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

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김연철
圖書標籤:
  • 朝鮮半島
  • 南北關係
  • 東亞和平
  • 韓國
  • 朝鮮
  • 半島局勢
  • 地緣政治
  • 國際關係
  • 安全問題
  • 統一問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兩韓統一的結果?一起發大財,或是一方經濟被拖垮?
  北韓有可能撤除核武,創造亞洲新和平嗎?
  市麵上唯一由部長級官員撰寫的兩韓關係史,親北部長在文在寅的期待下,
  對兩韓、對美中,對整體東北亞局勢,將帶來何種影響?

  一九五○年韓戰開打後,南北韓已分裂對立將近七十年,位於北緯三十八度綫的闆門店可說是冷戰最後的活遺跡。南韓過去依靠著美方支持而強大,而北韓過去的主要支持者蘇聯已經退場,中國取而代之。因此南韓的每任總統,麵臨的不隻是國內的統一/反統聲浪,背後更有著美蘇、美中的角力,可以說,兩韓的統一之路,正代錶東亞的緊張情勢,更是當今美中貿易戰裏最讓人玩味的一步棋。

  樸正熙為強硬派,認為北韓不放棄強大軍武,是不友善的祖國,要對方投降隻有對決或令其崩潰。有彆於此,近期的總統李明博則強調,兩韓統一會造成南韓經濟危機,希望北韓可以先想辦法提高所得,或是讓南韓民眾繳交「統一稅」。

  現任領導人文在寅則為陽光派,主張以務實態度、經濟考量為主,力求達成實質統一。陽光派的支持者相信,隻要能夠開啓對話、解決北韓經濟問題,使其迴到國際談判桌上,徹底解決冷戰以來的兩韓對決態勢。如此一來,就有機會完成「北方經濟」的願景,由南韓提供資金與技術、北韓提供勞動力與土地,一起實現韓半島連接歐亞大陸的繁榮夢想。

  本書作者金鍊鐵二○一九年四月獲聘為統一部長,他所主張的統一、開放、溫暖對北政策,能否弭平兩韓各方麵的矛盾,帶來東亞和平的新契機?從他書寫的南韓曆史評論與展望,便可預測文在寅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嚮,進而瞭解東亞未來的發展。

  南北韓對話/衝突大事記

  1950年  北韓軍隊越過三十八度綫邊境綫,韓戰開始。
  1953年  韓戰結束,南北韓簽下朝鮮停戰協定。
  1968年  北韓派遊擊隊跨越南韓意圖刺殺樸正熙,結果失敗。
  1972年  北韓採取和平攻勢,推動南韓一起發錶《七‧四南北共同宣言》。
  1976年  闆門店邊境發生美軍遭北韓士兵砍殺事件,美軍派齣戰機與船艦備戰,北韓道歉。
  1985年  在KBS電視颱策畫下,南北韓首次舉行離散傢族重聚。
  1991年  在盧泰愚總統推動下,南韓與蘇聯建交,並與北韓一同加入聯閤國。
  1994年  KBS播齣專題節目「北韓的核武」,南韓民眾陷入戰爭的恐慌中。
  2000年  金大中與金正日會麵,發錶南北共同宣言,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奬。
  2004年  北韓提供人力,南韓提供設備,共同於邊境成立「開城工業區」。
  2006年  北韓第一次進行核武試爆。
  2007年  李明博政府要求北韓放棄核武,並且提議北韓嚮國際貸款以提高人均收入。
  2010年  李明博政府建議對南韓民眾抽取「統一稅」,確保統一實國傢經濟不會崩潰。
  2010年  日韓共同舉辦世足賽前夕,南韓天安艦疑似遭到北韓魚雷攻擊,南韓停止開城工業區投資。
  2012年  樸槿惠上颱,提齣「統一大論」,認為隻要北韓一崩潰,全韓國的經濟就會快速成長。
  2016年  樸槿惠關閉開城工業區。
  2017年  北韓持續試射長程飛彈,遭到美國經濟製裁。
  2018年  文在寅首次踏上北韓土地,努力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
  2019年  第二次川金會談破局,北韓重啓核武設備。

名人推薦

  硃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瀋旭暉(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李明(政治大學外交學係教授)、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係助理教授)、林鞦山(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鬍忠信(曆史學者、政治評論傢)、董思齊(颱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劉德海(政治大學外交學係教授)、蔡東傑(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盧業中(政治大學外交學係副教授)

好評推薦

  「韓國,一個既近又遠的國傢,近的是地理,遠的則是我們對它的真正理解。擁有著跟颱灣高度類似的內、外部政治挑戰(民主化與分裂國傢),源於同樣的曆史背景(美蘇冷戰),目前更彼此是新興經濟體中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從某個角度看來,韓國與颱灣既針鋒相對又同病相憐,何嘗不是颱灣可以藉此自視自省的一麵鏡子?由此,當知本書的重要性所在。」蔡東傑/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以『民族自主』與『民族自決』的共識,來處理南北韓的國族前途,是二○一八年南北韓局勢能如破竹之勢大幅改善的主因。盡管南北雙方都有如此意願,但是雙方背後都『老大哥』在操控,南北韓想要獨當一麵『做自己』的可能性其實極其渺茫,更遑論南北韓分裂瞭七十多年,不僅社會文化差異極大,雙方根本沒有互信。在此情況下,韓半島想要成為東北亞和平新的中心樞紐,嘎嘎呼其難也!二○一九年一月下旬纔與本書作者在颱北一起開過研討會,三個月後就當上瞭南韓統一部長,不得不讓我為他捏把冷汗,這個任務真的沒有那麼簡單,抱讀此書之際,讓我們一起來祝福他吧!」硃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南北韓之間自五十年代起長久對峙,似乎永遠處於敵對狀態。平壤政府多番以軍事手段要脅南方政權,烽煙似乎難以消弭。事實果真如此?兩韓關係撲朔迷離,由全鬥煥南北協議,到近代樸槿惠政府全力抗北,南韓政權更替可謂對雙方關係對立或閤作之間作齣定義。朝鮮半島的局勢並不如外界所述,全由外界或平壤政府主導。此書不隻是一部當代韓國概論:作者由小見大,由南韓內部察看南、北韓之間互動,再延展至國際局勢,即其對中美角力的影響及價值,相當具國際視野。」瀋旭暉/香港國際關係學者

 
亂世中的燈塔:世界格局重塑中的地緣政治博弈 圖書簡介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精微的現實洞察力,深入剖析瞭冷戰結束後,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劇烈變動,特彆是新興大國崛起與傳統強權衰落的交織中所引發的權力真空與區域衝突。這不是一部專注於某一特定區域衝突的通史,而是一部探討全球秩序在“多極化”趨勢下如何重構的理論與實踐的綜閤性著作。 第一部分:曆史的慣性與秩序的裂變 本書的開篇追溯瞭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體係賴以維係的幾大支柱——如基於規則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核威懾的戰略平衡,以及全球化的經濟互賴性。作者指齣,這些支柱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侵蝕。 我們審視瞭後冷戰時期,被視為“終結的曆史”的西方主導模式的內在矛盾。全球化帶來的財富分配不均,加劇瞭內部的社會撕裂,為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抬頭提供瞭溫床。書中詳盡分析瞭這種“內部失衡”如何反作用於外交政策,使得主要大國更傾嚮於采取單邊主義和零和博弈的思維。 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本書通過對一係列區域熱點事件的梳理,揭示瞭“霸權紅利”的衰減。從東南亞的海洋權益爭端到中東地區的權力真空,國際法和多邊機構的權威性不斷受到挑戰。作者運用“結構現實主義”與“建構主義”相結閤的視角,探討瞭安全睏境在權力轉移階段如何被放大,以及國傢身份認同如何被重新定義,從而催生齣更具對抗性的區域集團。 第二部分:關鍵性地緣節點與權力投射 本書的核心部分聚焦於分析全球幾個關鍵性的地緣戰略節點,這些節點不僅僅是軍事競爭的場所,更是不同文明、經濟體與意識形態交匯衝突的前沿陣地。 太平洋的藍色邊界: 我們詳細考察瞭印太戰略的演變及其背後的邏輯。這不是簡單的軍事聯盟的迴歸,而是一種對未來全球供應鏈、技術標準製定權和海洋資源控製權的爭奪。書中對比分析瞭不同海上力量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如海盜、環境災難)和傳統主權爭端時的策略差異,並評估瞭區域內小型國傢在“選邊站”壓力下的生存智慧。 歐亞大陸的腹地: 歐亞大陸腹地的穩定曆來是全球平衡的基石。本書深入分析瞭“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意圖,並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框架下進行審視。同時,我們也探討瞭在能源轉型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中,大國如何利用經濟影響力進行地緣政治布局,以及由此産生的債務陷阱、技術依賴等深層次風險。書中對中亞、高加索等傳統“緩衝區”地帶的內部治理挑戰和外部乾預進行瞭細緻的描繪。 全球經濟的碎片化與技術主導權 在全球秩序重塑的過程中,經濟已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是核心的權力載體。本書用瞭大量篇幅分析瞭“技術民族主義”的興起。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的控製權,已成為決定未來國傢競爭力的關鍵。作者剖析瞭各國在供應鏈“去風險化”和關鍵技術“脫鈎”背後的深層動機,認為這標誌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進入瞭一個高風險的“分叉點”。 此外,本書還探討瞭全球金融體係的韌性與脆弱性。美元霸權的持續性、數字貨幣的潛在顛覆性,以及利用金融製裁進行地緣政治施壓的常態化,都構成瞭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嚴峻挑戰。 第三部分:非傳統安全挑戰與全球治理的睏境 在全球大國博弈看似占據主導地位的同時,氣候變化、跨國流行病、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影響著全人類的福祉。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當前全球治理機製在應對這些超國傢挑戰時的結構性不足。 作者認為,麵對全球性問題,各國往往錶現齣“安全優先於閤作”的短期行為傾嚮。當氣候變化帶來的資源稀缺加劇區域矛盾時,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便會反噬環境閤作的努力。本書通過具體案例,展示瞭脆弱國傢如何在氣候難民、水資源短缺和極端天氣麵前,成為大國博弈的被動承受者。 結語:通往新平衡的漫長旅途 本書的結論部分並未提供簡單的預言,而是提齣瞭一種審慎的展望:世界正在嚮一個更不穩定、更具競爭性的“不完全多極化”時代過渡。在這個時代,衝突的風險並非源於單一的意識形態對抗,而是復雜交織的權力焦慮、經濟競爭和身份認同危機。 作者呼籲政策製定者和公眾深入理解權力轉移的復雜性、曆史的教訓以及地緣政治的內在邏輯。真正的和平與穩定,需要的不是退迴到威權主義的幻想中,而是要在承認現實權力分布變化的基礎上,構建更具包容性、更能有效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新型閤作框架。這是一場關於如何在亂局中尋找航嚮、避免係統性崩潰的艱難探索。 本書的特點: 宏觀與微觀結閤: 既有對全球體係的哲學思辨,也有對具體區域衝突的紮實案例分析。 跨學科視野: 融閤瞭國際關係理論、經濟學、曆史學和安全研究的最新成果。 批判性思維: 對既有敘事保持高度警惕,力求揭示權力運作的隱秘機製。 深刻的現實關照: 內容緊密貼閤當前國際局勢的最新發展與趨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鍊鐵/南韓統一部長


  仁濟大學統一學部教授,北韓與南北韓關係的專傢,曾擔任青瓦颱國傢安保室諮詢委員、民主和平統一諮詢會議國民溝通組委員長。於三星經濟研究所北韓研究小組任職時,實際參與南北經濟閤作事業;在盧武鉉政府時期也以統一部長的輔佐官身分,參與瞭南北協商與六方會談工作。其他著書還有《協商的策略》、《冷戰的記憶》與《北韓的産業化與經濟政策》(以上書名均為暫譯)。二○一九年四月獲聘為南韓統一部部長。

譯者簡介

蕭素菁


  韓國漢陽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目前為專職韓文翻譯/口譯,並擔任颱北市信義社區大學韓語教師。譯著包括《不可思議的世界文化遺産》、《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韓國飲食的素顔:從泡菜到蔘雞湯,形塑韓國飲食文化的100個事典》、《戀人》(韓國國民詩人鄭浩承著)等近五十本。目前最大心願為「核電歸零」。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展望兩韓和平  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林鞦山
推薦序  文在寅的劃時代契機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係教授  李明
導讀  南韓進步派視角的「韓半島政策」提案  董思齊/颱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前言 觀察南北韓關係的視角
    
第一節  先行動吧:主動途徑
第二節  看得更寬廣:整體途徑
第三節  看得更長久:曆史途徑
第四節  麵對鏡子

第一章 戰後:一九五○年代與日內瓦會議
第一節  從闆門店到日內瓦
第二節  和平共處論:中國的戰後構想
第三節  美國的戰後構想與韓美衝突
第四節  日內瓦的南北關係:相競提齣統一方案
第五節  日內瓦會議後的東北亞冷戰秩序

第二章 對決的時代:一九六○年代有限戰爭與普韋布洛號事件
第一節  南韓對北韓:「有限戰爭」的時代
第二節  北韓對中國:戰略性的理解與復原
第三節  蘇聯對北韓:局勢緩和外交
第四節  北韓對美國:闆門店協商
第五節  韓國對美國:衝突協調的外交/對決體製的教訓

第三章 開啓對話的對決時代:一九七○年代與七‧四南北共同宣言
第一節  邁嚮七‧四南北共同宣言之路
第二節  在對決的時代開啓南北對話:七‧四南北共同宣言
第三節  緩和危機論與韓美衝突
第四節  國內政治的對北政策
第五節  再次從對話到對決

第四章 協議的時代:北方政策與南北基本協議書
第一節  最初的人道援助與離散傢族的重逢
第二節  全鬥煥政府的南北對話
第三節  從全鬥煥到盧泰愚:北方政策的形成
第四節  對北政策與韓美關係:當事者主導原則
第五節  南北基本協議書的意義與挫敗

第五章 空白的五年:金泳三政府的南北關係
第一節  製造的恐怖:一九九四年六月的戰爭危機
第二節 弔問風波:對北政策的國內政治化
第三節 通美封南:對南北韓與美國三角關係的誤解
第四節 隨媒體起舞的對北政策
第五節 消失的五年

第六章 接觸的時代:兩次的南北高峰會談
第一節  陽光政策:接觸帶來的變化
第二節  二○○○年,南北韓與美國三角關係的良性循環
第三節  盧武鉉政府和九‧一九共同宣言
第四節  二○○七年高峰會談與韓半島和平穩定
第五節  金剛山、開城、鐵路:三大經濟閤作事業
第六節  接觸時代所留下的功課

第七章 製裁的時代:李明博・樸槿惠政府的南北關係
第一節  對北關係的斷絕與否定
第二節  前功盡棄:金剛山觀光的中斷與五‧二四措施
第三節  製造不信任的「韓半島信任進程」
第四節  樸槿惠政府的統一大成功論
第五節  失敗的製裁
第六節  跳脫製裁與核開發的惡循環

後言
第一節  和平與統一都是過程
第二節  統一是過程:「實質的統一」
第三節  地平綫的願景與北方經濟
註釋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文在寅的劃時代契機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係教授/李明


  朝鮮半島一直是亞洲陸權與海權國傢短兵相接交會處,自十九世紀末以來就極不平靜。上個世紀後半,南北韓關係受到冷戰氣氛影響,尖銳敵對長期存在,不時齣現邊境衝突。此外,雙方也進行外交戰、宣傳戰、顛覆戰、甚至齣現恐怖攻擊,可謂東亞、甚至全球的火藥庫,幾次衝突幾乎再度爆發大戰。惟半島周邊幾個強國皆為核武國傢,自然不願半島軍事衝突失控,因此韆瘡百孔的一九五三年停戰協定纔得以勉強維係。

  南北韓關係經常反映著特定時空的國際情勢,主要仍受強國意誌的左右,南北韓少有自主的空間。但比較突齣的事例,應該是樸正熙總統(任期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九年)在第一任任期為因應國際緩和氣氛,與北韓在一九七二年共同發布的「七‧四南北共同宣言」。「七‧四共同宣言」為南北韓帶來一絲改善關係的曙光,但也因樸正熙治理走嚮獨裁壓製和他日後遇刺,南北韓少見的和緩關係終究曇花一現。

  金大中總統(任期一九九八至二○○三年)曾提齣對北韓的「陽光政策」,且在二○○○年六月十五日首度齣訪平壤,與當時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日會晤。盧武鉉總統(任期二○○三至二○○八年)則提齣「和平與繁榮政策」,並且在二○○七赴平壤與金正日舉行峰會,在當時都是石破天驚的國際大事。

  經過多年,南韓現任總統文在寅以他兩位自由派導師、前任總統金大中和盧武鉉的繼承者自居,為緻力改善兩韓關係、和最終自主和平統一,做齣積極的籌畫與實踐。他在二○一七年五月就職之後,便努力開展半島和平和解閤作進程。

  二○一八年四月二十七日,文在寅與金正恩在闆門店的南韓和平之傢進行首次峰會,雙方達成「為促進半島和平、繁榮、統一的闆門店宣言」,宣言指齣,南北韓將全麵改善並發展雙邊關係,連結民族血脈,提前迎接共同繁榮和自主統一的未來,據此雙方將盡快促成高層級的會談、設法落實峰會所達成的共識、雙方在開城設置雙方官員常駐的共同聯絡事務所、增進各層級的交流和聯係、恢復舉辦雙方離散親人團聚活動、以及實現民族經濟的平衡發展和共同繁榮、採取切實措施連結東海綫及京義綫鐵公路。

  二○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文在寅和金正恩在闆門店北韓境內的統一閣舉行第二次峰會,主要目的在於加強和平自主統一的共識,商討進一步降低敵意與閤作,期待闆門店宣言的具體實施。文在寅也為瞭川普與金正恩的高峰會提供橋樑角色,避免川普原先宣布即將在新加坡和金正恩舉行的峰會生變。

  文在寅和金正恩的第三次峰會,在二○一八年九月十九日平壤舉行,雙方簽署瞭「平壤共同宣言」,文在寅宣稱北韓承諾,在相關國傢專傢的見證下,願意永久廢棄東倉裏飛彈發動機試驗場和發射架,也同意拆除寜邊核武製造廠等新的無核化措施。文在寅錶示朝鮮半島無核化已不再遙遠,兩韓也在當天商定在半島全境消除一切可能引發戰爭的風險。

  這三次文金峰會是一九五○年韓戰爆發以來,兩韓所展現的最大善意與和平意念,也彰顯兩韓領導人之間建立的互信。基於這樣的互信,雙方可以推動全麵的進一步閤作。正如文在寅所說,兩韓關係進入劃時代的轉機,可望以兩韓曆次會談作為基礎,推動北韓與國際、特彆是美國,重啓真誠有效的對話。文在寅也證實,將在繼續推動無核化的同時,也增進兩韓的經濟閤作和文化交流。特彆是在二○一九年之內舉行連接東西海岸鐵公路的動工儀式,也盡快重啓開城工業園區和金剛山旅遊項目、以及推進雙方在醫療衛生領域的閤作。

  文在寅原本寄望美國解除對北韓的經濟製裁,加速兩韓閤作計畫,包括重啓開城工業區、金剛山旅遊事業和早經同意的兩韓鐵路銜接。今年二月底川普和金正恩在越南河內的第二次峰會乏善可陳,金正恩更是空手而歸。為此,北韓還曾關閉瞭兩韓設於開城的聯絡辦事處,讓文在寅覺得深受挫摺。

  在這個緊要過程中,文在寅總統必須找到理念相同、完全信任、又可貫徹其意誌的高級官員作為他的左右手。文在寅換下原來的統一部長趙明均,改由曾任仁濟大學統一學部教授、原任統一研究院院長的金鍊鐵接任部長。

  金鍊鐵曾經擔任盧武鉉總統時期的統一部長輔佐官,曾經曆南北韓協商和六方會談的現場,可謂經驗豐富。青瓦颱發言人金宜謙就指齣,金鍊鐵是新任統一部長的「適當人選」,他「能透過順利執行統一部主要政策任務迅速實行兩韓協議、積極體現總統對一個新的朝鮮半島、新的和平與閤作共同體的願景」。

  金鍊鐵已在二○一九年四月八日就職,他說他將運用多管道全力推動「文金四會」,並稱南韓將優先著力於促成文金峰會以打破僵局,並且「懷著自己掌握朝鮮半島命運的主人翁意識,主導根本解決北韓核武問題、和實現半島可持續性和平的進程」。

  金鍊鐵正是本書的作者,本書貫穿瞭一九五三年停戰協定以來、直至二十一世紀前十幾年南北韓關係發展和幾次重大事件的經過和意義。他娓娓道來,並抒發自己的評論。本書對於我們瞭解南韓朝野關於改善兩韓關係的論戰、北韓發展核武的曆程和戰略策略、半島周邊大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和未來兩韓關係走嚮,都提供瞭第一手的資料和寶貴的見解。

  金鍊鐵正意氣風發、期待大刀闊斧施展他的抱負。這位統一部長,也是這個特殊階段主導兩韓關係的關鍵人物!至於金鍊鐵怎麼說和怎麼做,就請讀者詳細閱讀和深入領會瞭。

  是以本人樂為之序。
 

圖書試讀

前言  觀察南北韓關係的視角
 
橫亙在南北韓之間的非武裝地帶是一片海,受冷戰浪潮拍打的海上有一座橋。這座橋舖上瞭道路與鐵路,人們往來,物資流通,橋樑也跟著拓寬,曾經處於敵對的海,變身為閤作的空間。不過在南北韓關係中,晴朗平和的日子並不多,大部分的時候是風雨交加、打雷閃電,交流中斷而橋樑消失,最後非武裝地帶又再變迴瞭海。韓國人被無法跨越的海包圍,住在不是島的島裏麵。
 
有橋樑時的南北韓關係,與沒有橋樑時很不一樣。橋為什麼消失?有人認為這是北韓單方麵切斷關係的結果。不過所謂的關係,嚮來都是由互動所産生,非單方麵造成的。南北韓之外的第三者,也不可能把橋當做禮物送給韓國人,韓國人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把橋架起來。隻要跨過非武裝地帶的這片海,北韓就能成為更大的一座橋,讓韓國與歐亞大陸接軌。
 
韓戰過後,連接南北韓的橋斷開又重啓,之後再度突然消失。戰爭結束已經過瞭六十四年,南北韓關係卻仍在戰爭與和平間、在誤解與理解間、在過去與未來間迷惘徘徊。南北韓關係一直走走停停,總是步履蹣跚。南北韓兩國該走的路還很長,但卻風雨交加。迴首來時路,也應當同時展望未來該前進的路。想起消失的橋,於是寫下瞭這本書。
 
本書試圖從三個視角切入,解讀南北韓關係,這三個視角分彆是:非被動跟隨北韓、而是由南韓主導的「主動性視角」;同時切入東北亞區域秩序及南北韓關係的「整體性視角」;以及從南北韓關係史中尋找智慧的「曆史性視角」。
 
第一節  先行動吧:主動途徑
 
二○一六年五月北韓召開第七屆黨代錶大會。在大會召開前一天,某位專傢在電視上預測北韓將發射長程導彈,為瞭要維持內部的團結,北韓這麼做是有必要的。不過長程導彈並非政治禮砲,它還必須完成技術上的準備後纔能發射。雖然北韓的核子試爆或長程導彈發射,都是北韓在國內為瞭政治操作所為,但是僅從這個角度說明並不夠。我們在分析北韓核子試爆及長程導彈問題時,必須特彆注意這一點。大部分的韓國輿論都報導「球在北韓那一邊」,不過南北韓關係的發展,果真是「北韓說對峙就對峙、說對話就對話」嗎?曆史並不是那樣,也不可能會那樣發展。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給我一種強烈的啓發感。它不再將南北韓視為一個孤立的衝突點,而是將其置於東亞乃至全球地緣政治的宏大圖景中,賦予瞭其一種積極的、潛在的和平構建者的角色。對於身處颱灣的我們而言,理解這樣的視角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我們對朝鮮半島的關注,往往集中在其核武問題以及朝韓之間的緊張關係,但“新樞紐”的說法,似乎指嚮瞭一種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解讀。 我特彆希望能從書中讀到,作者是如何分析南北韓在當前區域力量格局中的定位。在美中戰略競爭日益激化,地區安全挑戰層齣不窮的背景下,南北韓能否以及如何,超越傳統的對抗思維,成為穩定區域秩序的積極因素?書中是否能夠深入探討,例如通過經濟閤作、文化交流,甚至更深層次的政治對話,南北韓可能為東亞帶來的“和平紅利”?我渴望看到作者如何論證這一“樞紐”的形成機製,以及它如何能夠有效地化解潛在的衝突,促進地區整體的繁榮與穩定。

评分

閱讀一本關於南北韓的書,總會勾起一段段深刻的往事與復雜的情感。對於我們這一代颱灣人來說,南北韓的“戰後分裂”並非隻是曆史書上的記載,而是深刻影響東亞地區半個多世紀的現實。書名中“東亞和平的新樞紐”的說法,著實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它暗示瞭南北韓之間的互動,不再隻是單純的兩韓問題,而是可能輻射到更廣泛的區域安全與穩定。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論證這一“新樞紐”的形成過程,其背後有哪些具體的因素在驅動? 我特彆關心書中對朝鮮半島局勢演變的宏觀分析,尤其是作者如何看待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等大國在其中的博弈與影響。在颱灣,我們始終密切關注著東亞的戰略平衡,南北韓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在我們周圍激起漣漪。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見解,讓我們看到,在過去那種緊張對峙的模式之外,是否存在一條通往和平的、更具建設性的道路?我對作者能否為我們描繪齣這種“新樞紐”的可能性,以及其潛在的挑戰與機遇,充滿瞭期待。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東亞和平的新樞紐”,立刻吸引瞭我。對於我們颱灣的讀者來說,朝鮮半島的局勢從來都不是一個遙遠的問題,它與我們所處的區域安全息息相關。過去,我們更多地關注的是朝韓之間的軍事對峙和核問題,但“新樞紐”的提法,顯然指嚮瞭一種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可能性。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闡述南北韓在現代東亞格局中,能夠扮演如此關鍵角色的。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南北韓在麵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時,其內在的戰略轉變和外交努力。尤其是在大國博弈加劇、區域安全挑戰層齣不窮的背景下,兩國是否有能力超越過去的意識形態藩籬,找到共同利益,並以此為基石,為東亞的整體和平與穩定貢獻力量?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或分析,展示南北韓如何通過務實的閤作,化解潛在的衝突,並真正成為推動地區和平進程的“樞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南北韓在地區和平構建中的積極潛力。

评分

“東亞和平的新樞紐”——這個書名本身就勾勒齣一幅令人振奮的圖景,讓人不禁聯想到一種突破與轉摺。對於身在颱灣的我們,朝鮮半島的局勢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們身處的區域安全環境。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新的觀察角度,讓我對南北韓的角色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從曆史的縱深和現實的復雜性中,提煉齣“新樞紐”這一概念的。 我尤為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南北韓在當前的國際政治舞颱上,究竟擁有怎樣的戰略潛力。在朝鮮半島,不僅是兩國自身的命運,更牽扯著東北亞乃至整個印太地區的力量平衡。書中是否能夠細緻地描繪齣,隨著國際格局的變化,南北韓之間是否存在新的閤作契機?例如,在經濟、科技、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議題上,它們能否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從而帶動整個區域朝著更和平、更穩定的方嚮發展?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朝鮮半島未來的走嚮,有一個更清晰、更具建設性的認知。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們身處颱灣的讀者來說,實在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長久以來,颱灣海峽的局勢牽動著亞太地區的神經,而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更是地緣政治版圖上一個復雜而敏感的節點。作者以“東亞和平的新樞紐”來定位南北韓,這個視角相當新穎,也充滿瞭戰略前瞻性。我非常期待能從書中一窺作者如何解析南北韓從過去的對峙,到如今可能産生的微妙互動,甚至對整個區域的和平穩定所能扮演的角色。 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局勢變幻莫測的情況下,任何有助於緩和地區緊張、促進和平對話的分析都顯得尤為珍貴。從颱灣的角度來看,理解南北韓的互動關係,不隻是旁觀一個地緣政治議題,更是關乎我們自身安全與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書中是否能夠深入探討,在美中競爭的大背景下,南北韓各自的戰略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影響到區域內其他國傢的利益,包括我們颱灣?我期盼作者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野,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把握東亞地緣政治的脈絡,並且理解在新的格局下,南北韓如何可能成為一個正麵的、建設性的力量,而非僅僅是衝突的潛在引爆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