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生物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大大不易,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假設:所有已經滅絕的古生物,都是因為無法剋服生存危機而消失的;而現在還生存的生物,都具有某些本事可以應付生存挑戰。而在各種本事中,擁有「武器」似乎是演化上許多生物的共識,因此,絕大多數的動物在身體的構造中,都配備有武器。
一般而言,動物天生所配備的武器都具有「攻擊性」或「傷害性」,隻是所針對的對象或使用的時機會有些差異,而且不難看齣大自然的效率,常常一物多用。幾乎所有的武器在同種競爭的時候,都會被用來對付自己人(例如:兩隻大公鹿在競爭母鹿的時候,會主動用頭上的角來相互猛烈攻擊,直到其中一方敗退,甚至傷亡),但當麵對異種時,則大約可以分成「防禦性(或被動式)武器」和「攻擊性(或主動式)武器」兩大類。顧名思義,防禦性武器是在遭受到危險的時候,用來抵抗威脅的(例如:草食動物的武器),而攻擊性武器,則以食肉性動物的牙和爪最具代錶性,也是牠們日常生活中掠取食物的主要工具。
人類對其他動物而言都是異種,因此,當遭遇到配備武器的動物時,無論牠是防禦性還是攻擊性,都得格外的留意,尤其要避免對方的誤判。常見的危險動作像是:直覺的想要親近或接觸可愛的動物寶寶。這在人類社會是一種錶現善意、溫馨的行為,卻常常被野生動物父母解讀成「小孩有危險瞭!」並發動緻命的攻擊。不過,對於許多小型的無脊椎動物,甚至是寄生蟲或細菌而言,威脅到人類的過程往往隻是一種直覺式的反射動作,因此,避免相遇就是最佳的防護措施。
這本《危險生物大百科》依據不同的生活環境,有係統且圖文並茂的介紹瞭八十種公認的危險生物,以及牠們緻命的武器。其中超過七成是體型比較大的脊椎動物,包括一般人口中的猛獸和猛禽。而體型相對小很多、但具危險性的無脊椎動物也介紹瞭二十一種,另外,還包括瞭兩種常被大傢忽略,但緻命性卻極高的微型生物(阿米巴原蟲和肉毒桿菌)。當然,除瞭告訴讀者危險之所在外,《危險生物大百科》還提示瞭趨吉避凶的關鍵,在大傢齣國旅遊、探險盛行的今天,有一本小書匯整瞭這些知識,應該是一件還不錯的事!
裴傢騏(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報告
>>>為什麼推薦你讀百科?>>> 因為百科是攝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之一,
而「知識充足」則能讓人感到愉悅;
除瞭「知識即力量」外,
藉由瞭解外界為自己找到定位,
更是知識所能帶給人的最大助益。
在眾多知識中,
「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可以說是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而這套百科作為第一套知識書十分閤適,
一來它文字精簡,
二來有大量圖片輔助,
上述兩點都可讓現代大小讀者輕鬆入眼,
為此,
我們誠心推薦你讀百科,
尤其是這套百科。
本係列一套六本,將於2019年全數上市:
《驚奇昆蟲大百科》(由此去:t.cn/Eo5Fr2b)
《深海生物大百科》(由此去:t.cn/EapChhl)
《危險生物大百科》
《宇宙探索大百科》
《怪魚珍魚大百科》
《古生物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