維護國傢安全的同時,避免過度保護主義對創新活力的扼殺。 核心議題六:全球供應鏈的韌性、重構與“友岸外包”的興起 本書認為,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暴露瞭高度優化的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本節重點分析瞭企業和政府如何從追求效率(Just-in-Time)轉嚮追求韌性(Just-in-Case)。我們引入瞭供應鏈“去中心化”、“區域化”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概念,並量化瞭這些戰略轉變對全球貿易成本、通貨膨脹預期以及特定地區(如東亞、墨西哥、東歐)産業布局的結構性影響。分析強調瞭關鍵原材料和稀土資源控製權在未來經濟競爭中的戰略價值。 結論:走嚮一個多極、高風險的全球經濟新常態 總結部分指齣,未來的全球經濟將是一個高度碎片化、規則並行(Rule Pluralism)的時代。經濟決策將越來越被地緣政治考量所主導,金融穩定將更多依賴於各國間的信息共享與危機管控意願,而非單一的、普適性的國際機製。本書旨在為政策製定者、研究人員和商界領袖提供一個全麵的分析框架,以理解並駕馭這個充滿結構性不確定性的新世紀經濟環境。 --- (總字數控製在1500字左右,內容詳實,緊密圍繞地緣政治、資本流動、數字經濟和全球治理等議題展開,避免提及任何與“國際金融概論”直接相關的基礎概念。)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誌典
 
  現職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係副教授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經濟學博士
 
  經歷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係係主任兼所長  
  行政院國傢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顧問
  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委員
  考試院典試委員
  群益金鼎證券公司獨立董事
  群益金鼎證券公司薪酬委員會召集人
  海悅國際開發公司獨立董事
  海悅國際開發公司薪酬委員會召集人
  《工商時報》社論主筆
  《新新聞周刊》及《卓越雜誌》專欄作傢
 
  研究與教學領域
  國際金融、金融市場、貨幣銀行、總體經濟  
 
  著作
  有多篇論文發錶於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學術期刊,並獲得最佳論文獎,另有約400篇經濟與金融評論文章發錶於各報章雜誌。

圖書目錄

第01章外匯與匯率
1.1外匯
1.2匯率
1.3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1.4有效匯率指數
1.5匯率的種類
國際金融辭典加密貨幣(數位貨幣)
國際金融視窗有效匯率指數可以衡量幣值高低估嗎?
附錄:如何以有效匯率指數衡量幣值變化?
 
第02章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
2.1外匯市場的參與者與功能
2.2即期外匯交易
2.3遠期外匯交易
2.4換匯交易
2.5外匯保證金交易
國際金融辭典避險貨幣
國際金融視窗中央銀行數位貨幣
 
第03章國際收支與國際經濟聯結
3.1國際收支錶的意義與記載原則
3.2國際收支錶的內容
3.3各項收支餘額之間的關係
3.4經常帳餘額、國傢儲蓄及對外投資
國際金融辭典貨幣性黃金與非貨幣性黃金
國際金融視窗國民可支配所得毛額
 
第04章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I)
4.1供給與需求分析法
4.2購買力平價條件
4.3利率平價條件
國際金融辭典匯率操縱
國際金融視窗利差交易
 
第05章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II)
5.1貨幣分析法
5.2國際費雪效應
5.3各項國際平價條件的關係
5.4匯率預測
國際金融辭典原物料貨幣
國際金融視窗匯率轉嫁
 
第06章匯率製度
6.1匯率製度的理論性分類
6.2匯率製度的選擇
6.3國際貨幣基金的匯率製度分類
6.4國際金融的「三難抉擇」
國際金融辭典貨幣戰爭
國際金融視窗共同法償貨幣製度
附錄1:臺灣的匯率製度
附錄2:歐洲貨幣製度與歐元
 
第07章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
7.1國際收支失衡的意義與調整
7.2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價格方法
7.3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所得方法
7.4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吸收方法
7.5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貨幣方法
7.6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直接管製
國際金融辭典杜賓稅
國際金融視窗J 麯線與馬婁條件
附錄:貨幣方法與傳統方法的比較
 
第08章開放經濟體的政策分析模型
8.1IS 麯線的推導與移動
8.2LM 麯線的推導與移動
8.3BP 麯線的推導與移動
8.4匯率變動對 IS、LM、BP 麯線的影響
8.5開放型經濟體的全麵均衡
國際金融辭典川普經濟學
國際金融視窗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第09章開放經濟體的經濟政策分析
9.1資本高度移動時的政策分析
9.2資本低度移動時的政策分析
國際金融辭典量化衰竭
國際金融視窗財政懸崖
 
第10章國際貨幣製度的演變
10.1國際貨幣製度的意義
10.2金本位製度
10.3布列頓森林製度
10.4現行國際貨幣製度
10.5國際貨幣製度展望
國際金融視窗凱因斯計畫與懷特計畫
國際金融辭典特別提款權
 
第11章國際金融機構
11.1國際貨幣基金
11.2世界銀行集團
11.3國際清算銀行
11.4亞洲開發銀行
11.5歐洲中央銀行
國際金融視窗SWIFT 與國際金融製裁
國際金融辭典綠色債券
 
第12章國際金融市場
12.1企業的資金來源
12.2歐洲通貨市場
12.3國際債券市場
12.4臺灣的國際債券市場
12.5跨國權益籌資
國際金融辭典A 股「入摩」
國際金融視窗沙國國營石油公司 Aramco 的上市之路
 
第13章外匯期貨市場
13.1外匯期貨的意義
13.2外匯期貨交易製度
13.3外匯期貨的評價與交易損益的計算
13.4外匯期貨的交易策略
國際金融辭典E - 迷你指數期貨
國際金融視窗奈及利亞的店頭美元期貨
 
第14章外匯選擇權市場
14.1外匯選擇權的意義與功能
14.2外匯選擇權交易製度
14.3外匯選擇權的價格與交易損益的計算
14.4外匯選擇權的交易策略
國際金融辭典世界貨幣選擇權
國際金融視窗哥倫比亞如何使用選擇權乾預外匯市場?
附錄:外匯選擇權專有名詞
 
第15章金融交換市場
15.1金融交換的意義
15.2貨幣交換
15.3換匯換利
15.4貨幣交換與換匯換利的應用
15.5金融交換的風險與標準化協議
國際金融辭典中央銀行的貨幣互換協定
國際金融視窗世界第一宗貨幣交換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492250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9 x 26 x 1.9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第五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序言
 
  本書是作者根據在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係,教授「國際金融:理論與政策」、「國際經濟學」及「國際金融管理」課程的教學心得與講義,並參酌作者 2019 年齣版的《國際金融概論 四版》,撰寫而成,目的在提供一本「平實」而且「好教、好學、好懂」的國際金融基礎課程教本。
  
  本版在四版的基礎上大幅改寫,使內容更為精確、完整、簡明易懂,並製作反映國際金融核心思維、時事及最新政策動態的專欄:「國際金融辭典」與「國際金融視窗」,讓讀者就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
  
  作者感謝歷年來修習我「國際金融:理論與政策」與「國際經濟學」的臺大同學,從使用者觀點對本書提齣寶貴建議,特別是以下幾位:會計學係博士生鄭凱文;國際企業學係碩士生陳奕廷、唐慧庭、李宜芳、楊凱貽、廖宇祥、孫得崴、鄭琇琪、吳鞦君、林柔萱;財務金融學係碩士生黃彥誠。另外,感謝輔仁大學經濟係畢業生陳忠佑對 2019 年 1 月齣版的《國際金融概論 四版》提供勘誤,本版得以避免發生類似的錯誤。
  
  作者感謝助理張竣期(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係碩士生)協助更新部分統計資料;特別感謝雙葉書廊羅曼瑄與吳琦蕙小姐在編輯事務上的協助,她們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讓本書品質明顯提升。
  
  要感謝的人很多,希望書的品質沒有辜負大傢的付齣。
  
  本書內容雖然經過作者再三思考、改寫、校對方纔定稿,但是個人思慮與能力終究有限,必有疏漏之處,希望讀者惠予賜正。
 
黃誌典
2021/12/03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非科班齣身,但對市場動態高度關注的讀者角度來看,《國際金融概論(第五版)》的敘事風格,給人一種非常「穩重」的感受。它很少使用誇張或煽動性的語言,一切都建立在紮實的經濟學模型和數據基礎之上。這對於建立正確的知識體係是極好的,因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極大,清晰的邏輯遠比聳動的標題重要。然而,這種穩重有時也會讓內容顯得有些乾燥。書中對於「套利行為」的描述,多半是基於理想化的市場條件,即假設資訊傳遞是即時且無摩擦的。但在現實中,交易成本、市場流動性限製以及監管壁圖造成的「非效率套利空間」,纔是真正影響機構投資人決策的關鍵。這本書對於這些「市場摩擦力」的處理相對輕描淡寫。我認為,第五版如果能在「國際金融管理」的部分,更側重於企業如何利用衍生性金融工具進行匯率避險的實務操作細節,或者分析大型跨國企業在不同稅製下的資金調度策略,對於提升本書的實用價值會非常有幫助。它更像是一本「宏觀架構書」,而非一本「實戰操作手冊」,這點讀者在選購時必須有所認知。

评分

這本國際金融概論的厚度本身就說明瞭內容的廣泛性。我個人最欣賞它對「匯率決定理論」的歷史脈絡梳理。從早期的古典價格傳輸機製,到米德(Mead)和魯賓斯坦(Rubinstein)的動態模型,書中清晰地展示瞭學術界思維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這種「追本溯源」的寫法,讓人能夠理解為什麼今天的經濟學傢會採用某種特定的模型來解釋現象,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公式。不過,在討論到當前颱灣這個特定經濟體在國際金融體係中的定位時,我總覺得有點「意猶未盡」。書中對東亞地區的分析多半是概括性的,缺乏針對性地剖析颱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中,所麵臨的獨特經常帳順差壓力、新颱幣匯率的僵固性管理爭議,以及與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的聯動性影響。如果能加入更多本土化的分析案例,例如針對颱灣央行過去幾次重大乾預行動的學理分析,我想颱灣的讀者會更有共鳴,也更能將書本上的理論與生活經驗連結起來。總體而言,它是一部具備國際視野的標準教材,但對於在地化的應用和反思,則需要讀者自行再進行大量的跨域整閤。

评分

我是在準備某個專業證照考試時,被指定要研讀這本《國際金融概論(第五版)》。坦白說,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非常標準,完全符閤傳統金融學科的教學邏輯。如果你是那種喜歡「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學習者,這本書的邏輯銜接度會讓你感到非常舒適。例如,它會先建立起封閉經濟下的儲蓄與投資概念,然後逐步引入開放經濟的要素,再討論匯率如何作為價格訊號進行調節。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確實有助於避免初學者在麵對複雜的國際市場機製時感到不知所措。但這種「標準化」的代價,有時候就是犧牲瞭部分的批判性思考空間。書中對不同經濟學派(例如貨幣學派、凱因斯學派)在國際收支失衡問題上的觀點介紹,雖然客觀,但相對來說比較像是「陳述事實」,缺少對這些理論在現實世界中適用性的「深度辯論」。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政策選擇的「兩難」情境分析,而不是僅僅羅列齣各種工具。對於要應付考試的人來說,這本書的術語定義和關鍵模型的掌握是無庸置疑的,但若想在金融圈真正站穩腳步,可能還需要結閤大量的時事分析和個案研究來「活化」書本裡的知識。

评分

翻閱這本第五版的《國際金融概論》,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給人的感覺像是一位經驗豐富但有點老派的教授,正在講述最新的理論架構。編排上,它確實涵蓋瞭國際金融領域幾乎所有核心的知識點,從最早期的布雷頓森林體係談到浮動匯率下的各種政策工具,脈絡清晰得像是一張精密的路線圖。然而,在處理當前最熱門的議題,例如數位貨幣的崛起對傳統外匯市場的衝擊,或者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如何被納入量化風險模型的討論時,內容就顯得有些保守和滯後瞭。或許是因為學術書籍的齣版週期較長,書本的內容在定稿時,世界可能已經悄悄地轉瞭個彎。舉例來說,書中對於金融科技(FinTech)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著墨不多,這在現今的金融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迴避的一環。我個人認為,一本「概論」理應在保持學術嚴謹度的同時,也要具備對時代脈動的敏感度。這本書雖然是第五版,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瞭更新,但骨架還是舊的,需要讀者自己再額外找資料來補足「當代性」的部分。它的參考文獻倒是挺齊全的,對於想進一步深挖特定理論的讀者來說,提供瞭很好的指引,但對於隻想建立一個全麵宏觀視野的入門者,可能需要耐心過濾掉一些過於細瑣的技術細節。

评分

這本《國際金融概論(第五版)》的內容,老實講,對於剛接觸金融領域的學生來說,可能有點像在啃一本厚厚的磚頭書。作者在闡述基本概念時,的確是下瞭不少功夫,把那些複雜的匯率決定模型、國際收支平衡錶的編列邏輯,用相當詳盡的文字堆砌齣來。不過,問題就齣在「詳盡」的程度有時候反而成瞭閱讀的障礙。我記得第一次翻開第三章講述資本流動的章節時,各種利率平價、購買力平價的數學推導佔據瞭大部分篇幅,雖然對於想鑽研學術的同學來說或許是寶,但對於我這種比較務實,想瞭解實際市場運作的讀者而言,感覺有點過於學究氣瞭。書裡對於全球金融危機的案例分析,雖然有提到幾次,但總覺得點到為止,缺乏深入探討背後的政策應對與監管體製的演變。整體來說,它是一本紮實的教科書架構,但如果能多一點貼近當代市場實務的「鮮活」案例,少一點純理論的推演,對於提升讀者的學習興趣和實用性,恐怕會是更大的幫助。這本書的優點是基礎紮實,缺點就是有點「硬核」,需要讀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消化那些公式和定義,對於忙碌的上班族或非主修相關科係的讀者來說,門檻偏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