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魚?:魚類、海洋動物與牠們生活的大海

世界上有哪些魚?:魚類、海洋動物與牠們生活的大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gelo Mojetta
圖書標籤:
  • 魚類
  • 海洋生物
  • 海洋
  • 動物
  • 科普
  • 自然
  • 生物學
  • 兒童讀物
  • 圖鑒
  • 海洋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是不是覺得那條魚好眼熟,卻叫不齣名字?
  還是覺得那名字好耳熟,卻不知道主人長啥樣子?

  翻開這本美麗的手繪魚類圖鑑,你就能進入驚人的海底世界,認識全球各大洋最常見的魚種,瞭解牠們的外觀、習性與棲地,搖身變成海洋生物專傢。

本書重點

  ★超過300張精美手繪插圖
  ★完整介紹魚的外觀、習性、生活環境與分布範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哲羅・莫傑塔


  生於1953年,是海洋生物學傢、潛水專傢與記者。在多年的學者生涯後,他開始與多傢電視頻道、自然雜誌與潛水雜誌閤作(《國傢地理雜誌》、《水底世界》〔AQVA〕、《綠洲》〔Oasis〕、《海底大觀》〔Sub〕、《鷺》〔Airone〕),目前主持義大利《自然雜誌》(La rivista della Natura)的潛水專欄。他以水下世界為主題,撰寫過三百多篇文章和五十幾本書,其中許多譯成瞭多國語言。他曾在1997年獲得安提伯世界海底影像節(Festival mondial de l’image sous marine d’Antibes )的最佳潛水導覽奬,在2012年獲頒國際海底科學與技術學院(l’Académie internationale des sciences et techniques sous marines)金三叉戟奬,以錶彰他為維護海洋環境所做的努力。

繪者簡介

Shishi Nguyen


  越南藝術傢、插畫傢與設計師,擅長錶現自然的各種樣貌。她曾為許多童書繪製插畫,作品發錶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刊物上,筆下散發精緻魅力,是東南亞最傑齣的自然畫傢之一,參與過多場自然插畫展,也獲得許多奬項。

譯者簡介

林凱雄


  三腳渡人,英文、法文譯者,自由撰稿人。颱大生命科學係學士,後赴法進修藝術創作。譯有《國傢地理恐龍爭霸戰》、《孩子的第一套科學小百科》套書(閤譯,小遠足文化)、《文學大數據》(創意市集)、《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商周齣版)等書。各方賜教與工作聯絡信箱:linsulaire.ft@gmail.com
 

圖書目錄

前言6
生機盎然的海洋8
什麼是魚?10
無脊椎動物……12
……以及其他動物14
地中海16
東北大西洋40
紅海54
印度洋74
印度─太平洋海域86
太平洋96
加拉巴哥群島海域112
東太平洋120
加勒比海130
西大西洋142
深海150
索引160

 

圖書序言

前言

  你坐著的時候,能確定自己真的沒在移動嗎?或許你感覺不到,不過地球其實正以每小時1700公裏的速度自轉。除此之外,你和整個地球以及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繞著太陽公轉,速度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每小時10萬公裏。現在,你可能稍微領意識到自己在移動瞭……但絕對想不到動得有這麼快!

  當你看著這一頁的小地圖,一定認得齣各大洲與海洋的形狀,也很清楚它們的位置,因為這跟幾世紀以來的世界地圖標示得一樣。然而,你眼前的世界隨著不同的地質年代有過很大的變化。地球的錶麵其實分成幾個叫做闆塊的塊麵,有如一張巨大拼圖的碎片,不斷相對於彼此移動。有些闆塊互相靠近,有些互相遠離,而隨著時間過去,闆塊運動也造成各大洲的聚閤或分離,以及海洋的開放與閉閤。

  右上方是一係列簡化的圖像,顯示從2.25億年前到現代,各大洲與海洋的形貌變化。在久遠以前,地球上隻有一個巨大的陸塊,幾乎從一個地極延伸到另一個地極,環繞著它的是一個超級海洋。1.5億年前,闆塊運動使這個陸塊開始分裂成不同的大洲,讓北美洲離亞洲和歐洲愈來愈遠,讓南美洲與非洲分開,也讓印度、南極洲與澳洲分開,各海洋也齣現瞭。

  500萬年後,情況又有瞭變化。我們能認齣南美洲和非洲的輪廓瞭,大西洋也開始伸入這兩大洲之間。印度嚮北移動,最後與亞洲相連。南極洲與澳洲逐漸形成,北美洲、歐洲和亞洲也一樣。
 

圖書試讀

生機盎然的海洋

海洋是一個巨大又迷人的寶盒,收藏著令人驚奇的生物寶藏。就像前兩頁解釋過的,地球現在的形貌以及我們所認識的大陸與海洋有很復雜的起源,也不斷利用各種演化資源繁衍齣數不清的海洋生命。這些生物有驚人的豐富色彩,就像我們在這一頁看到的例子。

海洋之所以蘊含豐富的生物,也是因為生命起源於水中,後來纔登上陸地,也就是人類現在生活的地方。這是為什麼所有已知的動物群類幾乎都有一些生活在海洋裏,從原生動物到大型哺乳類都不例外,其中有些還是龐然大物,例如藍鯨就是地球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現存物種。

也彆忘瞭,不論是在海裏或陸上,到處都有生命存在,哪怕是從海麵到將近1.1萬公尺深的馬裏亞納海溝底部──這個深度超越瞭世界最高峰聖母峰的高度。

什麼是魚?

魚的構造

比較這本書裏的各種魚類,能看齣一些相似之處,雖然有些魚的長相實在奇怪,令人納悶究竟怎樣可以稱得上一條魚。魚類是水生脊椎動物,分成硬骨魚和軟骨魚(例如鯊魚和鰩魚),身上都有鰭(位於不同部位),渾身覆蓋鱗片(但有些魚沒有鱗片),用受到鰓蓋骨保護的鰓來呼吸,至於鯊魚的鰓蓋骨則消失瞭。

魚類的型態

魚類有許多不同的型態,每種型態背後都有一段悠久的演化史。例如長吻海馬不像鮪魚一樣有流綫體型,而是和錶親枝葉海龍一樣,喜歡靠僞裝求生,也能靠著捲纏尾把自己勾在海藻與柳珊瑚上。密斑二齒魨發展齣膨脹身體的能力,能變身成海中仙人掌。至於密棘角鮟鱇則是長齣一根會發光的誘餌,能在海底最深處的一片幽暗裏吸引獵物自行上前,不用費力追趕。

適應環境

在錯綜復雜的海底珊瑚園裏,怎樣纔能生存?該成為厲害的捕食者,還是一天到晚躲在掩體之下以免陷入險境?答案當然是得盡心盡力去適應環境瞭!鯊魚這類捕食動物通常有流綫的體型、尖銳的牙齒,以及讓牠得以快速遊動的強壯尾巴。鰈魚的體型扁平,能靜靜貼在泥沙海床上,而且兩隻眼睛都長在身體朝上的那一側。那蝴蝶魚呢?由於身體很小、鰭很靈活,牠可以做齣一連串快速的動作,即使在其他魚類鑽不進去的狹窄空間裏也行。是不是很厲害?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