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降的宗教城市與啟蒙

明清以降的宗教城市與啟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橫跨內容到寫作年代,與啟蒙、宗教、城市息息相關
  同時對過去幾十年美國中國研究的評述

  〈天道與治道〉探討朱元璋建都南京後的宗教信仰及其影響。

  〈顧起元的南京記憶〉,描述明清南京的城市生活,並特別著墨於和甘熙兩人對南京家鄉里巷、院落、衙署和宅邸的暗處,不可測度的幽靈、鬼魅之事的耽溺、迷戀。

  〈白下瑣言〉為明清的城市生活,提供了有趣的細節,也是建構南京歷史和城市認同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明清的統治階層與宗教〉,反映了作者對明清思想文化史有意無意的去取和選擇。

  〈清中葉以降開封演劇活動概述〉,道出明代開封的戲曲活動,竟然可以媲美晚明金陵,而並稱南北歌舞之都。

  〈胡適與白話文學運動的再評估〉、〈建立新事業〉兩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清末下層社會啟蒙運動的延伸,分別處理了晚清的白話文發展和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啟蒙運動的另一個被忽略的面向。

  附錄〈社會史與文化史〉、〈從鄉村到城市〉是關於社會史和文化史的討論,是作者對過去幾十年美國、中國研究的簡單評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孝悌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委員會博士。曾任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現任職於香港城市大學。著作有:Opera,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Moder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9)、《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台北:聯經,2008)、《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 1901-1911》(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1998)。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天道與治道:明太祖統治意理中的神怪色彩
一、問題與資料
二、意理篇
三、典章制度篇
四、垂訓後世
五、洪武的神祕經驗
結論
 
第二章 顧起元的南京記憶
前言
歷史傳承
小結
 
第三章 白下瑣言:19世紀的南京記事
一、歷史視野下的白下瑣言
二、家世背景
三、白下瑣言與方志
四、回顧《客座贅語》
五、時代的變遷
 
第四章 明清的統治階層與宗教:正統與異端之辨
一、明清的宗教論述
二、罷釋道
三、遵古禮
結論
 
第五章 清中葉以降開封演劇活動概述
一、明清開封
二、乾隆以降梆子戲的發展概要
三、演劇場合
四、俚俗的民眾戲曲
結語
 
第六章 建立新事業:晚清的百科全書家
一、一個新的知識類型
二、百科全書家的身分
結論
 
第七章 胡適與白話文運動的再評估:從清末的白話文談起
前言
一、清末白話文的發展
二、重新看胡適在中國近代白話運動史上的地位
 
附錄一 社會史與文化史:西方視野與中國觀點
附錄二 從鄉村到城市:社會史和文化史視野下的城市生活研究
 

圖書序言

第一章 天道與治道:明太祖統治意理中的神怪色彩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五四時期的「科學論述」,如何遮蓋住明清時期的「宗教論述」,而影響到我們對明清統治階層的宗教觀的判讀;我也簡要地討論到明清士大夫對超自然力量及民間信仰的態度。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繼續針對相關議題作更進一步的探討,不過討論的中心,將從士大夫對民間信仰、儀式的態度轉到明朝中央政府,特別是皇帝本身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討論的時段集中在明朝,而非明清兩朝,並不意味這兩個朝代的宗教取向有任何本質上的差別,而主要是因為處理的方便和篇幅的限制。
 
我在這裡用的幾種主要資料,都是由明朝政府或士大夫編纂的典章和大政紀要。我的目的是要證明即使在具有強烈官方色彩或趨近正式官方文書的文獻記載中,也可以發現大量類似筆記小說或稗官野史的神怪記敘。這種神怪的記敘出現在筆記小說中,也許可以輕易地解釋成文人狂野、荒誕的想像,但當它們重複出現在記載國家典章制度和朝政大要的文獻中時,我們就必須重新思考帝國統治意理的構成成分。
 
在以四書五經取士的明清兩朝,這個問題的意義尤其突顯。一般的說法認為:制度化地以四書五經取士,意味著程朱理學成為明清兩朝的主導意識形態。如果從忠孝、倫常、經世濟民的基本現世取向──所謂的「內聖外王」──來看,這樣的說法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我們透過五四「科學論述」的折射鏡片,刻意地突顯明清這一套統治意理的現世、人文和「理性」成分,那麼我們所看到的勢必是一個片面、不完整的圖像。本文的目的,就在說明在明朝統治意理中一個沒有受到重視的面向──一套充滿神祕、「非理性」色彩的天道思想。
 
明朝統治意理中的神怪色彩,當然有一大部分襲自盛行於漢代的「天人感應」哲學。在這一套哲學中,君主的施政和天道的獎懲密切結合在一起。董仲舒所謂「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質諸人情;……故春秋之所譏,災異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惡,怪異之所施也。書邦家之過,兼災害之變,以此見人之所為,其善惡之極乃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的說法,固然是對孔子思想的極大扭曲,但這套災異思想,卻為天道與治道的相互流通、呼應作了最佳的注釋。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