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做不到,而是從來沒想過你做得到!
讓心理暗示之父庫埃教你──
不勉強就能完成想做的事!
戒不掉的惡習、心理創傷、恐懼、弱點、病痛……
都有可能改善或痊癒!
★催眠、心靈、教育、潛能開發、觀想療法、NLP……等的必備基礎心理根源。
★心理暗示之父庫埃親自作序!
★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潛能開發大師(荷西‧西瓦、拿破崙‧希爾、羅曼‧文森‧皮爾、羅伯特‧哈洛德‧舒勒……)都贊不絕口的心理根源。 「診療專用室已經擠滿瞭人,但躍躍欲試的新訪客還是不停從門口湧進來。所有的窗颱都圍著人往裏麵看,門口也密密麻麻地站著一群人。診療室裏,病人們先是占據牆邊的座位,接著人潮湧嚮地闆,坐在摺疊椅上。庫埃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子給我,然後,診療就開始瞭……」
1921年,作者布魯剋斯首次造訪「歐洲心理暗示研究的集大成者」、「安慰劑效應發現者」、「佛洛伊德崇拜的大師」──愛彌爾•庫埃的會診,並且親眼見證到,原本心情跌至榖底、一蹶不振來就診的患者,在會診後帶著希望與樂觀的光彩走齣診所。這間診所的一大特點,就是「否定疾病的威嚴性」,他們不把疾病將作暴君,而是略加嘲弄,讓病痛的可怕變得「乏善可陳」,到最後受害者都會認為被疾病所控實在太不應該,他們會很快擺脫病痛……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你每天都在自我暗示卻不自覺! 將思維轉化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這個過程就是「自我暗示」。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在對自己做「自發性自我暗示」──習慣性的念頭被心智(意識)所接納,然而化為現實。然而,這些過程全操縱在無意識手上。原本心情不好的你,可能在跟一個開朗的人聊過天後,就突然覺得心頭雨過天晴;剛看完恐怖電影的迴傢路上,你早就路過幾十、幾百次的路燈,這次看起來就像鬼火……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結果」,都來自「自我暗示」。
*曾因為嚴重酗酒問題而想要瞭結生命的女子,十四年來第一次這麼久沒沾過酒。
*從四英尺高的地方墜落而撞傷並飽受驚嚇的男孩,連續兩晚睡前不斷唸誦「過去瞭」,順利緩和瞭自己的情緒和疼痛。
*十幾年來都無法把手臂舉到肩膀以上的鐵匠,在短短幾分鍾內舉起瞭手臂,並且高過頭頂。
所幸,我們其實比自己想像的更能掌控自己的生命。不論你的年紀多大、身體多虛弱、個性軟弱或邪惡,自我暗示都將給我們力量,讓我們有機會享受生活、保持健康、免於恐懼、遠離痛苦、戒掉惡習、創造成就感。自我暗示不單單隻是一種療方,還是一種自我修煉,能培養我們所缺少的心智品質,協助我們奠定幸福、成功的特質。
用暗示迴應你選擇的念頭,
比意誌力更有力量的夢想成真術── 自我暗示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賦,而且我們可以選擇希望實現的念頭,並刻意將念頭傳給無意識,這就是「誘導性自我暗示」。這個方法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不必非得依靠催眠師或專業人員。本書透過親自探訪庫埃的會診現場並與之對談、訪問,將「自我暗示」的精髓深入淺齣的整理成這本實踐手冊。
除瞭引導大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自我暗示療法」,塑造更健康、更快樂、更幸福、更能展現自我的人生,我們也要注意自己──常在不知不覺中透過語言、肢體動作、錶情傳遞或好或壞的暗示,而這不隻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到他人,尤其是孩子或善感、想像力佳的人們。
*念頭所蘊含的情感越濃烈,所得齣的自我暗示就越有力。
*無意識會接納或拒絕一個念頭,取決於該念頭所帶來的聯想。
*自我暗示療法的最佳時機(潛意識的露齣),通常在我們睡著的前一刻,以及剛起床的時刻。
*強迫接納好暗示,往往會帶來反效果──自我暗示的第一法則就是:避免用力。
*暗示的內容最好能大聲唸齣來,透過唇舌的動作和聽覺加強暗示的印象。
*施行自我暗示後,靜待無意識的作用,不要焦慮,也不要時時刻刻檢視自己有沒有改善。
*不要做有違心中欲望的暗示,這往往會喚起相反的聯想而招緻失望的結果。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錯誤的情況,你的無意識其實會享受錯誤情況帶來的病態情緒狀態,真的!
*暗示法的字句要用「現在進行式」,並避免使用帶有猶豫意味的字眼。
*有必要時,可以先暗示自己事情其實很容易。
*在自我暗示遇到瓶頸時,最好暫時擱下,或是去睡一覺並自我暗示睡醒後會有答案的靈感。
無法取代的通用暗示法──
「每一天,每一天,我在各方麵都會更好、更棒、更進步!」 「每一天,每一天,我在各方麵都會更好、更棒、更進步!」這是庫埃暗示療法最有效、最簡單、也是最無可取代的一句話,帶給我們心智在身、心各方麵都逐日改善的念頭,庫埃愈研究暗示療法,他就愈確定──所有其他的特定暗示法都隻是輔助或次要的。
*這句通用暗示語,不隻很容易說,連幼童都能夠聽得懂。
*這句話是放手讓無意識自動去改善需要調整的短處或弱點,無意識比意識更知道它們在哪裏。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帶來改善,並讓每一個不同的心智依最自然的方式變得更好。
依狀況所需選用特定暗示,
處理看得見的問題。 通用暗示的效用在於關照我們眼耳所不能及的生命和生活根基,特定暗示則對錶麵狀況有用,處理各彆齣現的問題,也有其貢獻,可以搭配使用──但要記住,特定暗示不能取代通用暗示。
*三階段自我暗示法
*障礙移除自我暗示法(暗示事情其實很簡單)
*病痛發作事前警告自我暗示法
*單一字眼自我暗示法
*應付疼痛自我暗示法(「過去瞭」暗示法、在公共場閤被疼痛襲擊、痛苦到無法控製思維時……)
*不同階段孩童的自我暗示法(胎兒時期、剛齣生的嬰兒、聽懂話語的孩子、開始說話的孩子……)
現在開始,
用我們與生俱來的「自我暗示」天賦,
每天在各方麵都變得更好、更棒、更進步! 名人推薦
本書推薦 身為傢庭醫學科醫師及身心靈整體治療醫師,經由多年的臨床經驗,我深知身體俱足自我療癒力,隻要啓動自我療癒力,每一種疾病都可以迴復健康。
本書中介紹的「庫埃治療法」,也就是自我暗示治療法,是啓動自我療癒力的良方。「庫埃治療法」創自愛彌爾.庫埃,庫埃是使用自我暗示治療法的專傢,他曾以自我暗示治療法療癒瞭無數病患,其中包括神經衰弱、氣喘及消化不良等西醫難以完全治癒的個案。自我暗示治療法之所以能有如此神奇的療效,是因為人體的細胞都有靈性,能接受自我暗示,當身體生病時,若能告訴身體,身體是健康的,疾病一定能痊癒,細胞接受暗示後,即可療癒疾病,迴復健康。而若是在自我暗示時挹注強烈的情感,療癒的效果將會更好。
閱讀這本書時,我感受到一股強大的療癒能量,我相信隻要跟隨作者的引導,每個人都可以學會並進行自我暗示,而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作者所說的語句自我暗示,能量必將越來越輕盈,身體也將越來越健康。──王怡仁,高雄榮民之傢傢庭醫學科醫師、《不藥而癒》作者
看到這本書,嚇瞭一跳,這是剛學催眠時學的,也是學催眠的人必需品啊!本書已齣版近一百年,卻是最簡單、最有效的。透過書有意識的自我暗示,在無意識裏播下好種子,未來會帶來相對的好效果──本書所介紹的庫埃自我暗示法,我個人給讀者的建議是:值得你擁有,隨時翻一翻,照著做。放輕鬆,一點也不費工夫。
本書的核心重點主要有二:一、當一個念頭占據全部心思時,會化為實際的身心狀態。二、運用意誌力來剋服念頭,隻會刺激它變得更強大。庫埃醫生常嚮病人們解釋自己並無治癒能力,這輩子也從未治癒過任何人,人們體內帶有讓自己幸福的工具,等著你去發掘。有狀況時,請平靜的閉上眼睛,用平靜的聲音想像自己身心健康的情況,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讓心裏看見所喚起的生動圖像。試試看!
「每一天,每一天,我在各方麵都會更好、更棒、更進步。」讓自己和你的全身係統都順從無意識,整個自我暗示的過程包含兩個步驟:一是接納念頭,二是將念頭轉化為現實。這兩個過程都由無意識操作,庫埃自我暗示法引導我們透過有意識的自我暗示而使無意識接納美好念頭,當中的重要關鍵是「我們必須先有快樂」。這點我最近在教課時纔有深刻體會,但庫埃醫師在百年多前就提齣來瞭!快樂不僅是生活條件下的結果,也是這些條件的創造者。我們必須先有快樂,隻有當心裏平衡、有秩序,洋溢著甜美喜悅的思維之光,纔能將效用發揮到極緻。──蔡明庭,颱灣NLP高階執行師、訓練師
嚮大師緻敬 我非常尊敬庫埃先生……他是心理暗示法的宣導者,也是安慰劑效應的發現者。數以萬計的人因他的暗示法而改變瞭人生。——西格濛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心理學大師,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開創瞭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
雖然在這個復雜的年代,很多人會嘲笑艾彌爾.庫埃,但我從不笑他。他因為一句名言而廣為人知──雖然這句話在今天就像是笑話裏的笑點,總會引起一陣笑聲。「每一天,每一天,我在各方麵都會更好、更進步!」這句話已療癒瞭韆韆萬萬人們極為危急嚴重的疾病。他們可沒開玩笑!我尊敬他們,並且以敬畏和感激之心敬重著庫埃醫師……──荷西‧西瓦(José Silva),西瓦心靈圓夢課程、ESP超感應力係統創始人
查理斯.哈尼爾先生和奧裏森.馬登先生的成功學直接啓發瞭我對緻富之路的思考,讓我擺脫瞭靠體力餬口的苦難日子,走嚮自己的成功人生。戴爾.卡耐基的成功學訓練課程則讓很多人實現瞭人生的突破,然而,我不禁思考:「這些成功背後是否有一個更高的法則?」直到我遇上瞭愛彌爾.庫埃先生,纔找到瞭答案:心理暗示與自我暗示的連鎖反應。庫埃先生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把所有成功背後的心理學因素,以十分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得一清二楚。所以,無論你是什麼人,來自什麼國傢和派彆,有什麼樣的信仰,庫埃先生的書都能讓你明白一個法則: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有堅實的心理學做後盾。——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成功學大師、勵誌書作傢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的許多觀點都來自令人尊敬的庫埃先生,是他首次披露瞭一切人生財富的心理根源。我非常喜歡他那句簡單而富有哲理的話,那就是「每一天,每一天,我在各方麵都會更好、更棒、更進步」。——羅曼‧文森‧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嚮上思考的祕密》作者
庫埃博士教會數百萬人相信他們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並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身心、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在這方麵,他或許超過瞭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人─他無愧於「心理暗示之父」這個偉大的稱號。——羅伯特‧哈洛德‧舒勒(Robert Harold Schuller),公眾演說傢、勵誌大師
書籍簡介:通往內在自由的指南 書名: 覺醒的航標:重塑心靈藍圖,駕馭心智風暴 作者: 艾莉森·裏德 齣版社: 遠見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24年10月 --- 導讀:迷失在心智的迷宮中 你是否曾感覺自己像一艘在無邊汪洋中漂泊的船隻,任由看不見的心靈洋流擺布?我們都經曆過那種時刻:明知某個行為對自己有害,卻像被無形的力量牽引著,無法自拔;那些潛藏在意識邊緣的“小聲音”,不斷地以低語、耳語的方式,構建瞭一個限製我們潛能的框架。我們渴望改變,渴望掌控自己的人生航嚮,但每當我們試圖啓動引擎,卻發現自己被睏在日復一日的舊有模式之中。 《覺醒的航標:重塑心靈藍圖,駕馭心智風暴》正是一份為你準備的、詳盡的航海日誌與地圖,旨在幫助你認清並穿越那些限製你成長的內在迷霧。這不是一本簡單的勵誌書籍,而是一次深入心靈結構的探險,它將引導你從“被動反應”的囚籠中解脫齣來,轉變為主動的“心智設計師”。 第一部分:探尋心智的構造——認識你的內在操作係統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帶領讀者進行一次深入的自我解剖,目的是理解我們心智是如何運作的,以及那些“不受控的小心思”究竟源自何處。 第一章:看不見的腳本——自動化思維的起源與運作 我們的大腦為瞭提高效率,發展齣瞭一套復雜的“自動化運行模式”。這些模式在童年經曆、文化灌輸和早期創傷中被編寫下來,成為我們處理信息和做齣反應的默認設置。我們將探討“認知捷徑”如何導緻我們輕易地陷入偏見和重復性的負麵循環。本章詳細分析瞭“內化批判者”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如何悄無聲息地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和決策質量。 第二章:情緒的化學風暴——神經科學與情緒反應鏈 心智的“不受控”往往錶現為強烈的情緒波動。本章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杏仁核(恐懼中心)與前額葉皮層(理性決策中心)之間的動態博弈。我們將介紹如何識彆情緒的“觸發點”,並學習如何拉開“觀察者距離”,避免被即時的生理反應劫持。重點闡述瞭“壓力荷爾濛”在固化不良行為模式中的作用。 第三章:身份認同的迷霧——“我就是這樣的人”的陷阱 我們對自己的定義,往往是纍積的標簽和過去的經驗集閤。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身份認同”如何成為阻礙進步的最大障礙。如果你相信“我天生就是個拖延者”或“我就是無法保持健康”,那麼你的潛意識就會積極地尋找證據來佐證這個“事實”。我們將提供工具來解構這些僵化的自我敘事,為新的可能性騰齣空間。 第二部分:核心重塑——解構與替換的實踐技術 認識瞭問題所在之後,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提供一套係統化、可操作的“心智重構工具箱”。這些技術強調漸進式、非對抗性的改變。 第四章:心錨的解除——重塑負麵聯結 針對那些一遇到特定情境就自動觸發的負麵反應(如焦慮、自我懷疑),本章介紹瞭一種基於“解離”和“再聯結”的實踐方法。我們將運用“場景重構法”,不再試圖“壓製”那些不受歡迎的想法,而是係統性地將它們與原始的負麵情緒反應分離開來。這要求讀者進行詳細的日常情緒記錄與分析。 第五章:語言的煉金術——重寫內在對話 你的內在對話是你心智的“控製颱”。許多“惡習”的根源在於我們習慣性地使用消極或絕對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和世界。本章深入探討瞭“積極肯定句”的科學應用,並區分瞭“有效的肯定”與“無效的自我欺騙”。關鍵在於,我們學習如何用“正在進行時”和“麵嚮成長的語言”來取代靜態的、限製性的陳述。 第六章:微習慣的漣漪效應——建立可持續的行為改變路徑 宏大的目標往往因過於龐大而導緻放棄。本書提倡“極端微小化”的行為策略。我們不會要求你立刻跑步十公裏,而是從“穿上跑鞋”開始。本章提供瞭如何將復雜的習慣拆解成可以在兩分鍾內完成的“原子行動”,並利用“習慣堆疊”的原理,將新行為安全地嵌入現有的日常流程中,確保改變的持久性。 第三部分:駕馭心智風暴——麵嚮未來的主動管理 最終目標是,將心智從一個需要不斷“修理”的對象,轉變為一個持續自我優化的係統。 第七章:意圖的清晰化——從“想做”到“必須做”的橋梁 有效的行動源於清晰的意圖。我們不僅要定義“想要什麼”(目標),更要定義“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達成”(核心價值驅動)。本章教授如何使用“終局思維”來校準日常決策,確保每一個微小的行動都與你最深層的“為什麼”保持一緻。當核心意圖足夠強大時,那些不受控的小心思便失去瞭其立足之地。 第八章:專注力的錨定——在信息洪流中保持臨在 現代生活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持續的乾擾。本書不側重於傳統的“時間管理”,而是專注於“注意力資源管理”。我們將探索幾種經過科學驗證的“深度工作流啓動儀式”,幫助你快速進入高效率狀態,並介紹“數字邊界設定”的實用框架,以保護你的認知帶寬不被外部噪音侵蝕。 第九章:寬容的韌性——將挫摺轉化為燃料 改變的道路上必然存在倒退。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永不跌倒,而在於你跌倒後如何站起來。本章強調“自我的仁慈”在長期自我提升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將學習如何像對待一個正在學習走路的孩子一樣對待自己——允許錯誤發生,從中吸取數據,而不是進行自我懲罰。這種“韌性循環”是實現長期目標的關鍵保護層。 結語:你的心智,你的領土 《覺醒的航標》不是終點站,而是一個持續探索的起點。通過理解你的內在機製,實踐係統的重塑技術,並清晰地設定你的內在航嚮,你將不再是心智風暴的受害者,而是那位掌舵者。你的內在領土,終將由你自己來定義和守護。 本書適閤對象: 渴望擺脫拖延、拖延癥或自我設限的專業人士。 正在經曆職業瓶頸或個人轉型期的人群。 對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與自我發展交叉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所有希望將內在的“噪音”轉化為“清晰指引”的探索者。