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Ⅰ 當你發現自己終於無法成為大人,竟是如此美好的事情。
一篇小說最成就之處就在於此:它是一個發生在與你極不相乾的時空場景中的故事,卻在行進間不停觸動、敲擊、碰撞著你的內心,你也許自始至終都沒有造訪過小說的場景,但當故事結尾之際,你卻驚覺彷彿閱讀的不隻是作品,還有自己的人生。《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之於我就是一篇這樣的小說。
當大量屬於當代的名詞與情境、毫無違和感地融入劇情中,透過作者細心營造,故事畫麵躍然在腦海時,人物們的心境、情感也同樣蔓延開來,而作為讀者的這一端,我們誰都有過的青春年月,竟也隨著作者正在書寫的內容,一點一點地,不知不覺上演、擴散。虛與實的兩條綫,默默地重疊貼閤。我感到無比詫異,卻又萬分感傷,特彆是在那幾句話映入眼簾時,即使遠離那段徬徨浪蕩的時光已遠,好像我已走進塵埃落定的「大人世界」已久,但這種近乎覺悟、領悟的感受,卻還如此強烈,我試圖用一種「像我這樣的大人,這道理其實我老早就知道瞭」的態度去敷衍自己,可是反覆又讀瞭一次那幾句小說內文,卻依舊忍不住打開冰箱,拿齣一瓶啤酒,非得仰賴酒精,方能稍稍撫平波盪的心情──「打從開始,我們便註定麵臨結束。夜晚總是會取代白晝,正如同黎明總是會取代深夜。但沒有人知道那一刻將會是今天、明天,還是二十年後。」原來,我們終將走到為迴頭所憶的故事而追悼的某一刻,無論是否願意。
於是我不由自主地,循著作者刻意安排好的距離,一種「你不能太過靠近,而即便你想靠近,卻也靠近不瞭──因為一切都已隨時光而遙遠」的距離,順著時而此刻、時而過往的片段,沉浸在他的字裏行間,而彼此相伴的,則是我內心深處不斷的怦然,一直到故事終章,纔赫然驚覺,原來我們每個人在走齣青春,成為自己可能都不想成為的那種「大人」後,纔會格外眷戀起那個曾經長不大的自己、纔會發現,我們竟遺漏瞭多少多少個,能好好說聲「再見」的機會;然後,纔默默地承認,在豐富或忙碌的外錶下,人與人之間透過各種不同的溝通方式,其實大多都隻是為瞭掩飾對孤獨的恐懼。
這是一篇厲害的小說,它厲害之處,在於作者藉由他的故事,卻帶讀者走一迴自己的人生;這是一篇溫暖的小說,它溫暖之處,在於你一直無法近距離靠近故事角色,卻反而有瞭更多空間,迴頭觀照自己的內心;然後有瞭溫度,然後學會釋懷,然後終於明白,那些生命中曾經走過,卻逐漸淡忘的青春印象,或許平時不會浮現,然而它卻從不曾消失,它隻在某些時刻會清醒過來,並提醒你、反覆提醒你,原來「純真」曾是你的全部,而當你發現自己終於無法成為真正的大人,又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東燁(穹風)| 小說傢
推薦文Ⅱ
我們隻有當時可以失敗 「當我很開心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難過。」
當她對他這麼說,其實是普魯斯特說:幸福的時光就是逝去的時光。
因為意識到此刻隻有一瞬間,甚至連廢物般的人生都因稍縱即逝而神聖。甚至,與其因為感到幸福而必須失去這份幸福,倒不如維持著失敗,至少失去的時候僅僅隻是失去瞭失敗,不會那麼痛苦。
卻在這樣的過程裏,失敗也成為瞭鄉愁。因為連失敗都隻有一瞬間。
因為對逝去的恐懼,幸福變得比不幸更加不幸。我們會想念連失敗都可以揮霍的往日時光,隱約覺得自己被穩定的生活變得平凡。當他看見她與她丈夫的閤照,而遲遲不敢按下交友邀請,因為那是曾經和自己在賓館裏百無聊賴地重播錄影帶的女人──他們曾經是那麼特彆的廢物。特彆到連按下交友邀情都像在承認自己已經允許瞭自己此刻的尋常。像她的照片裏,那種隻為開心而感到開心的尋常。
她將永遠以失敗的麵目存在於他的記憶,所以她是他最重要的人。她曾經嚮他展示過與一無所有共處的姿態,但沒有更多瞭,他們(或至少他)將對彼此的觀看建築於彼此的互不瞭解。他們的感情不成立在他們共同想像的未來,而是共同想像的沒有未來,可是未來就這樣來瞭,因為「一九九九,地球沒有滅亡」。那份感情必須消失,因為日子必須繼續。為瞭維持這份逝去,他隻能迴想,不能與她重逢。
但我被他徒然且傲慢的迴想所提醒。曾經,當我很開心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難過。
蕭詒徽 | 作者.編輯
推薦文Ⅲ
浪人失語 每個時代都有人頻頻迴望,特彆到瞭中年,緻青春更像是確認的過程,對此刻的狀態難以忍受,像要找齣那個決定性的關鍵究竟是什麼?是某張銷蝕的床與無數的夜晚,還是一句三字箴言卻說不齣口?閱讀的過程像是與《挪威的森林》中的「我」久彆重逢,一番寒暄敘舊纔發現那隻是相似的臉龐,我們並沒有共同的過去。書中大量引用的時代細節,諸如歌詞、DVD、八卦週刊、PHS、愛愛賓館、電影……建構齣東京位於世紀交接之際的姿態,雖然是新時代的開啓,卻同時像個疲憊蒼老甚至失語的老浪人。
雖然篇幅不長,卻花上比平常閱讀加倍的時間,每迴駐足都像在咀嚼細節,盡管在不同的國度,時代的文化氛圍卻很相近,當然也讓人想起第一次閱讀《挪威的森林》是在峇裏島,因為隻帶瞭一本中文書卻得待上一個月,隻好反覆在他的文字中翻滾。與村上相較,《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書中的「我」更顯得庸碌與焦慮,但將昔日與今時以社群網站上的重逢串接,更接近當代的處境。小說本身呈現的方式-----網路連載-----也相當有趣,像是與世界的對話,也像是對自己留下的便條紙。破碎化的思緒、浮光掠影式的記憶、曖昧如迷霧的身份種種特質,都讓這段因為一夜情而觸動的旅程,注定成為對自我宣判的庭審。「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是枝裕和在《比海還深》的劇本扉頁上如是寫著。與其說是慨嘆人生的無可奈何,更像是對無法掌握、選擇、控製的人生,一句深刻的遁詞。必須刻在私密的護身符上,在餘生的睏頓中提醒自己,除瞭成為大人,我們什麼都可以。
吳洛纓 | 金鍾編劇‧劇作傢
推薦文Ⅳ 一起享受孩子氣的人生吧!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所謂140字文學其實於現今網路社群,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並不是很少見,但是可以這麼洋洋灑灑,讓整個情緒連貫起來,長期寫作的我感覺不可思議。
同時,在年輕一輩不斷宣揚著「不想成為自己討厭那樣的大人」的氛圍下,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透視年少、現今,並且最令人激賞的現在過去交錯敘述,需要動點腦力,但是讓人如同陷入一個溫暖的漩渦一般,搖搖晃晃又如同喝瞭兩杯水果酒一樣,微醺,但是舒服。
一個不小心就跟著書本開始迴想自己過去的路徑。然後看著主角這段路的感受。或許年輕一點的我讀到這本書,會很疑惑甚至生氣,怎麼這麼多人的後續都沒有清晰的解釋呢!作者給我齣來!時至今日終於發現,真正的人生就是如此,迴頭過去想,仔細地想,我們習慣錯漏很多鏡頭,很多萍水相逢其實改變自己一生的人們啊,最後哪裏去瞭呢?我們其實不知道。
或者也因為前陣子剛好寫著幾個散文,敲開瞭迴憶的大門,很多記憶中沉甸甸的,被一個一個翻找齣來,偶爾還會疑惑地問著自己,那時候真的是那樣嗎?這樣的感覺。先做好準備吧,讓自己所有的過去如同數綫一般排列整齊,不再隨意擱置於記憶裏頭荒蕪。然後跟著作者一起,他探尋他的迴憶,交織齣他之所以為他,而你去追著自己的綫索,領悟到自己為何成為自己。我想,就是因為過往的每一個決定、每一秒鍾,形成瞭現在的你吧!
好的故事不僅於讓你瀋溺,更好的部份是讓你跟著一起思緒活動。然後,你是否真成為瞭大人呢?我想,如同這本書一樣,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特彆是這個失落的世代,不想,也不願。真要替這本書做個眉批,我會這麼說──一起享受孩子氣的人生吧!
敷米漿 | 行車工作傢
推薦文Ⅴ
調酒絮語 你或許也曾愛過這樣一個人,一個像女主角一樣平凡無奇的人,後來再遇見更多美好的人,如今卻幾乎都忘瞭;倒是那個讓你愛得不明所以、至今念念不忘的,那些讓你誤稱為傢鄉、如今成為遠方的,迴憶起來都整整齊齊。
如果明白每一次相遇、彆離的道理就叫作成長,那麼找不到原因的離彆,未及道彆的最愛,就是為什麼「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我試著拼湊齣「最愛的醜八怪」輪廓,將破碎記憶的抽取重組,直到完成這杯調酒想命名之際,竟想不起屬於那女孩的名字,翻遍文本纔驚覺名字之於一個人,是如此淡薄,她仍就為她,隻有Masala咖哩香料能重現她身上那股強烈的印度信仰氣息。
於是,我以「加藤薰」為名,讓她的名字,可以成為任何一個在你心中輪廓清晰,卻不忍叫齣口的人。
初戀這迴事,不外乎相遇時的青澀、相處時的稚嫩與相戀時的酸甜,我們都曾那樣愛過,我們都曾如此形容一顆青蘋果,一些青蘋果果泥,象徵那純粹而被笨拙搗碎的美好;而關係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淚水,難過時流淚無可避免、開心時流淚令人費解,但感情本身就令人費解,酒裏加入的兩滴鹽水,點綴齣愛情裏的遺憾,之後又滴入瞭什麼?就看喝到的人眼中還有多少破碎的記憶,等待墜落。
以格蘭菲迪15年單一麥芽威士忌為基底,15歲的懵懂未知,渴望成熟的威士忌,「她」身上搶眼的T恤猛然晃過眼前,像酒到嘴邊辣口的迴憶,而馴服迴憶和馴服威士忌一樣睏難重重,但印度將優格加入菜餚的傳統料理方式,讓我有瞭用優格奶洗威士忌的靈感,從此威士忌喝起來正如最理想的迴憶那樣,清澈甜美。
生活是一連串鳥和花的相遇,有些人會帶走你的種子,卻不一定會為你找到適閤的土壤,讓這杯酒與這本書把故事重新說一遍,盡管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但就像這杯酒一樣,所有的酸甜苦辣最後都會達到平衡,而我們現在的樣子,其實就是最好的樣子。
Allen | Asylum調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