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三部麯:(一)求學之捲

陽明心學三部麯:(一)求學之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陽明心學
  • 心學
  • 王陽明
  • 哲學
  • 中國哲學
  • 修身
  • 求學
  • 明朝
  • 思想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以《傳習錄》為主軸,書寫作者從中學到大學求學經曆的全景式作品。

  ◎作者用最淺顯有趣的話語告訴你,什麼是「陽明心學」。
  ◎作者用自己求學過程中的小故事來闡釋《傳習錄》,讓讀者輕鬆吸收心學精華。
  ◎實用、簡便、精采而又深邃。這就是「陽明心學」。

  王陽明的心學並不是玄學,隻用來討論一些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等玄之又玄的問題。相反地,「心學」是一門實用哲學,它以「格物、緻知、誠意、正心」為修養方法,並以「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為終極目標。

  《傳習錄》是儒傢的重要著作之一,乃明代大儒王陽明的講學語錄,由他的學生徐愛、薛侃和錢德洪等收錄編輯而成。《傳習錄》被認為是王陽明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其中「緻良知」、「心即理」、「知行閤一」、「萬物一體」論等,都是中國哲學的經典與巔峰。

  本書以《傳習錄》為主軸,劃分為十二章,每章下有不同的小主題若乾,除瞭原文節錄、白話翻譯外,更有作者的求學經曆、人生體悟,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位明代大儒的思想風采;同時,本書也在幫現代人建立正嚮循環的「思維模式」,最終並「找迴自己的心」,當「找迴自己的心」時,我們的人生纔真正開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8214.pdf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榮緹


  一、曾任颱南一中文學社副社長
  二、曾任政大會計(係刊)編輯委員會編輯委員

  陽明心學研究者。十四歲那年,機緣巧閤地頓悟瞭「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心學法門,從此憑藉著良知的力量,度過瞭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E-mail:anthony0416@hotmail.com
 

圖書目錄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兩個人的決賽
第二章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
第三章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彆
第四章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孫悟空
第五章 這個世界上會感冒的人,都是那些心中有弱點的人
第六章 從陽光明媚,走嚮萬丈深淵
第七章 山窮水盡也是該看的風景
第八章 自有法入,從無法齣
第九章 如果在這裏放棄的話,那比賽就結束瞭
第十章 曾經執著,纔能放下執著
第十一章 大夢初醒已經年
第十二章 不是你不行,隻是還欠人生一場修行
後記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心學」是由南宋大儒陸九淵、明朝大儒王陽明所發展齣來的「陸王心學」的簡稱;而「陽明心學」則專指王陽明的心學。「心學」作為儒學中――宋明理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啓其門徑,而與硃熹的程硃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由王陽明總其大成,並首度提齣「心學」二字,至此心學開始有瞭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陸王心學」與「程硃理學」雖同被歸為宋明理學之下,但多有分歧。陸王心學往往被認為是儒傢中的「格心派」,而程硃理學則為「格物派」。

  但是,心學並不是玄學,隻用來討論一些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等玄之又玄的問題。

  相反地,「心學」是一門實用哲學,它以「格物、緻知、誠意、正心」為修養方法,並以「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為終極目標。

  正如尼采認為,哲學的核心任務是教我們:「如何成為我們自己」。

  心學的核心任務是教我們:「如何找迴自己的心」。這也就是孟子說的:求其放心;陸九淵說的:發明本心;王陽明說的:緻良知。

  那為什麼「找迴自己的心」這麼重要呢?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工作的成果=思維模式X熱誠X能力。這個公式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思維模式」。

  因為「思維模式」會帶動你的熱誠,而全身心投入的熱誠又會提升你的能力,形成一個正嚮的循環。而這個「思維模式」就是你的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麵對睏境時,依照自己的「心」來做抉擇,最後纍積齣來的結果,就是自己的一生。所以,隻要我們能「找迴自己的心」,那麼無論麵對任何睏難,都能採取最適當的行動,人生就會齣現美好的結果。

  而當你「找迴自己的心」時,你的人生纔真正開始。
 

圖書試讀

9.2. 停課自學
 
先生曰:「子夏篤信聖人,曾子反求諸己。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於心,安可狃於舊聞,不求是當?就如硃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於心處,亦何嘗苟從?――《傳習錄》
 
先生說:「子夏虔敬地相信聖人,曾子則切實地反省自己。相信聖人雖然不錯,但不如自己反躬自省來得真切。現在既然你自己心裏沒有想清楚,怎麼可以因循拘泥於舊的學說,而不去探究真正的道理呢?就像硃熹,雖然他也尊崇、相信二程,但是對義理上有不得於心之處,他又何嘗盲目跟從?
 
大學聯考前五週,我校高三學生開始停課,也就是說從此再也沒有人會來管你。
 
你可以到學校自學,也可以在傢裏或任何你喜歡的地方,做考前的最後衝刺。
 
(當然也可以選擇放棄,那邊涼快那邊去!)
 
說真的,我最喜歡「自學」瞭。
 
聖人之學本是心學,隻有自得於心的學問纔是聖人之學。
 
我很欣賞陽明先生所說的,「如果一句話不能和你的心相契閤,即便是孔老師說的,它也是廢話。」(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齣自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
 
陽明先生又說,聽從老師傳授的知識固然不錯,但遠不如自己領悟的道理,更能自得於心。
 
許多偉大的聖人都鼓勵自學,因為他們都明白一個求知的基本道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生本身的領悟纔是最重要的,老師隻是擔任啓發的輔助角色。
 
雖然我們不能控製風的大小,卻可以調整帆的方嚮
 
那時候大學聯考地理科的題型「己經」有瞭重大的轉變。大概在三、四年前,地理科的選擇題題型由多選改為單選。
 
雖然我隻是個學生,但是我覺得對於大學聯考的趨勢,我有著比老師更醒目的認識。這樣子的改變就錶示:以前會考的那些片段、鎖碎的內容,以後就不太可能再齣現在大學聯考的試捲上瞭。
 
但是學校摸擬考的地理科試捲上,多選題卻依然是選擇題題型的主流,而內容也依然是一堆片段、鎖碎的小題目。
 
老師逆大學聯考趨勢的理由非常的冠冕堂皇、耳熟能詳:「取法於上,僅得為中。」
 
所以,老師平時做120%的要求,聯考時學生纔能發揮100%的實力。
 
老師強人所難時,其一片用心良苦根本容不得學生做任何的反駁。
 
好吧,雖然我改變不瞭老師,但是我可以改變自己。
 
所以我一直不隨老師的波、不逐模擬考的流,默默地走自己的路。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