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與統計分析(3版)

SPSS與統計分析(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正昌
圖書標籤:
  • SPSS
  • 統計分析
  • 數據分析
  • 社會科學
  • 統計學
  • SPSS
  • 研究方法
  • 統計軟件
  • 應用統計
  • 量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詳細說明資料輸入、分析步驟、報錶解讀及撰寫結果,有助於順利完成論文
  ●統計基本概念與統計報錶軟體結閤應用,有效掌握統計原理。
  ●使用SPSS 28版(含Amos 28版)統計軟體操作介麵說明,與時俱進,快速完成統計分析。
  ●附作者親自錄製SPSS操作過程影音,條理清晰、學習無障礙。促進讀者學習效率,減輕授課教師負擔

  本書包羅多數的單變量統計方法,以及常用的多變量分析技術,主要提供基礎統計學及進階統計學教學之用,可配閤研究生及學者進行量化研究分析與撰寫論文之需。

  搭配最新版之SPSS 28統計軟體,作者更針對統計方法,親自錄製操作過程,以期協助讀者更順利完成統計分析工作。
 
《數據驅動決策:現代商業智能與應用實踐》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極具實操性的現代商業智能(BI)框架與應用指南。在當今數據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洞察、驅動業務增長,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數據驅動決策:現代商業智能與應用實踐》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它摒棄瞭單純的軟件操作教程,專注於構建一套完整的商業分析思維體係,涵蓋瞭從數據采集、清洗、建模,到可視化呈現和最終決策落地的全流程。 本書內容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分為五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確保讀者不僅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更能理解背後的統計學原理和商業邏輯。 --- 第一部分:商業智能與數據思維的重塑 本部分是全書的理論基石,重點闡述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企業如何建立以數據為核心的決策文化。 1.1 現代商業智能的生態係統: 詳細剖析瞭傳統商業智能(BI)與現代數據分析平颱的區彆與演進。重點探討瞭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數據湖(Data Lake)及數據中颱(Data Middle Platform)的架構選擇與戰略定位。我們深入分析瞭為什麼僅僅擁有數據是不夠的,關鍵在於構建高效的數據基礎設施,確保數據的可用性、一緻性和時效性。 1.2 數據驅動決策的思維模型: 引入瞭“問題-假設-數據-驗證-行動”的閉環分析模型。本章強調瞭在著手分析之前,必須清晰界定商業問題(What is the business question?),避免陷入“為分析而分析”的誤區。討論瞭描述性分析、診斷性分析、預測性分析和規範性分析在不同商業場景中的應用定位。 1.3 數據的倫理、治理與質量: 商業智能的有效性直接取決於數據質量。本章深入探討瞭數據治理的五大支柱,包括元數據管理、數據血緣追蹤、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如GDPR、CCPA等相關要求)。特彆強調瞭數據質量維度——準確性、完整性、一緻性、及時性和有效性——在業務指標構建中的關鍵作用。 --- 第二部分:數據獲取、清洗與預處理的精工細作 數據準備工作往往占據分析項目的70%以上時間。本部分聚焦於如何高效、準確地處理原始數據,使其達到分析標準。 2.1 多源數據集成與ETL/ELT流程設計: 詳細介紹瞭從關係型數據庫(SQL Server, PostgreSQL)、NoSQL數據庫、API接口到雲存儲(AWS S3, Azure Blob)等不同數據源的連接技術。重點講解瞭現代數據棧中ELT(提取-加載-轉換)模式相對於傳統ETL的優勢與挑戰,並提供瞭實際案例中如何處理數據延遲和數據衝突的策略。 2.2 數據清洗的高級技術: 本章超越瞭簡單的缺失值填補。我們探討瞭異常值(Outliers)的識彆方法,包括基於統計(如Z-score, IQR)和基於模型(如隔離森林 Isolation Forest)的檢測。此外,對於文本數據的標準化處理、日期時間格式的統一轉換,以及處理重復記錄和數據不一緻性的自動化腳本編寫,提供瞭詳細的操作指南。 2.3 特徵工程:從數據到信號: 在機器學習和高級統計分析中,特徵工程是提升模型性能的核心環節。本章詳細講解瞭如何創建有意義的新特徵,包括比率特徵、交互特徵(Polynomial Features)的構建,以及對分類變量進行有效的編碼技術(One-Hot Encoding, Target Encoding等),確保模型能夠捕獲到數據中隱藏的驅動因素。 --- 第三部分:核心統計分析與模型構建實踐 本部分是本書的技術核心,旨在提供一套嚴謹的統計分析工具箱,並教會讀者如何選擇、應用和解釋模型結果。 3.1 描述性統計與探索性數據分析(EDA): 強調EDA是連接業務理解與模型構建的橋梁。除瞭基本的集中趨勢和離散度度量,本章重點講解瞭如何使用探索性方法發現數據分布的形態、變量間的初步相關性,並通過箱綫圖、直方圖和散點圖矩陣等可視化工具,快速識彆數據中的潛在問題和機會點。 3.2 推論統計與假設檢驗的應用: 深入解釋瞭中心極限定理、P值、置信區間等核心概念的商業含義。詳細介紹瞭T檢驗、方差分析(ANOVA)在A/B測試中的應用,並講解瞭卡方檢驗在分析分類變量關係時的準確操作步驟。強調瞭“拒絕原假設”或“接受原假設”背後的商業風險考量。 3.3 綫性模型與迴歸分析的精進: 本章不僅涵蓋瞭多元綫性迴歸,更深入探討瞭模型診斷的關鍵步驟,例如多重共綫性(VIF檢查)、異方差性(White Test)的識彆與處理。引入瞭邏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在預測二元結果(如客戶流失、購買轉化)中的應用,並詳細解釋瞭迴歸係數(Odds Ratio)的商業解讀。 3.4 預測建模基礎:時間序列與聚類分析: 針對業務中常見的趨勢預測需求,本章介紹瞭平穩性檢驗(ADF Test)和ARIMA模型的結構,並提供瞭指數平滑法在短期預測中的實用技巧。在無監督學習方麵,詳細講解瞭K-Means聚類和層次聚類(Hierarchical Clustering)在客戶分群(Segmentation)中的操作與結果評估(如輪廓係數 Silhouette Score)。 --- 第四部分:數據可視化與敘事的力量 冰冷的數據需要通過有效的故事來觸達決策者。本部分專注於如何將復雜的分析結果轉化為直觀、有說服力的視覺敘事。 4.1 可視化設計的黃金法則: 探討瞭如何遵循“數據墨水比率”和“避免誤導性可視化”的原則。重點分析瞭不同圖錶類型(條形圖、摺綫圖、熱力圖、瀑布圖等)最適閤錶達的業務信息類型,避免“萬能圖錶”的濫用。 4.2 構建交互式儀錶闆(Dashboard): 本章側重於交互性在提升用戶體驗和數據探索能力上的作用。詳細介紹瞭關鍵績效指標(KPI)的科學設計原則——SMART原則的應用。講解瞭如何設計鑽取(Drill-down)、過濾和參數聯動功能,使用戶能夠自主探索數據,而不是被動接收報告。 4.3 從數據洞察到商業敘事(Storytelling): 這是將分析轉化為行動的關鍵一步。本章教授讀者如何構建一個包含背景、發現、結論和建議(Call to Action)的完整敘事結構。重點訓練讀者如何根據聽眾(高管層、運營團隊、技術人員)調整分析的深度和側重點,確保溝通的有效性。 --- 第五部分:商業智能的落地與持續優化 本部分將分析流程與企業戰略目標緊密結閤,確保分析成果能夠産生實際的商業價值。 5.1 績效管理與指標體係設計: 介紹瞭平衡計分卡(BSC)框架在數據指標體係構建中的應用。區分瞭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s)和滯後指標(Lagging Indicators),並指導讀者如何設計一套能夠有效監控業務健康狀況的指標層級結構。 5.2 商業流程中的嵌入式分析: 探討瞭如何將分析結果嵌入到日常的業務操作流程中,例如在CRM係統中實時顯示客戶價值評分,或在庫存管理係統中自動觸發補貨預警。討論瞭如何平衡實時性需求與計算資源的有效利用。 5.3 持續學習與分析係統的迭代: 商業環境瞬息萬變,分析模型和指標也需要隨之調整。本章講解瞭如何建立模型性能監控機製(如概念漂移 Concept Drift 的檢測),以及如何定期進行分析框架的迴顧與優化,確保BI係統的生命力與前瞻性。 --- 本書特色: 實戰導嚮: 案例均來源於金融、零售、互聯網等主流行業,分析過程緊貼商業痛點。 思維先行: 強調分析的邏輯框架和商業背景理解,而非僅僅停留在軟件操作層麵。 全麵覆蓋: 涵蓋瞭從數據治理到高級預測建模,再到可視化敘事的完整BI生命周期。 本書是數據分析師、商業智能專傢、市場營銷經理以及所有希望通過數據提升決策質量的企業管理者必備的進階參考書。它將幫助您構建一套強大、可靠且富有洞察力的現代數據分析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正昌


  現任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係副教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

  著作
  《基礎統計學:使用EXCEL與SPSS》
  《R統計軟體與多變量分析》
  《統計分析與R》
  《SPSS與統計分析》
  《Minitab與統計分析》
  《多變量分析方法》
 

圖書目錄



第1章 SPSS統計軟體簡介
1.1 SPSS 統計軟體簡介
1.2 進入 SPSS 係統
1.3 SPSS 操作環境設定
1.4 Amos 統計軟體簡介
1.5 進入 Amos 係統
1.6 Amos 操作環境設定與模型繪製

第2章 登錄資料
2.1 使用 SPSS 登錄資料
2.2 使用 Excel 登錄資料
2.3 在 SPSS 中讀取 Excel 資料檔
2.4 在 SPSS 中讀取文字資料檔

第3章 資料處理
3.1 資料除錯
3.2 反嚮題之處理
3.3 變數之運算
3.4 重新分組
3.5 標準分數─直線轉換

第4章 資料視覺化
4.1 次數分配錶
4.2 長條圖
4.3 集群長條圖
4.4 堆疊長條圖
4.5 圓餅圖
4.6 直方圖
4.7 摺線圖
4.8 時間序列圖
4.9 盒形圖
4.10 莖葉圖

第5章 描述統計
5.1 基本概念
5.2 範例
5.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5.4 報錶解讀

第6章 平均數區間估計
6.1 基本統計概念
6.2 範例
6.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6.4 報錶解讀
6.5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6.6 中位數的信賴區間估計

第7章 檢定的基本概念
7.1 虛無假設與對立假設
7.2 雙尾檢定與單尾檢定
7.3 第一類型錯誤與第二類型錯誤
7.4 裁決的規準
7.5 統計檢定力

第8章 單一樣本平均數 t 檢定
8.1 基本統計概念
8.2 範例
8.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8.4 報錶解讀
8.5 計算效果量
8.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8.7 單一樣本平均數 t 檢定的假定
8.8 單一樣本中位數Wilcoxon符號等級及符號檢定

第9章 相依樣本平均數 t 檢定
9.1 基本統計概念
9.2 範例
9.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9.4 報錶解讀
9.5 計算效果量
9.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9.7 相依樣本平均數 t 檢定的假定
9.8 相依樣本中位數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

第10章 獨立樣本平均數 t 檢定
10.1 基本統計概念
10.2 範例
10.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0.4 報錶解讀
10.5 計算效果量
10.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0.7 獨立樣本平均數 t 檢定的假定
10.8 獨立樣本中位數Mann-Whitney-Wilcoxon檢定

第11章 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
11.1 基本統計概念
11.2 範例
11.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1.4 報錶解讀(事後比較)
11.5 計算效果量
11.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1.7 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的假定
11.8 Kruskal-Wallis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

第12章 單因子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
12.1 基本統計概念
12.2 範例
12.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2.4 報錶解讀
12.5 計算效果量
12.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2.7 單因子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的假定
12.8 Friedman等級變異數分析

第13章 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
13.1 基本統計概念
13.2 範例
13.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3.4 報錶解讀
13.5 計算效果量
13.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3.7 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的假定

第14章 二因子混閤設計變異數分析
14.1 基本統計概念
14.2 範例
14.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4.4 報錶解讀
14.5 計算效果量
14.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4.7 二因子混閤設計變異數分析的假定

第15章 單因子獨立樣本共變數分析
15.1 基本統計概念
15.2 範例
15.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5.4 報錶解讀
15.5 計算效果量
15.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5.7 單因子獨立樣本共變數分析的假定
15.8 無母數共變數分析

第16章 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16.1 基本統計概念
16.2 範例
16.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6.4 報錶解讀
16.5 計算效果量
16.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6.7 單因子獨立樣本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的假定

第17章 Pearson 積差相關
17.1 基本統計概念
17.2 範例
17.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7.4 報錶解讀
17.5 計算效果量
17.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7.7 Pearson 積差相關的假定

第18章 偏相關
18.1 基本統計概念
18.2 範例
18.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8.4 報錶解讀
18.5 計算效果量
18.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8.7 偏相關的假定

第19章 典型相關
19.1 基本統計概念
19.2 範例
19.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19.4 報錶解讀
19.5 計算效果量
19.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19.7 典型相關的假定
19.8 以PLS-SEM進行典型相關分析

第20章 簡單迴歸分析
20.1 簡單迴歸分析的適用情境
20.2 範例
20.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0.4 報錶解讀
20.5 計算效果量
20.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20.7 簡單迴歸分析的假定

第21章 多元迴歸分析
21.1 基本統計概念
21.2 範例
21.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1.4 報錶解讀
21.5 計算效果量
21.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21.7 多元迴歸分析的假定
21.8 多元迴歸分析與變異數分析

第22章 卡方適閤度檢定
22.1 基本統計概念
22.2 範例
22.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2.4 報錶解讀
22.5 計算效果量
22.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22.7 卡方適閤度檢定的假定

第23章 卡方同質性與獨立性檢定
23.1 基本統計概念
23.2 範例
23.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3.4 報錶解讀
23.5 計算效果量
23.6 以 APA 格式撰寫結果
23.7 卡方同質性與獨立性的假定

第24章 試探性因素分析
24.1 基本統計概念
24.2 範例
24.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4.4 報錶解讀
24.5 計算效果量
24.6 以APA格式撰寫結果

第25章 獨立樣本比例檢定
25.1 基本統計概念
25.2 範例
25.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5.4 報錶解讀
25.5 計算效果量
25.6 以APA格式撰寫結果

第26章 試探性因素分析
26.1 基本統計概念
26.2 範例
26.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6.4 報錶解讀
26.5 撰寫結果

第27章 驗證性因素分析
27.1 基本統計概念
27.2 範例
27.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7.4 報錶解讀
27.5 撰寫結果

第28章 信度分析
28.1 基本統計概念
28.2 範例
28.3 使用 SPSS 進行分析
28.4 報錶解讀
28.5 撰寫結果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75075
  • 規格:平裝 / 736頁 / 19 x 26 x 3.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三版序

  《SPSS與統計分析》是在《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巨流圖書公司齣版)及《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新學林齣版股份有限公司齣版,與張慶勳教授閤著)兩本專書的基礎上,搭配最新版之SPSS統計軟體改寫而來。本書包羅瞭多數的單變量統計方法,以及常用的多變量分析技術,主要提供基礎統計學及進階統計學教學之用,也配閤研究生及學者進行量化研究分析與撰寫論文之需。

  全書共分為十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是SPSS 28版(含Amos 28版)的操作介麵說明。第二部分(第2章及第3章)在說明使用SPSS登錄資料及進行資料處理。第三部分(第4章及第5章)是描述統計。第四部分(第6章及第7章)在說明平均數之區間估計及統計檢定的基本概念。第五部分(第8章至16章)為平均數差異檢定,分別針對t檢定及各種變異數分析加以說明。第六部分(第17章至19章)是變數間的相關分析,含簡單相關、偏相關,及典型相關。第七部分(第20章及第21章)為迴歸分析,含簡單及多元迴歸。第八部分(第22章及第23章)是卡方檢定,在進行質性變數的分析。第九部分(第24章及第25章)為比例Z檢定。第十部分(第26章至第28章)在分析量錶的信度及效度,同時包含試探性及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8章至第28章都涵蓋八個重點。首先,每章開頭提醒該種統計方法適用的情境,敘述雖然簡短,卻相當重要。其次,簡要說明基本統計概念,建議讀者仔細閱讀這一節的內容。接著,使用各學科領域的範例資料,並提齣研究問題及統計假設。第四,配閤SPSS進行分析,此部分都有詳盡的畫麵截圖及操作說明,有助於讀者自行完成統計分析。第五,分析所得的報錶都逐一加以解讀,並針對重要的統計量數說明計算方法。第六,針對目前各學術期刊都強調的效果量(effect size)加以介紹。第七,將分析發現以APA格式寫成研究結果。最後,強調該種統計方法的基本假定,避免誤用工具。

  本書能夠齣版,首先要感謝五南圖書齣版公司慨允齣版,張毓芬副總編輯在第一版細心規劃,侯傢嵐主編負責三個版次編輯業務。其次,要感謝內子林素鞦老師多次審閱稿件,並提齣許多寶貴建議。讀者對於前述兩本書的支持,歷年教導過學生的迴饋及提問,也是促使個人不斷學習的動力。在授課過程中,研究生針對前兩版指齣一些錯誤,在此一併緻謝。

  本次改版,使用最新之SPSS 28 版軟體。在28 版本中,增加瞭單純主要效果分析、效果量、及比例檢定。隻是,SPSS 自22 版之後的中文翻譯,與國內學術用語較不一緻,且前後各版間也經常更動,使用者可能難以適應。筆者建議,如果能力可及,最好改用英文介麵及輸齣。內容方麵,在平均數t 檢定及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各章增加無母數檢定,並增加單樣本及獨立樣本比例的檢定方法。

  書中所有圖錶均為筆者繪製,全書並自行排版處理。SPSS 報錶中的統計圖,均使用繪圖軟體處理,提高解析度。雖然個人投入許多心力,但是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敬請讀者不吝來信指教(電子信箱:chencc@mail.nptu.edu.tw)。

  讀者如需要書中所用的資料檔案,請到五南網頁www.wunan.com.tw,輸入書號1H84 即可下載。

  針對每一種統計方法,我都親自錄製瞭操作過程,讀者可以在YouTube 網站觀看,網址為:goo.gl/qp2Tkl。
 
陳正昌
於屏東大學
2022 年2 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工具書的「版本更新」做得相當有誠意。當我使用前一版的時候,對於某些資料處理的功能還覺得不夠直覺,常常需要上網搜尋論壇上的解答。然而,換到這第三版之後,明顯感受到軟體介麵和功能的演進,也被完整地反映在書中。特別是針對遺漏值(Missing Value)的處理,新版加入瞭更多複雜的插補(Imputation)方法,並且明確指齣在不同研究情境下應該選擇哪種方法更為閤適,這對於撰寫研究方法的嚴謹度非常有幫助。另一個我個人很欣賞的地方是,作者對於「結果解釋」的篇幅佔比非常高。很多統計書教完怎麼跑分析後就草草收場,但這本卻花瞭很多篇幅教我們如何解讀SPSS輸齣的那些錶格,例如如何正確地撰寫迴歸係數的顯著性與方嚮性。這讓我意識到,統計分析的關鍵不在於跑齣錶格,而在於如何將錶格裡的數字,轉化為對研究問題的有力論證。這對於習慣用文字論述的社會科學研究者來說,提供瞭極大的實用價值,彷彿身邊隨時有一位資深的研究指導教授在耳邊提醒你「要注意這裡,這個解釋容易齣錯」。

评分

這本《SPSS與統計分析(第三版)》光是書名就很有份量,擺在書架上,那個厚度就讓人感覺到內容的紮實度瞭。我記得我當初買這本書,主要是為瞭應付研究所裡一門非常硬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那時候對SPSS這個軟體的熟悉度,大概隻有安裝程式這個程度。翻開書本的序言和目錄,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密密麻麻的章節劃分,從最基礎的資料輸入、清理,到後麵的迴歸分析、變異數分析,甚至連結構方程模型(SEM)這種比較進階的議題都有涉獵。我覺得作者在編排上非常用心,他沒有把讀者當成統計學的專傢,而是像一個耐心的老師,一步一步地帶領讀者認識統計分析的邏輯,而不是隻教你「按哪個按鈕」。舉例來說,在講解信度效度分析那幾章,書裡不僅僅是展示SPSS的輸齣結果,更重要的是解釋瞭那些數字背後的學術意義,像是Cronbach's Alpha值要多少纔算可以接受,這對我這種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而且,書中的範例資料選取非常貼近社會科學研究的實際操作,不像有些教科書那樣,用一些脫離現實的數字組閤來做示範,導緻我們在應用時常常會產生「我的資料為什麼跑齣來的結果不一樣」的睏惑。這本書真的幫我打下瞭穩固的基礎,讓我在麵對期末報告需要自己跑數據時,可以比較有底氣,不至於手足無措。

评分

坦白說,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時,我有點被它的厚度嚇到,心想這麼一本工具書,內容會不會太過學術化,讀起來會不會像在啃教科書一樣難以下嚥。不過,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的敘事風格其實相當具有說服力,特別是在探討多重共線性、異質變異數這些比較棘手的迴歸問題時。一般教材通常會直接丟齣這些問題的診斷方法,但這本書卻很細膩地分析瞭這些現象背後可能的原因,比如變數測量不當、理論模型設定錯誤等等,讓讀者明白「數據齣錯」不隻是軟體跑齣來的數字問題,更是研究設計上的瑕疵。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的章節,它詳細解釋瞭「最大概似法」和「主成分分析」的區別,這在很多文獻迴顧中都是一個常見的混淆點。作者用清晰的流程圖和圖錶,把複雜的矩陣運算概念簡化,讓我們這些非數學背景的學生也能掌握其核心精神。對於有誌於從事量化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深度,遠超乎一本「操作手冊」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本帶領你進入學術殿堂的入門磚。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更體現在它對「研究倫理與結果誠信」的潛在引導。雖然它沒有專門的章節去大談倫理規範,但在講解如何進行顯著性檢定和多重比較修正(如Bonferroni校正)的過程中,作者總是不忘提醒讀者,過度解讀邊緣顯著的結果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我記得在處理因子分析的萃取方法時,它也提到瞭不同方法可能導緻的結果差異,這提醒我們在學術寫作中,必須誠實地交代所採用的方法學選擇。此外,對於圖錶的美化與呈現,這本書也有獨到的見解。它不隻是教你如何生成基礎的長條圖或散佈圖,更進一步說明瞭在學術發錶中,如何調整圖錶的標籤、軸線刻度,讓圖錶能清晰有效地傳達數據背後的訊息,而不是僅僅為瞭美觀。總體來說,這本《SPSS與統計分析(第三版)》已經超越瞭單純的軟體教學範疇,它建立瞭一套從資料準備、模型選擇、結果解讀到結果呈現的完整量化研究思維框架,對於任何想認真對待數據分析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值得反覆翻閱的經典參考書。

评分

說真的,市麵上那麼多統計軟體的操作手冊,很多都隻是冷冰冰的「操作指南」,翻起來非常枯燥,讀者很容易在半途就陣亡。但這本《SPSS與統計分析(第三版)》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帶有一種「教學相長」的溫度。我特別欣賞它在不同分析方法之間,所做的邏輯串聯。例如,它不會讓你覺得描述性統計和推論性統計是兩個完全不相乾的領域,而是清晰地展示瞭前者如何為後者鋪陳基礎。當我讀到假設檢定的章節時,作者用瞭很多篇幅在解釋P值(顯著水準)的真正意涵,而不是直接告訴你「P小於0.05就拒絕虛無假設」。他花時間解釋瞭第一類和第二類錯誤的權衡,這讓我後來在撰寫研究方法的章節時,可以更深入地討論研究的限製與優勢。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相當人性化,很多重要公式旁邊都會用小方塊標註「程式碼對應」,這對我來說超級實用。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光會點選選單是不夠的,當數據量大或者需要重複運算時,懂一點語法可以事半半功倍。這本書在「理論理解」與「實務操作」之間找到瞭極佳的平衡點,絕不是那種隻會教你畫圖的入門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