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寫作動機與感謝 Preface and Acknowledge
2012年完成《不動產財務:理論與實務》一書後,回應出版商與市場等需求(比如多數系所開設的課程名稱概為「不動產投資」),隨即著手本書的寫作。動筆之初,有個問題在心中思索著:「不動產財務VS. 不動產投資(甚至是與一般強調的證券投資學)」有何差別?藉由2008 年前往美國市立紐約大學(CUNY)的進修訪問,以及觀察政大「不動產財務與管理核心學程」其修習科目即對應上述兩者分別開課,仔細思考後,對上述問題的回應是:彼此有關係,但又不全然相同。一般Finance Program的設計,主科大致包括Corporate Finance, Investment (Portfolio) Theory 等,不動產財務或可類比Corporate Finance,比較強調從Corporate(開發商)的立場,解析實體不動產開發之初級市場的投資與融資活動等決策,因此重點在於「(Max.)資本預算與(Min.)資金成本」的選擇。相對下,不動產投資或可類比Investment,比較強調站在Investor 的立場,解析不動產交易的次級市場,分析的重點多擺在「(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的)價值與價格的差異(以及衍生的套利均衡)、(投資組合的)報酬率與風險」等評估。儘管在心中有如此概略的區別,後續實際寫作若干專題時,因為(本土)不動產諸多特性,或套用(西方既有的)論述模式,明確區分兩者並不是那麼容易,比如多數不動產投資的書籍,仍會討論初級開發市場的資本預算評估,也會涉及貸款融資的討論,我們可以理解:討論昂貴的不動產投資,若忽略貨幣金融政策營造的融資(資金)行情或是稅的影響,似乎不太完整;相對下,一般投資學書籍多將上述因素視為外生變數。儘管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作者兩本著作或有相同之處,但在經歷多次不同寫作版本的調整後,本書作者決定依照最直覺的邏輯「當一般人在講不動產投資時,指的是哪些主要的投資型態?而這些不同型態的投資目標為何?」來架構本書的寫作(詳見第一章的說明)。再者,隨著不動產業環境與相關政策不斷地變化,都讓數十年教學生涯累積的補充講義持續地增刪、補正,因此本書的投入雖早,卻因作者的戰戰兢兢而較晚完成。
本書的完成,如同陳之藩所言:「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只好謝天吧!」就專業領域來說,首要感謝帶領我踏入Real Estate 學術研究生涯的張金鶚教授,以及鴨族的白金安與彭建文等學長的鼓勵。如果讀者覺得作者能把專業的概念,有邏輯系統地傳達清楚,那多是藉由過去與他們斷續討論的內化成果;當然,國內外相關此領域的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亦透過潛移默化的效果,展現在本書的相關論述中。此外,歷屆幫忙蒐集相關考題、校正更新講義數據的教學助理們,他們的投入使得本書更具可讀性。最後,著述是相當繁瑣的過程(尤其在臺灣獲得的Credit 又偏低),感謝不動產研究的前輩們,以及在《不動產財務:理論與實務》一書出版後,給予任何建議的讀者們。在精神鼓勵層面上,亦要特別感謝姊夫、姊姊幫忙負擔照顧爸媽的責任,讓我有更多的時間,能夠花在講義整理成書的過程;而雙葉書廊的團隊是本書的最終催生者,感謝他們在個人堅持的嚴謹學術理念與市場需求中,給予若干自由空間的建議。自我信念的堅持真的是嚴格的試煉與寂寞的道路,感謝那些機緣與過往,希望我能堅持地走下去,謹以此一著述獻給誕生本書作者的王景棠先生與袁秀英女士。
在我的世代裡,作為一本傳達專業知識的書籍,媒介多藉由印刷出版的形式。然而現在的知識取得,大量藉助於網路或搜尋引擎,而我依然堅信:過去狹義的書本或許真有一天會消失,但求得知識內隱的「釣魚」邏輯卻是亙古不變。讀書等於讀人,不同型態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現在看不懂的書,儘可束之高閣。某一天,突然想起這本書,便從書架上取下,或覺得醍醐灌頂,我想這就是人與書的緣分吧!有時一個意外能改變人的一生,儘管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內心的枷鎖卻再也不能卸下。在Best 作品還沒有誕生出來,耐住寂寞與歲月而堅持下去,只求保留這份記憶,行走的腳下原來是寂寞的形狀,寂寞有多深,走的距離就有多長。人不可能既八面玲瓏,又能四平八穩地面對良心,不取悅、不拉攏而與社群意識逆向而行,中途可能會心猿意馬,多少跟環境抗爭一下,過一陣子發現自己又強壯了一些。因為相聚是片刻,告別是常態。世上沒有什麼能天長地久,禪宗的另一個元素是等待,心願無法成就,通常是因緣不具,所以需要等待,然而等待需要心境,也需要實力,也因為生命知見之必然,故也沒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
容作者再次引述:幸好有文字,只要有人讀了,逝去的事情,總能在人的腦裡,留下若干的痕跡,偶然想起,便是再次的獲得,而身為作者的我,也能自豪地對於「不動產」領域這回事有一點貢獻。社會科學沒有「一定怎樣(最佳)」的論述邏輯,之前總以為最困難的是念懂這些艱澀的理論,然後把它們說清楚講明白。或許做到極致,可以拿到90分,而剩下的10分,就如同先進們的感慨:一本書沒有Typing Error 是件困難的事。儘管成書前後已多次校正,相信仍存有疏漏之處,請造訪雙葉官網所提供的更新資訊,另外基於篇幅限制而將原稿的附錄、(進階)習題的提示指引等放置在雲端的學習資料庫(下載方式詳見目錄的說明)。如果讀者對於書中內容有所指正,或對本書寫作有任何的建議,歡迎寫信到作者的信箱(cawing@ncnu.edu.tw),您的意見將是後續進步的動力!
王健安
2021年12月寫於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