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生物圖鑑

滅絕生物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動物
  • 生物
  • 滅絕
  • 圖鑒
  • 科普
  • 自然
  • 曆史
  • 科學
  • 生物學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69種滅絕生物+10種瀕危物種+化石‧滅絕植物
從水中生物、陸地生物到有翅生物,
隨著精緻細膩的插圖、平易近人的文字,
認識那些沒機會親眼見到的神祕生物吧!

  奇蝦、度度鳥、真猛瑪象、天堂長尾鸚鵡、空尾蜥、史特拉海牛……
  這些生物曾經存在於地球上,如今卻已滅絕。
  牠們的外型或美麗或奇異,生活方式超齣我們想像,或根本無從想像。
  書中透過輕鬆簡單的文字,描述這些生物的有趣故事,讓人能具體想像滅絕生物們當時的樣貌。
  也期許讀者能透過這些美麗的插圖與文字,在認識絕種生物之際,更加珍惜現存的物種。

  ●奧托蟲:雖然會亂吃卻愛乾淨?
  奧托蟲外觀就像「有點胖的蚯蚓」,本性是凶猛的肉食動物。牠會襲擊任何移動的東西,似乎也會和其他生物共食。不過牠卻會將肛門伸齣巢穴外排齣糞便。明明總是亂吃,卻意外地愛乾淨。

  ●房角石:頭戴尖角帽的肉食獵人
  房角石是鸚鵡螺的祖先,和烏賊、章魚同樣是頭足類。現在鸚鵡螺以蝦類或魚類的屍體維生,隱密地過活。不過在奧陶紀,房角石以凶暴肉食獵人的身分站在生態係的頂點。而其中最巨大的房角石,體長甚至有11m。

  ●空尾蜥:龍是實際存在的生物
  在很久以前,有一種可愛的爬蟲類長得很像這種龍,那就是空尾蜥。空尾蜥的翅膀並不是由4隻腳變化而成,而是從身體側麵長齣薄薄的翅膀。空尾蜥住在樹上,展開翅膀後會像滑翔機般滑行,以便捕捉昆蟲,而為瞭減輕體重,尾巴呈現中空的狀態。

本書特色

  ★知名人體彩繪畫傢趙燁,親筆描繪、撰寫滅絕生物的細緻全彩插圖與故事
文物修復的秘密:探尋時間留下的印記 作者:陳景明 齣版社:古籍文化齣版社 ISBN:978-7-5019-xxxx-x 定價:128.00 元 書籍亮點: 深入田野,實證考察: 記錄瞭作者多年來走訪海內外多傢重要博物館、檔案館和文物修復機構的真實經曆。 技術與哲學的交融: 不僅介紹瞭復雜的修復技術(如絲綢、紙張、青銅器的保護),更探討瞭修復過程中“原真性”與“可識彆性”的倫理思辨。 案例詳實,圖文並茂: 包含大量珍貴的一綫修復案例,配以高清細節圖和操作流程示意圖,直觀展示文物“起死迴生”的艱辛過程。 --- 內容簡介 《文物修復的秘密:探尋時間留下的印記》是一部關於文物保護、修復科學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著作。本書摒棄瞭對宏大曆史敘事的簡單梳理,轉而將焦點集中於那些被時間侵蝕、瀕臨消亡的物質載體——文物本身,以及那些用智慧和耐心與之對話的“守望者”——文物修復師。 作者陳景明,一位深耕文物保護領域數十載的專傢,以其深厚的專業素養和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挑戰與敬畏的幕後世界。這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部飽含人文關懷的“技術史詩”。 第一部分:時間的手術刀與保護的哲學 本書開篇即拋齣瞭文物修復領域的核心議題: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一件帶有曆史傷痕的物品? 陳景明認為,修復不是“變魔術”般地讓古物恢復到“齣土之初”的完美狀態,而是一個充滿取捨的藝術過程。 “介入的界限”:作者詳細闡述瞭國際上關於文物修復的幾大流派觀點,從激進的“復原論”到保守的“最小乾預論”。他通過對幾件著名壁畫案例的分析,論證瞭當代修復越來越傾嚮於“可識彆性”:即修復部分應在不損害文物主體的前提下,清晰地嚮後世觀眾錶明其“新生”的身份,拒絕以假亂真的欺騙。這種哲學思辨貫穿全書,使修復工作超越瞭簡單的技術操作,上升到文化倫理的高度。 “診斷先行”:全書強調瞭科學檢測在修復前的極端重要性。書中詳細介紹瞭運用非侵入性技術,如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XRF)、紅外反射光譜(IRR)以及各種生物降解檢測,來精確判斷文物的材質構成、腐蝕機理以及潛在的風險源。例如,書中詳述瞭如何通過分析紙張縴維的化學降解路徑,來確定最適宜的除酸劑配比和濕度控製標準。 第二部分:材質的挑戰與精微的操作 本書的中間部分是其技術核心,作者將修復工作細分為幾大類材質,並深入剖析其修復的難點與創新。 1. 有機物的柔韌與脆弱(紙張與絲綢): 紙張和紡織品的修復是難度極高的領域,因為它們麵對光照、濕度和蟲害的侵蝕最為敏感。作者詳細描述瞭對宋代手稿的修復過程:如何利用定製的超薄手工紙進行托裱,如何通過精確控製的蒸汽熏蒸技術軟化脆弱的縴維,以及如何利用生物酶技術去除黴菌孢子而不損傷墨跡。特彆引人入勝的是對一匹韆年唐代絲綢的修復案例,作者展示瞭如何利用顯微鏡和專門的針具,像織布一樣將斷裂的經緯綫重新連接,其精細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2. 金屬的銹蝕與穩定(青銅器與金銀器): 金屬文物往往麵臨穩定的挑戰,尤其是在齣土環境中形成的氯化物腐蝕層。書中介紹瞭對一批戰國青銅器的脫鹽處理,這需要耗費數年時間,將文物浸泡在定製的去離子水溶液中,並通過微電流輔助加速鹽分的遷移。作者還分享瞭對古代金銀器錶麵復雜紋飾的清潔技術,強調瞭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影響其原有包漿(patina)的化學製劑的重要性。 3. 礦物與泥土的重塑(陶器與石刻): 對於碎裂的陶器和石碑,修復的關鍵在於找到正確的“粘閤劑”和“填充材料”。作者介紹瞭多種高分子樹脂的篩選過程,這些材料必須具備與原件相似的物理特性(如熱膨脹係數、硬度),同時要耐老化。書中展示瞭如何為一塊殘缺的漢代畫像磚重新製作缺失部分的填充物,使其在視覺上和諧統一,但在觸感上仍能被專業人士區分齣來。 第三部分:博物館的無聲保衛戰 在最後一部分,陳景明將目光投嚮瞭宏觀的環境控製和知識傳承。 環境即是生命: 作者詳盡分析瞭現代博物館庫房和展廳的環境參數標準(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汙染物濃度)是如何製定的,並指齣這些標準背後凝結瞭多少次失敗的案例和教訓。他特彆批評瞭那些在文物運輸和展覽中因環境劇變而遭受不可逆損傷的事件,強調瞭環境監測的實時性和預警機製的重要性。 技術的迭代與人纔的培養: 修復技術並非一成不變,本書最後呼籲行業必須擁抱新的技術手段,例如三維打印技術在缺失部件重建中的應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早期病害識彆上的潛力。然而,作者堅信,無論技術如何發展,修復師“用手去感受曆史”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文物修復的秘密》是一部獻給所有對物質文化遺産抱有敬意之心的讀者的指南。它不僅揭示瞭文物修復過程中的科學嚴謹性,更頌揚瞭修復師群體身上所承載的那份沉甸甸的文化責任感——他們是時間流逝中,為我們緊緊抓住文明之火的無名英雄。閱讀此書,你將不再僅僅欣賞一件文物的美麗,更會理解它“活下來”所付齣的巨大代價和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燁 Cho Hikaru/圖文


  2016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以人體等相當寫實的彩繪作品備受矚目,在海外也成為話題。參與過許多電視節目。除瞭和Samsung、資生堂等企業聯名閤作,也在日本國內外,如澀榖PARCO百貨及德國等地舉辦過個展。以藝術傢的身分設計過衣服及CD封麵,也繪製插畫、立體或影像作品。著作有《SUPER FLASH》(雷鳥社)、《ストレンジ・ファニー・ラブ》(祥傳社)。

森乃 おと

  齣生於廣島縣福山市。主要研究動植物及大自然。著作有《七十二候のゆうるり歳時記手帖》、《草の辭典》(雷鳥社)。
 

圖書目錄

序 Prologue  5
滅絕和進化的曆史 12

Ⅰ水中生物 AQUATIC ANIMAL
奇蝦〔寒武紀的唯一王者〕 16
歐巴賓海蠍〔五隻眼睛和大象鼻子〕 18
奧托蟲〔雖然會亂吃卻愛乾淨?〕 20
怪誕蟲〔寒武紀海洋中的夢幻〕 22
皮卡蟲〔貫徹始終生存下去〕 24
房角石〔頭戴尖角帽的肉食獵人〕 26
亞蘭達甲魚〔戴頭盔的原始魚〕 28
鄧氏魚〔支配大海的鐵麵具〕 30
鏇齒鯊〔神秘的螺鏇齒〕 32
三葉蟲〔活過3億年,處事圓滑的高手〕 34
笠頭螈〔河底的迴力鏢頭〕 36
無齒龍〔我不是烏龜喔〕 38
剋柔龍〔擁有巨大下頷的海中暴龍〕 40
菊石〔神秘又美麗的螺鏇體〕 42
巴基鯨〔長有蹄的鯨魚祖先〕 44
史特拉海牛〔溫馴野獸通常都很短命〕 46
居氏山鱂〔神聖湖泊裏的黃金魚〕 48
胃育溪蟾〔我傢可愛的孩子就在胃袋裏〕 50
金蟾蜍〔消失的哥斯大黎加寶石〕 52
白鱀豚〔尋找長江的女神〕 54
 
Ⅱ有翅膀的生物 WINGED ANIMALS
巨脈蜻蜓〔展翅70cm的巨大蜻蜓〕 58
空尾蜥〔龍是實際存在的生物〕 60
真雙型齒翼龍〔長有菱形尾巴的最古老翼龍〕 62
顧式小盜龍〔擁有4片翅膀的羽毛恐龍〕 64
冠恐鳥〔恐鳥短暫的光輝時代〕 66
恐鳥〔被獵捕光的史上最大鳥類〕 68
哈斯特鷹〔時速80km急速下滑的獵人〕 70
象鳥〔不會飛的大鵬鳥〕 72
度度鳥〔愛麗絲夢遊仙境中遲鈍的鳥〕 74
大溪地磯鷸〔在南洋的小島上靜靜地滅絕〕 76
大海雀〔元祖企鵝最後的日子〕 78
賽席爾鳳蝶〔如夢似幻的藍色蝴蝶〕 80
史蒂芬島異鷯〔由貓發現,由貓滅絕的小鳥〕 82
北島垂耳鴉〔成為時尚教主的神聖之鳥〕 84
旅鴿〔從50億隻減少到0隻的鴿子〕 86
笑鴞〔響徹夜晚森林的怪異大笑聲〕 88
卡羅萊納長尾鸚鵡〔羽毛被用來裝飾的北美鸚鵡〕90
天堂長尾鸚鵡〔美麗是悲劇的開始〕92
新英格蘭黑琴雞〔運氣不好的草原雞〕94
粉頭鴨〔受人喜愛的粉紅色是罪惡的顔色〕 96
關島狐蝠〔業障沉重的知名美食〕 98
 
Ⅲ陸地生物 LAND ANIMALS
節胸蜈蚣〔長達3m的古代蜈蚣〕 102
杯鼻龍〔豐滿肥胖卻維持小臉〕 104
暴龍〔長有羽毛的恐龍之王〕 106
冠齒獸〔像極瞭河馬的愚笨種族〕 108
泰坦巨蟒〔能吞下鰐魚的巨大蟒蛇〕 110
安氏中獸〔綫索是史上最大的上頷〕 112
爪獸〔有著馬臉的步行動物〕 114
鏟齒象〔臉上長著鏟子的奇妙大象〕 116
南猿〔站起來啊……!妳會站瞭,露西!〕 118
長頸駝〔讓達爾文煩惱的不可思議生物〕 120
長角野牛〔角長達2m!渾身肌肉的野牛〕 122
斯劍虎〔長有像是劍一般牙齒的「古代虎」〕 124
真猛瑪象〔人類會狩獵的長毛大象〕 126
披毛犀〔猛瑪象忠實的朋友〕 128
雕齒獸〔徹頭徹尾的鐵壁防衛〕 130
大地懶〔和房子一樣大的大地懶〕 132
雙門齒獸〔太過巨大的無尾熊祖先〕 134
巨狐猴〔長得像大猩猩的狐猴〕 136
原牛〔拉斯科洞窟所描繪的野牛〕 138
藍馬羚〔擁有閃亮藍色毛皮的動物〕 140
斑驢〔拉馬車的半身斑馬〕 142
加州灰熊〔成為獨立軍旗徽的熊〕 144
袋狼〔受人厭惡的奇妙「狼」〕 146
東部野兔鼠〔要跳高就交給我吧〕 148
豚足袋狸〔擁有奇特的腳,喜歡吵架〕 150
雷蛇〔住在樂園中蛇的受苦〕 152
庇裏牛斯山北山羊〔絕種動物的第1隻基因復製動物〕 154
麋鹿〔被藏起來的皇帝神獸〕 156
 
索引 158
 
Ⅳ專欄COLUMNS
瀕危物種 162
化石 168
絕種植物 170
絕種生物的料理食譜 172
絕種生物的時尚雜貨 176
比較大小 180
關於滅絕的6大關鍵字 182
後紀Epilogue 186
參考文獻 188
 

圖書序言

序 Prologue

  全天下大概隻有人類,看到絕種生物會覺得心靈被淨化瞭吧。我從以前開始,就被絕種生物麗美及妙不可言的地方深深吸引。

  在博物館購買化石復製品,用指尖觸摸,感受體節及牙齒傳來的每一道哀愁。這些化石,有時具有讓人會心一笑的特徵、或像寓言角色般充滿幻想,各個都讓人愈看愈著迷。我們不可能親眼見到這些生物,但是牠們確實存在過。這些生物明明曾經在某個時代特彆強大、聰明、美麗,卻因故絕種。

  一開始,我隻是想畫齣那些美麗的身影,讓牠們在畫裏死而復生,纔動筆描繪。不過當我知道,生物的絕種和人類有很大的關聯、近代並沒有新的物種誕生,以及眾多絕種的理由之後,就愈來愈想告訴大傢。我想告訴大傢那些生物的姿態、美麗以及故事。市麵上已經有許多關於絕種生物的書籍。但是我想做的書,是讓人視若瑰寶,想要一讀再讀的書,希望讀者能夠産生「啊,我好想親眼看看牠們」的想法,並湧現想和絕種生物相見的心情。我懷著這種心情,日以繼夜閱讀、調查資料,用自己的方式貼近1隻隻生物,持續描繪著。同時我也獲得許多人的幫助,從開始動筆曆經瞭兩年,現在終於完成此書。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現在也還有許多特彆的生物,牠們擁有不輸給絕種生物的美妙。我希望讀者能穿梭在本書所介紹的絕種生物之間,同時能更加重視現存的物種。那麼,請各位坐在能夠放鬆的地方,準備一杯熱飲,去見各種絕種生物吧。
 

圖書試讀

寒武紀的唯一王者

約5億4200萬年前,是古生代寒武紀。在當時的大海中,生物種類突然爆發性地增加,快速地進化。「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及「脊椎動物」,和現代生物有所關連的龐大族群紛紛到齊。這股現象稱作「寒武紀大爆發」,是生物史上最大型的活動。當時在大海中充滿許多異想天開的生物,也就是寒武紀怪物,牠們揭開瞭肉弱強食的時代。

其中立於生態係頂端的生物就是奇蝦。牠們是伯吉斯動物群※的代錶動物,體長超過1m。在大多是小型動物的時代,是擁有壓倒性力量的掠食者。牠們用巨大的眼睛尋找獵物,宛如船槳一般的鰭拍打,遊泳的速度相當快。名字的意思就是「奇妙的蝦子」。

現在關於奇蝦的分類仍然眾說紛於,是一種「門類不明動物化石(Problematica)」。

奇蝦的特徵之一,就是佈滿刺的2根觸手。在觸手的根部,有個佈滿牙齒的圓形口腔。口腔是雙重構造,會交互開閤。牠會用觸手緊緊地抓住獵物,紮實地咬過2次,無法逃離,可說是最令人懼怕的獵食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生命演化和地球曆史充滿興趣,所以《滅絕生物圖鑒》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它的內容組織非常獨特,不是那種一闆一眼的科學紀錄,而是更像是在引導你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探險。作者對於每一個生物的描述都非常細緻,從它們的外形特徵、生理構造,到它們所處的生態環境、以及它們最終走嚮滅絕的原因,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講到古生代的一些奇特的海洋生物,比如三葉蟲,那種復雜的身體結構,還有它們在那個時代的繁榮與最終的消失,都充滿瞭神秘感。這本書讓我瞭解到,我們今天所知的生命形式,隻是漫長生命演化史中的一個片段,在這之前,有無數的生命形式曾經繁榮,又最終走嚮瞭它們的終點。它讓我更加理解“滅絕”這個詞背後的深層含義,不僅僅是物種的消失,更是地球生命史上的巨大變動。而且,作者在描述的時候,經常會插入一些當時的地質、氣候背景,讓你能更全麵地理解這些生物為什麼會在那個時代生存,又為什麼會消失。這種宏大的視角,讓我對地球的認識更加深刻。書裏的插圖也十分精美,雖然是復原圖,但充滿瞭科學的嚴謹性和藝術的感染力,讓人仿佛能看到那些早已消失的生物在它們的時代裏真實地生活著。」

评分

「哇,我最近入手一本《滅絕生物圖鑑》,光是書名就超吸引人的!我一直對那些消失在時間洪流裏的生命很好奇,腦子裏總會浮現齣恐龍、猛獁象的樣子,但總覺得不夠具體。這本書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它不隻是簡單列舉名字和年代,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把這些曾經活在我們星球上的生物帶到眼前。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那些精美的插畫給震撼到瞭,每一張圖都栩栩如生,仿佛能聽到它們穿越時空的嘶吼。作者在介紹每一種生物的時候,不僅僅是描述它們的外形,更深入地挖掘瞭它們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甚至還有關於它們如何走嚮滅絕的推測。我特彆喜歡它講到某些早期哺乳動物的部分,以前總覺得它們就是一群小小的、不起眼的東西,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們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存在,並且頑強地適應著環境,為日後的哺乳動物繁盛奠定瞭基礎。這種深度的挖掘,讓我感覺自己不隻是在看圖畫,而是在上瞭一堂生動的時間旅行課。而且,它還提到瞭許多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同樣令人扼腕的滅絕物種,比如旅鴿,曾經數量龐大到遮天蔽日,卻在短短幾十年內就徹底消失。這種巨大的反差,真的讓人反思人類活動對生態的影響。這本書絕對不隻是給小朋友看的科普讀物,它更適閤所有對生命、對曆史、對地球變遷有好奇心的大人。」

评分

「收到《滅絕生物圖鑒》的時候,我以為會是一本很厚重的學術著作,結果發現它讀起來比我想象的要輕鬆有趣得多。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用冰冷的數據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方式,為我們描繪瞭一個又一個已經消失的生命世界。我記得有一章節專門講到瞭史前巨獸,比如那些生活在恐龍時代之前的巨型節肢動物,它們巨大的體型和奇特的外形,完全顛覆瞭我對早期生命的認知。作者在介紹它們的時候,不僅僅是描述它們的身體形態,還會結閤當時的古氣候、古植被,讓我們能夠想象齣它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它們是如何覓食,又是如何與其他生物互動的。這本書讓我覺得,每一個物種的誕生和滅絕,都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個重要章節,都值得我們去瞭解和銘記。它裏麵提到瞭一些已經滅絕的古猿,它們的形態和習性,與我們人類的祖先非常接近,讀到這裏,你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同時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生命演化的漫長和復雜。這本書也讓我對“滅絕”有瞭更深的思考,它不僅僅是生物的終結,更是對我們人類自身未來的一種警示。它提醒我們,在地球生命的長河中,我們人類也隻是滄海一粟,如果不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加以保護,我們也可能成為未來某個圖鑒中的一個條目。」

评分

「朋友推薦的《滅絕生物圖鑑》,一開始有點猶豫,以為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科學報告,結果完全齣乎我的意料!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太有趣瞭,它不是按時間順序或者分類來講解,而是像是串起一條條時間軸上的精彩故事。我記得有一章講到海洋裏的巨獸,比如巨齒鯊,作者把它的凶猛和可怕描繪得淋灕盡緻,那種身形,那種咬閤力,光是腦補一下就覺得膽戰心驚。然後又會跳到冰河時期的巨型哺乳動物,比如劍齒虎,它和我們熟悉的獅子老虎可不一樣,有著長長的獠牙,作者還分析瞭這些獠牙的用途,是用來捕獵大型獵物,還是用來在同類競爭中展示實力,這種細緻的推測讓人忍不住跟著一起思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還探討瞭許多小型的、不起眼的滅絕物種,比如一些早已消失的昆蟲或者兩棲動物,雖然它們體型小,但卻是那個時代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通過介紹它們,讓我們明白,滅絕不僅僅是大型動物的悲歌,更是整個生物多樣性鏈條的斷裂。這本書的文筆也很優美,一點也不生硬,有時候讀著讀著,感覺自己就置身於那個古老的世界,與這些已逝的生命一同呼吸。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觸動,讓人對生命的脆弱和寶貴有瞭更深的體會。」

评分

「老實說,我對《滅絕生物圖鑑》的期待並不高,以為就是一本給小孩子看的圖畫書。但誰知道,打開之後,裏麵的內容簡直把我驚艷到瞭!它不像那種枯燥的教科書,而是用一種非常故事化的方式來呈現。作者好像就是一個說書人,把每一個滅絕生物的故事都講得繪聲繪色。比如,它介紹恐龍的時候,不是簡單地羅列它們的種類,而是會深入探討它們各自的生存策略,有的霸氣側漏,有的精於僞裝,甚至還有一些非常奇特的身體構造,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尤其喜歡它講到史前鳥類的那部分,比如長羽毛的恐龍,還有像始祖鳥那樣介於爬行類和鳥類之間的生物,那種演化的痕跡,讓人覺得生命真的太奇妙瞭。這本書也讓我反思瞭很多,它裏麵提到瞭一些因為環境變化而滅絕的生物,比如一些早期被人類活動影響而消失的物種,讀起來真的讓人心情沉重,也更加警醒我們要保護現在的生物多樣性。裏麵的插畫也是一大亮點,雖然有些生物我們從未見過,但通過這些精心繪製的插圖,你幾乎可以看到它們活生生地齣現在你麵前。它不隻是圖片展示,更有很多關於它們生活習性的細節描述,比如它們怎麼捕食,怎麼繁殖,怎麼抵禦天敵,這些都讓這些已逝的生命變得更加鮮活。這本書不僅僅是科普,更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