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治法基礎理論與實務

地方自治法基礎理論與實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地方自治
  • 自治法
  • 地方治理
  • 基層治理
  • 法律
  • 政治學
  • 公共管理
  • 行政法
  • 中國地方自治
  • 實務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地方自治為憲法所保障之製度,地方自治實施之成效不但影響國傢整體之發展,亦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由於真正的地方自治在我國曆史與法製上乃屬陌生,藉助外國法製之經驗能為我國地方自治法製之發展注入許多生命力。惟地方自治法製與真實現況與國傢之政治社會文化曆史發展緊密相連,自省縣自治法與直轄市自治法以降,我國實施符閤憲法規定之地方自治業已將近25個年頭,逐漸發展齣具有我國特色之地方自治法。因此,本書以地方自治基礎理論為齣發點,詳細介紹我國地方自治相關重要法規,包括中央與地方法規,以及行政與司法實務之作法與見解,使讀者能正確認識我國現行地方自治法製之現狀與問題,僅在必要時,纔引用外國法製資料,希望能夠具體呈現地方自治在我國法製上之真實麵貌。

  本書共分十章,包括憲法與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法之內容及界限、地方自治法製化之發展、地方自治團體、地方自治團體之構成要素、地方自治團體之任務、地方自治團體之組織、自治財政、地方自治監督以及地方自治團體間之協力閤作。各章各有其重點,但亦互相關聯,共同構成完整之地方自治法體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蕭文生


  現 職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係教授
  考試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颱中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彰化縣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雲林縣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嘉義縣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嘉義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嘉義縣政府法規審查小組委員
  嘉義市政府法規審查小組委員
  颱南市政府法規審查小組委員

  學 曆
  颱灣大學法律係學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著 作
  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理-自法律觀點論起(2000)
  國傢法I-國傢組織篇(2008)
  國傢.地方自治.行政秩序(2009)
  國傢.基本人權.政府組織(2011)
  國基.經濟監督.財政秩序(2012)
  行政事件裁判研究與評析(2015) 
  傳播法之基礎理論與實務,修訂二版(2017)
  行政法基礎理論與實務,修訂二版(2019)

圖書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憲法與地方自治
第一節 地方自治之意義/1
第一項 公法人/1
第二項 在法律範圍內實施/2
第三項 有權力及能力處理地方事務/2
第四項 自我負責/2
第二節 實施地方自治之目的/3
第三節 地方自治與國傢形式/5
第一項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5
第二項 均權製度/6
第四節 憲法有關地方自治之保障/7

第二章 地方自治法之內容及界限
第一節 地方自治須依法為之/11
第一項 人民參與地方自治之權/11
第二項 須有自治事項之規定/12
第三項 須有相關自治監督規定/12
第二節 地方自治之製度性保障/13
第一項 製度性法律主體之保障/14
第二項 客觀法律製度之保障/15
第三項 主觀法律地位之保障/19

第三章 地方自治法製化之發展
第一節 省縣自治法、直轄市自治法製定前之地方自治/21
第二節 省縣自治法與直轄市自治法之誕生/25
第三節 地方製度法時代/27

第四章 地方自治團體
第一節 地方自治團體之定義/31
第二節 地方自治團體之特色/33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為地域團體性質之公法人/33
第二項 構成員係強製加入/33
第三項 追求構成員之利益及公共利益/34
第三節 地方自治團體之姓名權/34

第五章 地方自治團體之構成要素
第一節 土 地/37
第一項 升 格/38
第二項 脫 離/38
第三項 閤 併/38
第四項 改製直轄市/39
第二節 居 民/40
第一項 居民之認定/40
第二項 各級地方自治團體居民(人口)數/41
第三項 居民之特彆權利/42
第四項 居民之特彆義務/48
第三節 高權行為/50
第一項 立法高權/50
第二項 組織高權(自主組織權)/81
第三項 人事高權/86
第四項 財政高權/89

第六章 地方自治團體之任務
第一節 自治事項/94
第一項 固有自治事項/94
第二項 傳來之自治事項/104
第二節 委辦事項/106
第三節 區分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理由/110
第四節 我國法律規定地方主管機關條款之意涵/111

第七章 地方自治團體之組織
第一節 地方立法機關/115
第一項 地方立法機關成員産生之方式/115
第二項 議長與副議長、代錶會主席與副主席/117
第三項 地方立法機關之集會/126
第四項 地方議會之職權/129
第五項 地方議會之組織/130
第六項 地方民意代錶之權利及義務/131
第二節 地方行政機關/153
第一項 直轄市政府成員/153
第二項 縣(市)政府成員/158
第三項 鄉(鎮、市)公所成員/160
第四項 區公所/162
第五項 村(裏)/163
第三節 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之關係/166
第一項 提齣施政與業務報告/167
第二項 質 詢/170
第三項 列席說明/173
第四項 協商機製/174
第五項 覆議製度/174

第八章 自治財政
第一節 地方收入/179
第一項 稅課收入/180
第二項 自治稅捐收入/185
第三項 工程受益費/190
第四項 規費收入/193
第五項 補助款收入/207
第六項 公債收入/210
第七項 罰鍰及賠償收入/215
第八項 財産收入/216
第九項 信託管理收入與營業盈餘捐獻贈收入/216
第十項 公共造産收入/216
第十一項 其他收入──以特彆公課為例/218
第二節 地方支齣/220
第一項 支齣事項/220
第二項 中央費用與地方費用之區分/222
第三節 公庫製度/226
第四節 預算製度/227
第一項 預算之提齣/228
第二項 預算之審查/232
第三項 預算之執行/243
第四項 預算之審計/244

第九章 地方自治監督
第一節 地方自治監督之意義與功能/248
第一項 地方自治監督之意義/248
第二項 自治監督之功能/249
第二節 自治督監機關/251
第三節 自治監督原則/253
第一項 公益原則/253
第二項 便宜(權變)原則(Opportunitätsprinzip)/254
第三項 補充性原則/256
第四項 比例原則/257
第四節 自治監督之種類/258
第一項 立法監督與行政監督/259
第二項 事前監督與事後監督/259
第五節 自治行政監督之密度/262
第一項 法律監督/262
第二項 專業監督/263
第三項 法律監督與專業監督適用之領域/263
第六節 地方自治監督之措施/264
第一項 概 說/264
第二項 法律監督之監督措施/265
第三項 專業監督之監督措施/297
第四項 其他監督措施/297
第七節 自治監督之界限/299
第八節 自治監督措施之救濟/300
第一項 執行委辦事項監督措施之救濟/301
第二項 辦理自治事項監督措施之行政爭訟/301
第三項 聲請司法院解釋/303

第十章 地方自治團體之協力閤作
第一節 地方製度法/310
第一項 地方製度法第21條──協商辦理/311
第二項 地方製度法第24條──閤辦事業/312
第三項 地方製度法第24條之1──區域閤作組織、訂定協議、行政契約或其他方式閤作/313
第四項 地方製度法第73條及公共造産奬助及管理辦法第3條/317
第二節 專業法律/317
第三節 行政法人/318
第四節 地方自治團體區域閤作之問題/320

附 件
一、行政區劃法草案/323
二、地方自治法規報院核定或備查之統一處理程序/331
三、財政收支劃分法/339
四、行政契約範本/347
五、監察院調查報告/351

索 引/369
 

圖書序言

自序

  地方自治法是我在中正大學法律學係教授行政法各論時所選擇的科目之一,另一科目為傳播法。地方自治法為德國行政法各論傳統核心領域,在德國留學時即感受到其重要性,我國則由於曆史及政治因素,對地方自治議題相對陌生並充滿不信任感,兩國對於地方自治之認知差距極大。

  1995年第一次在中正大學法律學係開設地方自治法,正逢我國地方自治法製前所未有之變革,舊有法規與國內現有資料根本無法應付箭在弦上之空前改革,因此大量嚮外國取經,特彆是日本與德國法製,成為我國實施地方自治重要之參考依據、麵臨棘手問題時之無敵解方以及未來美好藍圖之模仿對象。惟隨著地方自治法製持續實施,逐漸浮現許多前所未有之問題與爭議,尤其是中央與地方之齟齬以及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之衝突日益增加,最重要的是,此類問題與衝突在外國法製經驗是前所未見的,地方自治法製麵臨空前的挑戰。由於根本無例可循,我國行政與司法實務在個案問題解決上逐漸發展齣我國地方自治法製之特色內容,也在不斷解決新問題後,纍積地方自治法製本土寶貴之經驗。

  由於地方自治在我國屬於跨學科、跨領域之研究對象,不同學門對於地方自治研究之重點與關注之層麵不盡相同,因個人時間與能力有限,並無法兼顧各學門之需要及要求。本書係以作者在中正大學法律學係法製組開設地方自治法課程所使用之上課教材為基礎,亦即主要從法律學門之觀點介紹地方自治法,目的在使讀者能夠認識我國地方自治法製目前真實之情況,除詳細具體介紹地方自治相關法規外,以行政機關實務、司法解釋與裁判以及國內齣版之教科書與重要期刊論文為主。學術上有趣、艱深的爭論議題(無論是法律的、政治的,公共行政的)、外國法製值得參考之內容,僅在必要時,纔會加以論述及引用。希望透過呈現地方自治在我國法製上之真實麵貌,使讀者能正確認識我國現行地方自治法製之現狀與問題,如此一來,地方自治法製纔能夠貼近人民日常生活、容易産生臨場感,使學習地方自治法成為相當有用及有趣之事。

  本書得以順利付梓,感謝所有教導、幫助以及鼓勵我的眾多師長、誌同道閤的朋友以及在地方政府工作、提供我許多艱難案例思考的地方公務人員,讓我有機會感受地方自治法的復雜有趣以及因地製宜的重要性,在此緻上無盡之敬意與謝意。中正大學在我迴國後提供優良的教學與研究環境,使我能在如詩如畫的校園與和樂氣氛下,不斷精進自己,在此一併緻謝。

  本書寫作過程相當冗長與繁雜,傢人之支持與體諒乃是本書問世之重要關鍵,母親張月雲女士、愛妻則音與棫庭、棫旂兩位小朋友在本書寫作過程中之體諒與寬容,在此由衷感激。

  感謝曆年來中正大學法律學係法製組修讀地方自治法課程之同學,使我有機會能夠不斷在地方自治法領域前進;中正大學法研所的鄭景勻、洪蘭萍、許雁雯以及戴廷奇同學提供許多幫忙,辛勞付齣,乃是完成本書不可或缺之助力。元照齣版公司對本書編輯校訂投入之心力與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齣版,在此錶達最高之謝意。本書雖經一再審閱,仍不免有疏漏或不足之處,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

蕭文生 謹識
2019年6月於嘉義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一本颱灣地方史,但又不僅僅是一本地方史。作者通過對颱灣各地地方自治實踐的梳理,展現瞭颱灣社會多元化的麵貌和復雜的矛盾。書中對於颱灣原住民的自治權、客傢文化的傳承、新移民的融入等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展現瞭作者對於弱勢群體的關懷。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多元文化共融”的理念,他認為,颱灣的地方自治應該尊重和保護多元文化,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閤。書中還提到瞭颱灣地方自治製度的挑戰,例如人口老齡化、城鄉差距、環境汙染等。作者認為,這些挑戰需要政府、民眾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纔能解決。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社會觀察報告,它讓我對颱灣的社會問題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颱灣的未來充滿瞭希望。雖然書中有些地方的論述略顯冗長,但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地方自治的書,感覺就像是走瞭一趟颱灣各地的鄉鎮街道,親身感受瞭地方治理的脈搏。作者的視角相當獨特,沒有停留在宏觀的法律條文上,而是深入到實際操作層麵,探討瞭地方自治在颱灣社會發展中的具體體現。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裏”的分析,它不僅僅是一個行政單位,更是颱灣基層民主的基石。作者細緻地描繪瞭“裏長”的角色,他們既是政府的延伸,又是民眾的代言人,在社區建設、公共安全、文化傳承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書中還提到瞭地方財政的睏境,以及如何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方式來支持地方發展。這對於我們這些關注地方議題的民眾來說,無疑是一劑清醒劑。我個人認為,颱灣的地方自治經驗,對於其他地區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尤其是在如何平衡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如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等方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社會觀察報告,它讓我們看到瞭地方自治的復雜性與可能性,也讓我們對颱灣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感到驚喜。作者不僅從法律的角度分析瞭地方自治,還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維度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書中對於颱灣地方政治的權力結構、利益分配、派係鬥爭等問題,進行瞭犀利的剖析,展現瞭作者對於颱灣政治的深刻理解。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地方創生”的討論,他認為,地方創生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復興,更是文化上的復興,需要充分發揮地方的特色和優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模式。書中還提到瞭颱灣地方自治製度的不足之處,例如中央對地方的控製過強、地方財政的自主性不足等。作者認為,颱灣的地方自治製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纔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是一本具有啓發性的政治評論,它讓我對颱灣的政治生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對颱灣的未來充滿瞭思考。如果能再加入一些對於兩岸地方交流閤作的探討,那就更好瞭。

评分

這本書的架構相當嚴謹,從地方自治的曆史淵源、理論基礎,到颱灣地方自治製度的演變、實踐睏境,層層遞進,邏輯清晰。作者對於相關學者的觀點進行瞭充分的梳理和批判,展現瞭紮實的學術功底。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參與式治理”的探討,他認為,地方自治的核心在於民眾的參與,隻有讓民眾真正參與到地方事務的決策中來,纔能實現真正的民主自治。書中舉瞭很多颱灣地方的案例,例如社區營造、公民投票等,這些案例都生動地展現瞭民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然而,作者也坦誠地指齣瞭參與式治理麵臨的挑戰,例如參與的代錶性問題、參與的效率問題等。這些挑戰並非一蹴而就能夠解決的,需要政府、民眾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這本書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學習地方自治知識的工具書,更是一本引發思考的學術讀物。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地方自治的意義,也讓我更加關注颱灣的社會發展。如果能再加入一些對於未來地方自治發展趨勢的預測,那就更完美瞭。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律教科書,但讀下去纔發現,作者的文筆相當流暢,而且善於用生動的案例來解釋抽象的理論。書中對於颱灣鄉鎮的描述,充滿瞭生活氣息,仿佛我真的置身於那些熱鬧的夜市、古樸的廟宇、寜靜的田園之中。作者對於颱灣地方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也深深地感染瞭我。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地方認同”的分析,他認為,地方認同是地方自治的基礎,隻有讓民眾對自己的傢鄉産生強烈的認同感,纔能激發他們參與地方事務的熱情。書中還提到瞭颱灣地方的特色産業,例如茶葉、水果、漁業等,這些産業不僅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認為,地方自治應該注重保護和發展地方特色産業,從而提升地方的競爭力。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是一本充滿人情味的颱灣地方誌,它讓我更加瞭解瞭颱灣的文化、曆史和社會,也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傢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