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知行閤一─兩岸青創人生 在颱北郊外,有一座陽明山。
「陽明」二字,來自明代大儒王陽明。晚清學者嚴復說:陽明之學,在於「知行閤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知行閤一」,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是一種引領行動的哲學。
海峽兩岸,一水戔戔。當下,許許多多的颱灣青年渡海而來、創業創新,將他們的人生價值追求,融入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洪流。這樣一種奮鬥精神,正是「知行閤一」行動哲學具體而微的體現。
而事實上,「知行閤一」既是在大陸創業颱青的靈魂指引,也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精神維度所係。
人類傢園,既是曆史的,也是現實的。
血濃於水,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次次切實的行動。
近年來,南京積極構建颱青創業扶持與服務平颱,通過組織「青創未來」颱青創業項目公開推廣、建立「青創聯盟」服務體係、運用媒體傳播「青創故事」、開設「青創驛站」和「青創咖啡」,精心打造著「寜颱青創匯」工作體係。
追溯其內在的動力根源,亦正是「知行閤一」──切實聚閤兩岸青年的創業人生、融匯兩岸青年的精神傢園;因為,華夏文明的薪火相傳,兩岸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的時代使命,離不開青年。
孔子曾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與其空談大道理,不如切實地考察具體事例。通過參與式的「田野調查」工作,揭櫫所服務物件的知與行,及其所置身的文化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正是這組「青創故事」的採寫初衷,也是藉由廣泛的傳播效應,發酵兩岸青年的情感認知,昇華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實踐的人生價值。由此,「寜颱青創匯」工作體係所蘊含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亦得以展現。
或許是一種巧閤,陽明山海拔四四三米,而紫金山的海拔是四四八米。
如兄如弟,如切如磋。
金勉玉
二○一七年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